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北山在松江城北面,若要论去北山最近的路,那肯定是穿过北荒村过去更快,杜氏和白氏不想碰到李家那些人,不想从北荒村过,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出门,从松江城绕路去北山。
  今儿要走不少路,不好带阿萱,杜氏和顾佑安母女俩悄悄出门,去村口跟白氏汇合。
  白氏:“咱们得赶紧着些,我瞧着天上云层厚得很,说不准半下午要下雪,咱们要赶紧着回来。”
  “那咱们快着些。”
  种了一年地,杜氏和白氏耐力强了许多,走起路来快得很,顾佑安这个习过武的都要快着些才跟得上。
  到松江城的香火铺里买些香烛纸钱,又打听了北山上的道观怎么走,问清楚路后,三人又往北山上去。
  或许是去北山上烧香的百姓多了,上山的路竟用条石修好了台阶,一步一步爬上去,倒是要省下许多力气。
  刚爬到道观,下雪了。
  道观里的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坐在屋檐下的躺椅上赏雪。
  那老道士瞧见她们三人,招呼她三人过去躲雪,不急不缓道:“来敬香的?不着急,先坐下歇歇气。”
  杜氏和白氏谢过老道长,坐在屋檐下长凳上歇息。
  这山上,就是比山下静,一点声响都听得明白。
  略坐了会儿,听到右边有响动,顾
  佑安好奇侧头。
  只见一身穿深紫长袍,头戴玉冠,身披玄色披风的俊美男子,冒着风雪从道观右边树林中的小径走来。
  纷纷扬扬的雪衬的这人唇红齿白,若不是一双冷眼太过迫人……真是好瞧极了!
  第27章 放肆天一观初遇
  青山,大雪,美人。
  顾佑安瞧得目不转睛,眼神放肆得很,叫跟在那男子身后的几个下人惊奇地看了她一眼又一眼。
  “李道长。”
  那男子路过顾佑安母女,走到那老道跟前。
  老道微微侧身,躺椅微微晃了晃:“看过你娘了?”
  “看过了,多谢李道长久候。”
  “不妨事,老道师门上下受了你母亲的好,原是应该的。”
  顾佑安垂眸,这人到底是谁?
  那男子似要下山,老道拦了一下:“时辰不早了,又逢大雪,不如留下用顿午食如何?”
  “家中还有事要办。”
  只见那人披风扫过台阶,走动间衣袍鼓噪,风吹动垂带,一行人消失在下山的台阶转弯处。
  人走了,顾佑安没了兴致,懒散地瞧着院子里一株榕树身上挂满了积雪。
  “道长,将才那位公子是哪家的?”
  闲坐无事,杜氏往老道长身边挪了挪,好奇打听。
  老道长笑了笑:“那位嘛,一个可怜人罢了,没甚好说的。”
  “那公子一瞧就知出生好,可怜在何处?”
  “母死,父不管,兄弟算计,独身一人孤孤单单行走于世,这难道叫好?”
  那……确实惨了点。
  那刚才道长跟那公子说他娘,那是怎么回事?
  老道长也不知是个嘴没把门儿的,还是来了谈性,他笑着指着道观右边:“他娘葬在那头,一年总会来瞧几次。这不,天冷了,今儿赶在下大雪前来山上陪他娘坐坐。”
  白氏忍不住唏嘘:“心里挂念母亲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顾佑安心想,那倒不一定,刚才那人,一瞧就不是好惹的。
  老道长哈哈一笑,道:“或许吧,不过我们道家讲:天衍四九,大道五十,人遁其一。那孩子的命数差了些,却不会一直差下去,总有他腾飞的一日。”
  腾飞?什么样的命数才能说腾飞?
  顾佑安正想着,那老道突然叫顾佑安:“小丫头,你遁来这儿几载春秋了?”
  顾佑安不明所以朝老道看去。
  杜氏忽被吓得心惊肉跳,勉强笑道:“道长这话作何解?”
