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姜宁悄声问卫长昀,“我们要聊的,不会是这对父子吧?”
  卫长昀看过画像,自是记得什么样,辨认了一会儿,不忍回答,“似乎就是。”
  姜宁心里凉了半截,觉得不管也挺好的。
  第285章
  “你再给老子跑看看?我告诉你,我们家的地和田你别想卖给官府那群混吃等死的人,老子不信他们,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你要再动这个主意,那也要等我死了!”
  老头穿着轻薄的衣服,裤腿挽着,气喘吁吁叉腰站在那儿,指着地上的青年大声斥骂。
  青年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灰,“爹,村里人人都在讲新来的县令是个好官,一来就为民做主,做了多少好事,现在要给大家一条商路,你怎么这么顽固呢,村里大家都同意了,就我们家对着干,那以后有好事还能轮到我们吗?”
  郑家村都同意了,决定跟着县府的安排走。
  那谁家不参加就很明显,说不定以后还会被孤立,等到人家日子变得红火,他爹肯定眼红。
  “什么好事?真正的好事能轮到我们小老百姓吗?那是他们官商勾结,挣多少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郑三爷怒斥道:“你个不省心的玩意,生你还不如生个叉烧。”
  “你要是还认我这个爹,想进这个家的门,那就给老子死了这条心,安安心心和从前一样做生意。”
  郑三爷捡回自己的鞋,穿上后,背着手往家里走。
  郑荣拍拍胳膊和腿,又揉了一下肩膀,“我是你儿子,你下手这么重,是真不想我给你养老了。”
  “爹,我真不是贪财,是咱们——”
  “再多说一句,你给老子滚出去!”郑三爷回头嚷了一句,郑荣立即站原地不吭声了。
  老顽固,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了。
  郑荣烦心地踢了一脚地面石头,心里琢磨着要怎么劝他爹同意,再过几天可就截止了。
  那县府的县令是打京城来的,听说还是什么状元探花。
  年纪比他还小几岁呢,这个年纪能破案,还能中状元,肯定很厉害。
  “哎,这位大哥,请问这里是郑家村吗?”
  “你是谁啊,我正心烦呢,别来烦——你们是谁啊?”
  郑荣闻声回头,看到姜宁和卫长昀一行人,不由愣了愣。
  脑袋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是,看起来好有钱。
  “我们是从外地来的商人,途经此地,听闻这一片茶叶和稻米有名,果树也多,所以想来看看。”
  姜宁答得自然,毫无演戏痕迹,“听你们的意思,官府插手和商户一块坑你们了?”
  姜宁才说完,旁边的陈顺和刘富表情变了变,下意识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神情毫无变化,仿佛自己跟官府无关。
  “什么坑我们啊,人家那个是为了我们好,往后收入比较稳定,不至于饱一顿饥一顿,是我家老头想不明白,固执得很。”
  郑荣叹了一声,“一直觉得官府是坏人,我就说,那官府要是坏人,还能十里八村都同意啊。”
  姜宁低咳一声,余光扫向旁边的卫长昀。
  “这样啊。”姜宁眼珠一转,“这位大哥,我们能进村寻个地方乘凉吗?这天看起来太热了,也不好说话。”
  “可以啊,村里有草棚,你们去那儿休息,离我家也近,我正好瞅瞅我爹还生气不。”
  郑荣哎了声,“我都不明白,怎么不信官府呢?要是贪官,还能给之前受灾的百姓都发钱啊,这还是第一次。”
  姜宁跟在他后面,用手肘碰了碰卫长昀胳膊,给他递了个眼神。
  卫长昀脸上露出笑意,并不觉得无奈。
  为官者,能得到百姓的任何认可都是好事。
  “你们是从哪来的啊?”
