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可见白阿翩的好恶真的很明显。
细雨如织,洇湿翠柳,满城绿意裹上一层潮气,湿漉漉地黏在衣衫上。
白雪亭先带着杨谈去铺子里裁衣服,这人急吼吼地来,从长安净身出户,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带,白瞎一张好皮囊。
裁衣娘子姓柳,她师父是白雪亭和杨谈的老熟人,在西京开铺子开了几十年,年前去世,由柳小娘子继承衣钵。
柳小娘子性子直爽,杨谈才刚收了伞走进来,她眼睛立马就亮了,放下手心里的一把瓜子,忙道:“郎君要裁衣?”
杨谈彬彬有礼朝她一点头,顺带把藏在身后的白雪亭揪出来,道:“我同我娘子都想裁两身新衣。”
小柳娘识得白雪亭,讶道:“程娘子搬来几个月了,没听说你成婚了呀!”
“吵架了吗不是?”白雪亭信口胡诌,笑嘻嘻道,“媳妇跑了他知道追了。”
她惯爱消遣杨谈,什么脏水都往他身上泼。杨谈只是笑着点点头,很好脾气地接戏:“知道错了,还请娘子大人饶恕。”
小柳娘又抓了把瓜子,一边看这俩人演戏,一边问:“程娘子和你家郎君要不先来选料子?”
白雪亭原本想挑一身赤红的,像家里铜花瓶中的红山茶,但想想那身鸣凤袍寓意不好,净给杨谈添糟心事儿,于是拣了身墨蓝的暗花缎,银线勾勒忍冬。
倒是心有灵犀。她放下了一匹赤色的,杨谈却挑中了海棠红,在她身上来回比划,轻声道:“这身好看,像你的婚服,在衣襟镶一串小珍珠就更像了。”
白雪亭笑着看他:“你还记得婚服长什么样啊?我当你那天光顾着吵架呢,喜纱还是我自己揭的,没见小杨大人看我一眼。”
“是因为你漂亮得太出挑了。”杨谈低下头,“我根本不敢看。”
正说着话,小柳娘凑过来,手上拿着软尺,笑得不怀好意:“两位量量尺寸吧!”
白雪亭一时没体会到深意,只道:“这倒不必,他报给你就是了。”
反正杨谈自己的尺寸他知道,她的尺寸他也知道。
小柳娘白了她一眼:“那还是当场量的准,万一从前的尺寸胖了瘦了,做出来衣裳匹配不上,你不是要来找我麻烦?”
她把软尺扔下,帘子一拉,剩下杨谈和白雪亭对着一面一人高的镜子。
……说来也奇怪,翻来覆去睡过好多回的人,如今衣服穿得好好的,倒是紧张起来。
此处空间逼仄,白雪亭几乎要踩着杨谈脚尖。
她捏着软尺,先缠上他的腰,环过一圈才发现,他却是比从前瘦了一些。两年前在东都地道里,她也抱过他的腰,那时还没有这样突出的骨头,硌得她掌心都疼。
白雪亭倒是量得认真。但她发间兰花油的气息钻进杨谈鼻尖,他却没那么心无杂念。
当软尺从腰间上滑,停在胸膛,杨谈猛然抓住白雪亭的手。
她一惊,失笑道:“大庭广众,你像点样子。”
杨谈呼吸都要停了,他掰开她指尖,抢来软尺,往她肩膀处比了比:“那我给你量。”
……他记得她的尺寸。
腰细而薄,肩背更薄,胸口夹在中间,却是纤秾合度的。
纸上的尺寸化成人形,近在咫尺,他伸手就能触到。
杨谈指尖略微颤抖。
他从背后环着她的腰,望向镜子里,白雪亭垂着眼帘,眉目间蕴了说不清的笑意,这样明媚,这样幸福。
杨谈整颗心忽然展开了,他在世俗的、寻常的光阴碎片里,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晚春雨绵绵,杨谈和白雪亭并肩坐在藏书阁,地上铺了又厚又软的绒毯,周围是一圈凌乱摆放的旧书,有的就看了一半,就那么大剌剌翻开着,被缝隙里透进来的风吹过一页又一页。
不出门的日子,白雪亭连寝衣都懒得换,天天就披着他的外袍,拖到地上弄脏了也不管,反正是杨谈洗。
那天在藏书阁胡闹完,白雪亭披着湿漉漉的头发,除了杨谈的一件外袍,里面什么都没穿,袍子宽大,滑下肩头,她就这么探头出窗外,然后惊讶地回头看杨谈:
“雨停了!”
