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儿女们的闲谈都叫顾稳看在眼里,半下午儿子带着孙女孙子去山上玩儿,屋里只有顾稳和顾佑安父女两人时,顾稳道:“你大哥这人还算勤勉,做事也稳妥,只是他不如你聪明,这辈子在你庇护下也就这样了,你别嫌他蠢。”
顾佑安忍不住笑道:“爹,大哥是什么样的人我还能不知道吗?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她大哥不是蠢,只是被教得太过君子,做事中规中矩罢了。要说呢,这些话说出来都是好话,但若是身居高位者,到底差了些手段。
“爹,大哥没学到您的机变。”
顾稳知道儿子的弱处,他叹道:“当初你和祁王成婚的时候我和你娘就为你们以后担心,你们一步步走到如今,眼下看来倒是比皇椅上那位好一些,若是功成那日,你们也别太过抬举你大哥,叫他安生守在松江城吧。”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文卿若是进入权力场,没有他和女儿护着,指不定就遭了谁的道,一家子性命赔进去还会牵连女儿。
“爹,您今年也才五十多岁而已,您以后至少还能再活三四十年,顾家有您看着,出不了事。”
顾稳笑道:“哪能活那么长,活到五六十岁已经算高寿了。”
“爹您就不知道了吧,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寿数长短除了看自身有没有好生保养,还要看家里长辈是不是长寿之人。顾家祖上长寿的族人不在少数,您以后定然也是长寿的。”
顾稳笑着拍拍女儿肩膀道:“若是长寿倒是好,爹也舍不得你们娘,还有你们兄妹三个。”
“这话说得,您就舍得宁宁、阿行阿阳了?”
“自然也舍不得,不过自己生的儿女自己管,他们是你大哥大嫂的儿女,宁宁姐弟三个该他们管。”
说到儿媳,顾稳不得不提一句段家:“我们顾家不是当年的孟家,你大嫂娘家也不是袁家,段大人心里有数。”
顾佑安笑了笑,并不接她爹的话。毕竟,段家好或是坏,跟她又有什么相干?
父女俩在屋里聊了一个时辰,在旁边矮榻上歇午觉的阿元醒了,顾佑安带着儿子就要回府了。
顾稳、杜氏带着小女儿阿萱送到大门口,顾佑安上车坐好摆摆手道:“爹,娘,我们就先走了。”
“回吧。”
中秋节过后,松江城凉快了几日,待到九月初六,松江城东面连通山海关和东辽城的官道贯通,忙了大半年百姓们欢欢喜喜归家准备秋收。
九月初八,白阶带着白家人来顾家请期,婚期正日子定在十月初二。
顾家早就准备好了嫁妆,日子定在十月初二倒也不赶,等到九月二十八白家来迎接那日,一台一台的嫁妆从顾家抬出去。除了顾家给的嫁妆外,祁王府陪了十二台嫁妆,跟顾家亲近的田家、张家各陪了四台嫁妆。
顾家嫁女的排场极大,松江城里看热闹的百姓都说,许多年没有看过这么大的热闹了。
送女儿出嫁后杜氏难掩伤感,白氏说笑话哄她,道:“当年安安出嫁也没这么大的排场吧,如今你家日子过得好了,是不是该给先嫁的安安补些陪嫁?”
杜氏擦眼泪笑道:“可别了,她那里的好东西多着呢,只怕看不上我手里这点金银铜铁。”
刘氏也笑着说:“那就留着给宁宁,也就十来年而已,日子也不久,你藏着的那些金银铜铁也不怕生锈。”
宁宁不怕大人打趣,她扑到祖母怀里,说:“您若是想小姑姑了,我赶马车带您去东辽城看她。”
杜氏抱着宁宁心肝儿肉似的喊:“还是咱们宁宁贴心,祖母的好东西以后都是你的。”
段氏站在一旁陪着笑,不禁羡慕起女儿来,她也羡慕两位小姑子,当顾家的女儿可真是好。
何止段氏,松江城里各家女眷谁不羡慕顾家的女儿们?
