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教四书五经的黄梦得黄先生,来松江城之前曾是太学的先生,往前倒十多年,顾文卿和田稼轩还在太学读书时黄先生就在,俩人见了都要喊一声先生。
要说黄梦得为什么舍弃了太学来松江城,主要是因为他看不惯太学中几个学生胡闹,把几个学生训斥了一顿,这几个学生都是有来头的勋贵,家中长辈为孙儿出气,黄梦得就被赶出太学了。
得罪了勋贵,他在其他地方书院也难找到教职。偏他六十出头的年纪不想归乡养老,还有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就被人推荐到松江城来。
另一个先生名叫王念经,王念经原是进士出身,西南墨家学派的领头人,考中进士后他没有出仕,而是选择回家乡乌蒙书院当先生,他也因此认识了在乌蒙山的胡家人,借胡家人的门路到的松江城。他主要教授算学,以后或许还会教授墨家机关术。
周祁和顾佑安早两年就在打算着给儿子请先生,能把王先生请来真是意外之喜,为此,顾佑安专门给乌蒙府胡家写了一封感谢信,送上了许多谢礼。
三个先生中,最年轻又最爱笑的陈一直是泉州府人,他少年时也是个擅长读书的神童,不到及冠的年纪就考中了一甲进士,他是个放荡不羁之人,不爱仕途经济,只爱周游天下。
陈一直青年时游遍大周朝后,他去过草原荒漠,也乘船南下到过东南亚诸国,他用他的小半生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则。
黄先生和王先生都是经由他人举荐到的松江城,陈一直不是,陈一直是自己寻来的。
东山港的船舶厂里有许多南方请来的工匠,其中就有陈一直在泉州府的亲戚,陈一直听说东山港热闹,就高兴地坐船来东山港游玩。
他到东山港没几日后,就跑去衙门自荐,说他是进士,家中也是做海上买卖的,他还会海外几国的土话,用他准没错。
田稼轩当面跟陈一直谈过后,就叫他去松江城找王妃自荐,陈一直毫不犹豫就跑去松江府。
陈一直到松江城那一日周祈和顾佑安都在府中,陈一直一见到他们夫妻俩,就说祁王有帝王之相,他愿意留下为祁王府效犬马之劳。
他突然没头没脑地来这么一句,若不是他是田稼轩推荐来的,周祈肯定会毫不犹豫把他赶出去。
顾佑安按下祁王想赶人的心思,笑着跟陈一直说起他家乡泉州府,陈一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才展现出他的才华来。
顾佑安一直知道海外的重要性,周祈么,原本他的目光只盯着大周朝周边势力,自从东山港建好后,来往商船带回来的消息叫他对海外也日益重视起来。
陈一直投靠祁王府后,夫妻俩从陈一直那儿知道了许多海外的消息。同时也叫周祈知道,陈一直本人的学识和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松江城还用不上他,就叫他先去家塾当先生。
别家的私塾请先生,无外乎是教授孩子四书五经,钱少一点的就请一个先生全教了,富裕点的就每一门学问请个先生专门教导。
祁王府肯定不缺银钱,但是祁王府家塾中先生的这个配置,真是叫人看不明白。
若说王
爷王妃不重视四书五经,怎么还请了太学的先生来教?若说重视,怎么另两个一个教算学,一个看起来就像个说书先生?
开学第一课,不祭拜圣人,也不带着学生读劝学篇,上来就是陈先生的课,讲一讲大周朝到底有多少邻国。
陈先生说话有趣,表情生动,就是来凑数三岁大的阿阳都听进去了,一整堂课都没吵嚷一声。
周祈和顾佑安听了半堂课,随后才悄悄从后门离开。
走远了,顾佑安才笑道:“陈先生若是去茶楼酒肆中讲书,定然大赚特赚。”
“那也太浪费他的学识。”周祈道:“虽朝廷限制出海,陈家几代人都在海上讨生活,积攒下了大笔家财,还对海上的航道了如指掌。沿海一带像陈家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若是都能为我们所用……”
顾佑安故意道:“之前我跟你提海外的时候你还不放在心上,说什么,大周朝唯一的敌人只会从草原上来,沿海不必太过关注,如今又如何?”
