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之前案子已经告一段落,现在看,怕是又要忙起来。”姜宁看着她,“谢姐姐,幼安还挺黏你的。”
谢蕴心里一惊,连忙摆手,“你想做什么?可不许把小孩托付给我,我不带。”
“你瞎说什么呢,我是说你挺有小孩缘的,潼潼也很喜欢你。”姜宁失笑,“长昀身在大理寺,工作就是办案,又不掺和那些事,牵连不到他身上。”
“你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们会受牵连,你要把孩子托付给我。”谢蕴心直口快,直接把猜测说出。
这一堆朋友里,只有她与朝堂无关,自是好托付一些。
“不会。”姜宁偏过头去看摇篮,“我和长昀还要陪他一起长大的。”
这事的确牵扯不到他们身上,毕竟卫长昀是跟着赵显霖一起查,难道要把这位宗室一起办了吗?
再有就是,上回攀咬出牙行的事后,三皇子至今未有动作,应当是收敛了。
所以,是谁想要借户部侍郎的事,搅动金陵这池水呢。
太子,还是大皇子,亦或者……
在这二人背后,还有高人指点。
比如,傅易安。
几个时辰后,卫长昀身边才来不久的小厮,匆匆进了揽月楼。
小厮名唤陆拙,年纪和王子书一样大,读过点书,还认识一点字,是被父母卖到外面做工的,好歹能有口饭吃。
“东家,大人被传进宫了。”
“一个人去的,还是有人一起?”
“随大理寺卿一块去的,我从大理寺过来时,他们正好入宫,大人差我来报信。”
姜宁拍着怀里小家伙的背,神色微顿,“我知晓了,你穿件厚些的衣服,再拿个手炉和一些银钱,驾车去宫外等着。”
“坐马车里,留意着宫门口动静就行。”
陆拙忙点头,“明白了东家,我这就去。”
“旁人要是问起,你就一问三不知,只说赵寺卿让他一块去的。”姜宁嘱咐之后,便放他离开。
目送陆拙离开揽月楼,姜宁心里的不安一下窜上来,有些心神不宁,连孩子都察觉到。
太快了,事情突然发展到这个地步,几乎是一夜一个样。
只是姜宁想不明白,为什么皇上突然病重,而傅易安要下这步棋。
太险了,不像是帮大皇子谋划,反而旨在一个乱。
对他而言,哪怕是太子登基,也动摇不了他的地位。
当初傅家女的事,究竟还有什么内情?
姜宁拍拍孩子的背,压下心思,安抚他,“不哭不哭,我没生气呢,只是在想你爹什么时候回来。”
入了宫,又是这么匆忙,可能要到后半夜去了。
“宁哥儿!”
姜宁听到声音,匆忙回头,发现是顾苗,身后还跟着沈明尧、李平峥与齐时信。
这个时候三人都来,姜宁心里的不安瞬间攀至峰值。
他真的不想再听到“宫里出事了”这几个字。
第246章
十月底的寒冬,卫府灯火通明,连往日做完事早早歇下的管家、丫鬟和厨子都等在前院,隔一会儿便跑出去看。
平时聚在一起就很热闹的人,这会儿全坐在前厅,手边的茶添了又添,续了又续。
这都快子时了,卫长昀还没从宫里回来。
姜宁听着外面的打更声,垂了垂眼,“时辰不早,明日都还有事,大家先回去吧,不必在这里继续耗着。”
“可是——”顾苗欲言又止,“等了这么会,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李平峥和齐时信对视一眼,“长昀是跟着允王一起进的宫,多半不会有什么事。但前几日太医夜里入宫,定不寻常。”
自舞弊案后,齐时信很少再谈论朝堂里的政事,一心扑在了翰林院各种事情上。
修书、编撰更让他觉得踏实。
“如若真与我们所想的最坏打算一般,为何是允王入宫,而非其他大臣?”
齐时信道:“即便不是三位皇子里的一人,可内阁那边也没有反应。”
内阁是为了压制前朝宰相之权开设,除了首辅外,还设有两位大学士制衡,又与六部互为掣肘。
齐时信的话太大逆不道,但在场所有人和他想的都一样。
如若当今天子真有什么,为何内阁竟一点反应没有,难道是他们想错了?
