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卫长昀拿起一旁的鞭炮挂在胳膊上,又拿了一根香,走到院子外,把鞭炮往地上一扔,“往里站点,别被炸着。”
  兄妹俩和周庚立即往里挪,刚好和姜宁、朱红站一块。
  分明是夜里,这会儿却亮如白昼。
  卫长昀弯腰拿着香把鞭炮引子点着,快步走到家门口。才刚站定,便听到噼里啪啦一阵响。
  姜宁捂着耳朵,笑盈盈道:“新年快乐!”
  说完凑到卫长昀边上,“金榜题名。”
  卫长昀听见后,笑起来,偏头低声道:“生意兴隆。”
  两人正说着话,还不等鞭炮放完,便被卫小小和卫小宝拦在了家门口。
  “二哥,宁哥哥,新年好!”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穿着一身红色袄子的兄妹俩,跟年画娃娃似的,抱着手一脸期待看他们。
  眼睛里都写着发红包三个字。
  姜宁从腰间摸出早备好的红包,“新年好,这个是压岁钱,祝我们家孩子新一年健康长大。”
  微微躬身,抬手摸摸他俩的脑袋。
  看两人拿着红包跑开,便抬眼看向周庚,递上一个红包,“新年快乐,这是给你的压岁钱。”
  周庚摆手想要拒绝,被卫长昀眼神制止。
  犹豫着接过来,“祝表哥和表哥夫新年好,科举能考中,生意能发财。”
  姜宁满意地点头笑道:“这个我喜欢。”
  不仅三个年纪小的有,姜宁照例给朱红也准备了一份。
  等鞭炮放完,姜宁和卫长昀慢悠悠往院子里走时,卫长昀忽然问了一句。
  “什么时候把红包拿上的?”
  “就是他们逛完等会回来啊。”姜宁得意地看他,“我可提前准备好了,就怕这会儿拜年拿不出来。”
  翻过除夕就是大年初一,都守岁了,压岁钱当然得趁早备着。
  卫长昀看着姜宁脸上得意,露出恍然的表情。
  往堂屋里看去,不经意提起,“我的那份在枕头边放着,你帮我拿一下,我去看眼厨房的火。”
  姜宁正想让他自己去拿,转念一想自己跟灶王爷不太对付的事,“那我去帮你拿。”
  不疑有他,直接回了房间。
  房间里要暖和一些,姜宁走到床边,翻开枕头时嘀咕,“枕边?什么时候放的啊,刚才都没看——”
  话音一顿,诧异地望着枕头下的东西。
  “一直在想送你什么好,后来还是选了这块玉。”卫长昀不知什么时候进的房间。
  “我只盼你一世安宁,万事顺遂。”
  岫玉并不贵重,却质地莹润,如青山之石,葱郁又有生机。
  在卫长昀眼里,姜宁便是这般的人。
  第169章
  年年岁岁,每逢新旧交替时,人人都会许下关于未来的愿望。
  卫长昀每年的愿望都一样,但愿身边亲友身体康健、家宅安宁。
  然而,对姜宁总会多一分私心,想要能实现更多心愿。
  姜宁捧着手里的玉,细细打量着。
  拇指大小的玉上,雕刻出一个小小的观音像。
  原来男戴观音女戴佛,还真是自古就有的。
  其实姜宁从未想过卫长昀会送自己礼物,他俩每天待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从不瞒着对方什么,关系比寻常夫妻更为亲密。
  可卫长昀好像天生就懂得怎么爱人,哪怕一开始有些笨拙,却学得很快。
  无论在哪方面都是。
  姜宁拿着玉,牵起卫长昀的手,把玉递到他手心,“帮我戴上吧。”
  卫长昀嗯了声,手指勾起红绳,抬手绕到姜宁颈后,将红绳系上,摆弄好结扣处的珠子。
  “会觉得硌人吗?”
