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狱卒过来呵斥了两声又赶了几下,他们才回去,用希冀的眼神看着他。
“钦差已发话了,责令我们明日就地问斩,以儆效尤。”
“纪白?”
宋彦泽直直看着他们,一挑眉直呼其名,而后冷笑了一声,向他们伸手。
“卷宗,认证口供,过堂的刑狱文书,拿过来。”
按品阶上说,邱逸和方怡丰都比他高了两阶,邱逸暗自恼恨,低声暗含警告。
“小宋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包庇这些人?这是纪大人下的命令,他是奉诏命行事,那就是代表圣上行事,小宋大人这是要抗旨?”
“好。”宋彦泽抚掌一笑,站在牢门前,身边玄青紧随。
他只着了布衣,一路风尘仆仆难掩倦色,一双眼睛却亮。
宋彦泽站在昏暗的牢房里,身后是惊惶的百姓,烛火将他的脸庞照亮,眉头一压,看着两位绯红官袍的二品大员。
“他是钦差,我也是钦差,是新上任的江南巡抚,他有诏命,我也有诏命。”
宋彦泽不急不忙地拿出批红的纸张,在他们面前一晃,一挑眉说道。
“省城牢狱内所有羁押犯人,全由本官接手,一应同此次三江堤坝有关的所有案件卷宗,限你臬司衙门两日之内全部送到我案前。”
“之前处置的一应案件的卷宗也一个不能漏。否则,就如邱大人所说的那样……”
“视为抗旨。”
宋彦泽没有提高了声音,平静而一字一句。
邱逸一甩袍袖:“你一个四品官有什么资格……”
“邱大人。”宋彦泽向他伸出手,索要令牌。
“本官右佥都御史兼江南巡抚,吏部直派文书的督查钦差。”
“莫要逞一时之气,想清楚了再说话。”宋彦泽甚至笑了一声,不咸不淡地提醒了他一句。
方怡丰眼神复杂,捏紧了拳头看着他们的交锋,一拉邱逸的袍袖。邱逸知道暂时只得顺着他,边将牢狱的令牌扔了过去。
宋彦泽一伸手边接住了,根本不跟他计较,转身拿起令牌,冷声对着所有的狱卒下命令。
“从即日起,除了牢狱内的一应人等,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牢狱。每日饭菜茶水,三人试过才可交由狱中劳犯。”
“夜间必须燃上大烛,三人一班,相互检举。”
这是当着他们的面,在明着打他们的脸。
幸好蒋亭渊将玄青派了过来,这方面御前使是最专业的,他不一定能想得更好,便将令牌交由玄青去负责。
这对御前使实在是大材小用。
“慢着。”宋彦泽一转头,见他们要走,冷声叫停了。
“河道衙门内主修三江堤坝的几位现在被押在何处?”
邱逸笑了一声:“小宋大人不清楚吗?三司衙门有权将他们就地处置,三位大人早已认罪伏法。”
宋彦泽不是没猜到,但越是这样急越有问题。
“那就请大人将签了字画了押的认罪书今晚便交过来。”
“好。”邱逸几乎是压着他的尾音,一甩袍袖,大步向外走去。
“来人,将宋大人要的认罪书拿过来!”
两人走后,宋彦泽转身便向牢房内走去,看向里面的淮州百姓。
“你们都是淮州珠南县赵家村的?”
当即有一青年男人上前代表他们回话。
“回小宋大人,我们十五人都是赵家村的。他们前些时日也抓了林家村的几人,也是同样罪名,可没过几天便放出去了。”
宋彦泽一皱眉,思索了一会,想起那农妇说的。
朝廷发放不过五日的赈灾粮后,一队富商带粮来要他们贱卖田地。
“卖了田你们才有活路,旁的法子看着是活路,谁知是不是死路。等你们再来卖田,便是十石一亩的价也没了。”
“你们确定他们是林家村同你们一起买粮的?”
宋彦泽再次确认,那汉子很是笃定,直说都是邻村的,相互都相熟,买粮都是一起的。
宋彦泽心中有了猜测,但此时没法发作,只能先想办法保下他们,暗中留意收集证据。
灾情如火,纪白日日在大坝之上,却到如今灾情也没有缓解,从京都来的一路还好,再南边,洪水还在泛滥。
这样下去淹掉的农田、村庄只会越来越多。
宋彦泽连续赶路,一来就遭了刺杀,神经依旧紧绷着停不下来,揉揉额头。
这边稳住了,就赶紧要去河堤。
“各位乡亲。”宋彦泽一整衣袖,站在烛火下对着他们一拜,面容整肃。
“救灾如救火,此刻三河大坝还未曾堵上,洪水肆虐。宋某人无才无德,只得委屈各位乡亲在此暂住,待我稳定灾情,还大家一个公道。”
“我在此立誓承诺,只要我在这一天,便不会让大家被不明不白地含冤受屈。”
说着他便要指天发誓,一老农立刻拍着木栅栏,老泪纵横。
“小宋大人这是折煞我等!小宋大人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我们有什么不信!”