话又说回来,当不了顾家的女儿,当顾家的儿媳孙媳也是好的。
顾家只有一个儿子成婚多年,两个孙子年纪还小,等他们到成家立业还要等十几年。
十几年后,说不得顾家都成皇亲国戚了,只怕也看不上他们这些人家。
关内传来的消息越发吓人,皇子后妃,皇室宗亲,洛阳城里月月办丧事,疯得不像样了。
关内越是疯,祁王府越是稳当,松江城里有眼色的人家,都看出来祁王和祁王妃夫妻已经快走到紧要关头了,成不成,也就这两年的事了。
都是打机锋的高手,在场的贵妇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大家在想什么,彼此心知肚明。
白氏和刘氏彼此笑了笑,这些人呀,只看得见顾家蒸蒸日上,一点不知道顾大人夫妻俩对女儿是如何爱护照顾的。
要是在别的人家,生出个傻愣愣的女儿,早被丢到外头自生自灭了。
人家顾家能享女儿女婿的福,那是人家应得的。
顾佑安一点不在乎外头的人如何看她和周祈,她有限的精力只会投入到无限的战备准备当中去。
兵马、粮草、朝廷的最新消息,这些才是她最关注的。
除了战备之外,她还要抽空关心今年的秋收。
农庄大管事张贵巡视东辽城、东山港及松江城所有农庄会,回来禀报说,今年天气比去年炎热,除了松江城外其他地方的农庄用水没有那么方便,总体而言,今年的收成比去年约莫要减少两成。
两成,在顾佑安的预期之内,不会影响粮仓的库存。
张贵走后,顾佑安问刘忠:“关内秋收比咱们这儿早,朝廷的粮饷可送过来了?”
“还没有。”
“没有?”
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个时候朝廷给东北军、燕州军、辽东军的粮饷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刘忠道:“自东辽城那边港口通船后,咱们王府在港口附近建的粮仓都已满仓,一年内燕州军和辽东军不会缺粮。”
东北军若是断了朝廷的
粮饷,到时候可以从松江城送粮过去,一年内肯定也是不缺粮的。
这些重要数字都记在她心里,顾佑安大概算一算,道:“早不动手晚不动手,非要等到冬天?”
若是草原上冬天真的碰上雪灾,鞑子南下造成的后果他们可知道?都是靠着百姓缴纳的赋税过上富贵日子的官老爷们,真当百姓的性命是无足轻重的蝼蚁啊。
顾佑安难掩愤怒,刘忠低头道:“也不见得冬日打,或许会等到明年开春?”
“呵,等到明年开春?宫里还活着的那十来个皇子等到明年开春能剩下几个?皇子背后的那些势力等得起?”
阿元好几日没见到娘亲了,他散课后来书房找娘亲,在门外听了会儿,又默默走开了。
顾佑安处理完事后晓月才进门禀道:“世子刚才来找您了,听见您跟刘忠谈事,自己又走了。”
顾佑安扶额,这几日真是太忙了,顾不上去家塾接儿子散学。
“你去跟阿元说,我最近不得空,叫他好好照顾自己,我忙完了就去找他。”
晓月亲自去传话,传完话后见小世子不吭声,有些担心道:“王妃她……”
阿元打断她的话,道:“我知道娘亲在帮父王的忙,等我长大了,我也去帮娘亲和父王。”
阿月笑道:“世子聪慧。”
顾佑安忙得顾不上儿子,十月二十三,收到草原上送来的密信,顾佑安立刻下令开粮仓调粮。
与此同时,顾佑安亲自出城去护城军,一日后,张衡带着护城军所有兵马护送军粮前去草原支援。
十一月十四,云南府驻军主将李将军的妹妹李妃身死,李妃唯一的儿子八皇子中毒昏迷不醒。
十一月二十,李将军率领五万人马从云南府直奔洛阳,打出’后宫妖妃断绝皇嗣,清君侧以安天下’的口号。
被李将军骂为妖妃的自然是在后宫中最有权势的沈贵妃。
云南府驻军把清君侧喊得震天响,镇北大都督沈回剑指宗室,大骂宗室这些年来不断暗杀皇子,试图取天下而代之。
沈回到底不敢像云南驻军一样调动大部分兵马进京,他只调动了最忠于自己的军队前往,大约剩下一半不愿跟他进京的兵马留守北境,防备草原鞑子来袭。
与此同时,西北、东南、中原等地兵马纷纷动起来,大周朝的土地上乱成一锅粥。
关内越乱,北方边境上越安静,苍狼部落联合十余个部落,组成八万联军气势汹汹直冲阴山。
镇北军主将沈回不在,副将潘成手中的六万兵马根本拦不住敌军,不等凉州、肃州、西宁等地驻军前来驰援,敌军就会先冲破他们的封锁,屠刀挥向百姓。
潘成举起手中的长刀,眼鼓如铜铃,怒声长啸:“兄弟们,冲!”
