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杜氏笑眯眯对女儿道:“歇够了吧,再试试这一身衣裳。”
  顾佑安有气无力地瞥眼看去,那一排架子上还挂着十几身新衣,都是符合王妃礼制喜庆的花色纹样。
  “娘,叫我歇一歇可好?这换衣裳又要换头上身上的首饰,还有鞋袜,我真累了。”
  杜氏拉着女儿起身:“不为难你,你再选一身合适的衣裳就行了,这是给你祭拜穿的,轻忽不得。”
  顾佑安认真起来,是该选一套祭拜的。
  重阳宴后祁王就提了,要带他去北山上祭拜先皇后,只是祁王一直没空闲,这事儿就放下了,两人约好等大婚后再去山上祭拜。
  民人巷顾家忙乱,祁王府今日也忙得很,正殿的牌匾、门窗等擦了又擦,各色红绸、红灯笼等都摆了出来。
  后厨里,为了明日的婚宴,该提前准备的食材等都备上了,来来往往的奴才把后厨挤得满满当当,却又有条有理。
  再说松江城里,因祁王大婚,明日休沐一日,各家的当家主母既要准备礼物,还要准备赴宴的衣裙首饰等,也是忙乱得很。
  祁王府大婚啊,陆夫人问夫君苏光:“孟家和袁家可会使人来?”
  “不须说,肯定会派人来。”
  东北军那边几乎就指望着祁王了,祁王大婚娶的虽不是他们两家人,他们也该来的。
  陆夫人叹气道:“顾家那丫头竟真成王妃了。”
  遥想当年他们几家一起流放时,那丫头闷不吭声的,杜氏和她还因为她说那丫头痴傻跟她吵架,没想到啊没想到……
  苏光不耐烦听:“行了,以前的旧事说出来有什么趣儿?以后你对顾家人尊重些,就是再不耐烦,如今顾稳跟我同为二级官,他还是祁王岳父,不是我们家能得罪的。”
  “这点事难道我会不知?”
  陆夫人嫌他话多,一句话凶回去,苏光不接话,她又觉得没趣儿,回头看到小女儿在那儿木头似的坐着,她下定了决心,赶在年前一定要把小女儿嫁出去。
  陆夫人为小女儿的婚事一身疲惫,昨儿刚娶了大儿媳,明日又要嫁女的杜氏却欢喜得很,在院子里一会儿就能听到她的笑声。
  大婚,大婚啊!
  大婚当天,祁王一身大红大金亲王礼服骑马去顾家迎亲,从西城门民人巷到祁王府这一路上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嘿,在松江城里住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到祁王的模样,真是个尊贵俊秀的人呐!
  祁王府的礼钱沿路撒遍,百姓们一边捡喜钱,各种喜庆话一筐一筐地往外扔,叫人听了就高兴。
  顾文卿和田家两兄弟,张隐山拦门,祁王今日虽满脸带笑,几人不敢狠拦,祁王轻易就进到了顾家,到了顾佑安的闺门外。
  “安安,我来接你了。”
  顾佑安盖着盖头等他来迎,听到他的含笑的声音,嘴角就自己先翘起来了。
  “恭贺王爷王妃大喜!”
  “早生贵子!”
  “佳偶天成!”
  “喜结良缘!”
  到底不在京都洛阳,没有皇亲国戚世家大族来庆贺,不过这婚事简单却隆重,沿路听着百姓们的祝贺,顾佑安对这门婚事没什么不满意的。
  这是他们的夫妻的起点,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62章 局势祭拜
  在松江城里没有
  需要祁王应酬的人,顾佑安被送进洞房,挑了盖头才坐下歇息片刻,不过一会儿,才出去的祁王又回来了。
  顾佑安衣裳才换到一半,听到外头的请安声,就问:“谁来了?”
  “是王爷。”
  晓月和小菊两个丫鬟手下动作更快了,可再快也没祁王的脚步快,顾佑安脸上的红妆卸到一半,就从镜子里瞧见了他。
  顾佑安笑道:“来找我?外头的客人呢?”
  “宾客自有人应酬,不须本王出面。”
  祁王今日高兴得很,又喝了酒,这会儿筋骨松软,坐下懒散地靠在窗下矮榻上瞧丫头给她擦脸。
  顾佑安透过镜子瞧他,刚才他换了一身红金色的袍服,跟迎亲时穿的那身很像,这一身袖子宽大,领口也松了几分,瞧着更舒展些。
  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肆意,不管怎么看都叫她满意。
  祁王注意到她笑吟吟的眼神,两人就这般在镜子里你瞧我,我瞧你,颇为有趣。
  晓月和小菊两个丫头头都不敢抬,伺候王妃洗脸,又轻手轻脚地拆头上的富丽的头饰。
  “不须你们,放着本王来。”
  祁王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走到她身边,祁王过来时,两人的目光还在镜子里互相抓着不放。
  顾佑安笑道:“祁王殿下也懂这个?”
