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顾佑安嗯了声,并不在意。
  顾佑安是个愿意放权给下面的人,她总揽大局,细节处叫底下人去办,她只对结果进行评判。
  纵使她不管细节,衙门里有田清德,王府里有刘忠,他们都会替她盯着,有人胆敢胡来,她会第一时间知道。
  又走了一段路,走到她的农庄跟前,张贵一个人在庄子门口迎她:“王妃恕罪,这几日忙乱,大伙儿都去地里干活了,所以没能来迎接您。”
  顾佑安笑道:“不必在乎这些虚礼,地里的活儿最重要,你做得好。”
  张贵今年壮实了许多,今儿穿着一身半旧的靛青短打,发髻梳的一丝不乱,瞧着是个体面的管事,跟当初被顾佑安买来时那副凄苦模样相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张贵低头道:“谢主子体谅,奴才给您带路,您进去农庄瞧瞧?”
  “那就瞧瞧吧。”
  这处农庄今年夏天时扩建过,如今里面住着一百多人,地方倒是宽敞得很。
  “靠北山脚下还有两个庄子,那两个庄子不如这个大,跟邻山村那边的庄子倒是差不多。”
  “前几日韩掌柜从南方买回来的官奴都安置在邻山村那边的庄子,那边的地不多,叫他们去那边干活也轻松些。”
  顾佑安道:“你安排得很好,他们才来,秋收后你多照顾照顾他们,叫他们把身子骨养好,明年才好干活。”
  “是,奴才也这样想。”
  顾佑安手下给她种地的奴才很多了,农庄也不少,她怀着身孕也不可能一个个去巡视,走了两个院子就累了,张贵忙安排地方歇息。
  身边伺候的带了点心茶水来,顾佑安坐下歇口气,也叫张贵坐。
  小菊给张贵端茶倒水,张贵忙道谢。
  顾佑安喝了一盏茶,歇了会儿,才对张贵说:“自你到我手下以来,我名下的田地全靠你操持,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好,可见你用心。”
  “你管着的人我也叫人去打听过,除了跟你同甘共苦过来的那些人,你对新来的官奴也算一视同仁,没有欺辱过谁,底下人也很服你。”
  “你这个庄头很叫我满意,今年秋收后,我会叫刘忠领你去衙门消了你一家人的奴籍,从此以后,你就是自由身了。”
  听到主子要消了他的奴籍,张贵顿时红了眼,忙跪下连连磕头:“谢主子,奴才掌柜多谢主子大恩大德!”
  今年开春后高金和几个护卫都消除奴籍,还去护城军做了官,叫张贵他们这些跟高金一块儿来松江城的官奴们,心里也升起了哪日消除奴籍的愿望。
  可那时候张贵觉得,他们不像高金他们有好身手,能在王妃跟前露脸,他估计没希望了。
  他们只会种地,种地有什么用?哪个农人不会种地?
  对他们来说脱掉奴籍似乎是件虚无渺茫的事,可纵使脱奴籍无望,他们也很珍惜如今的日子。
  他们是祁王妃的奴才,虽种地辛苦,却能吃饱穿暖,还不被别人欺负,这样的好日子就是没有卖身为奴前也过不上的。
  张贵是个识字的,比其他人明理,他心里这样想,也是拿这样的话训手下的懒汉。
  他没想到,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王妃竟因此给他一家人脱了奴籍。
  张贵额头都磕红了,被人扶起来时候咧嘴笑着,真是欢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顾佑安笑道:“你做得好,自然有赏。明年我想叫你带些人去松江下游开荒,你再选几个能担事儿的庄头替你管着北荒村和邻山村的农庄。”
  “是,奴才会尽快把人选出来。”
  顾佑安今儿来见张贵除了看看地里的收成和农庄外,就是来跟张贵说开荒的事的,说完了,歇息够了,她就准备回去了。
  走前,顾佑安说:“张贵,以后本王妃名下的土地还会更多,人手还会再添,但是不管再来多少人,你都是他们的总管。”
  这句颇具分量的承诺叫张贵心里一热,张贵立即道:“奴才愿意为王妃管好土地和农庄,为主子种出更多的粮食来。”
  顾佑安笑着点点头,扶着丫头的手走了。
  落后几步的刘忠笑着跟张贵说:“张总管留步,不用送了,等秋收忙完咱家就来带张总管一家去衙门消除奴籍。”
  无论是张总管的称呼,还是消除奴籍这句话,都叫张贵心里生出一股豪情来,他张贵虽是个低到尘埃里的小人物,从此以后也要出头了。
  刘忠笑看张贵一眼,张贵的忠心不像是作假的,转头跟着主子的马车走时,心里想的是王妃会看人,也会用人。
  纵使在松江城,顾佑安如今出门的阵仗都很大,丫头婆子侍卫等,一百多人再加上车马随行,队伍拉出两里长,地里干活儿的人老远就瞧见了。
  天儿热又要赶紧着干活儿,地里的百姓又热又累,话都不想说,这会儿有热闹看,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往车队那边瞧。
  等马车走了,有人说:“将才马车从祁王妃的农庄过来的,刚才过那马车上坐的肯定是祁王妃吧。”
  “肯定是,除了王府的主子之外,谁有这么大排场?”
