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卫长昀嗯了声,把所有的书整理好,放到书架上。
  拿起桌上装好的信,“写给先生的信装好了,是明日你先给秋哥儿,还是他们出发前一天,我们拿东西过去时一并拿。”
  “放在给二爷的东西里不就好了。”姜宁挪了挪,拍拍身边的位置,“这样还方便给。”
  卫长昀点头,先放到床头的桌上,这才坐在姜宁旁边。
  “这回的案件牵扯甚多,大臣们人人自危,做过的怕被查,没做过的怕遭到诬陷,尤其皇上已连续半个月未出现在早朝,绷得太紧,迟早要出事的。”
  “半个月了啊,皇上的病情你知道吗?”姜宁问:“还是允王也不知情。”
  卫长昀学着他的样子,盘腿坐好,“允王又去了两次宫里,回来后只是把案子查得更紧。”
  “老师今日与我见面,并未多聊,只说赈灾贪墨案并非一朝一夕而形成,告诉我务必小心,既要查明真相,亦要为身边人着想。”
  说着,他眼神微怔,想起下午离开大理寺回家途中,被傅易安身边仆人拦住的事。
  师生俩同朝为官,自是不会数月未见。
  只是这半月早朝改成了宫内议事,这才见得少了些。
  按理说,要案在办,卫长昀应当与朝中其他官吏保持距离。
  但傅易安不仅是翰林学士,更是内阁大学士,身份特殊,本也能过问案情,故而才有了师生私下见面。
  金陵街边随处可见的茶楼内,师生相对而坐。
  “近日朝中事多,你在大理寺可还适应?”傅易安一向温和,哪怕神情严肃,待卫长昀却颇有惜才的偏爱。
  卫长昀向傅易安拱手施礼,给他添了茶,“老师不必担心,大理寺内事务虽多,却较为单一,于我而言只需将案情一一理顺,还原真相即可。”
  “以你的心性,倒是适合做此事。”傅易安点头,拿起茶杯,“秉性正直,亦有为百姓做事之心。”
  卫长昀微微垂首,“老师过誉,长昀只是做分内之事。”
  “你只做分内之事,却令三皇子如此顾忌,生生断了他一条臂膀,这已是旁人所不及。”
  傅易安目光如炬,扫向卫长昀,“你行事的确周到,但这里是金陵,你所做之事难保不会入了他人眼,成为别人手中刃,最后刺向身边人。”
  闻言卫长昀手中一怔,抬眼看着傅易安。
  “天下之事,不由你我二人决定,然,你心有正义,想要为百姓谋利,却忘了,天下之大莫为王土。”
  傅易安站起身,走到窗边,看向外面熙攘的街道。
  “长昀,若有一日你发现天下、朝堂与你所想不同,而你所能做之事,不为世人理解,你当如何?”
  “我所做之事,全凭本心,又何须理会他人所想、求他人理解。”
  卫长昀看向傅易安,“老师,你今日见我,是想提醒我,小心如今所做之事,会害了身边至亲至爱的人?”
  傅易安回身看他一眼,“此事需要我提醒吗?”
  卫长昀怔住,垂下眼道:“多谢老师。”
  “不用谢我,我只是与你闲聊几句罢了。”傅易安负手立在窗旁,“这金陵城,当真越来越热闹了,几十年前——”
  “不如今日这般光景。”
  几十年前,那时的傅易安也是风华正茂、少年意气的年岁。
  姜宁看着眼前走神的卫长昀,适时出声喊他,“长昀?”
  卫长昀回过神,“嗯?”