  “不懂,不过应不难吧,王妃殿下别嫌弃本王笨手笨脚就行。”
  顾佑安抿嘴笑道:“那你试试,若是伺候得不好,别怪本王妃责罚。”
  “多谢王妃给小的这个机会。”
  新婚夫妻俩旁若无人地调笑,一旁伺候的丫头,门口候着的婆子都识趣地笑着退下了。
  晓月和小菊最后出门,轻轻把大门掩下。
  主院里伺候的下人们都知道主子的习惯,不需说,各自退出院子,退到主院大门口。
  守门的婆子遥遥往院子里头望了一眼,只瞧得见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崭新花窗里摇曳的烛光。
  这一晚上,缠绵柔软的秋风拂过高耸的山峦,窜过低矮的沟壑,时而奔涌怒吼,时而静息低喘,一夜翻腾着就这么过了。
  隔日,是个大晴天。
  “秋高气爽,真是好天气啊!”
  主子们还未起,祁王府后院就忙碌起来,刘凌这个太监大总管溜达着去后厨,刘忠这个干儿子自然要跟着伺候。
  后厨房总管事张二看见他们爷俩,眼睛一亮,连忙过来请安:“小的给大总管请安,给二总管请安。”
  刘凌笑着摆摆手:“你小子嘴甜,二总管还是别提了,刘忠还不是二总管。”
  刘忠微微笑着点头:“干爹说的是,儿子还需努力些。”
  张二笑道:“也就您二位这般谦虚,刘公公如今可是王妃跟前第一红人,他不是咱们王府的二总管谁是?”
  刘凌心里高兴,嘴上却道:“咱们王府没有二总管这个说法,主子没开口提过,咱们自然也不能提。”
  刘凌两次这般说,张二笑着顺口道:“刘总管说的是,我们都听您的。”
  张二对刘忠道:“今儿是头一日,咱们虽打听过王妃的口味,到底不如您这个近身伺候的明白,刘公公一会儿帮我们瞧瞧?”
  刘忠过来也是为了这事儿,他道:“顾家原是益州府人,王妃的口味也贴那边,早上喜欢清淡适口的饭菜,味儿别太重就可。”
  张二引路往灶房里走,边走边道:“我们就是按照这个口味准备的,配粥的小菜上拿不太准。”
  刘忠去忙了,刘凌不耐烦走,叫人给他端来桌椅,今儿天气好,叫他坐这儿透透气。
  过了会儿,刘忠从灶房出来,过来禀告:“干爹,儿子去主院当差去了,您坐这儿歇歇,用了早食再回您自己个儿屋里。”
  刘凌摆摆手,道:“你忙你的去,好好伺候主子。”
  “哎。”
  刘忠到主院门口,见主院的丫头婆子都在大门外候着,王爷跟前的长随徐志端着一碗面在吃。
  徐志几下呼噜完一碗面,连碗里的汤都给喝了个干净,满足地叹气:“刘忠,你也来一碗?”
  “还有?”
  “有,昨儿喜宴上多准备了几桌菜有剩的,有一道闷烧金银蹄,里头的配菜用的是炖出沙来的豌豆,我叫人特意留了两碗,今儿早上煮一锅面,再浇上入味儿的豌豆泥,那叫一个好吃。”
  刘忠被徐志说得也腹中饥饿,他往主院里瞧了一眼。
  徐志嘿嘿笑,小声道:“不着急,今儿早上主子肯定不会早起,我看呐,说不得要等到辰时去了。”
  刘忠瞪他:“好大的胆子,主子的事也是你能胡言乱语的?”
  徐志一点不怕,凑过去道:“咱们哥俩自己说说罢了,对外我哪敢说一个字?难道我不怕死?我有几个脑袋够砍?”
  刘忠依旧黑脸:“对咱家也不能说。”
  “是是,怪我嘴巴不紧,豌豆拌面你吃不吃?”
  “吃。”
  刘忠去外头门房歇觉的角房里吃了两碗豌豆拌面,漱了口,擦了脸,再到主院门口时,王妃跟前的丫鬟婆子都到了。
  小菊看了看天色,要是在家,这个时辰小姐该起身了。
  郑二家媳妇儿去外头催了一道水,辰时二刻,主院里响起了清脆的金铃声,丫鬟婆子们忙进屋伺候。
  晓月和小菊先进门,头一件事先把屋里的门窗都打开,叫风吹进屋里,卧房里层层叠叠的纱帘随风荡漾起来。
  屋里伺候的奴才忽听得纱帘背后王爷说:“你这么爱吹风,哪里来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