“只求您若是路过赵家村,向他们报个平安。”
宋彦泽立刻应下了,方才回话的汉子扶着老父起来,又迟疑着问宋彦泽:“方才小宋大人您说,河堤还在决口?”
“可明明那位钦差来这的第一日便调了军士,附近的青年汉子也自发去帮忙,早已堵住了缺口,按理说不该再有洪水。”
“回报之人来说的是,大坝多处裂口,不好围堵。”宋彦泽思索了一会,缓声说道。
“绝不可能!”
有一位站在众人之后的身着短打的汉子嚷了一声,他走到最前向宋彦泽一拜。
“小人王二,是干泥瓦的,三江大坝修建之初,包括之后的重修加固小人都有参与。”
“修建之初料子小人都看过,水得狠,都是次等料子。不说开裂,这样的河汛冲垮都是可能的。”
“但他们工期磨得太慢,地基都没打,只是炸了老堤坝,随意糊了个样放在那。”
“后来不知怎么了,上面来人换了一批料子,没日没夜地赶工,用的都是一等一的硬石料子,地基打得牢,都是实打实的硬石,怎么可能会开裂?”
宋彦泽脑中的弦一绷,意识到,可能三江堤坝为何突然决口的关键就在这了。
宋彦泽道了谢,感激地一拜,大步走出牢狱,见玄青一一安排“劝服”过了一遍狱卒,便放心要往河堤那边去。
他想把玄青留下,这样他才放心,但玄青只拱手一拜:“蒋指挥使让属下寸步不离大人,若是大人出事,属下就不用回去了。”
玄青吹了一种特制的哨子,听不见声音,却不多时另一位御前使就来了。宋彦泽看着他们互相交待着事宜,想起了蒋亭渊。
他干的不着调的事太多了,他总是忘了,蒋指挥使可是个大特务头子,还是天子近前办事的朝廷鹰犬。
除了初见时,他好像从没在他面前抽过刀?
这样紧张的时刻,宋彦泽想起他,就有种偷偷拿出香甜的牛乳糕舔两口的感觉,心弦骤然一松。
玄青向他一拱手:“属下护送大人去灵江堤坝。”
宋彦泽一点头,看着玄青,他年岁比蒋亭渊看着年长,从耳朵到脸颊一道长疤。
“你同蒋亭渊……你们蒋指挥使,从何时就认识了?”
玄青头皮发麻,幸亏上司不在这,那个小心眼的劲,世间罕有。要是看见小宋大人这么看着他,那就不妙了。
“行伍里认识的,大人救过我的命。”
宋彦泽心一颤,眼睛一亮:“那你也是在兖州参军?”
见玄青一点头,宋彦泽当即就问他:“那玄青兄弟,认识一人名叫庭雁吗?徽州来的,庭院的庭,大雁的雁。”
玄青一愣,疑惑又不可置信地看着宋彦泽,好像他问了什么让他根本无法理解的问题。
他思索了一会,正要和他说话,但前面就快到了河堤边,远远地听见了一人的惊呼声。
“快拉住纪大人!”
两人这下也顾不上继续话题,反正有的是机会。宋彦泽对他一点头,玄青飞快冲了上拉住了那只扒在土坡上的手。
一儒生打扮的年轻人浑身是泥水,趴在安全的地方喘着气,转头对着玄青道谢。
“纪白,纪大人?”
宋彦泽缓步走来,皱着眉头打量着堤坝的情况,中央破损的大口已经被堵住了,靠近这一侧的堤坝确实能看到裂缝,还有破口在往外冒水。
不远处几位官兵累得趴在岸边歇息,还有布衣打扮的几个青壮年汉子。
“纪大人,你这是……”
纪白一脸疲惫,抹了一把脸,苦笑着对宋彦泽一拱手:“想亲自下去看看情况,却给诸位添麻烦了。”
宋彦泽皱起眉,想起了太子对他的评价。
虽是李恒党,但有心实事,只不过书斋里太久,书生气重。
“钦差已发话了,责令我们明日就地问斩,以儆效尤。”
“纪白?”