  “哎,顾家好命啊,都是流放过来的,人家不用像咱一样顶着奴籍开荒五年,竟还把女儿嫁进王府当王妃了,唉。”
  “李老三你就别酸了,人家顾家祖上肯定行善积德才有这个福气,你没有这个福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以前当官的时候作孽太多。”
  “嘿,怎么说话的?我一个小小的主事官儿能做什么孽?还不是被上官连累的?”
  “流放来这儿的都说自己无罪,都说自己冤枉,这话说出来也就是骗骗你自己。”
  刚才还看祁王府的车队呢,羡慕顾家呢,这会儿几句话过去这就吵起来了。
  李家的大儿子李乘风埋头干活,一言不发,谁知道当初他们李家跟顾家是一块儿流放过来的?
  顾家,田家,苏家,人家都是些王妃,官老爷,夫人,小姐,公子。
  到他们这儿,人家喊他们一家,都是犯官之后,乡下人,谁家男人,谁家的婆子,这几年都不曾有人尊重地称呼他们的姓名。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一样,太不一样了!
  玉米棒子挑了一篓又一篓,李乘风累得腰疼肩疼,田地里吹过一丝凉风,他想,活着这么累,还不如死了随风而去算了。
  “李老大,你家赁不赁官府的屋子?”
  一个相熟的犯官家眷喊了他一声,李老大忙回头笑道:“要赁,我昨儿正想找你说说,咱们两家一块儿赁一套屋子住正好,也能节省些。”
  “哈哈哈,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成,等秋收忙完了咱们就去找里正赁一套宅子,以后啊,咱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了哦。”
  “你说得是。”
  一声叹息随风而逝,且活着吧。
  祁王府。
  去农庄转了一圈回府后,顾佑安歇了一日才觉得精神头好了些,草原上有信送来,周祈问她这几日胃口可好,睡得可安
  稳,顾佑安看他的字迹就觉得好快乐。
  开心完了这才又继续往下看,他说洛阳那边查过了,周宣没叫人用那些邪门的法子害她和孩子。
  顾佑安忍不住又笑了,这人竟真叫暗卫去洛阳查了。
  信的最后,周祈说了些他近日繁忙,还说朝廷的粮饷送到了,可见周宣蠢笨又没有蠢笨到底,心狠手辣又心有顾忌,又夸周宣是个识大体的。
  顾佑安大笑起来,夸周宣识大体,这是正话反说吧。
  晓月刚从小厨房端点心过来,还没进门就听见王妃笑了两回了,她把点心送到主子跟前桌上,笑问:“主子,可有什么好事了?”
  笑够了顾佑安拿帕子擦擦眼角,含笑道:“也算好事吧,你们王爷在东北军那边挺顺利的。”
  “王爷会提前回来?”
  “只怕不能。”
  周祈要对靠近东北草原的那支鞑子部落下手,什么都准备好了,不把东北方向的威胁剪除之前他应该回来不了。
  顾佑安摸着肚子笑道:“我在家好好的,也不用他日日在我跟前守着。”
  比起他日日在她跟前,她宁愿他在外开疆扩土,巩固祁王府势力,反正这些好处以后都会到她孩儿手里。
  周祈在外忙,她也不能闲着,九月二十四顾家满月宴,顾佑安一早回娘家,因为她得到消息,胡菖蒲和他祖父要来赴宴。
  顾佑安有两年没见胡老爷子了,今天一见他老人家,竟不显老,跟两年前见时竟差不多。
  胡老爷子笑道:“王妃客气了,人哪有不老的。我家菖蒲成婚都有儿子了,孩子日渐长大,我们这些老东西就该日渐老去了。”
  顾佑安说的是真心话,她笑道:“您养生的法子定然跟别人不同,等有空闲了我一定要跟您请教一番,好叫我爹娘也像您似的,康健精神。”
  “要说养生的法子嘛,我们还是比不得天一观的道长们,李道长和他的师兄弟们,活到七老八十上山下坡腿脚都利索,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跟人比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