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哈哈哈,刚才江边好热闹,顾先生跟里正说好了,水车和水渠借给村里人用,你们村里的人挺有良心,都说等秋收了,要给你们家送粮食感谢你家。”
郭素激动道:“可惜那会儿你没在。”
顾佑安拿帕子擦擦汗,笑道:“我不在没在也没关系,听你说就够了。我爹还在江边?”
“没在,顾先生说要去镇上一趟,还要再搭建一座水车才够使。”
顾佑安抬头看了眼太阳:“这会儿去镇上,我爹估计中午不归家吃饭了。”
郭师傅带顾文卿和田二郎去山上练腿脚去了,他们中午不回来。
家里只她们五个大大小小的女眷,天热的人没什么胃口,杜氏准备煮锅稀粥拌着腌菜吃,午食刚做好顾稳就回来了。
顾佑安给她爹盛了碗稀粥,放桌上晾着。
顾稳洗了手过来坐下,笑叹道:“咱们家最近天天吃粥,什么时候吃顿面?”
杜氏:“想吃面呐,今晚上吃吧,下午我把面揉上。”
顾稳的好心情顾佑安不用问都看得出来,她吃了口小咸菜:“爹,咱们家的地浇水浇完了?”
“头一回浇完了,过几天再浇一回。”
头一回浇地时平安江的水位还未下降,前几日平安江水位下降,水渠就断了水。
今天架起了水车,水渠里又有了水,等村里各家浇完地,他们家再浇第二回 。
顾稳对农事不是非常精通,不过以他粗浅的了解,又问过擅长种地的罗家人后,他们家的地再浇一两回就能够撑到秋收了。
顾佑安见她爹那儿事情很顺利,也就不多问了,午后歇息了半个时辰,顾佑安抬脚去张家。
天儿热,张家的地早就浇过了,地里没事情忙,张家一家三口都在家躲暑热。
顾佑安到时,张世南正在教儿子读医书,顾佑安坐过去,拿着自己自制的小本儿边听边记。
读完几页,张世南无奈道:“学医哪是像你这般学的?每回来,听见什么就记什么,完全没个章法,如何学得精通?”
顾佑安放下毛笔,笑道:“我也没想着对医理有多精通,我只对药材感兴趣罢了。”
她记下的笔记,都是张世南提到的各类药材相关的知识,他说的什么药材的君臣配伍,她过过耳朵就算了。
张世南拿她没办法,又看不惯她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就道:“我是管不了你了,你要真对药材感兴趣,那你跟隐山请教,先从松江城常见的药材学起。”
这话正中顾佑安的下怀,顾佑安跟张隐山行礼:“还请张先生多指教。”
张隐山忙说不敢:“我学的也只是皮毛,当不得你的先生。”
顾佑安不听这话,只道:“张先生明日可有空?我想去山上挖些药材。”
张隐山扭头看他爹,张世南摆摆手道:“去吧,你去挖些解暑热的药材回来备着。这半月村里许多人家来我这儿讨解暑的药材,家里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张隐山点头应下了:“明儿早些上山去。”
顾佑安不是个话多的人,但是该开口示好时,说的话也很好听,她笑道:“都听张先生吩咐。”
张隐山不好意思了。
顾佑安要去山上,郭素自然要跟着,阿萱嫌家里热,闹着要跟姐姐去山上,郭素一把把她扔背后的背篓里,叫阿萱抓紧了。
阿萱嬉笑,站在背篓里,把着郭素的肩膀抬头看:“呀,郭姐姐,好高呀!”
阿萱越发高兴,在背篓里摇来晃去,嘴里哼着乱七八糟的调子,叽叽喳喳像只小麻雀。
顾佑安:“要想跟我们去山上你需听话,坐背篓里就好生坐着,不许胡闹。”
“哦,姐姐,我乖乖哦。”
阿萱乖巧趴在郭素肩上,叫她省力些。
阿萱乖巧了一会儿,到山上了,她从背篓里出来,捡了地上一根小木棍,对着地上一朵蘑菇戳戳。
玩儿了蘑菇,又不感兴趣了,她不知道怎么盯上了张隐山,跑去张隐山跟前,小嘴儿叭叭地拉着他说话。
“张哥哥呀,你有没有姐姐呀?”
“你是不是想要一个姐姐?”
