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姐姐,咱们去哪儿?”
“去驿站。”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若是要求援,只能去离这儿最近的下一个驿站。
他们在上一个驿站落脚时,驿站的驿夫说,若是不下雪,走三日就到下一个驿站了。昨日早上下雪前,他们一直埋头抓紧赶路,顾佑安昨儿就猜,他们或许半日功夫就能到下一个驿站。
路上没停歇,身上也穿得暖,路上吹着寒风,顾佑安也不觉得冷。
走出遇到匪盗的山谷,顾佑安回头看了眼,抬脚又继续往前走。
穿过山谷,绕过一个山头,身后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顾佑安连忙躲到路边林子里,悄悄观察着。
目光落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上,顾佑安移开眼睛。
后方来的人,看似是一支商队,身高体壮的汉子骑马护在队伍四周,队伍中间两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大车上捆着货箱。
打头的人很敏锐,他顺着脚印看向顾佑安躲避的地方。
打头的护卫抬起手,队伍停下来。
顾佑安见状也不躲了,她背着阿萱走出林子里,高声道:“诸位好,诸位可是要去松江城?”
“是去松江城,你是谁?”
顾佑安打小长在洛阳,一口官话十分标准,骑在马上接话那人官话就不怎么标准了,经顾佑安出关以来一路上的观察,他的口音正像是这一带的。
说不得,这人就是松江城当地人。
若她猜的对,那这队商队,不是去松江城经商,而是去外地经商,这会儿赶回松江城。
他们若不是松江城人,也不敢下雪天还往松江城走。
对面只回了一句话,顾佑安脑子很快得出结论,当机立断道:“我是从洛阳流放去松江城的罪官之女,昨日我们一行人在山谷处被青山寨的一伙盗匪拦路抢劫,我和妹妹逃出来,这会儿要去松江城报官,还请诸位壮士带我们一程。”
顾佑安话说的又快又密,怕这些人不同意,继续又道:“你们既去松江城,应该知道祁王殿下吧,被抓的一行人中有个祁王殿下的先生,名叫苏光,他也被抓了,那伙人图财害命,必须尽快上报祁王殿下,解救苏大人。”
不等人回答,顾佑安立刻反问几人:“你们可是从南方来?你们去过洛阳否?可知道苏光?苏光曾是祁王还是皇子时的先生,被流放前他官居正三品刑部侍郎。”
出门经商的聪明人,从不会小看荒山野岭遇到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小孩儿还是弱女子。
顾佑安说的这些,不是一个护卫能做主的,刚才回顾佑安话的护卫头子给身边人使了个眼色,那人驱动□□马匹去后面叫掌柜的来。
顾佑安就在原地站着,一步不曾挪动。
那护卫头子笑了笑,有意思,罪官之女嘴皮子溜就罢了,竟有这等胆气。
顾佑安猜的对,这家商队正是松江城人,掌柜的姓韩,韩家是松江城里排在前三的大商户,专门做南北货生意,买卖丝绸和药材。
韩掌柜听说涉及祁王殿下,急忙跑过来,问道:“小娘子说得可真?被抓的真是苏光苏大人?祁王殿下的先生?”
顾佑安闻言松了口气,看来苏光在祁王那儿真有些价值。
韩家商队从苏州回松江城,虽没去过洛阳,路上也听人议论过太湖决堤牵连许多官员,有些官员罪该万死,也有的官员单纯是被当今排除异己,许多聪明人心里都是明白的。
韩掌柜常年在外行走经商,自有他获得消息的门道,苏家的事,他是知道的。
韩掌柜从顾佑安嘴里再三确认消息,随后他道:“青山寨我知道,那王大当家的不敢在松江城一带出没,昨儿应是抓了人就走了。”
“那我爹娘他们……”
“青山寨打家劫舍只为求财,若是为这个抓的人,苏大人他们这会儿应还是活着的。”
韩掌柜丢下顾佑安姐妹俩,立刻吩咐护卫快马回松江城,去祁王府找人。
等护卫走了,韩掌柜回来盯着顾佑安,道:“小娘子说的话我自然是信的,不过祁王府那儿需要有人交代,劳烦小娘子跟我等走一趟。”
顾佑安知道韩掌柜又想承祁王府的情,又怕担责,所以要把她带走,以防万一。
顾佑安走不动路,也想搭商队的顺风车,求之不得。
第14章祁王府长史
韩家的商队走得快,顾佑安抱着妹妹坐在顾家的车架上,半个时辰就到了驿站。
听韩家商队里的人说,这儿距离松江城还有两百多里,大雪天若是全靠走过去那可有的累了,不过骑马很快,若是顺利,最迟也就是晚上,祁王府的人肯定会赶过来。
进了驿站,顾佑安站在廊下,望着这条南来北往的官道。叫他们走断腿的山水迢迢,竟然这么快就要到了。
“天儿冷,顾小娘子就别在这儿站着了,我叫驿夫给二位留了间屋子,无论歇息洗漱都方便。”
