第157章
也因如此,两人相识,日渐亲密。
都是景婉耍了这冒名顶替的手段!
可长孙昭纵然知晓了,也不在意,觉得女孩子亲近他耍这些手段也显可爱。再者无论是怎样相识的,彼此性情相投,才能相处长久些。
他和景婉情分深,是因他本就喜欢景婉那样的性子。
话自然是这么说,可景娇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
哪怕景婉已死了两年了,景娇又已嫁了人,却还仍陷在这些爱恨情仇之中,不得解脱。
本来景娇已为人妇,说这些也不大妥当。
可薛凝言语十分巧妙,将景娇情绪给调动起来了。那么如此一来,景娇说得也未免更多些。
说完这些话,景娇面色冷冷的,却也失了谈性,不再纠缠,就此离开。
依薛凝看来,景娇是生了病。景娇积了怨,不甘心,恨不得使每一个人都知晓,她是被辜负的那一个,她才是站于道德高处。
这样的怨恨,是需要长孙昭来忏悔的。
景娇想要个追妻火葬场剧本儿,想要长孙昭悔不当初,如今终于明白谁好谁坏,看清哪个在演,知晓死去的景婉人品是多么不堪。而当初,长孙昭更不应该那般对景娇。
可惜她的渴望永远不会实现。
长孙昭对她并没有什么兴趣,一开始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从前长孙昭喜欢景婉,景婉死了,长孙昭又跟容兰纠缠。容兰没有了,长孙昭又表现得对薛凝依依不舍,似颇为依恋。
无论哪个剧本,都与景娇没什么相干,景娇注定困于这些怨恨不甘之中。
也不知几时才会解脱。
裴玄应若有所思,不觉说道:“你说这位景家二姑娘对长孙昭如此迷恋,是否会心生不甘,决意专杀长孙昭身边女人?”
薛凝:“不好说,她弱质纤纤,而且景家也已没落,嫁的人也不是很如意。纵然有这个心思,怕也很难做得到。”
裴玄应当然也明白,却也仍不由得有些闷闷不乐之意。
薛凝从怀里摸出那枚裴无忌赠她玉佩,手指抚摸,若有所思。
裴玄应不知怎的,侧过头去。
他口里说:“你不是对大兄无意?既然无意,也不要让大兄误会了,否则——”
这话听起来,倒仿佛有些维护兄长的意思再。可薛凝却觉得的这话里有话,不觉说道:“否则会怎样?二公子,你说过的,裴少君性子十分固执,认定的事不易变。所以我若不喜欢他,他却喜欢我,那他便一定要达到目的?”
裴玄应面色白了白,忽而嗓音微厉:“不错,正是如此!他就是这么的,不可理喻,而且什么事都要顺他心意,这个世界是由他定义,容不得旁人置喙。于是,他不管不顾,什么都咄咄逼人!而他呢,却总以为是在对你好。”
“纵是血脉之亲,这兄弟之间难道一定要兄友弟恭?那也未必一定要如此。自来兄弟阋墙,相互残杀之事,史书上不知晓多少。纵是亲兄弟,为什么不能互不打搅,情分浅薄?他偏要一家人相亲相爱,因为他喜欢这样!”
说完这些话,裴玄应胸口也禁不住轻轻起伏。
然后他侧过头,望向薛凝:“你以为我说那些话,是顾着自己兄长?我跟他,没什么情分。我只知晓你被他看中了,而裴无忌看中什么,就一定不会撒手,一定要得到!你定会知晓,他能偏执到何等地步!”
“他却偏偏会说,这一切是为了你好。”
“薛娘子,你信不信呢?”
薛凝也不能说裴玄应说的都是些诋毁之词。
裴无忌虽不会强抢良家女子,做一些很不堪的事,但他可能做一些他以为对你好的事。
比起裴家家世,裴无忌性子里理所当然的固执也是令人可畏之处。
但大家一番相处,薛凝其实并不愿意去怀疑裴无忌的。
虽然并不爱慕裴少君,但薛凝也不愿怀疑他。
要论两人关系,就像裴无忌所说那样,大家多多少少算是,朋友?