长刀长枪战到一处,鲜血骨肉哀嚎不绝于耳,一个身骑骏马,羊皮裹身的鞑子迎着风雪冲破封锁进入大周朝的土地时,发出一声兴奋的怒吼。
突然,看似慢实则快的长刀从他肮脏的脖子摸过,风雪吹过刀刃,融化在飞溅奔涌的热血中。
顾佑安忍不住笑道:“爹,大哥是什么样的人我还能不知道吗?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她大哥不是蠢,只是被教得太过君子,做事中规中矩罢了。要说呢,这些话说出来都是好话,但若是身居高位者,到底差了些手段。
“爹,大哥没学到您的机变。”
顾稳知道儿子的弱处,他叹道:“当初你和祁王成婚的时候我和你娘就为你们以后担心,你们一步步走到如今,眼下看来倒是比皇椅上那位好一些,若是功成那日,你们也别太过抬举你大哥,叫他安生守在松江城吧。”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文卿若是进入权力场,没有他和女儿护着,指不定就遭了谁的道,一家子性命赔进去还会牵连女儿。
“爹,您今年也才五十多岁而已,您以后至少还能再活三四十年,顾家有您看着,出不了事。”
顾稳笑道:“哪能活那么长,活到五六十岁已经算高寿了。”
“爹您就不知道了吧,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寿数长短除了看自身有没有好生保养,还要看家里长辈是不是长寿之人。顾家祖上长寿的族人不在少数,您以后定然也是长寿的。”
顾稳笑着拍拍女儿肩膀道:“若是长寿倒是好,爹也舍不得你们娘,还有你们兄妹三个。”
“这话说得,您就舍得宁宁、阿行阿阳了?”
“自然也舍不得,不过自己生的儿女自己管,他们是你大哥大嫂的儿女,宁宁姐弟三个该他们管。”
说到儿媳,顾稳不得不提一句段家:“我们顾家不是当年的孟家,你大嫂娘家也不是袁家,段大人心里有数。”
顾佑安笑了笑,并不接她爹的话。毕竟,段家好或是坏,跟她又有什么相干?
父女俩在屋里聊了一个时辰,在旁边矮榻上歇午觉的阿元醒了,顾佑安带着儿子就要回府了。
顾稳、杜氏带着小女儿阿萱送到大门口,顾佑安上车坐好摆摆手道:“爹,娘,我们就先走了。”
“回吧。”
中秋节过后,松江城凉快了几日,待到九月初六,松江城东面连通山海关和东辽城的官道贯通,忙了大半年百姓们欢欢喜喜归家准备秋收。
九月初八,白阶带着白家人来顾家请期,婚期正日子定在十月初二。
顾家早就准备好了嫁妆,日子定在十月初二倒也不赶,等到九月二十八白家来迎接那日,一台一台的嫁妆从顾家抬出去。除了顾家给的嫁妆外,祁王府陪了十二台嫁妆,跟顾家亲近的田家、张家各陪了四台嫁妆。
顾家嫁女的排场极大,松江城里看热闹的百姓都说,许多年没有看过这么大的热闹了。
送女儿出嫁后杜氏难掩伤感,白氏说笑话哄她,道:“当年安安出嫁也没这么大的排场吧,如今你家日子过得好了,是不是该给先嫁的安安补些陪嫁?”
杜氏擦眼泪笑道:“可别了,她那里的好东西多着呢,只怕看不上我手里这点金银铜铁。”
刘氏也笑着说:“那就留着给宁宁,也就十来年而已,日子也不久,你藏着的那些金银铜铁也不怕生锈。”
宁宁不怕大人打趣,她扑到祖母怀里,说:“您若是想小姑姑了,我赶马车带您去东辽城看她。”
杜氏抱着宁宁心肝儿肉似的喊:“还是咱们宁宁贴心,祖母的好东西以后都是你的。”
段氏站在一旁陪着笑,不禁羡慕起女儿来,她也羡慕两位小姑子,当顾家的女儿可真是好。
何止段氏,松江城里各家女眷谁不羡慕顾家的女儿们?
