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番茄肉片豆腐煲,小鸡炖蘑菇,酸汤鱼,清炒时蔬,凉拌米皮,再来……
刚才那个人是三皇子吧?和赵珏有几分像。
他虽没有见过,但听卫长昀提起过。
三皇子赵洵,早早成亲,搬出皇宫另立府邸,而且与妻子感情很好。
姜宁顿笔,陷入思绪中。
又过了片刻,反应过来时,瞥见纸上的字,心里一惊,迅速撕开揉成团。
“秋哥儿,半夏那屋的菜,就按照这几道上,再送一壶好点的茶去。”
“晓得了,你、哎!你去后厨做什么?”
姜宁摆摆手,径自进了后厨,把手里写了“赵洵”两个字的纸团扔进灶孔,看着它一瞬间灰飞烟灭。
揽月楼,还是被盯上了。
-
八月十五,人间团圆时。
造势好几日的花月宴与蟾宫折桂席,吸引了不少人来揽月楼。
戌时不到,大堂几乎坐满了人,二楼雅座和三楼雅间更是座无虚席。
人声鼎沸,不亚于外面的灯会集市。
琵琶声响起那瞬间,大堂那方被挡住的台子上帷幔坠落,早已排练了好几日的清商乐舞露出真容。
乐师三人坐在一侧,以琵琶、琴与鼓组合,乐声有力,不似一般茶楼、瓦舍悠扬。
传承了不知道多少年,且中间有失传的清商乐舞随着曲子,动作有力、节奏分明,一颦一笑都与曲子契合,并无半分讨好、献媚之意。
“好!太美了!”
“揽月楼不愧是新秀,虽在京城各家酒楼见识过不少花样,可今日也算是开了眼,酒楼一个吃饭的地方,竟也能这般风雅。”
“什么风雅?分明是雅俗共赏,旁边还有投壶、猜谜、射箭,谁都能参加。”
“啧,我还以为有什么稀罕的,不过也是卖弄而已。”
“还不如评酒会来得有意思,至少还能长点学问。”
“那你赶紧起开,位置给我们,免得外面园子里等,再喝几杯桃花酿,饭没吃就得醉了。”
“不爱看后面去。”
姜宁站在人群前排,身边谢蕴、顾苗和赵秋把他围起来,生怕他不小心磕碰。
他们自是听到了周遭人的评价,大多都是好评,显得其他“评价”没那么重要了。
本来也是众口难调。
“原来你那几天是在盯这个事。”
“清商乐舞不是失传了吗?你上哪寻来的乐工和舞人?”
“一会儿诗词大会,不会没什么吸引力了吧。”
姜宁听他们一人一句问,挨个回答。
“对,还问人借了场地排练。”
“不会,今日雅间有两位贵客,又有科举之路顺利的噱头,总会有人想出风头,争上一争,说不定就成为明年恩科及第的热门。”
“至于失传,这事多亏了长昀。”
不等他们问,说曹操曹操到,卫长昀已经从人群在挤了过来。
卫长昀换了身常服,对顾苗他们点头示意,眼里便只剩下姜宁。
“馆阁临时有些事,我来晚了。”
姜宁摇摇头,示意他往三楼看。
卫长昀疑惑蹙眉,抬头看去,只见雅间朝着大堂的窗户全都开着。
“今日客多,辛苦——”
姜宁听他话音一顿,握了握他的手,开了句玩笑,“突然扎堆来,可吓坏我了。”
卫长昀怔愣片刻,不禁哑然松了口气,顺着他的话道:“是有些吓人,回头去寺里拜拜,正好压压惊。”
姜宁点头,“还是你心疼我。”
旁边赵秋三人,外加刚凑过来的朱红、卫家兄妹皆露出一起迷茫与困惑。
这又是唱得哪一出?