“快说你想,快说你也想要姐姐。”
“我好喜欢我的姐姐呀。”
“我姐姐最好了。”
顾佑安正挖一株北苍术,嫌她吵闹,随手指前面:“我刚才瞧见那边有只兔子,正想去抓呢,这下好了,被你吓跑了。”
“哪里?哪里有兔子?”阿萱小腿蹦跶着,伸长了脖子往那边看。
“就在那边,你刚才说话把兔子吓跑了。”
“那我……那我不说了吧。”阿萱委屈巴巴的。
张隐山和郭素强忍住笑意,都低下头来。
阿萱年纪小,叫她规规矩矩不说话,那是不可能的,只安静了一刻钟,她又磨皮擦痒起来。
张隐山拿着一株药材教顾佑安叶子和根茎有何药效,顾佑安认真听着,阿萱要跑过去找姐姐,被郭素一把抱走,说带她去找兔子。
顾佑安原本对中药就略懂,有张隐山手把手教,顾佑安对照着外婆留下的《中草药实用图典》学习,邻山村后山上的许多常见药材又熟悉了好几样,顾佑安对张隐山这个小先生满意得很。
顾佑安计划着,等再过两月忙完秋收后,叫张隐山带她去深山见识更多的药材。
张隐山也答应了:“等到秋收后,我爹应该也会进山采药,到时候你跟我们一块儿去就成。”
“那好,咱们说定了。”
在山上转悠到半下午回去,张隐山背篓里装着许多解暑的药材,顾佑安背篓里也装着一些,准备晒干了炮
制好,煮水给家里人喝。
在山上疯了快一日,下山的路上阿萱在郭素的背篓里睡着了,小脸蛋红彤彤的,额间的碎发黏在汗湿的脸颊上,小嘴儿微张着,睡得正香。
“张隐山,以后,你要留在邻山村种地吗?你也是打小学医的吧,不觉得可惜?”
顾佑安侧头看他一眼,张隐山沉默。
郭素搭话:“既学医,自然要当大夫的,若不当大夫,又是背书又是认药材的,费这个工夫做什么?”
张隐山叹气,他其实也不明白他爹在想什么。
若是不愿意他行医,为何又要这般仔细教导他?若是愿意他行医,为何村里人叫他张大夫他从来不应?也不肯给人开方。
顾佑安大概猜到了张家纠结之处,就道:“跌倒了就爬起来,再如何,你家的医术总要传承下去。”
张隐山声音闷闷的:“张家在山东是大族,没了我们这一家,还有许多其他张家人从医。”
“他们都像你爹这样厉害?我听我娘说,自你家流放后,张家再无一人能进太医院。”
洛阳有名声的医家少说也有几十个姓,这些人家中,家中有人在太医院当差,和没有人在太医院当差,这完全两码事。
不仅是名声的问题,还会影响百姓对这家大夫的信任。
张世南之后张家再无人能进太医院,三五年看不出什么,等十年八年后你再瞧,张家从一流医家沦落到三流,只是时间问题。
“你们家流放到松江城六七年了吧,听你娘说,山东那边从来没人来看过你们?家族不仁不义,你们不须管他们,但是你年纪也不小了,你成婚以后,你的儿孙该如何?”
张隐山何尝不知,但是他是个做儿子的,他爹不发话,他们一家人只能在邻山村种地为生。
慢慢走到山脚下,一阵风吹过,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叶哗啦啦作响,顾佑安长舒一口气。
“张隐山,若是不肯行医,不如跟着我做药材生意吧。”
做药材生意?张隐山没想过。
顾佑安:“不需你出钱,只需你出力,等我开药行了,你帮我去看药材,我赚钱了,自然有你的好处。别的我不敢保证,叫你一家穿绸缎吃白米,出入有人伺候肯定少不了。”
张隐山顿时笑了:“你这人意志太坚定了吧,我爹不答应帮你做药材生意,你打上我的主意了?”
“你爹年岁大了转不过弯来,你别跟他学,既学了本事,用自己的本事叫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才是男子汉所为。”
张隐山叹息,随即又振奋起来,顾佑安说得对。
顾佑安笑了笑,她就知道,张隐山比他爹好说服多了。
她想做药材生意,又不是开药铺,没有张世南这个前御医帮忙也无妨。
退一万步讲,就算以后碰到事了,有张隐山这个当儿子作她的把柄,她就不信张世南会不帮她。
张隐山先送顾佑安和郭素归家,到顾家时,张隐山见她娘在顾家,忙喊了声娘。
刘氏见到儿子,慌忙拉着他道:“张家来人找你爹来了,你爹生了好大的气,把张家人都赶走了,一会儿你回去别刺激你爹,什么话都不要讲,知不知道。”
郭素激动道:“可惜那会儿你没在。”
顾佑安拿帕子擦擦汗,笑道:“我不在没在也没关系,听你说就够了。我爹还在江边?”