话又说回来,当不了顾家的女儿,当顾家的儿媳孙媳也是好的。
顾家只有一个儿子成婚多年,两个孙子年纪还小,等他们到成家立业还要等十几年。
十几年后,说不得顾家都成皇亲国戚了,只怕也看不上他们这些人家。
关内传来的消息越发吓人,皇子后妃,皇室宗亲,洛阳城里月月办丧事,疯得不像样了。
关内越是疯,祁王府越是稳当,松江城里有眼色的人家,都看出来祁王和祁王妃夫妻已经快走到紧要关头了,成不成,也就这两年的事了。
都是打机锋的高手,在场的贵妇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大家在想什么,彼此心知肚明。
白氏和刘氏彼此笑了笑,这些人呀,只看得见顾家蒸蒸日上,一点不知道顾大人夫妻俩对女儿是如何爱护照顾的。
要是在别的人家,生出个傻愣愣的女儿,早被丢到外头自生自灭了。
人家顾家能享女儿女婿的福,那是人家应得的。
顾佑安一点不在乎外头的人如何看她和周祈,她有限的精力只会投入到无限的战备准备当中去。
兵马、粮草、朝廷的最新消息,这些才是她最关注的。
除了战备之外,她还要抽空关心今年的秋收。
农庄大管事张贵巡视东辽城、东山港及松江城所有农庄会,回来禀报说,今年天气比去年炎热,除了松江城外其他地方的农庄用水没有那么方便,总体而言,今年的收成比去年约莫要减少两成。
两成,在顾佑安的预期之内,不会影响粮仓的库存。
张贵走后,顾佑安问刘忠:“关内秋收比咱们这儿早,朝廷的粮饷可送过来了?”
“还没有。”
“没有?”
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个时候朝廷给东北军、燕州军、辽东军的粮饷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刘忠道:“自东辽城那边港口通船后,咱们王府在港口附近建的粮仓都已满仓,一年内燕州军和辽东军不会缺粮。”
东北军若是断了朝廷的
粮饷,到时候可以从松江城送粮过去,一年内肯定也是不缺粮的。
这些重要数字都记在她心里,顾佑安大概算一算,道:“早不动手晚不动手,非要等到冬天?”
若是草原上冬天真的碰上雪灾,鞑子南下造成的后果他们可知道?都是靠着百姓缴纳的赋税过上富贵日子的官老爷们,真当百姓的性命是无足轻重的蝼蚁啊。
顾佑安难掩愤怒,刘忠低头道:“也不见得冬日打,或许会等到明年开春?”
“呵,等到明年开春?宫里还活着的那十来个皇子等到明年开春能剩下几个?皇子背后的那些势力等得起?”
阿元好几日没见到娘亲了,他散课后来书房找娘亲,在门外听了会儿,又默默走开了。
顾佑安处理完事后晓月才进门禀道:“世子刚才来找您了,听见您跟刘忠谈事,自己又走了。”
顾佑安扶额,这几日真是太忙了,顾不上去家塾接儿子散学。
“你去跟阿元说,我最近不得空,叫他好好照顾自己,我忙完了就去找他。”
晓月亲自去传话,传完话后见小世子不吭声,有些担心道:“王妃她……”
阿元打断她的话,道:“我知道娘亲在帮父王的忙,等我长大了,我也去帮娘亲和父王。”
阿月笑道:“世子聪慧。”
顾佑安忙得顾不上儿子,十月二十三,收到草原上送来的密信,顾佑安立刻下令开粮仓调粮。
与此同时,顾佑安亲自出城去护城军,一日后,张衡带着护城军所有兵马护送军粮前去草原支援。
十一月十四,云南府驻军主将李将军的妹妹李妃身死,李妃唯一的儿子八皇子中毒昏迷不醒。
十一月二十,李将军率领五万人马从云南府直奔洛阳,打出’后宫妖妃断绝皇嗣,清君侧以安天下’的口号。
被李将军骂为妖妃的自然是在后宫中最有权势的沈贵妃。
云南府驻军把清君侧喊得震天响,镇北大都督沈回剑指宗室,大骂宗室这些年来不断暗杀皇子,试图取天下而代之。
沈回到底不敢像云南驻军一样调动大部分兵马进京,他只调动了最忠于自己的军队前往,大约剩下一半不愿跟他进京的兵马留守北境,防备草原鞑子来袭。
与此同时,西北、东南、中原等地兵马纷纷动起来,大周朝的土地上乱成一锅粥。
关内越乱,北方边境上越安静,苍狼部落联合十余个部落,组成八万联军气势汹汹直冲阴山。
镇北军主将沈回不在,副将潘成手中的六万兵马根本拦不住敌军,不等凉州、肃州、西宁等地驻军前来驰援,敌军就会先冲破他们的封锁,屠刀挥向百姓。
潘成举起手中的长刀,眼鼓如铜铃,怒声长啸:“兄弟们,冲!”
长刀长枪战到一处,鲜血骨肉哀嚎不绝于耳,一个身骑骏马,羊皮裹身的鞑子迎着风雪冲破封锁进入大周朝的土地时,发出一声兴奋的怒吼。
突然,看似慢实则快的长刀从他肮脏的脖子摸过,风雪吹过刀刃,融化在飞溅奔涌的热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