第230章
花月宴后,揽月楼可谓声名大噪。
凡是金陵城喜欢热闹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想再一睹花月宴的盛景。
不只是花月宴,揽月楼独具特色的美食,也吸引了不少人品尝。
黔州口味偏辣,却也有清爽可口的酸汤和素菜。
更何况揽月楼在蒸菜上也是一绝,以料汁、浇汁调味,再上蒸笼蒸熟。
味鲜而不腻,既有原汁原味,又软烂鲜香。
有好事者,更为八卦,认出了三楼位置最好的雅间客人来头。
怕明说招惹是非,又管不住嘴想显得自己比别人见过世面,故而含含糊糊地说了几句。
一传十,十传百,揽月楼的来头,在外更说不清楚了。
说什么的都有,但最后都会绕回宫里这一点上。
姜宁听到后,嗑瓜子的动作顿了顿,而后照旧忙自己的事。
他要做的事太多了,酒楼、看书,还要琢磨刚出生的孩子要怎么照顾。
哪怕朱红说了,她会帮忙带的。
姜宁有一点儿犟脾气,就小孩是他和卫长昀要要的,就不能生了丢给别人管。
尤其朱红也不轻松,卫家兄妹虽然快十岁,可到底还是孩子的年纪。
他们平时忙公务、忙生意,在家时间不多,里里外外都是朱红一个人操持。
他都不敢想,多一个软乎乎、没骨头,一夜能醒三四回,不会说话走路的婴儿,朱红怎么忙得过来。
“明天要去栖霞寺,东西可都拿了?”
卫长昀从屋外进来,见姜宁正对着书发呆,不由走过去,“哪里不懂?”
姜宁啊了声,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你收的东西,都先放马车上了。”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的小凳子上,自然揽过他的腿,仔细捏着。
“那在发什么愣?”
“我是在想,家里人多的话,要不要换一个大点的宅子,让阿娘和小小,周庚和小宝都有自己的房间。”
姜宁垂眼看着他,“以前是因为租房有些贵,但现在你有月俸,酒楼每月的营收也逐渐稳定,应该可以了。”
而且兄妹俩都是大孩子了,哪能一直和别人挤一个房间。
更别说朱红、周庚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卫长昀抬头看他,笑着答应,“好。”
“等从栖霞寺回来,我去寻寻看,正好还有一日休沐。”
“哪需要你去?问牙行不就行了。”姜宁拍拍他胳膊,示意不用捏腿了,“我想这间宅子也不用给别人,就给秋哥儿和子书用,他们自己付房租。”
这处宅子离酒楼近,去顾苗、谢蕴的住处也近,而且离街市也不算太远。
赵秋和王子书与其另外找,不如就住这儿。
熟门熟路不说,还不用改习惯。
反正如今赵秋每月在酒楼里赚的钱,付房租绰绰有余了。
“如若他们不介意的话,就租这里也好。”卫长昀起身,扶着姜宁往床边走,“倒是我们,如果想近日就换住处,那得抓紧了。”
姜宁如今已有八个多月的身子,不适合劳累,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突然生产,新宅子那边没安顿好,怕是不行。
“我也没想得太明白,多久换宅子比较好。”姜宁蹬掉鞋子上了床,“现在会不会有些赶了?可若是能到孩子出生,得三四个月后了,又遇到冬天,搬家多有不便。”
“冬日里搬家确是多有不便。”卫长昀给他摆好枕头,“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就交给我去办,只是换住处而已,半个月时间够了。”
姜宁诧异:“你去找?”
卫长昀无奈问:“我看上去,不靠谱吗?”
姜宁皱皱鼻子,瞥他一眼,“是担心你忙于公务,分身乏术。”
卫长昀道:“不至于连这点时间都没有。”
姜宁看着他上床,又吹了灯,“那就交给你了。”
听见他躺下时的窸窣动静,“不过,既然决定要搬,怎么也得在重阳前定下来。”
过了中秋,离月底就没多少时日。
等月底一过,九月初九便是重阳,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天。
“不是重阳前定下,是重阳前就得搬过去。”卫长昀纠正道:“这样离孩子出生,尚有一些时日来准备。”
闻言姜宁忍不住弯了弯眼睛,顺着他的话答应下来。
难得不用操心各类事情,也挺好的。
心里不时时刻刻惦记着事,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那就让你去安排了啊,反正我只管等着入住新家。”姜宁往他怀里靠了靠,“对了,那日三皇子和大皇子来酒楼,没让你在翰林院又遭人非议吧?”