杨谈把她捞过来,惩罚似的重重亲她眉心。
雨是停了,他们俩还没停呢。
第64章 行人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过渡章)
雨霁初晴,法门寺前信徒众多,敬香的人摩肩接踵,香灰不当心落下来,砸到杨谈手背,燎出一块浅浅的印子。
他怕香灰烫到白雪亭,把人整个儿护在怀里,疾步带到后山。
后山清净多了。
几年前他们也常来这里,后山有一棵巨大的桐树,一到三春清明,紫桐漫野,摇落如雨。间有绿杨,分笼禅房,一派清新雅致好春景。
那时璧月教她,捧一怀桐花回去,蒸着吃,滋味清甜,还有花香。
白雪亭嫌弯着腰捡花太累,一向是支使杨谈的。
每到暮春时节,总能见一个俊俏的少年挽起袖子,露出精瘦的小臂,漫山遍野地捡桐花,再宝贝似的捧到树下那个睡懒觉的小娘子面前。
白雪亭席地坐下,后背靠着杨谈胸口。桐花繁密,垂落下来,隔在他们俩中间,又被杨谈伸手撩开。
“以前那只猫要是还在就好了。”白雪亭嘟囔。
她说的是一只黄白间色的猫,眼睛圆圆的,像颗杏仁,是淡蓝色的,非常漂亮。据说一开始是来法门寺讨饭的,后来寺中小沙弥见它可爱,就留了下来,取了个颇有禅机的名字,叫“净琉璃”。
不过白雪亭偷偷给猫取了个别名,叫“妙音天”。
因为这只猫趴在她腿上睡觉的时候,呼噜声真的太响了。
杨谈一手搭在她肩膀上,指了指东南角那棵泡桐树,笑着道:“才说到猫,猫就来了。”
只见泡桐树的枝芽间,卧了一滩淡黄色的毛团子,胖得出奇。
白雪亭眼睛一亮,喊了声:“净琉璃!”
净琉璃虽胖但灵活,一听见白雪亭叫它,“喵”的一声跳下树杈,左右环顾四周,半晌才盯准了白雪亭的方向,像是认出了她似的,屁股扭着挪过来。
“还算你有良心啊……”白雪亭话音未落,净琉璃偌大一团毫不客气,直接一屁股坐到她腿上,蜷起来呼呼大睡。
杨谈惊了:“怎么打呼噜还是这么响?”
真是人事已非,猫声依旧啊。
白雪亭腿上多了一团毛绒绒,暖呼呼的,她薅了把净琉璃的脑袋毛,没骨头似的靠在杨谈身上,“它呼噜得我也困了。”
“你哪天不困?”杨谈揉揉她后脑垂下的长发,低头一看,白雪亭眼睛都眯起来了,整张脸皱成一团。他伸手挡在她眼睛前面,给她遮着日头,“太阳一晒就困了啊?”
