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顾佑安来了,周祈有了帮手不说,顾佑安从松江城带来的官员更是给他减轻了许多压力。
工部、刑部、礼部先放一放,户部、吏部、兵部的主官全换了一遍。虽周祈还未登基不能任命官员,但是周宣留下的官员谁又敢反对不成?那些屁股不干净的,或是想投靠新主子的,甚至还会无比的配合。
祁王府经营多年下来,松江城就是一个小朝廷,什么衙门什么人手都有的替,外官和各内务官且不提,跟他们一家三口小命息息相关的,御膳房总管换成祁王府的灶房大管事张二,太医院监正换成张世南。
后宫中,刘凌进宫后不放心刘忠,亲自上手帮忙,有刘凌帮着刘忠,两日内把封闭的后宫清理了一遍。
各宫的宫女太监全部清出去,各宫的摆件等全部收归库房,随后就各宫闭门,后宫侍卫进驻巡逻。
各宫清出来的宫女太监,先粗略查一遍,到年纪的,没问题的宫女都关到一起,等到初八皇上登基大典后,赦他们出宫。
身上有问题没查明白的,那就关到地牢慢慢查,左右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位主子,也不缺她们这些伺候的人。
正月初七晚上,刘凌刘忠两人亲自到祁安殿回禀这两日后宫事务,顾佑安看到名单道:“要放出宫的有五千多人?”
刘忠道:“这五千多人是到年纪且身上没有查出事儿的,另有四千多没到年纪或是还没查明白的。”
“太监多少人?”
“八千余人。”
周祈在那边处理折子,听到这话道:“老头子的后宫中,宫女太监一共才八千余人,周宣后宫中女人太多,他在位十七年中,后宫的宫人多了一倍有余。”
“这么多人关在宫里做什么,简直浪费人力粮食。”顾佑安跟刘忠道:“明日登基大典后,后日把你们查过的这些人放了,留下的这些也赶紧查,用不着的人都放出去。”
刘忠点头称是。
刘凌年纪大了,在主子面前他是有座的,等主子说完了,他道:“后宫中这些宫女太监都是小事儿,徐大人所在的内务府涉及宗亲和外官,只怕是一笔糊涂账,难查。”
“难查也要查,若是查不明白,解决不了事,那就解决人,把从上到下的官员都换了,新上任的官员总能当几年清官,到时候咱们腾出手来再说。”
内务府做的都是皇商的生意,往大周朝各处安插探子,打听消息等,里头关系网复杂。
顾佑安笑了想,问周祈:“秃子做什么去了?”
“他还是管着他那一摊子事,你就别指望他了,他也忙得很。”
秃子是祁王府的暗卫头子,现在他接管的事情多,要把上下理顺,大周朝幅员辽阔,没有一两年功夫只怕不成。
顾佑安说:“那就只能先辛苦辛苦徐志了。”
她手下如韩掌柜这样的人,叫他做买卖还成,内务府这些事他就做不来了。
夫妻俩说话间,晓月进来禀道:“主子,尚衣监送明日大典要穿的吉服来了。”
“送进来。”
皇帝皇后的衣裳有规制,往日攒下里的绣品布料等都有,新帝
登基虽匆忙,但大概也忙得过来。
这些日子尚衣监上下最忙的是太子的吉服,原来没有太子,因此也就没备着太子的衣饰,这会儿就有些抓瞎。
尚衣监管事禀过内务大总管徐志后,徐志回过主子就回去传话,皇上的绣品也可用在太子服饰上。
顾佑安和周祈试了试自己的吉服后,都去看阿元的太子服,阿元黑脸,这吉服又紧又重,穿得实在不舒服。
伺候换衣绣娘小声回禀道:“主子息怒,吉服绣样样式都是以前传下来的,奴婢等没法改。奴婢等给太子做了几身常服,等大典后换上就舒坦了。”
顾佑安摸摸儿子的衣领,半高的衣领上用金线绣着龙纹,硬邦邦的衣领戳着他脖子,确实不好受。
“忍一忍,明日过了就再不用穿了。”
周祈看重他的妻儿,一定要礼部改了规制,明日他登基大典祭拜祖先后,百官见证下御封皇后,太子,他们一家三口三道旨意一起发出去,昭告天下。
他们是这天下最尊贵的人家,一家三口就该站在高处,供万民敬仰膜拜。
周祈和顾佑安都是不在乎小节的,比起实打实的权势,走过场的礼仪都是能省则省。
正月初八,天地共庆人皇的日子,礼乐开道,卤簿仪仗随行,五拜三叩头祭告天地,祁安殿宣旨,定国号祁安。
紧跟着是皇后,太子,一干礼仪走完,一家三口站在祁安殿最高处,接受百官跪拜朝贺。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
“臣等,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
“臣等,给太子殿下请安!”