花月宴过去才不到三日,外面的传言就已经变了好几个版本,各式各样的都有。
但不外乎都是靠山身份的变化。
卫长昀与他的关系,向来不是什么秘密。
从前就有人拿他们关系针对卫长昀,如今又起了这样的谣言,不可能风平浪静的。
“不过一些闲言碎语。”卫长昀道。
姜宁知道他是报喜不报忧,撇撇嘴,“你又哄我。”
黑暗里瞪他一眼,“你不愿意说我理解,毕竟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刚才那个人是三皇子吧?和赵珏有几分像。
他虽没有见过,但听卫长昀提起过。
三皇子赵洵,早早成亲,搬出皇宫另立府邸,而且与妻子感情很好。
姜宁顿笔,陷入思绪中。
又过了片刻,反应过来时,瞥见纸上的字,心里一惊,迅速撕开揉成团。
“秋哥儿,半夏那屋的菜,就按照这几道上,再送一壶好点的茶去。”
“晓得了,你、哎!你去后厨做什么?”
姜宁摆摆手,径自进了后厨,把手里写了“赵洵”两个字的纸团扔进灶孔,看着它一瞬间灰飞烟灭。
揽月楼,还是被盯上了。
-
八月十五,人间团圆时。
造势好几日的花月宴与蟾宫折桂席,吸引了不少人来揽月楼。
戌时不到,大堂几乎坐满了人,二楼雅座和三楼雅间更是座无虚席。
人声鼎沸,不亚于外面的灯会集市。
琵琶声响起那瞬间,大堂那方被挡住的台子上帷幔坠落,早已排练了好几日的清商乐舞露出真容。
乐师三人坐在一侧,以琵琶、琴与鼓组合,乐声有力,不似一般茶楼、瓦舍悠扬。
传承了不知道多少年,且中间有失传的清商乐舞随着曲子,动作有力、节奏分明,一颦一笑都与曲子契合,并无半分讨好、献媚之意。
“好!太美了!”
“揽月楼不愧是新秀,虽在京城各家酒楼见识过不少花样,可今日也算是开了眼,酒楼一个吃饭的地方,竟也能这般风雅。”
“什么风雅?分明是雅俗共赏,旁边还有投壶、猜谜、射箭,谁都能参加。”
“啧,我还以为有什么稀罕的,不过也是卖弄而已。”
“还不如评酒会来得有意思,至少还能长点学问。”
“那你赶紧起开,位置给我们,免得外面园子里等,再喝几杯桃花酿,饭没吃就得醉了。”
“不爱看后面去。”
姜宁站在人群前排,身边谢蕴、顾苗和赵秋把他围起来,生怕他不小心磕碰。
他们自是听到了周遭人的评价,大多都是好评,显得其他“评价”没那么重要了。
本来也是众口难调。
“原来你那几天是在盯这个事。”
“清商乐舞不是失传了吗?你上哪寻来的乐工和舞人?”
“一会儿诗词大会,不会没什么吸引力了吧。”
姜宁听他们一人一句问,挨个回答。
“对,还问人借了场地排练。”
“不会,今日雅间有两位贵客,又有科举之路顺利的噱头,总会有人想出风头,争上一争,说不定就成为明年恩科及第的热门。”
“至于失传,这事多亏了长昀。”
不等他们问,说曹操曹操到,卫长昀已经从人群在挤了过来。
卫长昀换了身常服,对顾苗他们点头示意,眼里便只剩下姜宁。
“馆阁临时有些事,我来晚了。”
姜宁摇摇头,示意他往三楼看。
卫长昀疑惑蹙眉,抬头看去,只见雅间朝着大堂的窗户全都开着。
“今日客多,辛苦——”
姜宁听他话音一顿,握了握他的手,开了句玩笑,“突然扎堆来,可吓坏我了。”
卫长昀怔愣片刻,不禁哑然松了口气,顺着他的话道:“是有些吓人,回头去寺里拜拜,正好压压惊。”
姜宁点头,“还是你心疼我。”
旁边赵秋三人,外加刚凑过来的朱红、卫家兄妹皆露出一起迷茫与困惑。
这又是唱得哪一出?