  老道瞧着杜氏和顾佑安母女俩,瞧了半晌不说话。
  杜氏快忍不住开口时,老道忽而笑道:“许多年前,我师兄去洛阳寻道路过花枝巷,师兄回道观时告诉我,说你家丫头与我天一观有缘。”
  杜氏大喜,猛然起身行礼:“那位道长竟是您师兄?我们家得了您师兄的好,自我家姑娘去年清醒后一直惦记着这事儿,想给您师兄道个谢,却不知道上哪儿寻人去。”
  “我师兄去年八月十五已仙逝,你们怕是寻不得了。”
  去年八月十五,那不就是她穿来大周朝的日子吗?顾佑安看老道的眼神顿时不对了。
  老道哈哈一笑,也不多话,他起身,缓缓走道:“老道叫我徒儿带你们去大殿敬香。”
  “哎,道长,道长你且等等。”杜氏忙唤道。
  老道的步伐看似慢,实则快,转眼间消失在廊道上。不过一会儿,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儿跑过来,过来时还喘着气。
  “小道名叫李玄越,师父吩咐我带几位进殿敬香。”
  “那就麻烦小道长了。”
  杜氏瞧了眼老道长离开的路,李玄越说:“我师父已经走了,你们等不到他。”
  杜氏觉得可惜,还没跟老道长多说几句呢。
  去大殿烧完香,杜氏把身上所有的银钱全捐了。
  白氏叹道:“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说不清,没想到在这偏远深山里竟能碰到与你们家有缘的道长。”
  “这话说得正是。”杜氏扭身问道:“小道长,你可知你师叔叫什么名字?”
  “我不知,我只知道别人都叫我师叔天衍道人。”
  顾佑安不解,天衍?哪个修行的道人敢叫这个号?难道真是得道成仙的不成?
  杜氏不知这名字有何意味,只连连夸赞:“天衍道长道行高深又心善,多亏了他当年几句话点醒了我们,我家安安有今天,也有天衍道长点化之功。”
  李玄越把他们带到食堂,说:“我要走了,你们吃了午食也走吧。”
  “多谢小道长。”
  顾佑安瞧着李玄越这小孩儿出门,杜氏又赞叹道:“这道观就是跟别家不一样,观里一个小道长都这般有修道之人的脾性,怪不得能出天衍道长这样的人物。”
  顾佑安顿时笑了:“娘,您可别夸了,快用饭吧。”
  用饭时,杜氏又夸道观的饭菜好:“瞧瞧这豆腐,水嫩嫩的,就是城里卖豆腐的,也做不出这样水灵的豆腐来。”
  顾佑安:“……”
  杜氏对老道士说的话深信不疑,此时对他们满心感激,这道观里的一草一木在她瞧来都是极好了。
  顾佑安却不太信,她觉得那老道故意说那些玄之又玄,又半真半假的话来诓她,其中肯定隐藏着什么。
  下午雪停了。
  杜氏三人离开道观顺台阶而下,走到山崖拐弯处,顾佑安抬头往上看,天一观三个字高悬在道观大门上。
  也不知是不是心里知道道观里的人有些奇特,这会儿看一块木牌匾都有了几分玄妙的味道。
  “安安,快跟上。”
  “来了。”
  下山后依然要穿城而过归家,刚到西城门口,碰到祁王府的车队从城里出来,车马奔腾,寒风撩起车帘,顾佑安瞧见那张只要见过就再难忘记的脸。
  那人眼神微转,车帘落下时往外面瞟了一眼。
  马车里太昏暗,又隔得太远,顾佑安觉得自己应该是看错了。
  哎,美色误人。
  在车里伺候的长随徐志眼神好,也看到了今日上午在天一观盯着他家主子眼都不眨的小丫头。
  那丫头真有胆气,若是叫她知道他们家主子是松江城的主人,会不会被吓哭。
  不过他们家主子确实长了一张好脸,他娘见过先皇后,曾说祁王殿下继承了先皇后的好容貌。
  徐志嘿嘿偷笑,祁王瞥他一眼:“笑什么?”
  徐志哪里敢说,掩下笑脸,随后道:“主子,翻年您就要及冠了,今年上半年您去孟家时,孟家大夫人就提了您的婚事,大夫人娘家袁家那边今年办了两回宴,也一直邀您去,您都给拒了,这回你去见孟将军,只怕那边要您给个说法。”
  孟家是祁王的外家,可到底东北将军孟川是祁王的表舅,不是亲舅舅,这又隔了一层。
  祁王如今把松江城经营起来,眼看着商贸日渐繁华,开荒颇见成效要变成个小粮仓,孟川想通过结亲拉拢祁王也说得通。
  只是祁王并未把孟家,袁家的千金们看入眼。
  祁王愿意还罢,祁王如今不愿意,站在祁王的角度,孟家这几年有些太过张狂,需得敲打。
  手指轻敲膝盖,祁王开口:“宫里如何?”
  徐志正色道:“最近半月洛阳传来的消息,宫里跟前几月差不多,新来进宫的几位低位嫔妃正是好颜色的时候,背后又有皇后支持,跟柳贵妃一系斗得有来有回。”
  “那位……”徐志不敢说。
  “说下去。”
  徐志低头道:“这几年里,把先皇留下的老臣清扫个干净,致仕的致仕,流放的流放,如今朝堂上都是他的应声虫,御史换了几轮后也不敢参奏惹他不快。洛阳传来的消息说,上月西南因税赋之事处理不当官逼民反,消息竟一点都没传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