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京城的纸再贵,那也不会一两银子一张吧。
卫长昀从旁解释道:“我们是担心离开家这么久,你们在家里忙不过来,食肆这边生意大多都不错,没闲的时候。”
加上还有一双半大的孩子,左右是担心忙不过来。
“家里的事你们就别操心了,我们这吃住都不要钱,菜贩和肉铺都是熟人,每日去拿菜就行。”
朱红想了想,道:“小小和小宝也乖巧,有时还能帮忙,你们不用担心。”
兄妹俩一听提到自己,也不管是什么事,立即点头。
姜宁看向周庚,“这些天你在家里帮忙,做成什么样我们心里都有数,你就不用自谦了。”
“店里的生意,这一阵我和阿娘会慢慢教给你。”
“可是——”周庚从刚才姜宁提到后,一直都很懵,也很慌张,他就不是这块料。
“我做不好,不就毁了食肆的名声。”
“哪有这么严重,只要菜处理得干净,能做熟,我那些菜谱是假的吗?还能难吃到哪里去。”
姜宁诧异笑道:“你先别着急自我否定,试试再说。”
食肆里的菜,姜宁全都教给朱红怎么做,都是些家常菜,并不难做。
能卖得好,说到底还是占了一个人物以稀为贵。
镇上只有他们家做,那生意可不得好吗?
就算别家仿着做出来,大家还是习惯到他们这里来吃。
卫长昀想起一事,“周庚,你可识得字,或者能写些简单的数字?”
周庚脸色涨红,摇了摇头,“不、不识得。”
姜宁一听卫长昀问,就知道他想说什么,“那趁着我们离开还有些时日,你和小小、小宝一起学认字,先把数字认全,噢,还得学写名字。”
“他俩已经学了不少,要是你不好意思问我们,可以问他俩。”
卫小宝顿时来了精神,“周表哥,我可以教你!我从一到十都能写了,而且宁哥哥还教了我们什么个十百千万。”
卫小小嗯了声,“一个数就是个,两个数就是十,然后这样往后推,数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再正着读。”
周庚今年周岁十四,不识得字,更写不来字,脸上臊得慌,“我、我写不好的。”
“做生意的,哪有不会记账算账的。”姜宁道:“先试试啊,这家里又不会有人笑话你。”
卫长昀点头,“识文断字并非一日之功,今日让你学,哪怕将来不做生意,不在家里,外出做工,也多一些技艺,少吃一些亏。”
周庚深吸一口气,“那我试一试。”
这么一商量,去京城的事大概就交代好了。
姜宁和卫长昀放了心,不过两人心里想到一处,临走前还得去李捕快那里打个招呼,平时巡街,多留一下家里情况。
年前食肆不经营时,姜宁和卫长昀就一起盯着周庚认字,先是名字再是数字。
过了这一关,姜宁又给他一些算术题。
家里账本一直都有记,不能他离开后就乱了。
兄妹俩自觉当起了小老师,简单的算术学会后,就会帮周庚一起学。
这样一来,年前家里的事情又多了起来。
一是备着过年的年货,二是要准备去京城的东西。
二月中便要考试,在家里连元宵都过不完就得往京城赶,可不是时间匆忙吗?
姜宁拍了拍院里晒着的被子,望向从房里出来的卫长昀。
“嗳,我们初二还是初三回村里拜年啊?”
卫长昀走过来,把刚拍完的被子拿起来,“初二去,初三不是要给你过生辰。”
姜宁怔了怔,差点忘了这件事,“你不说我都忘了,这过的是——”
“十九了嗳。”
卫长昀笑着看他,“对,我十八了。”
姜宁抿唇忍着笑意,跟在他后面往屋里走,“按照我们那儿的说法,我们俩这是早恋早婚。”
卫长昀把被子铺到床上,“……在燕朝可不算。”
燕朝男女哥儿的婚嫁年龄,十五即可成亲。
十七成婚的大有人在,有些十六岁都成了家,还有孩子。
姜宁靠在床边的桌子旁,“那倒也是。”
话音刚落,院子里传来说话声,跟着就是朱红哎哟了一句,他俩吓一跳,匆匆往外走。
刚到房门口,就见朱红返身跑来。
“宁哥儿,顾家哥儿的小厮来说,他、他这会儿怕是要生了。”
姜宁睁大眼,脑袋里“嗡”一声。
卫长昀看他被吓到,伸手扶着他时,伸手摸了摸袖袋,“娘,你和周庚看着家,我们过去看看。”
“今夜不必等我们,留个门就行。”
朱红连声答应,“路上当心啊。”
姜宁回过神,急急忙忙跑出院子,“长昀你快点!”