一长串词,殿内外几千人,一个出错的都没有,才被狠狠敲打过的礼部尚书今次做得好!
周祈龙心大悦:“众卿平身!”
周祈回头,跟顾佑安的眼神对上,夫妻俩手在吉服宽大的袖子底下,紧紧握住。
阿元穿着难受的吉服还饿着肚子,这会儿没心思看他的父皇母后,他站在那儿臭着一张脸!
殿内百官起身,有人借着起身的动作,不经意地看了眼上头的一家三口。有老臣心里叹道,太子殿下跟皇上幼时真像,长大后一定是个有为之君。
真是上天保佑啊!
第101章 开宴强权即真理
正月初八大典后,初九宫里开宴,一大早顾佑安就起来梳妆。
顾佑安才被宫女伺候着穿好衣裳,晓月就进来禀道:“皇室宗亲们已经到了,这会儿女眷都在临德殿等着给您和皇上请安。”
“来得这么早?”顾佑安记得午宴在午时初刻,就是请安也来得太早了吧。
“皇室宗亲们跟皇家关系亲近,都是自家人,他们自然要早些来拜见。若是迟了,跟大臣官眷们撞一起了,倒是不美了。”
说话的是刘凌亲自送到顾佑安跟前的温嬷嬷,仔细论起来,温嬷嬷是周祈皇祖母跟前的宫女,温嬷嬷快六十的人了,宫里宫外的许多事都装在她心里,顾佑安碰到不懂的事问起来,温嬷嬷都能说上一二。
顾佑安身边伺候的人多得很,不用温嬷嬷动手,温嬷嬷坐在一旁的绣凳上笑道:“宗室中如今辈分最大的是老康王妃,老康王妃前些年才过了七十大寿,论起辈分,她是咱们皇上的大伯娘。”
周祈他爹那一代,康王爷是二皇子,康王爷年轻时候各方面都不出挑,加上他的生母出身低微,纵使中宫所出的嫡长子病逝,也没轮到康王爷当皇帝。
康王当了一辈子富贵王爷,十年前就过世了。老康王妃倒是身子骨硬朗,活到了古稀之年,如今还能常去各家宴会跟人玩笑。
多年前,跟周祈成婚前顾佑安就背过周家的族谱,老康王妃什么出身,哪年和康王成婚,生下几个儿女,又分别和谁婚配,顾佑安心里都有数。
“老康王妃什么性情?”
“老康王妃出身武官人家,年轻时是个爽利性子,现在老了,他到底是皇室宗亲里面辈分最大的长辈,无论是家里还是在外,小辈们尊老,都爱捧着她,天长日久的,老康王妃养出了独断专行的性情,听说在家里一向是说一不二的。”
说完,温嬷嬷看了皇后一眼,皇后端坐在妆镜前任宫女梳头,她没说话了。
祈安殿后殿的大门敞开了一半透气,寒气侵进来,晓月忙拿了条厚披风披在主子肩头。
顾佑安笑问:“老康王妃这么大年纪了,今儿这么冷的天儿,她也来?”
晓月:“来了,老康王妃带着康王妃和世子妃都来了。”
“那真是叫她老人家久候了。”
温嬷嬷道:“您是皇后,外妇等一等也无妨,没有叫您专门候着只为等她们的道理。”
温嬷嬷的言下之意是,老康王妃在外头仗着辈分倚老卖老是她的事,在宫里,轮不到她吆五喝六。
顾佑安嘴角微翘,温嬷嬷的话说到她心坎上了,今日头一遭,她正想寻个机会摆一摆皇后的架子。
左右是别人来给她请安,她不急,梳妆完了后,顾佑安去耳房瞧一瞧阿元,阿元换好见客的衣裳坐那儿发呆,似乎是没睡醒。
顾佑安走过去,摸摸衣领,今日穿的这身也尊贵,不过比昨日那身太子吉服要舒坦些。又摸摸儿子的手,暖和得很。
阿元搂着娘亲的腰靠过来:“娘亲,我困。”
昨儿忙了一日,今天一大早又把他喊起来,真是难受得紧。
顾佑安抱着儿子拍拍他肩膀,笑道:“也就今儿半日了,等午宴散后,你回来早点午歇。”
“娘亲陪着我。”
“陪不了,娘亲和你父皇下午还有其他事。”
中午宴请皇室宗亲和大臣,下午还要抽空见一见徐志几个人。才来洛阳不久,千头万绪的事总要一件一件处理明白。
工部、刑部、礼部先放一放,户部、吏部、兵部的主官全换了一遍。虽周祈还未登基不能任命官员,但是周宣留下的官员谁又敢反对不成?那些屁股不干净的,或是想投靠新主子的,甚至还会无比的配合。
祁王府经营多年下来,松江城就是一个小朝廷,什么衙门什么人手都有的替,外官和各内务官且不提,跟他们一家三口小命息息相关的,御膳房总管换成祁王府的灶房大管事张二,太医院监正换成张世南。
后宫中,刘凌进宫后不放心刘忠,亲自上手帮忙,有刘凌帮着刘忠,两日内把封闭的后宫清理了一遍。
各宫的宫女太监全部清出去,各宫的摆件等全部收归库房,随后就各宫闭门,后宫侍卫进驻巡逻。
各宫清出来的宫女太监,先粗略查一遍,到年纪的,没问题的宫女都关到一起,等到初八皇上登基大典后,赦他们出宫。
身上有问题没查明白的,那就关到地牢慢慢查,左右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位主子,也不缺她们这些伺候的人。
正月初七晚上,刘凌刘忠两人亲自到祁安殿回禀这两日后宫事务,顾佑安看到名单道:“要放出宫的有五千多人?”