可太医入宫确实真的。
“一切都是猜测,等长昀回来再说。”沈明尧拿起杯子,却只是端着,也没打开喝。
顾苗看眼姜宁,见他神色如常坐在那儿,更担心了。
要是姜宁看上去着急,说不定他心里知道是什么事,要是不急,便说明毫无把握。
姜宁倒是什么都没想,大脑跟放空了一样。
耳边几个人说的话倒是都听见了,但一句话都没听进去,还抽空想了想卫幼安睡得好不好。
小孩子月份见长,也有意识了。
本能的意识比懂事还难安抚,大人不在身边就会立即感受到。
其实,姜宁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放空,是想了过后,发现以他的能力解决不了,干脆暂时放下。
他着急上火也没什么用,反正连宫门都进不了。
“宁哥儿——”
“回来了,东家,大人回来了!”
姜宁正玩着杯盖,听到急促脚步声靠近,紧跟着便是家里的管家险些破音的声音。
他猛地抬起头,朝前厅外看去,杯盖掉回桌面,发出轻响后转了几圈。
方管家匆匆进门,“马车已经进巷口了,估摸着这会儿快到家门扩。”
话音才落地,姜宁已经起身,连挂在一边的披风都顾不上,径直往外走。
顾苗一看,连忙捞起披风追上去。
“宁哥儿,外面风大!”
姜宁疾步走到门口,站在门里看向外面,正好看到卫长昀从马车下来,陆拙正在牵马准备绕到后面去。
卫长昀一转身,见姜宁衣衫单薄站在门口,皱着眉几步走上前。
“怎么就穿这么点?我——”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走来的几人,怔了怔,而后反应过来,“外面天寒风大,进屋里说话。”
没等顾苗伸手把披风递来,他先一步解开身上斗篷给姜宁披上。
姜宁目不转睛地看他,过了会儿才松口气,“还好还好,胳膊腿都还在,四肢健全,脑袋也没丢。”
卫长昀给他披好斗篷,“是,我全须全尾地从宫里回来了。”
姜宁哎了声,回魂似的,“所以你去宫里是为了什么?看起来应当不是——”
卫长昀轻摇了摇头,示意他先回家再说。
“方叔,你把这些安顿好之后,带着他们去休息吧。”卫长昀朝跟在一边的方平道:“明日不用那么早起。”
方平点头,“是,我这就去看看还有什么要安置的,安排好就让他们都去睡了。”
卫长昀嗯了声,牵着姜宁往前厅走。
“你们这么过来,太引人注意,到时——”
“我们关系好在朝中又不是第一天被人知晓了,难道我们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吗?”
李平峥第一个开口反驳,“我说卫长昀,你可别逞英雄。”
齐时信赞同地道:“这次我站在平峥这边。”
李平峥一下有底气,“你看看,这回齐兄都不替你说话。”
卫长昀无奈,朝沈明尧看去,见他表情和齐时信一般,只好笑了笑,“诸位的心意,长昀记下了。”
说话间,几人回到前厅。
姜宁缓过劲来,跟卫长昀坐在一起,总算有了平时急性子的样,忍不住问:“入宫这么长时间,到底为了什么事,连允王也去了。”
他一问,其他人自然都向卫长昀投去关心的眼神。
卫长昀入宫一事,用不着明天,今夜就已经传遍朝廷各处,怕是与户部侍郎有牵扯的人,这一夜都不必睡了。
要说卫长昀在科举前无人知晓,从会试后不可能还跟从前一样,连他行事作风都没人查探。
从翰林院到大理寺,卫长昀一直都是个不讲人情只讲理的人。
入了大理寺后更甚,和赵显霖一起,两人一拍即合,把大理寺里那些陈年旧案全翻了出来,一桩桩一件件查了个明白。
受到牵连的,别说你是金陵富商,你就是皇亲国戚也一样给你办了。
谁让赵显霖自己就是当今天子同辈的宗室。
“今夜入宫,的确是为了户部侍郎自尽于家中这件事。”卫长昀斟酌着可以说的部分,“案子的详情不便与你们说,但这桩案子交到大理寺手里彻查,那必定是要牵扯出一些尸位素餐的人了。”
原本户部侍郎的外室死在家中,已经定案并未他为了名声杀人灭口,只是考虑到他身在户部,如此行事一是道德品性不好,二是饮酒作乐枉顾信任。
故而一开始是要停职查办,最后也就是个革职。
谢蕴心里一惊,连忙摆手,“你想做什么?可不许把小孩托付给我,我不带。”
“你瞎说什么呢,我是说你挺有小孩缘的,潼潼也很喜欢你。”姜宁失笑,“长昀身在大理寺,工作就是办案,又不掺和那些事,牵连不到他身上。”
“你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们会受牵连,你要把孩子托付给我。”谢蕴心直口快,直接把猜测说出。
这一堆朋友里,只有她与朝堂无关,自是好托付一些。
“不会。”姜宁偏过头去看摇篮,“我和长昀还要陪他一起长大的。”
这事的确牵扯不到他们身上,毕竟卫长昀是跟着赵显霖一起查,难道要把这位宗室一起办了吗?