驿站只许朝廷的人留宿,出了山海关后,就没那么讲究了,驿站的人愿意担风险多赚点,像韩家这样有点门路的商队,都可以交钱留宿。
韩家名声大,这回又借了祁王府的名号,驿站自然欢迎之至。
顾佑安想到晚上或许要见祁王府的人,她这样脏污着到底不妥当,就谢了韩掌柜的好意,要了两桶热水洗漱。
“韩掌柜既做布匹生意,可卖成衣?我想买两件干净衣裳换洗,免得一会儿冲撞了贵人。”
顾佑安大大方方道:“就是我手里银子不多,贵的我买不起,需便宜些的,请韩掌柜见谅。”
韩掌柜笑道:“哎哟,我们商队只贩卖布匹,成衣可是没有,不过我们商队里有做饭的妇人,她们带着有干净衣裳,我叫人要一身给小娘子穿。说银子就不必了,我还要谢谢小娘子帮我搭上祁王府得线。”
顾佑安点点头,也就不说银钱的事。
热水烧好了,驿夫还抬了两个火盆放屋里。
顾佑安牵着阿萱进屋,关上门,姐妹俩从头到脚痛痛快快洗漱一回,过了会儿,两个妇人在外头敲门。
顾佑安先把阿萱身上擦干,扯了架子上的干巾子把阿萱湿漉漉的头发包起来,又把她塞被窝里,这才去开门。
两个妇人怀里抱着棉衣,张嘴就笑道:“韩掌柜叫我们俩来给小娘子送衣裳,给您的有现成的,不过给你妹妹的倒是没有,我们手脚快,一会儿就给她改一身出来。”
顾佑安让开,请她们进门:“那就麻烦两位了。”
“小娘子客气。”
送给顾佑安的是一套半旧的素青色棉袄棉裤,穿在身上长短倒是合适,就是她太瘦了些,不够合身。
“小娘子将就着穿,等到了松江城啊,城里有成衣铺子,去成衣铺子里买,那就便宜多了。”
顾佑安点头道谢。
两个妇人都是利落之人,看了眼阿萱的身高大小,两人一个拆棉裤一个拆棉衣,重新剪了大小,又拿针线缝起来。
两个妇人边忙边说笑,说的都是路上的见闻,说路上碰到哪个书生,扭捏作态,一点都不大气,不如他们关外的男子好。
又说关内的女子长得瘦弱,但凡有点家资的,就更是如此了,为了名声把姑娘家关在家里不见外人,好好的人也给憋坏了。还说不做活,不在外行走,身子骨弱,以后生孩子都没力气。
顾佑安默默听着,给阿萱擦头发,又端了个火盆放在床边烘着,问阿萱冷不冷。
阿萱摇摇头,说不冷,好奇地看那两个妇人。
顾佑安安顿好阿萱后,又擦自己的头发,正听两人说笑,那个改衣裳的妇人突然问顾佑安:“将才听人说,小娘子是从洛阳来?”
“嗯,秋天时太湖决堤,涉事官员被砍头,我父是工部郎中,无辜被上官牵连,我们全家跟着我爹流放松江城。”
顾佑安毫不避讳自己是流犯。
问话那妇人听她这般说,也只是笑了笑:“堂上坐的老爷们都是心狠的,你们家没被砍头,可见你爹不是什么坏官,小娘子也不用怕,去了松江城以后好好过。”
“正是呢,往前数几年,祁王没去松江城之前,咱们松江城里除开驻军,一半都是流犯,这不算什么。”
“祁王定了规矩,流犯只要去松江城啊,先要送去开荒五年,五年期满,就可跟寻常民人一般,买地置屋,买卖纳税,过安生日子。”
“小娘子你们这次若是立功了,跟祁王府求个恩典,或许不用去开荒五年,也能跟寻常百姓一般。”
“哎,其实开荒也挺好。流犯去了松江城啊,个个都是身无长物,若是去开荒,至少衙门里管吃住,冬天还发棉衣棉裤,不冻着饿着,还能存点工钱,虽然钱不多,也是件好事。”
“以前可没这些规矩,祁王殿下来了才有这些规矩呢。”
“祁王府仁义,给了许多人活路。”
顾佑安垂眸听着,这两个妇人几次提到祁王和祁王府,看来在祁王治下,松江城的百姓过得并不差。
“去驿站。”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若是要求援,只能去离这儿最近的下一个驿站。
他们在上一个驿站落脚时,驿站的驿夫说,若是不下雪,走三日就到下一个驿站了。昨日早上下雪前,他们一直埋头抓紧赶路,顾佑安昨儿就猜,他们或许半日功夫就能到下一个驿站。
路上没停歇,身上也穿得暖,路上吹着寒风,顾佑安也不觉得冷。
走出遇到匪盗的山谷,顾佑安回头看了眼,抬脚又继续往前走。
穿过山谷,绕过一个山头,身后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顾佑安连忙躲到路边林子里,悄悄观察着。
目光落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上,顾佑安移开眼睛。
后方来的人,看似是一支商队,身高体壮的汉子骑马护在队伍四周,队伍中间两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大车上捆着货箱。
打头的人很敏锐,他顺着脚印看向顾佑安躲避的地方。
打头的护卫抬起手,队伍停下来。
顾佑安见状也不躲了,她背着阿萱走出林子里,高声道:“诸位好,诸位可是要去松江城?”