周祈笑谈一声,道:“我不如王妃有见识,还请王妃原谅则个。”
夫妻俩并肩进书房,书房里三面墙摆满了书,书房中间一左一右摆了两张宽大的书案,俩人一人一张。
他帮她解开肩上的披风,扫去肩上风雪,道:“咱们偏安松江城,南方的事咱们暂时管不到,开海这些事还需等一等。”
朝廷本就缺钱,何必放着大笔海上来的商税不挣?等到他手握大权时,海上的贸易一定会重视起来。
陈一直千里迢迢来松江城,投到祁王府门下,为的不就是像陈家一样的沿海人家能光明正大地做买卖吗?
陈一直说他是泉州府人,是因为他从小在岸上长大,读书识字考功名,还能拿着户籍周游天下。
陈一直的许多堂兄表兄却不然,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他们要么晚上躲在海上小岛,晚上偷偷回岸上家里。若是有一日受不住这种阴沟里老鼠一样的日子,干脆一大家子远走海外。
陈一直出海去南海诸国游历能这般顺利,少不了移居海外的亲戚照顾,这些经历,也叫他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
他去过洛阳,也花钱打点过朝中位高权重的官员,没用,都是些拿银子不办事的狗东西。
他到东山港,看到商贸繁荣,看到一个寻常掌柜在街上碰到官员不躲不避,反而笑着打招呼,听到来往商贩们高声谈论买卖生意,他就知道,他想要的一切,终究会实现。
为了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家族亲戚光明正大地坐船回家乡,他觉得他要为此多做些努力。
一堂课讲完,陈一直看着一群孩子如痴如醉的脸,不由得露出得意的神色,他虽第一天当先生教书,也做得不错嘛。
“陈先生。”
“世子请说。”
阿元说:“你有出海的海图吗?”
“我这儿没有,但是陈家有。”
“哦,可能送来松江城?”阿元想了想说:“你们家要银子还是要官位,都可以跟我父王和娘亲谈。”
陈一直诧异,没想到一个还被爹娘抱在怀里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阿元皱眉:“陈先生,我在等你回答。”
陈一直回过神来,笑道:“并不是我不答应,只是这海图不好拿,若是想要海图,得乘船去海外。”
阿元有些失望,听起来好像很难拿到的样子。
田州说:“我和哥哥去过东山港,坐船出海很好玩的。”
阿元也坐船出海过,他道:“不好玩。”
海上打仗有什么好玩的?碰到晴天晒人的很,若是碰到雨天,听他们说说是风浪太大,说不得会翻船。
田州不服气:“好玩的,出海打鱼,海里的鱼比河里的鱼大。”
“若是你掉到海里,大鱼一口把你吞了,你也觉得好玩吗?”
田州愣了一下,他摸摸头道:“我没碰到过,不知道。”
阿阳哈哈大笑,意气风发道:“下次我们一起去,我们这么多人撑死它。”
几个孩子越说越不靠谱了,黄先生进来训道:“一刻钟该是老夫的课了,都准备准备。”
“是,先生。”
陈一直跟黄先生前后脚去旁边屋里,这是专门收拾出来给他们三位先生休息的屋子,屋里连着火墙,墙角摆着精心养育的花草,十分舒适。
王先生面前的书案上堆满了写过的纸张,他正埋头算一道题,陈一直和黄先生进门来他也没抬头打招呼。
黄先生高声道:“孩童启蒙自古以来就以识字明理为要,老夫不知王爷王妃为何选你为先生,但你既当了先生,也该尽到先生的职责,像今日这般闲扯移了学生性情,这个罪责你如何担得起?”
陈一直笑着坐下:“您老这把年纪就别整天发脾气了,对身子不好。”
“呵,老夫只是就事论事罢了,陈先生,可能回答老夫刚才的话?”
陈一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道:“黄先生,恕我直言,你教书育人一生,说句桃李满天下不为过吧?你苦口婆心教他们仁义礼智信,到最后,你遇难了,谁又帮了你?”
黄先生冷笑道:“从太学离开是老夫自己要走,跟老夫的学生无关。”
“礼崩乐坏,您是该另换个地方了。”
“陈一直,你什么意思?”
“我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想跟黄先生您说一句,我可以坦荡地告诉你我是为了家族前程而来,您能说说,您是为了什么而来吗?”
黄先生苍老的眼睛绽出精光:“老夫是为了大周天下而来。”
朝廷从内到外腐朽,面上虽还光彩,黄先生这样的人早就看出问题所在了。
“黄先生说得好啊!那我今日要问问黄先生,若是要治天下,只靠你嘴里那套仁义道德就够了?”