宋彦泽直直看着他们,一挑眉直呼其名,而后冷笑了一声,向他们伸手。
“卷宗,认证口供,过堂的刑狱文书,拿过来。”
按品阶上说,邱逸和方怡丰都比他高了两阶,邱逸暗自恼恨,低声暗含警告。
“小宋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包庇这些人?这是纪大人下的命令,他是奉诏命行事,那就是代表圣上行事,小宋大人这是要抗旨?”
“好。”宋彦泽抚掌一笑,站在牢门前,身边玄青紧随。
他只着了布衣,一路风尘仆仆难掩倦色,一双眼睛却亮。
宋彦泽站在昏暗的牢房里,身后是惊惶的百姓,烛火将他的脸庞照亮,眉头一压,看着两位绯红官袍的二品大员。
“他是钦差,我也是钦差,是新上任的江南巡抚,他有诏命,我也有诏命。”
宋彦泽不急不忙地拿出批红的纸张,在他们面前一晃,一挑眉说道。
“省城牢狱内所有羁押犯人,全由本官接手,一应同此次三江堤坝有关的所有案件卷宗,限你臬司衙门两日之内全部送到我案前。”
“之前处置的一应案件的卷宗也一个不能漏。否则,就如邱大人所说的那样……”
“视为抗旨。”
宋彦泽没有提高了声音,平静而一字一句。
邱逸一甩袍袖:“你一个四品官有什么资格……”
“邱大人。”宋彦泽向他伸出手,索要令牌。
“本官右佥都御史兼江南巡抚,吏部直派文书的督查钦差。”
“莫要逞一时之气,想清楚了再说话。”宋彦泽甚至笑了一声,不咸不淡地提醒了他一句。
方怡丰眼神复杂,捏紧了拳头看着他们的交锋,一拉邱逸的袍袖。邱逸知道暂时只得顺着他,边将牢狱的令牌扔了过去。
宋彦泽一伸手边接住了,根本不跟他计较,转身拿起令牌,冷声对着所有的狱卒下命令。
“从即日起,除了牢狱内的一应人等,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牢狱。每日饭菜茶水,三人试过才可交由狱中劳犯。”
“夜间必须燃上大烛,三人一班,相互检举。”
这是当着他们的面,在明着打他们的脸。
幸好蒋亭渊将玄青派了过来,这方面御前使是最专业的,他不一定能想得更好,便将令牌交由玄青去负责。
这对御前使实在是大材小用。
“慢着。”宋彦泽一转头,见他们要走,冷声叫停了。
“河道衙门内主修三江堤坝的几位现在被押在何处?”
邱逸笑了一声:“小宋大人不清楚吗?三司衙门有权将他们就地处置,三位大人早已认罪伏法。”
宋彦泽不是没猜到,但越是这样急越有问题。
“那就请大人将签了字画了押的认罪书今晚便交过来。”
“好。”邱逸几乎是压着他的尾音,一甩袍袖,大步向外走去。
“来人,将宋大人要的认罪书拿过来!”
两人走后,宋彦泽转身便向牢房内走去,看向里面的淮州百姓。
“你们都是淮州珠南县赵家村的?”
当即有一青年男人上前代表他们回话。
“回小宋大人,我们十五人都是赵家村的。他们前些时日也抓了林家村的几人,也是同样罪名,可没过几天便放出去了。”
宋彦泽一皱眉,思索了一会,想起那农妇说的。
朝廷发放不过五日的赈灾粮后,一队富商带粮来要他们贱卖田地。
“卖了田你们才有活路,旁的法子看着是活路,谁知是不是死路。等你们再来卖田,便是十石一亩的价也没了。”
“你们确定他们是林家村同你们一起买粮的?”
宋彦泽再次确认,那汉子很是笃定,直说都是邻村的,相互都相熟,买粮都是一起的。
宋彦泽心中有了猜测,但此时没法发作,只能先想办法保下他们,暗中留意收集证据。
灾情如火,纪白日日在大坝之上,却到如今灾情也没有缓解,从京都来的一路还好,再南边,洪水还在泛滥。
这样下去淹掉的农田、村庄只会越来越多。
宋彦泽连续赶路,一来就遭了刺杀,神经依旧紧绷着停不下来,揉揉额头。
这边稳住了,就赶紧要去河堤。
“各位乡亲。”宋彦泽一整衣袖,站在烛火下对着他们一拜,面容整肃。
“救灾如救火,此刻三河大坝还未曾堵上,洪水肆虐。宋某人无才无德,只得委屈各位乡亲在此暂住,待我稳定灾情,还大家一个公道。”
“我在此立誓承诺,只要我在这一天,便不会让大家被不明不白地含冤受屈。”
说着他便要指天发誓,一老农立刻拍着木栅栏,老泪纵横。
“小宋大人这是折煞我等!小宋大人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我们有什么不信!”