  姜宁挨着他近了些,并排坐着,往他肩上靠去,“朝中局势看似复杂,然而不过是几方势力明争暗斗,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谁。”
  “眼下的关键在皇上的病情如何,允王又知道什么。”
  太子之位看似稳固,然而一旦皇上给了允王密诏,那一切局势就变了。
  危险的不只是他们,还有允王。
  好在允王有亲卫,性命倒是无忧,只是若他真能拿出密诏,怕是第一个被杀的就是他。
  其手里密诏,会不会被篡改,或者直接定论为假的都有可能。
  “嗯。”卫长昀拉高被子,给他拢住,“允王与皇上所谈我虽不知,但既为赵氏宗室,自然会为天下安定考虑。”
  “所以不必担心,也许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艰难。”姜宁侧过头朝他一笑,“明日可要去看雪呢。”
  卫长昀跟着笑起来,“时辰不早,睡吧。”
  姜宁打了个哈欠,直接裹着被子倒下,“看你发愣好一会儿,就等你这句话。”
  既来之,则安之。
  天下之事若能为几个人而改变,那他们可就要写进史书了。
  不过,卫长昀所做之事,哪怕不被录入史册,亦会被他珍视,受惠的百姓亦会记得。
  -
  第一场雪下得又急又长,断断续续地下了五日,一直到腊月初五才停。
  连着下了这么久,别说运河,连路上都是厚厚的积雪。
  返乡的事一早定下,如今也不好改。
  幸好留出的时间充裕,快一个月的时间,哪怕不走运河,驾马车走山路,年前怎么都能回到黔州了。
  顶着腊月的寒风,姜宁和卫长昀特地腾出空来送他们。
  “你们两辆马车应当是够了,要是路上再想添置些别的东西,也有地方放。”
  姜宁站在马车旁,仔细看着人装东西,还是不太放心,“尽管请了有功夫在身的人一起回去,但一路还是多加小心。”
  年关这样的日子,处处都是返乡过年的人。
  遇上大雪天,若有山匪,他们日子不好过就会下山抢货,专门盯着过往商贾。
  “我说好宁哥儿,你把心放回肚子里。”谢蕴见他一脸担忧,“这回随我们回去的,都是我家茶行惯用的人,来回路上哪条道好走,有无山匪都清楚得很。”
  “蕴姐说得对。”赵秋帮着王子书一块搬了东西,过来时道:“反倒是你们,在京城里虽有苗哥儿他们互相帮衬,但……反正你们要多加小心。”
  姜宁嗯了声,望向城门的方向,“一会儿我们还有事,不能送你们出城,你们平安到家后,要是有法子,托人捎封信来。”
  “不能捎信,带个口信也行。”顾苗看着他们,心生不舍,“给你们的年礼和红包可要收好,好歹是揽月楼第一年的,意义大不同。”
  沈明尧从旁拎了一个食盒,递给王子书,“是家里厨子做的,还热乎,等会路上趁热吃。”
  赵秋鼻尖一酸,先行别开脸,“又不是不回来了,我都想哭了。”
  “所以说,千万别来送,上回送我爹娘走的时候,我就哭得不行,差点要跟他们一起走。”谢蕴在旁道:“我们东西撞得差不多,该启程了。”
  卫长昀见姜宁又要叮嘱,伸手拉住他,出声道:“此行一路平安,千万保重。”
  “我们在金陵等你们回来。”姜宁顺着他说。
  顾苗和沈明尧点了点头,叮嘱了两句。
  随行的伙计和护院把东西都装好,各自骑上马,留有一人牵着马,“东家,咱们该出发了,迟了今晚可要露宿野外。”
  谢蕴答应了声,示意王子书和赵秋先上马车,“知道了,我们这就出发。”
  看向姜宁他们,“你们在京城里务必保重,若有急事可飞鸽传书。”
  姜宁诧异道:“你竟然弄了这个?”
  谢蕴嗯了一声,“是我爹上回来时带的,养在院子里训练了半年,如今可算成了。”
  飞鸽传书听上去简单,然而真正要训练出能准确抵达目的地的信鸽可不容易。
  卫长昀听闻过,也见过,但都是金陵的大户人家、朝廷官员或者是衙署里有用。
  “你家里——”
  谢蕴知道卫长昀的意思,点点头,“毕竟是常年与金陵做生意的,沿途自然是有一些落脚处。”
  “好。”姜宁答应,又看看天色,“谢姐姐,路上多加小心。”
  谢蕴挥手,走到马车旁,搭着赵秋伸出的手上去,“别担心了,指不定这次回去,我便遇到心上人了呢。”
  顾苗一听顿感疑惑,“什么心上人?”
  姜宁失笑,“谁知道呢。”
  马车里三人推开窗户,向他们道别。
  卫长昀和沈明尧抬手抱拳,颔首齐声道:“一路顺风。”
  山高路远,又是寒冬腊月,碰上大雪天,能平安抵达家中,已是幸事了。
  马车缓缓驶出街口,朝着城门而去,渐渐从视野里消失。
  姜宁收回视线,抬头时便对上卫长昀的眼神,不由默契一笑,握紧了对方的手。
  日子是真快,马上又要过一年了。
  第252章
  贪墨案里牵连的朝廷官员之多,竟是连告老还乡者都有,连夜抄了家押解回京。
  这一月来,百姓看多了这事,都不觉新鲜,连骂都懒得骂,一心想着过年的事。
  巡城司反而松了口气,总算不用每日上街巡逻时,无缘无故地挨一顿骂,或者对着破口大骂朝廷的人,不知道该不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