“没在,顾先生说要去镇上一趟,还要再搭建一座水车才够使。”
顾佑安抬头看了眼太阳:“这会儿去镇上,我爹估计中午不归家吃饭了。”
郭师傅带顾文卿和田二郎去山上练腿脚去了,他们中午不回来。
家里只她们五个大大小小的女眷,天热的人没什么胃口,杜氏准备煮锅稀粥拌着腌菜吃,午食刚做好顾稳就回来了。
顾佑安给她爹盛了碗稀粥,放桌上晾着。
顾稳洗了手过来坐下,笑叹道:“咱们家最近天天吃粥,什么时候吃顿面?”
杜氏:“想吃面呐,今晚上吃吧,下午我把面揉上。”
顾稳的好心情顾佑安不用问都看得出来,她吃了口小咸菜:“爹,咱们家的地浇水浇完了?”
“头一回浇完了,过几天再浇一回。”
头一回浇地时平安江的水位还未下降,前几日平安江水位下降,水渠就断了水。
今天架起了水车,水渠里又有了水,等村里各家浇完地,他们家再浇第二回 。
顾稳对农事不是非常精通,不过以他粗浅的了解,又问过擅长种地的罗家人后,他们家的地再浇一两回就能够撑到秋收了。
顾佑安见她爹那儿事情很顺利,也就不多问了,午后歇息了半个时辰,顾佑安抬脚去张家。
天儿热,张家的地早就浇过了,地里没事情忙,张家一家三口都在家躲暑热。
顾佑安到时,张世南正在教儿子读医书,顾佑安坐过去,拿着自己自制的小本儿边听边记。
读完几页,张世南无奈道:“学医哪是像你这般学的?每回来,听见什么就记什么,完全没个章法,如何学得精通?”
顾佑安放下毛笔,笑道:“我也没想着对医理有多精通,我只对药材感兴趣罢了。”
她记下的笔记,都是张世南提到的各类药材相关的知识,他说的什么药材的君臣配伍,她过过耳朵就算了。
张世南拿她没办法,又看不惯她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就道:“我是管不了你了,你要真对药材感兴趣,那你跟隐山请教,先从松江城常见的药材学起。”
这话正中顾佑安的下怀,顾佑安跟张隐山行礼:“还请张先生多指教。”
张隐山忙说不敢:“我学的也只是皮毛,当不得你的先生。”
顾佑安不听这话,只道:“张先生明日可有空?我想去山上挖些药材。”
张隐山扭头看他爹,张世南摆摆手道:“去吧,你去挖些解暑热的药材回来备着。这半月村里许多人家来我这儿讨解暑的药材,家里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张隐山点头应下了:“明儿早些上山去。”
顾佑安不是个话多的人,但是该开口示好时,说的话也很好听,她笑道:“都听张先生吩咐。”
张隐山不好意思了。
顾佑安要去山上,郭素自然要跟着,阿萱嫌家里热,闹着要跟姐姐去山上,郭素一把把她扔背后的背篓里,叫阿萱抓紧了。
阿萱嬉笑,站在背篓里,把着郭素的肩膀抬头看:“呀,郭姐姐,好高呀!”
阿萱越发高兴,在背篓里摇来晃去,嘴里哼着乱七八糟的调子,叽叽喳喳像只小麻雀。
顾佑安:“要想跟我们去山上你需听话,坐背篓里就好生坐着,不许胡闹。”
“哦,姐姐,我乖乖哦。”
阿萱乖巧趴在郭素肩上,叫她省力些。
阿萱乖巧了一会儿,到山上了,她从背篓里出来,捡了地上一根小木棍,对着地上一朵蘑菇戳戳。
玩儿了蘑菇,又不感兴趣了,她不知道怎么盯上了张隐山,跑去张隐山跟前,小嘴儿叭叭地拉着他说话。
“张哥哥呀,你有没有姐姐呀?”
“你是不是想要一个姐姐?”