  郑荣好奇问了一句,“这一阵来岭南,热得很,要等到九十月才凉快。”
  “我们是从黔州来的,其实——”
  姜宁看了眼郑荣,思考要不要说实话。
  郑荣看起来是支持新政的,不表明身份,日后再说,多少有些骗人的嫌疑。
  姜宁瞥眼卫长昀,见卫长昀轻轻摇头,心下了然,他应该是有主题。
  这事上,卫长昀自己做主。
  “正好想来这边看看海,听闻岭南的物产丰富,所以也想瞧瞧有没有别的商机。”
  姜宁这话半真半假,倒也不算骗人。
  卫长昀到岭南是赴任,然而姜宁作为官眷自然要跟随,另外可也有自己的生意要做。
  别说,要是这里的荔枝和稻子好,价格还公道,未必他不能真的做生意。
  那开酒楼,不也得买食材、买粮食。
  “这边的海有什么好看的,但天气好的时候是好看。”郑荣心里还是挺高兴,“有些地方嫌弃岭南太热,又是瘴气,又是蛇虫鼠蚁,其实我们岭南好着呢,是他们不识货。”
  “各地有各地的风物,多走一些地方,便能见识到不同的有趣。”姜宁回应道:“岭南挺好的。”
  卫长昀伸手拉了他一下,避开脚下的石头,“岭南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管是有农产,还有海产,又临海,可以作为商贸口岸,往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前边的郑荣领着他们进了村里,听到这话,狐疑地回头。
  姜宁忍不住笑起来,然后看了眼卫长昀。
  郑荣觉得有一点古怪,小声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啊?”
  “你是不是——”
  “在下姓卫。”
  卫长昀截断对方的话,道:“此次来村里,并非为了问责,是想解决问题。”
  郑荣瞪大眼,差点就要原地给卫长昀行礼。
  旁边陈顺和刘富对视一眼,上前拦住了郑荣,而后又警惕地看了一眼四周。
  郑荣回过神来,连忙道:“卫、卫县令,草民不知道是卫县令,刚才我爹那样不是有意的,他就是年纪大了有点糊涂,而且上一任县令坑害过,所以很抵触,我回家一定好好劝劝他,肯定不会给县衙添麻烦。”
  当着别人的面骂人贪官,不是好人。
  这要换一个小肚鸡肠的,当场就能把你抓了给办了。
  郑荣知道卫长昀不是贪官,但人被骂了,哪有好受的。
  “大人,我爹真的是一时糊涂,绝对不是有意的,你不要和他计较,我肯定好好劝他。”
  “不必这样,我若是计较,那刚才便不会隐瞒身份。”
  卫长昀有些无奈,但没办法,对于百姓而言,不管是多大的官,只要得罪了,日子都不会好过。
  哪怕卫长昀在他们心里是个好官,依旧不是能容忍有人挑战他们的权威。
  “我们来,是想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姜宁从旁道:“况且我是真有打算做点小生意,如果合适的话,说不定合作的商户里有我呢。”
  郑荣经常去县城里,要么是接一些短工,要么是帮人做东西,或者是添置东西。
  自然听说了不少新来的县令是何方人士,家里有几口人,分别什么样。
  对姜宁是有所耳闻。
  “你、你们真的不计较我爹刚才做的事?”
  郑荣疑惑道:“其实我爹也不是针对卫县令,只是上一任县令实在过分,官商勾结,干了不少龌龊事,要不是卫县令这回有诚意,大多村民也都不会答应的。”
  卫长昀一上任,便接连干出了几件为百姓的事。
  哪怕是面子工程,依旧让大部分受惠,所以大家才愿意相信他。
  换作旁人,可不会这么快放下戒心。
  “官商勾结?”
  卫长昀在凉亭坐下,扫了一圈村子,“可是如今城里的商户,多也是在惠安县许久的。”
  “那是因为他们之前都被打压,只能仰人鼻息,花钱办事,苟且着过活,那个县令被带走后,才逐渐好转的。”
  郑荣看他们真的是来沟通,才放下戒心。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心想这一趟还真不白来。
  村里的事情,马县丞他们未必全然清楚,要做实事,就得摸清楚这些百姓心里真正在想什么。
  他俩一人一句引导,从郑荣口中知道了不少事。
  “所以,其实就是这样,我爹觉得官府都是为了自己。”
  郑荣又无奈地叹了声,“我还请了村长、里正,连别家的叔伯都来过,他就是很固执。”
  莫名的,姜宁想起了他爸妈提过的拆迁钉子户。
  一开始是为了多要一点钱,或者是舍不得家里的老房子,结果就成了钉子户。
  市里也尽力去说服、疏通,最后没办法,就干脆让他当钉子户,路和桥该修就修、该建就建,最后导致了一个情况,钉子户想搬走都没办法。
  有的是忍不了噪音,有的是眼红别人家地段更好。
  总之,最后很少有人不后悔。
  “我们能在村里住一晚吗?或者两个晚上,你去探探口风,今晚上……你就说我们是你在别处遇到的商人,邀请到家里做客,到时我们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