要说黄梦得为什么舍弃了太学来松江城,主要是因为他看不惯太学中几个学生胡闹,把几个学生训斥了一顿,这几个学生都是有来头的勋贵,家中长辈为孙儿出气,黄梦得就被赶出太学了。
得罪了勋贵,他在其他地方书院也难找到教职。偏他六十出头的年纪不想归乡养老,还有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就被人推荐到松江城来。
另一个先生名叫王念经,王念经原是进士出身,西南墨家学派的领头人,考中进士后他没有出仕,而是选择回家乡乌蒙书院当先生,他也因此认识了在乌蒙山的胡家人,借胡家人的门路到的松江城。他主要教授算学,以后或许还会教授墨家机关术。
周祁和顾佑安早两年就在打算着给儿子请先生,能把王先生请来真是意外之喜,为此,顾佑安专门给乌蒙府胡家写了一封感谢信,送上了许多谢礼。
三个先生中,最年轻又最爱笑的陈一直是泉州府人,他少年时也是个擅长读书的神童,不到及冠的年纪就考中了一甲进士,他是个放荡不羁之人,不爱仕途经济,只爱周游天下。
陈一直青年时游遍大周朝后,他去过草原荒漠,也乘船南下到过东南亚诸国,他用他的小半生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则。
黄先生和王先生都是经由他人举荐到的松江城,陈一直不是,陈一直是自己寻来的。
东山港的船舶厂里有许多南方请来的工匠,其中就有陈一直在泉州府的亲戚,陈一直听说东山港热闹,就高兴地坐船来东山港游玩。
他到东山港没几日后,就跑去衙门自荐,说他是进士,家中也是做海上买卖的,他还会海外几国的土话,用他准没错。
田稼轩当面跟陈一直谈过后,就叫他去松江城找王妃自荐,陈一直毫不犹豫就跑去松江府。
陈一直到松江城那一日周祈和顾佑安都在府中,陈一直一见到他们夫妻俩,就说祁王有帝王之相,他愿意留下为祁王府效犬马之劳。
他突然没头没脑地来这么一句,若不是他是田稼轩推荐来的,周祈肯定会毫不犹豫把他赶出去。
顾佑安按下祁王想赶人的心思,笑着跟陈一直说起他家乡泉州府,陈一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才展现出他的才华来。
顾佑安一直知道海外的重要性,周祈么,原本他的目光只盯着大周朝周边势力,自从东山港建好后,来往商船带回来的消息叫他对海外也日益重视起来。
陈一直投靠祁王府后,夫妻俩从陈一直那儿知道了许多海外的消息。同时也叫周祈知道,陈一直本人的学识和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松江城还用不上他,就叫他先去家塾当先生。
别家的私塾请先生,无外乎是教授孩子四书五经,钱少一点的就请一个先生全教了,富裕点的就每一门学问请个先生专门教导。
祁王府肯定不缺银钱,但是祁王府家塾中先生的这个配置,真是叫人看不明白。
若说王
爷王妃不重视四书五经,怎么还请了太学的先生来教?若说重视,怎么另两个一个教算学,一个看起来就像个说书先生?
开学第一课,不祭拜圣人,也不带着学生读劝学篇,上来就是陈先生的课,讲一讲大周朝到底有多少邻国。
陈先生说话有趣,表情生动,就是来凑数三岁大的阿阳都听进去了,一整堂课都没吵嚷一声。
周祈和顾佑安听了半堂课,随后才悄悄从后门离开。
走远了,顾佑安才笑道:“陈先生若是去茶楼酒肆中讲书,定然大赚特赚。”
“那也太浪费他的学识。”周祈道:“虽朝廷限制出海,陈家几代人都在海上讨生活,积攒下了大笔家财,还对海上的航道了如指掌。沿海一带像陈家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若是都能为我们所用……”
顾佑安故意道:“之前我跟你提海外的时候你还不放在心上,说什么,大周朝唯一的敌人只会从草原上来,沿海不必太过关注,如今又如何?”