“只求您若是路过赵家村,向他们报个平安。”
宋彦泽立刻应下了,方才回话的汉子扶着老父起来,又迟疑着问宋彦泽:“方才小宋大人您说,河堤还在决口?”
“可明明那位钦差来这的第一日便调了军士,附近的青年汉子也自发去帮忙,早已堵住了缺口,按理说不该再有洪水。”
“回报之人来说的是,大坝多处裂口,不好围堵。”宋彦泽思索了一会,缓声说道。
“绝不可能!”
有一位站在众人之后的身着短打的汉子嚷了一声,他走到最前向宋彦泽一拜。
“小人王二,是干泥瓦的,三江大坝修建之初,包括之后的重修加固小人都有参与。”
“修建之初料子小人都看过,水得狠,都是次等料子。不说开裂,这样的河汛冲垮都是可能的。”
“但他们工期磨得太慢,地基都没打,只是炸了老堤坝,随意糊了个样放在那。”
“后来不知怎么了,上面来人换了一批料子,没日没夜地赶工,用的都是一等一的硬石料子,地基打得牢,都是实打实的硬石,怎么可能会开裂?”
宋彦泽脑中的弦一绷,意识到,可能三江堤坝为何突然决口的关键就在这了。
宋彦泽道了谢,感激地一拜,大步走出牢狱,见玄青一一安排“劝服”过了一遍狱卒,便放心要往河堤那边去。
他想把玄青留下,这样他才放心,但玄青只拱手一拜:“蒋指挥使让属下寸步不离大人,若是大人出事,属下就不用回去了。”
玄青吹了一种特制的哨子,听不见声音,却不多时另一位御前使就来了。宋彦泽看着他们互相交待着事宜,想起了蒋亭渊。
他干的不着调的事太多了,他总是忘了,蒋指挥使可是个大特务头子,还是天子近前办事的朝廷鹰犬。
除了初见时,他好像从没在他面前抽过刀?
这样紧张的时刻,宋彦泽想起他,就有种偷偷拿出香甜的牛乳糕舔两口的感觉,心弦骤然一松。
玄青向他一拱手:“属下护送大人去灵江堤坝。”
宋彦泽一点头,看着玄青,他年岁比蒋亭渊看着年长,从耳朵到脸颊一道长疤。
“你同蒋亭渊……你们蒋指挥使,从何时就认识了?”
玄青头皮发麻,幸亏上司不在这,那个小心眼的劲,世间罕有。要是看见小宋大人这么看着他,那就不妙了。
“行伍里认识的,大人救过我的命。”
宋彦泽心一颤,眼睛一亮:“那你也是在兖州参军?”
见玄青一点头,宋彦泽当即就问他:“那玄青兄弟,认识一人名叫庭雁吗?徽州来的,庭院的庭,大雁的雁。”
玄青一愣,疑惑又不可置信地看着宋彦泽,好像他问了什么让他根本无法理解的问题。
他思索了一会,正要和他说话,但前面就快到了河堤边,远远地听见了一人的惊呼声。
“快拉住纪大人!”
两人这下也顾不上继续话题,反正有的是机会。宋彦泽对他一点头,玄青飞快冲了上拉住了那只扒在土坡上的手。
一儒生打扮的年轻人浑身是泥水,趴在安全的地方喘着气,转头对着玄青道谢。
“纪白,纪大人?”
宋彦泽缓步走来,皱着眉头打量着堤坝的情况,中央破损的大口已经被堵住了,靠近这一侧的堤坝确实能看到裂缝,还有破口在往外冒水。
不远处几位官兵累得趴在岸边歇息,还有布衣打扮的几个青壮年汉子。
“纪大人,你这是……”
纪白一脸疲惫,抹了一把脸,苦笑着对宋彦泽一拱手:“想亲自下去看看情况,却给诸位添麻烦了。”
宋彦泽皱起眉,想起了太子对他的评价。
虽是李恒党,但有心实事,只不过书斋里太久,书生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