薛凝深深呼吸了口气。
她略一犹豫,从怀里拿出裴无忌赠给她的那枚玉佩。
薛凝轻轻说道:“容娘子爱熏香,又因常年佩玉在身侧,故也不免使得这枚玉佩沾染香气。当初裴家得了一块好玉料,于是切成两块一模一样玉佩,分赠给裴家两位公子。”
裴玄应蓦然容色苍白,面色好似僵住了。
薛凝不过是故意试探,但裴玄应的反应却让薛凝一颗心沉了沉,她继续说道:“二公子,我所握玉佩就是你的那枚?若我猜错了,无妨你将自己那枚玉佩拿出来。”
裴玄应握紧手掌,容色流淌一缕模糊恐惧。
就像裴无忌信上所说那样,这个薛娘子很是聪明。
那个秘密一直掩在裴玄应内心深处,哪怕他日日酗酒,也一个字都没有提。
他以为没人会知晓,但是薛凝却点了出来。
他静了好半天,然后才说道:“那日,我在滴翠亭见着兰儿尸首——”
“案发现场,我还发现一枚玉佩,跟我腰间所佩一模一样。”
说到此处,裴玄应有几分不耐:“也未必是裴无忌,他性子虽不好,但总不至于跟个小娘子过不去。再者,他平日里也不佩这枚玉佩。因为他这个人很挑剔,衣衫打扮样样皆好,怎屑跟我佩戴一样的玉佩?”
裴无忌算是大夏时尚达人,怎么愿意“撞衫”?
别人学裴无忌将钗头翘起,裴无忌便再不耐烦戴那种样式的钗。
“这平日里不肯佩戴,偏偏杀人时佩戴这枚玉佩,这本就显得古怪。仔细想想,也不过是最粗浅的栽赃嫁祸之策。”
第125章 论偏执狂的可疑性
裴玄应面上露出一种满不在乎之色:“我虽不喜裴无忌,但是也不至于中招,被这种莫名其妙算计所欺。”
他连大兄也不肯叫了,直呼裴无忌名字。可见兄弟之间嫌隙颇深,裴玄应对裴无忌看法也不怎样好。
薛凝轻轻的嗯了声,眨眨眼睛:“所以,你没有报官?”
裴玄应没说话。
薛凝替他答:“二公子大约是觉得既有人有心算计
,故不能中别人之计,更绝不能如其之意。”
裴玄应也没说薛凝猜得对不对。
薛凝继续说道:“然后,二公子就颓废不起,做什么事都不提劲,整日里荒废度日。”
裴玄应继续不说话。
薛凝:“所以现场发现的证据不利于裴家大公子,但你并没有说出来,旁人都议论是你杀了容家娘子。”
然后薛凝轻轻叹口气,说道:“其实你对裴少君,是有兄弟之情的,对不对?你是很爱自己兄长的,是不是?”
虽然裴玄应口里说不爱。
虽然他会说,兄弟之间难道一定要感情好?为什么不能淡淡的不相来往。
一个人嘴里怎样说不要紧,最要紧是要看他到底怎样做。
薛凝是不知晓裴无忌跟沈偃说的那些话,那时裴无忌十分得意,也很欣慰,说自己与家中阿弟关系改善,是兄友弟恭。
那时沈偃听了,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怀疑。
沈偃的怀疑没有错,但裴无忌的直觉更没有错。
一个人对他有没有感情,裴无忌是能感觉得到的。
现在薛凝点出了事实,一个根据裴玄应所作所为断出来的事实。
裴玄应却忽而厉声:“我与他从无丝毫情分。”
薛凝也并没有跟裴玄应争,而是转移话题,问及关键:“那时,你发现那枚一样的玉佩,你将现场发现那枚物证如何处置?你,总不能拿去还给裴少君?我瞧着也不大像。”
裴玄应又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我将案发现场发现那枚玉佩扔去北地郡的丹水河中。”
然后他又极激动说道:“我不是放过凶手,可这不过是极拙劣栽赃嫁祸之策。兰儿的死有许多可能性,可裴家却站得太高,这使得裴家公子总是被捕风捉影。似我什么都没有做过,可我倒成了旁人心里凶手。”
“这桩案子,有很多种可能,比如说长孙昭,你不也这样说了。薛娘子,你也有很多怀疑之人,连我也是被人疑着的。”
薛凝也不否认,说道:“那倒也是。”
她也不能笃定凶手是谁,但若凶手是长孙昭,裴玄应会十分欢喜,好似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薛凝未争辩,可裴玄应面色也未好到哪里去。
裴玄应不知晓薛凝为何还能这么定,莫非因为薛凝对大兄并无半点喜欢的缘故?
可裴玄应一颗心却在跳,咚咚咚的跳不住。
薛凝细声说道:“这样一模一样的玉佩本有两枚,那后来,二公子的另一枚枚玉佩却不见了?”
那时裴玄应心绪不宁,整日恍惚,因为焦虑缘故也爱上的杯中物。
裴玄应喃喃说道:“是,后来过些日子,我的玉佩便不见了。我以为——”
他以为什么,话说到一半,嗓子却好似被堵住,话也说不上来了。
都是景婉耍了这冒名顶替的手段!