刘忠道:“这五千多人是到年纪且身上没有查出事儿的,另有四千多没到年纪或是还没查明白的。”
“太监多少人?”
“八千余人。”
周祈在那边处理折子,听到这话道:“老头子的后宫中,宫女太监一共才八千余人,周宣后宫中女人太多,他在位十七年中,后宫的宫人多了一倍有余。”
“这么多人关在宫里做什么,简直浪费人力粮食。”顾佑安跟刘忠道:“明日登基大典后,后日把你们查过的这些人放了,留下的这些也赶紧查,用不着的人都放出去。”
刘忠点头称是。
刘凌年纪大了,在主子面前他是有座的,等主子说完了,他道:“后宫中这些宫女太监都是小事儿,徐大人所在的内务府涉及宗亲和外官,只怕是一笔糊涂账,难查。”
“难查也要查,若是查不明白,解决不了事,那就解决人,把从上到下的官员都换了,新上任的官员总能当几年清官,到时候咱们腾出手来再说。”
内务府做的都是皇商的生意,往大周朝各处安插探子,打听消息等,里头关系网复杂。
顾佑安笑了想,问周祈:“秃子做什么去了?”
“他还是管着他那一摊子事,你就别指望他了,他也忙得很。”
秃子是祁王府的暗卫头子,现在他接管的事情多,要把上下理顺,大周朝幅员辽阔,没有一两年功夫只怕不成。
顾佑安说:“那就只能先辛苦辛苦徐志了。”
她手下如韩掌柜这样的人,叫他做买卖还成,内务府这些事他就做不来了。
夫妻俩说话间,晓月进来禀道:“主子,尚衣监送明日大典要穿的吉服来了。”
“送进来。”
皇帝皇后的衣裳有规制,往日攒下里的绣品布料等都有,新帝
登基虽匆忙,但大概也忙得过来。
这些日子尚衣监上下最忙的是太子的吉服,原来没有太子,因此也就没备着太子的衣饰,这会儿就有些抓瞎。
尚衣监管事禀过内务大总管徐志后,徐志回过主子就回去传话,皇上的绣品也可用在太子服饰上。
顾佑安和周祈试了试自己的吉服后,都去看阿元的太子服,阿元黑脸,这吉服又紧又重,穿得实在不舒服。
伺候换衣绣娘小声回禀道:“主子息怒,吉服绣样样式都是以前传下来的,奴婢等没法改。奴婢等给太子做了几身常服,等大典后换上就舒坦了。”
顾佑安摸摸儿子的衣领,半高的衣领上用金线绣着龙纹,硬邦邦的衣领戳着他脖子,确实不好受。
“忍一忍,明日过了就再不用穿了。”
周祈看重他的妻儿,一定要礼部改了规制,明日他登基大典祭拜祖先后,百官见证下御封皇后,太子,他们一家三口三道旨意一起发出去,昭告天下。
他们是这天下最尊贵的人家,一家三口就该站在高处,供万民敬仰膜拜。
周祈和顾佑安都是不在乎小节的,比起实打实的权势,走过场的礼仪都是能省则省。
正月初八,天地共庆人皇的日子,礼乐开道,卤簿仪仗随行,五拜三叩头祭告天地,祁安殿宣旨,定国号祁安。
紧跟着是皇后,太子,一干礼仪走完,一家三口站在祁安殿最高处,接受百官跪拜朝贺。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
“臣等,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
“臣等,给太子殿下请安!”