再有就是,上回攀咬出牙行的事后,三皇子至今未有动作,应当是收敛了。
所以,是谁想要借户部侍郎的事,搅动金陵这池水呢。
太子,还是大皇子,亦或者……
在这二人背后,还有高人指点。
比如,傅易安。
几个时辰后,卫长昀身边才来不久的小厮,匆匆进了揽月楼。
小厮名唤陆拙,年纪和王子书一样大,读过点书,还认识一点字,是被父母卖到外面做工的,好歹能有口饭吃。
“东家,大人被传进宫了。”
“一个人去的,还是有人一起?”
“随大理寺卿一块去的,我从大理寺过来时,他们正好入宫,大人差我来报信。”
姜宁拍着怀里小家伙的背,神色微顿,“我知晓了,你穿件厚些的衣服,再拿个手炉和一些银钱,驾车去宫外等着。”
“坐马车里,留意着宫门口动静就行。”
陆拙忙点头,“明白了东家,我这就去。”
“旁人要是问起,你就一问三不知,只说赵寺卿让他一块去的。”姜宁嘱咐之后,便放他离开。
目送陆拙离开揽月楼,姜宁心里的不安一下窜上来,有些心神不宁,连孩子都察觉到。
太快了,事情突然发展到这个地步,几乎是一夜一个样。
只是姜宁想不明白,为什么皇上突然病重,而傅易安要下这步棋。
太险了,不像是帮大皇子谋划,反而旨在一个乱。
对他而言,哪怕是太子登基,也动摇不了他的地位。
当初傅家女的事,究竟还有什么内情?
姜宁拍拍孩子的背,压下心思,安抚他,“不哭不哭,我没生气呢,只是在想你爹什么时候回来。”
入了宫,又是这么匆忙,可能要到后半夜去了。
“宁哥儿!”
姜宁听到声音,匆忙回头,发现是顾苗,身后还跟着沈明尧、李平峥与齐时信。
这个时候三人都来,姜宁心里的不安瞬间攀至峰值。
他真的不想再听到“宫里出事了”这几个字。
第246章
十月底的寒冬,卫府灯火通明,连往日做完事早早歇下的管家、丫鬟和厨子都等在前院,隔一会儿便跑出去看。
平时聚在一起就很热闹的人,这会儿全坐在前厅,手边的茶添了又添,续了又续。
这都快子时了,卫长昀还没从宫里回来。
姜宁听着外面的打更声,垂了垂眼,“时辰不早,明日都还有事,大家先回去吧,不必在这里继续耗着。”
“可是——”顾苗欲言又止,“等了这么会,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李平峥和齐时信对视一眼,“长昀是跟着允王一起进的宫,多半不会有什么事。但前几日太医夜里入宫,定不寻常。”
自舞弊案后,齐时信很少再谈论朝堂里的政事,一心扑在了翰林院各种事情上。
修书、编撰更让他觉得踏实。
“如若真与我们所想的最坏打算一般,为何是允王入宫,而非其他大臣?”
齐时信道:“即便不是三位皇子里的一人,可内阁那边也没有反应。”
内阁是为了压制前朝宰相之权开设,除了首辅外,还设有两位大学士制衡,又与六部互为掣肘。
齐时信的话太大逆不道,但在场所有人和他想的都一样。
如若当今天子真有什么,为何内阁竟一点反应没有,难道是他们想错了?