“是去松江城,你是谁?”
顾佑安打小长在洛阳,一口官话十分标准,骑在马上接话那人官话就不怎么标准了,经顾佑安出关以来一路上的观察,他的口音正像是这一带的。
说不得,这人就是松江城当地人。
若她猜的对,那这队商队,不是去松江城经商,而是去外地经商,这会儿赶回松江城。
他们若不是松江城人,也不敢下雪天还往松江城走。
对面只回了一句话,顾佑安脑子很快得出结论,当机立断道:“我是从洛阳流放去松江城的罪官之女,昨日我们一行人在山谷处被青山寨的一伙盗匪拦路抢劫,我和妹妹逃出来,这会儿要去松江城报官,还请诸位壮士带我们一程。”
顾佑安话说的又快又密,怕这些人不同意,继续又道:“你们既去松江城,应该知道祁王殿下吧,被抓的一行人中有个祁王殿下的先生,名叫苏光,他也被抓了,那伙人图财害命,必须尽快上报祁王殿下,解救苏大人。”
不等人回答,顾佑安立刻反问几人:“你们可是从南方来?你们去过洛阳否?可知道苏光?苏光曾是祁王还是皇子时的先生,被流放前他官居正三品刑部侍郎。”
出门经商的聪明人,从不会小看荒山野岭遇到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小孩儿还是弱女子。
顾佑安说的这些,不是一个护卫能做主的,刚才回顾佑安话的护卫头子给身边人使了个眼色,那人驱动□□马匹去后面叫掌柜的来。
顾佑安就在原地站着,一步不曾挪动。
那护卫头子笑了笑,有意思,罪官之女嘴皮子溜就罢了,竟有这等胆气。
顾佑安猜的对,这家商队正是松江城人,掌柜的姓韩,韩家是松江城里排在前三的大商户,专门做南北货生意,买卖丝绸和药材。
韩掌柜听说涉及祁王殿下,急忙跑过来,问道:“小娘子说得可真?被抓的真是苏光苏大人?祁王殿下的先生?”
顾佑安闻言松了口气,看来苏光在祁王那儿真有些价值。
韩家商队从苏州回松江城,虽没去过洛阳,路上也听人议论过太湖决堤牵连许多官员,有些官员罪该万死,也有的官员单纯是被当今排除异己,许多聪明人心里都是明白的。
韩掌柜常年在外行走经商,自有他获得消息的门道,苏家的事,他是知道的。
韩掌柜从顾佑安嘴里再三确认消息,随后他道:“青山寨我知道,那王大当家的不敢在松江城一带出没,昨儿应是抓了人就走了。”
“那我爹娘他们……”
“青山寨打家劫舍只为求财,若是为这个抓的人,苏大人他们这会儿应还是活着的。”
韩掌柜丢下顾佑安姐妹俩,立刻吩咐护卫快马回松江城,去祁王府找人。
等护卫走了,韩掌柜回来盯着顾佑安,道:“小娘子说的话我自然是信的,不过祁王府那儿需要有人交代,劳烦小娘子跟我等走一趟。”
顾佑安知道韩掌柜又想承祁王府的情,又怕担责,所以要把她带走,以防万一。
顾佑安走不动路,也想搭商队的顺风车,求之不得。
第14章祁王府长史
韩家的商队走得快,顾佑安抱着妹妹坐在顾家的车架上,半个时辰就到了驿站。
听韩家商队里的人说,这儿距离松江城还有两百多里,大雪天若是全靠走过去那可有的累了,不过骑马很快,若是顺利,最迟也就是晚上,祁王府的人肯定会赶过来。
进了驿站,顾佑安站在廊下,望着这条南来北往的官道。叫他们走断腿的山水迢迢,竟然这么快就要到了。
“天儿冷,顾小娘子就别在这儿站着了,我叫驿夫给二位留了间屋子,无论歇息洗漱都方便。”
驿站只许朝廷的人留宿,出了山海关后,就没那么讲究了,驿站的人愿意担风险多赚点,像韩家这样有点门路的商队,都可以交钱留宿。