“快说你想,快说你也想要姐姐。”
“我好喜欢我的姐姐呀。”
“我姐姐最好了。”
顾佑安正挖一株北苍术,嫌她吵闹,随手指前面:“我刚才瞧见那边有只兔子,正想去抓呢,这下好了,被你吓跑了。”
“哪里?哪里有兔子?”阿萱小腿蹦跶着,伸长了脖子往那边看。
“就在那边,你刚才说话把兔子吓跑了。”
“那我……那我不说了吧。”阿萱委屈巴巴的。
张隐山和郭素强忍住笑意,都低下头来。
阿萱年纪小,叫她规规矩矩不说话,那是不可能的,只安静了一刻钟,她又磨皮擦痒起来。
张隐山拿着一株药材教顾佑安叶子和根茎有何药效,顾佑安认真听着,阿萱要跑过去找姐姐,被郭素一把抱走,说带她去找兔子。
顾佑安原本对中药就略懂,有张隐山手把手教,顾佑安对照着外婆留下的《中草药实用图典》学习,邻山村后山上的许多常见药材又熟悉了好几样,顾佑安对张隐山这个小先生满意得很。
顾佑安计划着,等再过两月忙完秋收后,叫张隐山带她去深山见识更多的药材。
张隐山也答应了:“等到秋收后,我爹应该也会进山采药,到时候你跟我们一块儿去就成。”
“那好,咱们说定了。”
在山上转悠到半下午回去,张隐山背篓里装着许多解暑的药材,顾佑安背篓里也装着一些,准备晒干了炮
制好,煮水给家里人喝。
在山上疯了快一日,下山的路上阿萱在郭素的背篓里睡着了,小脸蛋红彤彤的,额间的碎发黏在汗湿的脸颊上,小嘴儿微张着,睡得正香。
“张隐山,以后,你要留在邻山村种地吗?你也是打小学医的吧,不觉得可惜?”
顾佑安侧头看他一眼,张隐山沉默。
郭素搭话:“既学医,自然要当大夫的,若不当大夫,又是背书又是认药材的,费这个工夫做什么?”
张隐山叹气,他其实也不明白他爹在想什么。
若是不愿意他行医,为何又要这般仔细教导他?若是愿意他行医,为何村里人叫他张大夫他从来不应?也不肯给人开方。
顾佑安大概猜到了张家纠结之处,就道:“跌倒了就爬起来,再如何,你家的医术总要传承下去。”
张隐山声音闷闷的:“张家在山东是大族,没了我们这一家,还有许多其他张家人从医。”
“他们都像你爹这样厉害?我听我娘说,自你家流放后,张家再无一人能进太医院。”
洛阳有名声的医家少说也有几十个姓,这些人家中,家中有人在太医院当差,和没有人在太医院当差,这完全两码事。
不仅是名声的问题,还会影响百姓对这家大夫的信任。
张世南之后张家再无人能进太医院,三五年看不出什么,等十年八年后你再瞧,张家从一流医家沦落到三流,只是时间问题。
“你们家流放到松江城六七年了吧,听你娘说,山东那边从来没人来看过你们?家族不仁不义,你们不须管他们,但是你年纪也不小了,你成婚以后,你的儿孙该如何?”
张隐山何尝不知,但是他是个做儿子的,他爹不发话,他们一家人只能在邻山村种地为生。
慢慢走到山脚下,一阵风吹过,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叶哗啦啦作响,顾佑安长舒一口气。
“张隐山,若是不肯行医,不如跟着我做药材生意吧。”
做药材生意?张隐山没想过。
顾佑安:“不需你出钱,只需你出力,等我开药行了,你帮我去看药材,我赚钱了,自然有你的好处。别的我不敢保证,叫你一家穿绸缎吃白米,出入有人伺候肯定少不了。”
张隐山顿时笑了:“你这人意志太坚定了吧,我爹不答应帮你做药材生意,你打上我的主意了?”
“你爹年岁大了转不过弯来,你别跟他学,既学了本事,用自己的本事叫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才是男子汉所为。”
张隐山叹息,随即又振奋起来,顾佑安说得对。
顾佑安笑了笑,她就知道,张隐山比他爹好说服多了。
她想做药材生意,又不是开药铺,没有张世南这个前御医帮忙也无妨。
退一万步讲,就算以后碰到事了,有张隐山这个当儿子作她的把柄,她就不信张世南会不帮她。
张隐山先送顾佑安和郭素归家,到顾家时,张隐山见她娘在顾家,忙喊了声娘。
刘氏见到儿子,慌忙拉着他道:“张家来人找你爹来了,你爹生了好大的气,把张家人都赶走了,一会儿你回去别刺激你爹,什么话都不要讲,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