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聂丛文一听,立即看向姜宁,“姜哥儿的手艺便是不赶巧,也得腾出时间过来尝尝。”
  “要你在金陵开酒楼,生意怕是要比太白楼比下去了。”
  太白楼是金陵第一楼,也是天下第一楼。
  传闻是数百年前一位大诗人宿醉于酒楼内,留下几篇佳作,故而掌柜将酒楼改了名。
  这么多年,历经朝代更迭,酒楼仍未受到半点战火牵连,屹立在秦淮河旁,成了天下名楼。
  聂丛文家境殷实,第一次入京赴考时尚且年轻,难免与一帮友人去楼里消遣过。
  要他说,那里的大厨和菜好归好,但和姜宁做的菜比起来,少了一点家常味道。
  美则美矣,失了几分灵气。
  只可惜前一阵他们忙着备考,考完了又诸多事情,加上姜宁有孕,下厨的次数屈指可数。
  姜宁眼睛转了转,看向卫长昀,笑而不语。
  卫长昀看聂丛文一脸期待,直接道:“今日是我做,他累不得。”
  聂丛文:“……”
  他打量着姜宁,发现姜宁在笑,气色也挺好,不由奇怪起来,“姜哥儿,你有哪不舒服?要不要我帮你打听一下大夫。”
  其实他选这个时候来,多少是想蹭饭来的。
  现在蹭不上姜宁做的饭菜,虽有点失落,可还是姜宁身体要紧。
  “长昀做饭也很好吃的,聂大哥正好尝尝。”姜宁看他表情,忍俊不禁,“我并无什么不适,只是有些闻不得油烟味,容易吃不下东西。”
  从前在家做饭,他是厨子,做完了还能吃不少,全仰仗年轻,身体需要补充。
  可如今有了身子,做饭是能做,可做完了便也没胃口,吃不下多少。
  卫长昀发现这一点后,便少得让他进厨房做饭。
  聂丛文挠挠头,打量起卫长昀,“长昀不是自幼读书,还会做饭吗?之前来这儿,要么是你做,要么是一起去外面吃。”
  关于卫长昀会做饭这事,倒不怪聂丛文怀疑。
  一则是来金陵后卫长昀的确少有下厨,一门心思都在备考上。
  二则是聂丛文家境殷实,不说大富大贵,但也是衣食无忧的公子哥,哪能会做饭。
  聂丛文不会,家里叔伯弟兄也无一个会的。
  顶多会烧水、泡茶,在野外打猎时烤兔子、烤鱼、烤鸡罢了。
  姜宁看了一眼卫长昀,“有的菜他做得比我还熟练,我可不如他。”
  卫长昀对上他视线,“明早给你做。”
  姜宁弯唇一笑,“嗯。”
  聂丛文:“……”
  总觉得自己这一趟,来得有些许多余了。
  不过多余不多余的,来都来了,聂丛文无事可做,便跟着卫长昀一起进了厨房,说是打下手,实则看卫长昀怎么做菜。
  片刻后,聂丛文目瞪口呆地盯着砧板。
  “葱,上面的根须掐掉。”卫长昀看眼他手里的葱,“别捏那么用力,捏熟了味道不够香。”
  聂丛文欲言又止,而后道:“你竟是懂这么多。”
  卫长昀失笑,继续切菜,“他懂的更多,我时常在想,他若是想参加科举,未必不能高中。”
  闻言聂丛文怔然,却未接话。
  他自然看得出姜宁并非大字不识的人,也晓得他聪明,可科举又并非聪明就能考上。
  “那你们之后如何打算?”聂丛文正色,问到正经事上,“下月初便是殿试,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你不出差错,定在一甲之列,那势必会留在京城。”
  卫长昀微垂着眼,盯着砧板,“这话你与我、沈大哥说说便是,在外不可这般说。”
  聂丛文道:“我岂是那样没有分寸的人,我是想你们也该打算打算,毕竟还有老小在永安镇,若要接来,得提前觅一处宅子才行。”
  “我这——”
  卫长昀抬起头,看着他道:“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但不可再托你的关系行方便了。”
  “为何——”
  “朝堂之事,你我皆是明白人,我如今中会元能被打听出家中事,你在殿试后,亦不可免,那与温大人的交情就会无处藏匿。”
  “可你如今才想与我划清界限,岂不是晚了?”