  姜宁摇摇头,把玉坠放进衣领,“不会啦,睡觉时那一块本来也碰不到。”
  微微仰起脸看卫长昀,打开胳膊抱上去,“谢谢长昀。”
  卫长昀笑着拥住他,“原本是想你生辰那日再给你,可一想新岁已至,早一日晚一日都一样。”
  手掌轻轻揉了揉姜宁的后脑,“生在新岁初始的人,老一辈都说是有福之人。”
  姜宁笑起来,眼神笑盈盈的,“原来是这样啊。”
  卫长昀煞有介事点头,“是这样。”
  姜宁暗暗思忖,原先他是怎么会觉得卫长昀不大会哄。现如今,分明是太懂得怎么让他高兴了。
  在房间里腻歪了一阵,姜宁和卫长昀才出去接着把汤圆吃了。
  新的一年就这么到来,在漫天的炮仗硝烟味里,子时过后,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
  正月初二是姜宁的生辰,过得简单。
  大早上便有朱红给他煮的一碗长寿面,而后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饭。
  等到初三回村里省亲,热热闹闹过了一天,到天色快黑才回的家。
  直到初五,王子书和赵秋从村里赶来,和他们一起去了顾家看望顾苗。
  到了顾家,恰好顾家夫妻出门去拜年,不在家里,他们便直接去了顾苗的院子。
  顾苗虽是哥儿,但没那么多讲究。
  四人一起挤进房间里,围着还未满月的小姑娘看。
  小姑娘大方得很,估计是遗传了顾苗的性格,看到这么多人围在摇篮边也不害怕、哭闹,还试着朝人伸手。
  姜宁从带来的盒子里拿出如意锁,悬空逗着她,“苗哥儿,我怎么觉得小丫头又长开了一点啊。”
  顾苗身子还没恢复,只坐在一边软椅里,“有吗?感觉除了刚出生那会儿,后面都差不多。”
  沈明尧怕他不舒服,又给他拿了一床毯子搭腿上。
  “是长开了点。”
  顾苗啊了声,笑起来,“那完了,我那话可不能给她听到,万一和我一样记仇呢。”
  其他人一听,纷纷笑起来。
  赵秋和王子书自然是也备了礼,是一个吉祥锁。
  赵秋望着活泼的小姑娘,想起了家里的侄子,“小孩一天一个样,家里小侄子就是,总觉得才出生不久,现在都能在床上爬来爬去。”
  要不了多久,就能学走路。
  “沈大哥,顾大哥,小姑娘取名字了吗?”王子书好奇道:“还是要过一阵再取。”
  顾苗道:“还未想好,过一阵再取,不过小名想好了。”
  “潼潼,小孩子嘛。”
  姜宁听完,问是哪一个字。
  沈明尧便解释,而后卫长昀和王子书觉得也合适。
  小孩才出生不久,精力不足,身上都还软软的,没一会儿就呼呼睡过去。
  顾家有乳娘照顾小孩,不用顾苗和沈明尧时刻盯着。
  见小孩睡着,他们便从房间转到另一边的花厅去。
  几人围坐在一起,姜宁和赵秋担心顾苗身体,挨着他多问了几句,怕他恢复不好。
  顾苗心宽,笑着让他俩放心。
  卫长昀心思都在姜宁身上,看他眉目带笑,心便放下许多。
  “不知你们可听说了最近的事。”沈明尧忽地换了话题,道:“是岳父年前去好友家中闲聊时听到的,对方前些年还在京城做生意,后家里母亲病了,今年才归乡。”
  卫长昀思索片刻,点头道:“我应当识得,前年替他拓了一篇孝文。”
  顿了顿才道:“竟是回乡了吗?”
  “年前回的,没有对外声张。”沈明尧神色略显严肃,“黔州地处偏远,朝廷消息向来晚一些,不过——”
  他看向卫长昀,“当今圣上身体有恙,春闱怕是由太子亲监。”
  卫长昀心思一下集中起来,蹙眉道:“太子亲监也并无什么不可,既已立储,这些事自然是太子代劳。”
  沈明尧沉默片刻,而后摇头,“然大皇子年长,虽非先皇后所生,却也是长子。”
  “况且今年春闱,原本是由大皇子与礼部共商。”
  闻言卫长昀明白了沈明尧话里意思,并不是谁来主持的问题,而是太子与大皇子之间,势必会各有立场。
  而春闱就是再次丰满自己羽翼的过程,没有什么会比从新一届士子里挑选门生更为妥当。
  因为这一批人里,大部分都尚未进官场,无依无靠。
  “朝堂之事风云诡谲,岂是你我这般蜉蝣能够左右、撼动,安心备考便是。”
  卫长昀敛了敛神色,道:“士子妄议朝政,亦是大忌。”
  考场里写文章都尚要考虑天子心意,不可冒犯天子。
  如今私下里只有他们几人,提及朝政、皇室,说过就过了,再多说便是逾距。
  沈明尧自是明白卫长昀的意思,“备考为重,我只是担心今年春闱怕是——”
  不如以往轻松,更要处处小心。
  稍有不慎,若有行差踏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之地,再想抽身就难了。
  卫长昀点头,“我明白,沈兄的担心不无道理。”
  王子书在一旁听完了,才缓缓开口,“黔州与其他士子相比,更无根系,若能脱颖而出,必定会受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