可长孙昭纵然知晓了,也不在意,觉得女孩子亲近他耍这些手段也显可爱。再者无论是怎样相识的,彼此性情相投,才能相处长久些。
他和景婉情分深,是因他本就喜欢景婉那样的性子。
话自然是这么说,可景娇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
哪怕景婉已死了两年了,景娇又已嫁了人,却还仍陷在这些爱恨情仇之中,不得解脱。
本来景娇已为人妇,说这些也不大妥当。
可薛凝言语十分巧妙,将景娇情绪给调动起来了。那么如此一来,景娇说得也未免更多些。
说完这些话,景娇面色冷冷的,却也失了谈性,不再纠缠,就此离开。
依薛凝看来,景娇是生了病。景娇积了怨,不甘心,恨不得使每一个人都知晓,她是被辜负的那一个,她才是站于道德高处。
这样的怨恨,是需要长孙昭来忏悔的。
景娇想要个追妻火葬场剧本儿,想要长孙昭悔不当初,如今终于明白谁好谁坏,看清哪个在演,知晓死去的景婉人品是多么不堪。而当初,长孙昭更不应该那般对景娇。
可惜她的渴望永远不会实现。
长孙昭对她并没有什么兴趣,一开始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从前长孙昭喜欢景婉,景婉死了,长孙昭又跟容兰纠缠。容兰没有了,长孙昭又表现得对薛凝依依不舍,似颇为依恋。
无论哪个剧本,都与景娇没什么相干,景娇注定困于这些怨恨不甘之中。
也不知几时才会解脱。
裴玄应若有所思,不觉说道:“你说这位景家二姑娘对长孙昭如此迷恋,是否会心生不甘,决意专杀长孙昭身边女人?”
薛凝:“不好说,她弱质纤纤,而且景家也已没落,嫁的人也不是很如意。纵然有这个心思,怕也很难做得到。”
裴玄应当然也明白,却也仍不由得有些闷闷不乐之意。
薛凝从怀里摸出那枚裴无忌赠她玉佩,手指抚摸,若有所思。
裴玄应不知怎的,侧过头去。
他口里说:“你不是对大兄无意?既然无意,也不要让大兄误会了,否则——”
这话听起来,倒仿佛有些维护兄长的意思再。可薛凝却觉得的这话里有话,不觉说道:“否则会怎样?二公子,你说过的,裴少君性子十分固执,认定的事不易变。所以我若不喜欢他,他却喜欢我,那他便一定要达到目的?”
裴玄应面色白了白,忽而嗓音微厉:“不错,正是如此!他就是这么的,不可理喻,而且什么事都要顺他心意,这个世界是由他定义,容不得旁人置喙。于是,他不管不顾,什么都咄咄逼人!而他呢,却总以为是在对你好。”
“纵是血脉之亲,这兄弟之间难道一定要兄友弟恭?那也未必一定要如此。自来兄弟阋墙,相互残杀之事,史书上不知晓多少。纵是亲兄弟,为什么不能互不打搅,情分浅薄?他偏要一家人相亲相爱,因为他喜欢这样!”
说完这些话,裴玄应胸口也禁不住轻轻起伏。
然后他侧过头,望向薛凝:“你以为我说那些话,是顾着自己兄长?我跟他,没什么情分。我只知晓你被他看中了,而裴无忌看中什么,就一定不会撒手,一定要得到!你定会知晓,他能偏执到何等地步!”
“他却偏偏会说,这一切是为了你好。”
“薛娘子,你信不信呢?”
薛凝也不能说裴玄应说的都是些诋毁之词。
裴无忌虽不会强抢良家女子,做一些很不堪的事,但他可能做一些他以为对你好的事。
比起裴家家世,裴无忌性子里理所当然的固执也是令人可畏之处。
但大家一番相处,薛凝其实并不愿意去怀疑裴无忌的。
虽然并不爱慕裴少君,但薛凝也不愿怀疑他。
要论两人关系,就像裴无忌所说那样,大家多多少少算是,朋友?