第230章
花月宴后,揽月楼可谓声名大噪。
凡是金陵城喜欢热闹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想再一睹花月宴的盛景。
不只是花月宴,揽月楼独具特色的美食,也吸引了不少人品尝。
黔州口味偏辣,却也有清爽可口的酸汤和素菜。
更何况揽月楼在蒸菜上也是一绝,以料汁、浇汁调味,再上蒸笼蒸熟。
味鲜而不腻,既有原汁原味,又软烂鲜香。
有好事者,更为八卦,认出了三楼位置最好的雅间客人来头。
怕明说招惹是非,又管不住嘴想显得自己比别人见过世面,故而含含糊糊地说了几句。
一传十,十传百,揽月楼的来头,在外更说不清楚了。
说什么的都有,但最后都会绕回宫里这一点上。
姜宁听到后,嗑瓜子的动作顿了顿,而后照旧忙自己的事。
他要做的事太多了,酒楼、看书,还要琢磨刚出生的孩子要怎么照顾。
哪怕朱红说了,她会帮忙带的。
姜宁有一点儿犟脾气,就小孩是他和卫长昀要要的,就不能生了丢给别人管。
尤其朱红也不轻松,卫家兄妹虽然快十岁,可到底还是孩子的年纪。
他们平时忙公务、忙生意,在家时间不多,里里外外都是朱红一个人操持。
他都不敢想,多一个软乎乎、没骨头,一夜能醒三四回,不会说话走路的婴儿,朱红怎么忙得过来。
“明天要去栖霞寺,东西可都拿了?”
卫长昀从屋外进来,见姜宁正对着书发呆,不由走过去,“哪里不懂?”
姜宁啊了声,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你收的东西,都先放马车上了。”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的小凳子上,自然揽过他的腿,仔细捏着。
“那在发什么愣?”
“我是在想,家里人多的话,要不要换一个大点的宅子,让阿娘和小小,周庚和小宝都有自己的房间。”
姜宁垂眼看着他,“以前是因为租房有些贵,但现在你有月俸,酒楼每月的营收也逐渐稳定,应该可以了。”
而且兄妹俩都是大孩子了,哪能一直和别人挤一个房间。
更别说朱红、周庚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卫长昀抬头看他,笑着答应,“好。”
“等从栖霞寺回来,我去寻寻看,正好还有一日休沐。”
“哪需要你去?问牙行不就行了。”姜宁拍拍他胳膊,示意不用捏腿了,“我想这间宅子也不用给别人,就给秋哥儿和子书用,他们自己付房租。”
这处宅子离酒楼近,去顾苗、谢蕴的住处也近,而且离街市也不算太远。
赵秋和王子书与其另外找,不如就住这儿。
熟门熟路不说,还不用改习惯。
反正如今赵秋每月在酒楼里赚的钱,付房租绰绰有余了。
“如若他们不介意的话,就租这里也好。”卫长昀起身,扶着姜宁往床边走,“倒是我们,如果想近日就换住处,那得抓紧了。”
姜宁如今已有八个多月的身子,不适合劳累,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突然生产,新宅子那边没安顿好,怕是不行。
“我也没想得太明白,多久换宅子比较好。”姜宁蹬掉鞋子上了床,“现在会不会有些赶了?可若是能到孩子出生,得三四个月后了,又遇到冬天,搬家多有不便。”
“冬日里搬家确是多有不便。”卫长昀给他摆好枕头,“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就交给我去办,只是换住处而已,半个月时间够了。”
姜宁诧异:“你去找?”
卫长昀无奈问:“我看上去,不靠谱吗?”
姜宁皱皱鼻子,瞥他一眼,“是担心你忙于公务,分身乏术。”
卫长昀道:“不至于连这点时间都没有。”
姜宁看着他上床,又吹了灯,“那就交给你了。”
听见他躺下时的窸窣动静,“不过,既然决定要搬,怎么也得在重阳前定下来。”
过了中秋,离月底就没多少时日。
等月底一过,九月初九便是重阳,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天。
“不是重阳前定下,是重阳前就得搬过去。”卫长昀纠正道:“这样离孩子出生,尚有一些时日来准备。”
闻言姜宁忍不住弯了弯眼睛,顺着他的话答应下来。
难得不用操心各类事情,也挺好的。
心里不时时刻刻惦记着事,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那就让你去安排了啊,反正我只管等着入住新家。”姜宁往他怀里靠了靠,“对了,那日三皇子和大皇子来酒楼,没让你在翰林院又遭人非议吧?”
花月宴过去才不到三日,外面的传言就已经变了好几个版本,各式各样的都有。
但不外乎都是靠山身份的变化。
卫长昀与他的关系,向来不是什么秘密。
从前就有人拿他们关系针对卫长昀,如今又起了这样的谣言,不可能风平浪静的。
“不过一些闲言碎语。”卫长昀道。
姜宁知道他是报喜不报忧,撇撇嘴,“你又哄我。”
黑暗里瞪他一眼,“你不愿意说我理解,毕竟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