长长的睫毛一扫,挠在他掌心,轻微的痒。
白雪亭顺势把脸埋在他肩窝,手上有一搭没一搭挠着猫毛,猫是热的,杨谈也是热的,一前一后夹着她,烘得她整个人都暖融融的。
桐花打着转儿,落下紫白交错的雨,铺在树下两个人周围。晴光透过杨谈指缝漏进来,温度正好。
燎烧香火自山下飘上来,稀释成很淡的焦灰味。寺庙人声鼎沸,小沙弥敲木鱼诵着南无阿弥陀佛,信徒诵念心愿虔诚叩首,错落成一支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民俗小曲。
白雪亭整颗心从未如此平静。
她闭着眼嘟囔:“夏天去甘南道避暑,秋天到江南道看枫叶,冬天就回西京,躲在屋子里,烧着地龙睡觉。或者去北边看雪……”
说着说着,脑袋一歪就睡了过去。
杨谈畅想着那样的生活,两个人并辔而行,游赏天下美景。听雨打桐花,看雪里人间,再没有任何尘俗纷扰。
他们比白江幸运,爱和游山玩水都是纯粹的,不是壮志难酬的慰藉。
他手臂从后向前环住白雪亭,掌心盖在她手背上,净琉璃好像察觉到背上又多了一只手,睁开蓝汪汪的眼睛,扭头看向他,目光里全是警惕。
不知道是不是打呼噜响的猫都笨笨的,净琉璃还记得白雪亭,却完全记不住杨谈,啊呜一口咬在他手指,然后示威一般舔了舔白雪亭掌心,好像怪他跟它抢人似的。
杨谈挠挠它下巴,被它一爪子拍开,他暗自想:以前喂你鸡肉的是阿翩没错,但鸡是他杀的,肉是魏公煮的,怎么光记得阿翩的好了?
势利猫!
净琉璃得寸进尺,舔舔爪子,又窝在白雪亭腿上呼呼大睡。
幸福的时候连白白浪费光阴都安心。白雪亭睡了一觉醒来,净琉璃已经跑了。她头顶落了数不清的桐花,晃晃脑袋,花瓣全都掉到裙子上。
杨谈细心给她摘掉发丝缝隙的碎花,她低头看着满地芳尘,忽然怅惘。
桐花是殿春之花,春盛即春逝。杏花雨是开春喜兆,往往是温润的复苏之象,然而清明雨冻桐花,平添三分料峭。
细雨如织,洇湿翠柳,满城绿意裹上一层潮气,湿漉漉地黏在衣衫上。
白雪亭先带着杨谈去铺子里裁衣服,这人急吼吼地来,从长安净身出户,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带,白瞎一张好皮囊。
裁衣娘子姓柳,她师父是白雪亭和杨谈的老熟人,在西京开铺子开了几十年,年前去世,由柳小娘子继承衣钵。
柳小娘子性子直爽,杨谈才刚收了伞走进来,她眼睛立马就亮了,放下手心里的一把瓜子,忙道:“郎君要裁衣?”
杨谈彬彬有礼朝她一点头,顺带把藏在身后的白雪亭揪出来,道:“我同我娘子都想裁两身新衣。”
小柳娘识得白雪亭,讶道:“程娘子搬来几个月了,没听说你成婚了呀!”
“吵架了吗不是?”白雪亭信口胡诌,笑嘻嘻道,“媳妇跑了他知道追了。”
她惯爱消遣杨谈,什么脏水都往他身上泼。杨谈只是笑着点点头,很好脾气地接戏:“知道错了,还请娘子大人饶恕。”
小柳娘又抓了把瓜子,一边看这俩人演戏,一边问:“程娘子和你家郎君要不先来选料子?”
白雪亭原本想挑一身赤红的,像家里铜花瓶中的红山茶,但想想那身鸣凤袍寓意不好,净给杨谈添糟心事儿,于是拣了身墨蓝的暗花缎,银线勾勒忍冬。
倒是心有灵犀。她放下了一匹赤色的,杨谈却挑中了海棠红,在她身上来回比划,轻声道:“这身好看,像你的婚服,在衣襟镶一串小珍珠就更像了。”
白雪亭笑着看他:“你还记得婚服长什么样啊?我当你那天光顾着吵架呢,喜纱还是我自己揭的,没见小杨大人看我一眼。”
“是因为你漂亮得太出挑了。”杨谈低下头,“我根本不敢看。”
正说着话,小柳娘凑过来,手上拿着软尺,笑得不怀好意:“两位量量尺寸吧!”