薛凝深深呼吸了口气。
她略一犹豫,从怀里拿出裴无忌赠给她的那枚玉佩。
薛凝轻轻说道:“容娘子爱熏香,又因常年佩玉在身侧,故也不免使得这枚玉佩沾染香气。当初裴家得了一块好玉料,于是切成两块一模一样玉佩,分赠给裴家两位公子。”
裴玄应蓦然容色苍白,面色好似僵住了。
薛凝不过是故意试探,但裴玄应的反应却让薛凝一颗心沉了沉,她继续说道:“二公子,我所握玉佩就是你的那枚?若我猜错了,无妨你将自己那枚玉佩拿出来。”
裴玄应握紧手掌,容色流淌一缕模糊恐惧。
就像裴无忌信上所说那样,这个薛娘子很是聪明。
那个秘密一直掩在裴玄应内心深处,哪怕他日日酗酒,也一个字都没有提。
他以为没人会知晓,但是薛凝却点了出来。
他静了好半天,然后才说道:“那日,我在滴翠亭见着兰儿尸首——”
“案发现场,我还发现一枚玉佩,跟我腰间所佩一模一样。”
说到此处,裴玄应有几分不耐:“也未必是裴无忌,他性子虽不好,但总不至于跟个小娘子过不去。再者,他平日里也不佩这枚玉佩。因为他这个人很挑剔,衣衫打扮样样皆好,怎屑跟我佩戴一样的玉佩?”
裴无忌算是大夏时尚达人,怎么愿意“撞衫”?
别人学裴无忌将钗头翘起,裴无忌便再不耐烦戴那种样式的钗。
“这平日里不肯佩戴,偏偏杀人时佩戴这枚玉佩,这本就显得古怪。仔细想想,也不过是最粗浅的栽赃嫁祸之策。”
第125章 论偏执狂的可疑性
裴玄应面上露出一种满不在乎之色:“我虽不喜裴无忌,但是也不至于中招,被这种莫名其妙算计所欺。”
他连大兄也不肯叫了,直呼裴无忌名字。可见兄弟之间嫌隙颇深,裴玄应对裴无忌看法也不怎样好。
薛凝轻轻的嗯了声,眨眨眼睛:“所以,你没有报官?”
裴玄应没说话。
薛凝替他答:“二公子大约是觉得既有人有心算计
,故不能中别人之计,更绝不能如其之意。”
裴玄应也没说薛凝猜得对不对。
薛凝继续说道:“然后,二公子就颓废不起,做什么事都不提劲,整日里荒废度日。”
裴玄应继续不说话。
薛凝:“所以现场发现的证据不利于裴家大公子,但你并没有说出来,旁人都议论是你杀了容家娘子。”
然后薛凝轻轻叹口气,说道:“其实你对裴少君,是有兄弟之情的,对不对?你是很爱自己兄长的,是不是?”
虽然裴玄应口里说不爱。
虽然他会说,兄弟之间难道一定要感情好?为什么不能淡淡的不相来往。
一个人嘴里怎样说不要紧,最要紧是要看他到底怎样做。
薛凝是不知晓裴无忌跟沈偃说的那些话,那时裴无忌十分得意,也很欣慰,说自己与家中阿弟关系改善,是兄友弟恭。
那时沈偃听了,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怀疑。
沈偃的怀疑没有错,但裴无忌的直觉更没有错。
一个人对他有没有感情,裴无忌是能感觉得到的。
现在薛凝点出了事实,一个根据裴玄应所作所为断出来的事实。
裴玄应却忽而厉声:“我与他从无丝毫情分。”
薛凝也并没有跟裴玄应争,而是转移话题,问及关键:“那时,你发现那枚一样的玉佩,你将现场发现那枚物证如何处置?你,总不能拿去还给裴少君?我瞧着也不大像。”
裴玄应又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我将案发现场发现那枚玉佩扔去北地郡的丹水河中。”
然后他又极激动说道:“我不是放过凶手,可这不过是极拙劣栽赃嫁祸之策。兰儿的死有许多可能性,可裴家却站得太高,这使得裴家公子总是被捕风捉影。似我什么都没有做过,可我倒成了旁人心里凶手。”
“这桩案子,有很多种可能,比如说长孙昭,你不也这样说了。薛娘子,你也有很多怀疑之人,连我也是被人疑着的。”
薛凝也不否认,说道:“那倒也是。”
她也不能笃定凶手是谁,但若凶手是长孙昭,裴玄应会十分欢喜,好似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薛凝未争辩,可裴玄应面色也未好到哪里去。
裴玄应不知晓薛凝为何还能这么定,莫非因为薛凝对大兄并无半点喜欢的缘故?
可裴玄应一颗心却在跳,咚咚咚的跳不住。
薛凝细声说道:“这样一模一样的玉佩本有两枚,那后来,二公子的另一枚枚玉佩却不见了?”
那时裴玄应心绪不宁,整日恍惚,因为焦虑缘故也爱上的杯中物。
裴玄应喃喃说道:“是,后来过些日子,我的玉佩便不见了。我以为——”
他以为什么,话说到一半,嗓子却好似被堵住,话也说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