  “哪里有划清界限,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们在明我在暗,不管日后如何,都不会牵扯对方,也好有转机。”
  聂丛文面露惊讶,明白了卫长昀的意思。
  待到殿试放榜,今年进士便尽数知晓。
  不管是太子还是大皇子,还是其他什么人,这些进士都会逐渐成为朝堂这棋盘里的一枚棋子。
  自是要,更为谨慎。
  “你年纪轻轻,思虑如此周全,难怪上次安臣见了你们后,那晚便问起过你们,听说你师从何人后,又松了口气,只道是好事。”
  原来,真是好事。
  第181章
  金陵报喜的信送到永安镇时,已经过了快半月。
  正好是食肆忙完的晌午,周庚忙着把碗筷、篮子收进家,忽地听到有人敲门,看了眼朱红,便擦手去看。
  见着信使,立即明白是京城里来的信。
  给了信使一些跑腿费,便拿着信往院里走。
  “姨母,表哥和表哥夫来信了!”
  周庚扬起书信,“捏着好厚,不知道写了什么。”
  卫小小一听,放下手里的布娃娃跑了过来,“是宁哥哥和二哥的信吗?我好想他们啊!”
  朱红在后面叫她慢点,别摔着。
  脸上却也露出喜色,脚下步子不自觉加快。
  三个人在院子里拆开信,厚厚一叠,打开来一共三张。
  卫小小兴致勃勃地拿着信,愣了一下,“好多字我不认识怎么办啊?”
  朱红、周庚:“……”
  他们也不认识。
  信上一些字能认识,可大部分对他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卫小小犯难地挠了挠头,“哥!你快来,看看你认识吗?”
  卫小宝从房间里跑出来,拿过书信,“二哥和宁哥哥说了什么?字——”
  才看一半,他就愣住,“好多字啊。”
  他瞥向卫小小,“我和你一起学的,也没别比你多认识几个字,要不去问下延舟哥?”
  反正陆延舟比他们大,肯定认识更多字。
  “这是家书,会不会不太好?”周庚道:“若是家书,自是不好让旁人知道。”
  朱红点头,“今天赶集,秋哥儿和王家大郎应该会来,你们看看,有没有提到他们或者顾家哥儿,要是有,能让他们看。”
  卫小小点点头,“对!二哥和宁哥哥知道我们不认识字,所以肯定会找人帮忙。”
  多的字他们不认识,但是赵秋和王子书、顾苗的名字还是认识的。
  “这里有!”卫小小指着信上的字,“这个是子书哥。”
  “那等会儿秋哥儿他们来的时候,再请他们看看。”朱红松了口气,“这一阵他们放心不下,时不时来一趟,还帮了不少忙。”
  不只他们,顾苗也是经常来。
  生怕他们遇到什么事,无人帮忙。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赵秋和王子书就来了,还背着东西。
  都是在集市上买的,要拿回家里去。
  赵秋放下背篓,把从家里带的菜给朱红,诧异问:“宁哥儿他们来信了?还有给我们的?”
  卫小小急不可耐点头,“对,名字写在开头,是给你们的。”
  “子书,你看看。”赵秋虽然这一年半载一直在认字,可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比从前好,但也不能全认识。
  王子书嗯了声,过来拿走信。
  他一拿过去,其他人就围了过来。
  王子书先全部扫了一遍,惊喜道:“长昀中了!会试第一名!”
  围着的几人一愣,立即追问,信上还说了什么。
  “长昀他们说他跟沈大哥都过了会试,要留在京城里等殿试,在四月十二,殿试上便能点出一甲,二甲也是进士。”王子书逐句解释,“还说殿试后若能留在京城,那你们要不要跟顾苗一起进京,有个照应。食肆交给周庚先看着,他晚些再入京,或者转给我和秋哥儿,但转卖一事得当面谈,我们要是进京也一起。”
  王子书看着看着,忽然发出一声惊呼。
  “怎么了怎么了?”
  “子书哥,你别吓人啊,怎么了?”
  “是不是他们生病了?”
  王子书摇摇头,深吸一口气,“宁哥儿有孕了,算着应该有三个月。”
  朱红面上表情一下僵住,连赵秋都愣住。
  卫家兄妹和周庚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傻住了。
  姜宁有孕了?
  天,竟然还三个月了!
  赵秋结结巴巴问:“你没看错吗?”
  王子书忙道:“不信你看,这几个字你认得的。”
  赵秋连忙拿过来自己看,果然看到了这一句,所以才说届时朱红他们怕是得早点进京,不然姜宁有孕,到时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