白雪亭一时没体会到深意,只道:“这倒不必,他报给你就是了。”
反正杨谈自己的尺寸他知道,她的尺寸他也知道。
小柳娘白了她一眼:“那还是当场量的准,万一从前的尺寸胖了瘦了,做出来衣裳匹配不上,你不是要来找我麻烦?”
她把软尺扔下,帘子一拉,剩下杨谈和白雪亭对着一面一人高的镜子。
……说来也奇怪,翻来覆去睡过好多回的人,如今衣服穿得好好的,倒是紧张起来。
此处空间逼仄,白雪亭几乎要踩着杨谈脚尖。
她捏着软尺,先缠上他的腰,环过一圈才发现,他却是比从前瘦了一些。两年前在东都地道里,她也抱过他的腰,那时还没有这样突出的骨头,硌得她掌心都疼。
白雪亭倒是量得认真。但她发间兰花油的气息钻进杨谈鼻尖,他却没那么心无杂念。
当软尺从腰间上滑,停在胸膛,杨谈猛然抓住白雪亭的手。
她一惊,失笑道:“大庭广众,你像点样子。”
杨谈呼吸都要停了,他掰开她指尖,抢来软尺,往她肩膀处比了比:“那我给你量。”
……他记得她的尺寸。
腰细而薄,肩背更薄,胸口夹在中间,却是纤秾合度的。
纸上的尺寸化成人形,近在咫尺,他伸手就能触到。
杨谈指尖略微颤抖。
他从背后环着她的腰,望向镜子里,白雪亭垂着眼帘,眉目间蕴了说不清的笑意,这样明媚,这样幸福。
杨谈整颗心忽然展开了,他在世俗的、寻常的光阴碎片里,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晚春雨绵绵,杨谈和白雪亭并肩坐在藏书阁,地上铺了又厚又软的绒毯,周围是一圈凌乱摆放的旧书,有的就看了一半,就那么大剌剌翻开着,被缝隙里透进来的风吹过一页又一页。
不出门的日子,白雪亭连寝衣都懒得换,天天就披着他的外袍,拖到地上弄脏了也不管,反正是杨谈洗。
那天在藏书阁胡闹完,白雪亭披着湿漉漉的头发,除了杨谈的一件外袍,里面什么都没穿,袍子宽大,滑下肩头,她就这么探头出窗外,然后惊讶地回头看杨谈:
“雨停了!”
杨谈把她捞过来,惩罚似的重重亲她眉心。
雨是停了,他们俩还没停呢。
第64章 行人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过渡章)
雨霁初晴,法门寺前信徒众多,敬香的人摩肩接踵,香灰不当心落下来,砸到杨谈手背,燎出一块浅浅的印子。
他怕香灰烫到白雪亭,把人整个儿护在怀里,疾步带到后山。
后山清净多了。
几年前他们也常来这里,后山有一棵巨大的桐树,一到三春清明,紫桐漫野,摇落如雨。间有绿杨,分笼禅房,一派清新雅致好春景。
那时璧月教她,捧一怀桐花回去,蒸着吃,滋味清甜,还有花香。
白雪亭嫌弯着腰捡花太累,一向是支使杨谈的。
每到暮春时节,总能见一个俊俏的少年挽起袖子,露出精瘦的小臂,漫山遍野地捡桐花,再宝贝似的捧到树下那个睡懒觉的小娘子面前。
白雪亭席地坐下,后背靠着杨谈胸口。桐花繁密,垂落下来,隔在他们俩中间,又被杨谈伸手撩开。
“以前那只猫要是还在就好了。”白雪亭嘟囔。
她说的是一只黄白间色的猫,眼睛圆圆的,像颗杏仁,是淡蓝色的,非常漂亮。据说一开始是来法门寺讨饭的,后来寺中小沙弥见它可爱,就留了下来,取了个颇有禅机的名字,叫“净琉璃”。
不过白雪亭偷偷给猫取了个别名,叫“妙音天”。
因为这只猫趴在她腿上睡觉的时候,呼噜声真的太响了。
杨谈一手搭在她肩膀上,指了指东南角那棵泡桐树,笑着道:“才说到猫,猫就来了。”
只见泡桐树的枝芽间,卧了一滩淡黄色的毛团子,胖得出奇。
白雪亭眼睛一亮,喊了声:“净琉璃!”