周祈笑谈一声,道:“我不如王妃有见识,还请王妃原谅则个。”
夫妻俩并肩进书房,书房里三面墙摆满了书,书房中间一左一右摆了两张宽大的书案,俩人一人一张。
他帮她解开肩上的披风,扫去肩上风雪,道:“咱们偏安松江城,南方的事咱们暂时管不到,开海这些事还需等一等。”
朝廷本就缺钱,何必放着大笔海上来的商税不挣?等到他手握大权时,海上的贸易一定会重视起来。
陈一直千里迢迢来松江城,投到祁王府门下,为的不就是像陈家一样的沿海人家能光明正大地做买卖吗?
陈一直说他是泉州府人,是因为他从小在岸上长大,读书识字考功名,还能拿着户籍周游天下。
陈一直的许多堂兄表兄却不然,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他们要么晚上躲在海上小岛,晚上偷偷回岸上家里。若是有一日受不住这种阴沟里老鼠一样的日子,干脆一大家子远走海外。
陈一直出海去南海诸国游历能这般顺利,少不了移居海外的亲戚照顾,这些经历,也叫他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
他去过洛阳,也花钱打点过朝中位高权重的官员,没用,都是些拿银子不办事的狗东西。
他到东山港,看到商贸繁荣,看到一个寻常掌柜在街上碰到官员不躲不避,反而笑着打招呼,听到来往商贩们高声谈论买卖生意,他就知道,他想要的一切,终究会实现。
为了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家族亲戚光明正大地坐船回家乡,他觉得他要为此多做些努力。
一堂课讲完,陈一直看着一群孩子如痴如醉的脸,不由得露出得意的神色,他虽第一天当先生教书,也做得不错嘛。
“陈先生。”
“世子请说。”
阿元说:“你有出海的海图吗?”
“我这儿没有,但是陈家有。”
“哦,可能送来松江城?”阿元想了想说:“你们家要银子还是要官位,都可以跟我父王和娘亲谈。”
陈一直诧异,没想到一个还被爹娘抱在怀里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阿元皱眉:“陈先生,我在等你回答。”
陈一直回过神来,笑道:“并不是我不答应,只是这海图不好拿,若是想要海图,得乘船去海外。”
阿元有些失望,听起来好像很难拿到的样子。
田州说:“我和哥哥去过东山港,坐船出海很好玩的。”
阿元也坐船出海过,他道:“不好玩。”
海上打仗有什么好玩的?碰到晴天晒人的很,若是碰到雨天,听他们说说是风浪太大,说不得会翻船。
田州不服气:“好玩的,出海打鱼,海里的鱼比河里的鱼大。”
“若是你掉到海里,大鱼一口把你吞了,你也觉得好玩吗?”
田州愣了一下,他摸摸头道:“我没碰到过,不知道。”
阿阳哈哈大笑,意气风发道:“下次我们一起去,我们这么多人撑死它。”
几个孩子越说越不靠谱了,黄先生进来训道:“一刻钟该是老夫的课了,都准备准备。”
“是,先生。”
陈一直跟黄先生前后脚去旁边屋里,这是专门收拾出来给他们三位先生休息的屋子,屋里连着火墙,墙角摆着精心养育的花草,十分舒适。
王先生面前的书案上堆满了写过的纸张,他正埋头算一道题,陈一直和黄先生进门来他也没抬头打招呼。
黄先生高声道:“孩童启蒙自古以来就以识字明理为要,老夫不知王爷王妃为何选你为先生,但你既当了先生,也该尽到先生的职责,像今日这般闲扯移了学生性情,这个罪责你如何担得起?”
陈一直笑着坐下:“您老这把年纪就别整天发脾气了,对身子不好。”
“呵,老夫只是就事论事罢了,陈先生,可能回答老夫刚才的话?”
陈一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道:“黄先生,恕我直言,你教书育人一生,说句桃李满天下不为过吧?你苦口婆心教他们仁义礼智信,到最后,你遇难了,谁又帮了你?”
黄先生冷笑道:“从太学离开是老夫自己要走,跟老夫的学生无关。”
“礼崩乐坏,您是该另换个地方了。”
“陈一直,你什么意思?”
“我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想跟黄先生您说一句,我可以坦荡地告诉你我是为了家族前程而来,您能说说,您是为了什么而来吗?”
黄先生苍老的眼睛绽出精光:“老夫是为了大周天下而来。”
朝廷从内到外腐朽,面上虽还光彩,黄先生这样的人早就看出问题所在了。
“黄先生说得好啊!那我今日要问问黄先生,若是要治天下,只靠你嘴里那套仁义道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