韩家名声大,这回又借了祁王府的名号,驿站自然欢迎之至。
顾佑安想到晚上或许要见祁王府的人,她这样脏污着到底不妥当,就谢了韩掌柜的好意,要了两桶热水洗漱。
“韩掌柜既做布匹生意,可卖成衣?我想买两件干净衣裳换洗,免得一会儿冲撞了贵人。”
顾佑安大大方方道:“就是我手里银子不多,贵的我买不起,需便宜些的,请韩掌柜见谅。”
韩掌柜笑道:“哎哟,我们商队只贩卖布匹,成衣可是没有,不过我们商队里有做饭的妇人,她们带着有干净衣裳,我叫人要一身给小娘子穿。说银子就不必了,我还要谢谢小娘子帮我搭上祁王府得线。”
顾佑安点点头,也就不说银钱的事。
热水烧好了,驿夫还抬了两个火盆放屋里。
顾佑安牵着阿萱进屋,关上门,姐妹俩从头到脚痛痛快快洗漱一回,过了会儿,两个妇人在外头敲门。
顾佑安先把阿萱身上擦干,扯了架子上的干巾子把阿萱湿漉漉的头发包起来,又把她塞被窝里,这才去开门。
两个妇人怀里抱着棉衣,张嘴就笑道:“韩掌柜叫我们俩来给小娘子送衣裳,给您的有现成的,不过给你妹妹的倒是没有,我们手脚快,一会儿就给她改一身出来。”
顾佑安让开,请她们进门:“那就麻烦两位了。”
“小娘子客气。”
送给顾佑安的是一套半旧的素青色棉袄棉裤,穿在身上长短倒是合适,就是她太瘦了些,不够合身。
“小娘子将就着穿,等到了松江城啊,城里有成衣铺子,去成衣铺子里买,那就便宜多了。”
顾佑安点头道谢。
两个妇人都是利落之人,看了眼阿萱的身高大小,两人一个拆棉裤一个拆棉衣,重新剪了大小,又拿针线缝起来。
两个妇人边忙边说笑,说的都是路上的见闻,说路上碰到哪个书生,扭捏作态,一点都不大气,不如他们关外的男子好。
又说关内的女子长得瘦弱,但凡有点家资的,就更是如此了,为了名声把姑娘家关在家里不见外人,好好的人也给憋坏了。还说不做活,不在外行走,身子骨弱,以后生孩子都没力气。
顾佑安默默听着,给阿萱擦头发,又端了个火盆放在床边烘着,问阿萱冷不冷。
阿萱摇摇头,说不冷,好奇地看那两个妇人。
顾佑安安顿好阿萱后,又擦自己的头发,正听两人说笑,那个改衣裳的妇人突然问顾佑安:“将才听人说,小娘子是从洛阳来?”
“嗯,秋天时太湖决堤,涉事官员被砍头,我父是工部郎中,无辜被上官牵连,我们全家跟着我爹流放松江城。”
顾佑安毫不避讳自己是流犯。
问话那妇人听她这般说,也只是笑了笑:“堂上坐的老爷们都是心狠的,你们家没被砍头,可见你爹不是什么坏官,小娘子也不用怕,去了松江城以后好好过。”
“正是呢,往前数几年,祁王没去松江城之前,咱们松江城里除开驻军,一半都是流犯,这不算什么。”
“祁王定了规矩,流犯只要去松江城啊,先要送去开荒五年,五年期满,就可跟寻常民人一般,买地置屋,买卖纳税,过安生日子。”
“小娘子你们这次若是立功了,跟祁王府求个恩典,或许不用去开荒五年,也能跟寻常百姓一般。”
“哎,其实开荒也挺好。流犯去了松江城啊,个个都是身无长物,若是去开荒,至少衙门里管吃住,冬天还发棉衣棉裤,不冻着饿着,还能存点工钱,虽然钱不多,也是件好事。”
“以前可没这些规矩,祁王殿下来了才有这些规矩呢。”
“祁王府仁义,给了许多人活路。”
顾佑安垂眸听着,这两个妇人几次提到祁王和祁王府,看来在祁王治下,松江城的百姓过得并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