可太医入宫确实真的。
“一切都是猜测,等长昀回来再说。”沈明尧拿起杯子,却只是端着,也没打开喝。
顾苗看眼姜宁,见他神色如常坐在那儿,更担心了。
要是姜宁看上去着急,说不定他心里知道是什么事,要是不急,便说明毫无把握。
姜宁倒是什么都没想,大脑跟放空了一样。
耳边几个人说的话倒是都听见了,但一句话都没听进去,还抽空想了想卫幼安睡得好不好。
小孩子月份见长,也有意识了。
本能的意识比懂事还难安抚,大人不在身边就会立即感受到。
其实,姜宁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放空,是想了过后,发现以他的能力解决不了,干脆暂时放下。
他着急上火也没什么用,反正连宫门都进不了。
“宁哥儿——”
“回来了,东家,大人回来了!”
姜宁正玩着杯盖,听到急促脚步声靠近,紧跟着便是家里的管家险些破音的声音。
他猛地抬起头,朝前厅外看去,杯盖掉回桌面,发出轻响后转了几圈。
方管家匆匆进门,“马车已经进巷口了,估摸着这会儿快到家门扩。”
话音才落地,姜宁已经起身,连挂在一边的披风都顾不上,径直往外走。
顾苗一看,连忙捞起披风追上去。
“宁哥儿,外面风大!”
姜宁疾步走到门口,站在门里看向外面,正好看到卫长昀从马车下来,陆拙正在牵马准备绕到后面去。
卫长昀一转身,见姜宁衣衫单薄站在门口,皱着眉几步走上前。
“怎么就穿这么点?我——”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走来的几人,怔了怔,而后反应过来,“外面天寒风大,进屋里说话。”
没等顾苗伸手把披风递来,他先一步解开身上斗篷给姜宁披上。
姜宁目不转睛地看他,过了会儿才松口气,“还好还好,胳膊腿都还在,四肢健全,脑袋也没丢。”
卫长昀给他披好斗篷,“是,我全须全尾地从宫里回来了。”
姜宁哎了声,回魂似的,“所以你去宫里是为了什么?看起来应当不是——”
卫长昀轻摇了摇头,示意他先回家再说。
“方叔,你把这些安顿好之后,带着他们去休息吧。”卫长昀朝跟在一边的方平道:“明日不用那么早起。”
方平点头,“是,我这就去看看还有什么要安置的,安排好就让他们都去睡了。”
卫长昀嗯了声,牵着姜宁往前厅走。
“你们这么过来,太引人注意,到时——”
“我们关系好在朝中又不是第一天被人知晓了,难道我们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吗?”
李平峥第一个开口反驳,“我说卫长昀,你可别逞英雄。”
齐时信赞同地道:“这次我站在平峥这边。”
李平峥一下有底气,“你看看,这回齐兄都不替你说话。”
卫长昀无奈,朝沈明尧看去,见他表情和齐时信一般,只好笑了笑,“诸位的心意,长昀记下了。”
说话间,几人回到前厅。
姜宁缓过劲来,跟卫长昀坐在一起,总算有了平时急性子的样,忍不住问:“入宫这么长时间,到底为了什么事,连允王也去了。”
他一问,其他人自然都向卫长昀投去关心的眼神。
卫长昀入宫一事,用不着明天,今夜就已经传遍朝廷各处,怕是与户部侍郎有牵扯的人,这一夜都不必睡了。
要说卫长昀在科举前无人知晓,从会试后不可能还跟从前一样,连他行事作风都没人查探。
从翰林院到大理寺,卫长昀一直都是个不讲人情只讲理的人。
入了大理寺后更甚,和赵显霖一起,两人一拍即合,把大理寺里那些陈年旧案全翻了出来,一桩桩一件件查了个明白。
受到牵连的,别说你是金陵富商,你就是皇亲国戚也一样给你办了。
谁让赵显霖自己就是当今天子同辈的宗室。
“今夜入宫,的确是为了户部侍郎自尽于家中这件事。”卫长昀斟酌着可以说的部分,“案子的详情不便与你们说,但这桩案子交到大理寺手里彻查,那必定是要牵扯出一些尸位素餐的人了。”
原本户部侍郎的外室死在家中,已经定案并未他为了名声杀人灭口,只是考虑到他身在户部,如此行事一是道德品性不好,二是饮酒作乐枉顾信任。
故而一开始是要停职查办,最后也就是个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