一长串词,殿内外几千人,一个出错的都没有,才被狠狠敲打过的礼部尚书今次做得好!
周祈龙心大悦:“众卿平身!”
周祈回头,跟顾佑安的眼神对上,夫妻俩手在吉服宽大的袖子底下,紧紧握住。
阿元穿着难受的吉服还饿着肚子,这会儿没心思看他的父皇母后,他站在那儿臭着一张脸!
殿内百官起身,有人借着起身的动作,不经意地看了眼上头的一家三口。有老臣心里叹道,太子殿下跟皇上幼时真像,长大后一定是个有为之君。
真是上天保佑啊!
第101章 开宴强权即真理
正月初八大典后,初九宫里开宴,一大早顾佑安就起来梳妆。
顾佑安才被宫女伺候着穿好衣裳,晓月就进来禀道:“皇室宗亲们已经到了,这会儿女眷都在临德殿等着给您和皇上请安。”
“来得这么早?”顾佑安记得午宴在午时初刻,就是请安也来得太早了吧。
“皇室宗亲们跟皇家关系亲近,都是自家人,他们自然要早些来拜见。若是迟了,跟大臣官眷们撞一起了,倒是不美了。”
说话的是刘凌亲自送到顾佑安跟前的温嬷嬷,仔细论起来,温嬷嬷是周祈皇祖母跟前的宫女,温嬷嬷快六十的人了,宫里宫外的许多事都装在她心里,顾佑安碰到不懂的事问起来,温嬷嬷都能说上一二。
顾佑安身边伺候的人多得很,不用温嬷嬷动手,温嬷嬷坐在一旁的绣凳上笑道:“宗室中如今辈分最大的是老康王妃,老康王妃前些年才过了七十大寿,论起辈分,她是咱们皇上的大伯娘。”
周祈他爹那一代,康王爷是二皇子,康王爷年轻时候各方面都不出挑,加上他的生母出身低微,纵使中宫所出的嫡长子病逝,也没轮到康王爷当皇帝。
康王当了一辈子富贵王爷,十年前就过世了。老康王妃倒是身子骨硬朗,活到了古稀之年,如今还能常去各家宴会跟人玩笑。
多年前,跟周祈成婚前顾佑安就背过周家的族谱,老康王妃什么出身,哪年和康王成婚,生下几个儿女,又分别和谁婚配,顾佑安心里都有数。
“老康王妃什么性情?”
“老康王妃出身武官人家,年轻时是个爽利性子,现在老了,他到底是皇室宗亲里面辈分最大的长辈,无论是家里还是在外,小辈们尊老,都爱捧着她,天长日久的,老康王妃养出了独断专行的性情,听说在家里一向是说一不二的。”
说完,温嬷嬷看了皇后一眼,皇后端坐在妆镜前任宫女梳头,她没说话了。
祈安殿后殿的大门敞开了一半透气,寒气侵进来,晓月忙拿了条厚披风披在主子肩头。
顾佑安笑问:“老康王妃这么大年纪了,今儿这么冷的天儿,她也来?”
晓月:“来了,老康王妃带着康王妃和世子妃都来了。”
“那真是叫她老人家久候了。”
温嬷嬷道:“您是皇后,外妇等一等也无妨,没有叫您专门候着只为等她们的道理。”
温嬷嬷的言下之意是,老康王妃在外头仗着辈分倚老卖老是她的事,在宫里,轮不到她吆五喝六。
顾佑安嘴角微翘,温嬷嬷的话说到她心坎上了,今日头一遭,她正想寻个机会摆一摆皇后的架子。
左右是别人来给她请安,她不急,梳妆完了后,顾佑安去耳房瞧一瞧阿元,阿元换好见客的衣裳坐那儿发呆,似乎是没睡醒。
顾佑安走过去,摸摸衣领,今日穿的这身也尊贵,不过比昨日那身太子吉服要舒坦些。又摸摸儿子的手,暖和得很。
阿元搂着娘亲的腰靠过来:“娘亲,我困。”
昨儿忙了一日,今天一大早又把他喊起来,真是难受得紧。
顾佑安抱着儿子拍拍他肩膀,笑道:“也就今儿半日了,等午宴散后,你回来早点午歇。”
“娘亲陪着我。”
“陪不了,娘亲和你父皇下午还有其他事。”
中午宴请皇室宗亲和大臣,下午还要抽空见一见徐志几个人。才来洛阳不久,千头万绪的事总要一件一件处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