净琉璃虽胖但灵活,一听见白雪亭叫它,“喵”的一声跳下树杈,左右环顾四周,半晌才盯准了白雪亭的方向,像是认出了她似的,屁股扭着挪过来。
“还算你有良心啊……”白雪亭话音未落,净琉璃偌大一团毫不客气,直接一屁股坐到她腿上,蜷起来呼呼大睡。
杨谈惊了:“怎么打呼噜还是这么响?”
真是人事已非,猫声依旧啊。
白雪亭腿上多了一团毛绒绒,暖呼呼的,她薅了把净琉璃的脑袋毛,没骨头似的靠在杨谈身上,“它呼噜得我也困了。”
“你哪天不困?”杨谈揉揉她后脑垂下的长发,低头一看,白雪亭眼睛都眯起来了,整张脸皱成一团。他伸手挡在她眼睛前面,给她遮着日头,“太阳一晒就困了啊?”
长长的睫毛一扫,挠在他掌心,轻微的痒。
白雪亭顺势把脸埋在他肩窝,手上有一搭没一搭挠着猫毛,猫是热的,杨谈也是热的,一前一后夹着她,烘得她整个人都暖融融的。
桐花打着转儿,落下紫白交错的雨,铺在树下两个人周围。晴光透过杨谈指缝漏进来,温度正好。
燎烧香火自山下飘上来,稀释成很淡的焦灰味。寺庙人声鼎沸,小沙弥敲木鱼诵着南无阿弥陀佛,信徒诵念心愿虔诚叩首,错落成一支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民俗小曲。
白雪亭整颗心从未如此平静。
她闭着眼嘟囔:“夏天去甘南道避暑,秋天到江南道看枫叶,冬天就回西京,躲在屋子里,烧着地龙睡觉。或者去北边看雪……”
说着说着,脑袋一歪就睡了过去。
杨谈畅想着那样的生活,两个人并辔而行,游赏天下美景。听雨打桐花,看雪里人间,再没有任何尘俗纷扰。
他们比白江幸运,爱和游山玩水都是纯粹的,不是壮志难酬的慰藉。
他手臂从后向前环住白雪亭,掌心盖在她手背上,净琉璃好像察觉到背上又多了一只手,睁开蓝汪汪的眼睛,扭头看向他,目光里全是警惕。
不知道是不是打呼噜响的猫都笨笨的,净琉璃还记得白雪亭,却完全记不住杨谈,啊呜一口咬在他手指,然后示威一般舔了舔白雪亭掌心,好像怪他跟它抢人似的。
杨谈挠挠它下巴,被它一爪子拍开,他暗自想:以前喂你鸡肉的是阿翩没错,但鸡是他杀的,肉是魏公煮的,怎么光记得阿翩的好了?
势利猫!
净琉璃得寸进尺,舔舔爪子,又窝在白雪亭腿上呼呼大睡。
幸福的时候连白白浪费光阴都安心。白雪亭睡了一觉醒来,净琉璃已经跑了。她头顶落了数不清的桐花,晃晃脑袋,花瓣全都掉到裙子上。
杨谈细心给她摘掉发丝缝隙的碎花,她低头看着满地芳尘,忽然怅惘。
桐花是殿春之花,春盛即春逝。杏花雨是开春喜兆,往往是温润的复苏之象,然而清明雨冻桐花,平添三分料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