喊完又碎碎念道:“怎么这么突然啊?”
旁边小厮看他一脸急色,也抹了抹汗,“是、是刚要吃晚饭,少爷突然说不舒服,然后姑爷一听就——”
“不是摔着磕着就行。”姜宁听完,放心不少。
卫长昀追上来,手里拿了件披风,是前几天为了去京城买的。
“晚上天凉。”
姜宁嗯了声,心里突突突的,暗暗祈祷顾苗一定要平安。
第166章
顾府。
入夜后灯火通明,全府的人都忙了起来,在顾苗住的院子进进出出,一盆一盆热水从屋里端出来,又一盆盆端进去。
姜宁和卫长昀赶到时,看见这一幕,对视一眼,心都提了起来。
顾夫人和沈明尧跟去了屋里,外面只有顾今南和顾老爷在,正来回走着,不时搓手张望。
“顾伯父。”
姜宁走上前,向顾老爷问好,“苗哥儿在里面待多久了?”
顾老爷见他们俩来,匆忙点了下头。
“快半个时辰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还以为生过今南之后会好一点。”
旁边顾今南一听,着急地往门边跑,扒着门缝往里看。
“爹爹……”
姜宁不知道能说什么,只点点头,“放心,苗哥儿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不会有什么事。”
说完,不自觉地捏了捏手,担心望向紧闭着的房门。
“不会有事的,大夫、产婆都在。”卫长昀安慰道:“你说的,苗哥儿吉人自有天相。”
闻言姜宁看向他,嗯了声。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往里端的热水越来越多,往外端的盆里能看到一些血色。
等在外面的人都没了说话的心思,牵挂着屋里的顾苗。
天色渐渐愈发暗了,屋里终于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
顾老爷一个激灵,直接往门口跑去,等着里面的人出来报信。顾今南也焦急等在一边,不停地跺脚。
姜宁和卫长昀看向对方,同时松了口气。
卫长昀捏捏姜宁的手,低声道:“可以放心了,你刚才脸色都白了。”
姜宁凑过去,压着声音,“苗哥儿可真勇敢,特别厉害。”
这一瞬间,他觉得朱红很厉害,竟然能生下他们兄弟三人,还能养大。
之前被误会的那一点儿心里不愉快,早就烟消云散。
“恭喜老爷,是个姑娘。”
顾府里年纪大些的婆子抱着孩子到门口,襁褓裹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模样看着就标致。”
顾老爷啊了声,往屋里看,“苗苗怎么样了?”
“老爷放心,少爷就是有些脱力,其他的一切都好。”婆子道:“冬日寒冷,孩子先抱进去了,关着门暖和些。”
顾老爷连忙道:“那赶紧把孩子抱进去,关上门。”
婆子刚要转身进去,丫鬟们伸手要关门,就听得里间传来顾苗的声音。
“是不是宁哥儿来了?让他进来,我想和他说话。”
丫鬟一听,立刻问道:“少爷,等床边收拾一下,我再帮你去叫姜老板。”
顾苗应声,望着床边的顾夫人和沈明尧,漂亮精致的脸上挂着虚弱的笑。
“你们怎么一副要哭的样子?不过没下回了,这次可疼死我了。”
大夫在一旁收拾药箱,然后交代,“要小心伤口,尽量吃得清淡一些,要是有发热、发冷的情况,一定要告诉我,避免有其他情况出现。”
沈明尧紧抓着顾苗的手,听完后点点头,“知道了,多谢大夫。”
顾夫人擦擦眼泪,叹了一声,“你这孩子,吓死娘了。”
顾苗笑着道:“谁知道这丫头养得太大了,还是吃得太多,我的过错,不对,是明尧的错,不盯着我。”
沈明尧点头,“嗯,我的错。”
屋子里要收拾,沈明尧等顾苗缓了缓,才把人抱到另一张干净的床上,放下帷幔,轻手轻脚给他擦拭干净,换了衣服。
这些事几年前他就做过,如今是第二次,熟稔了许多。
可是他的手还在发抖,甚至要不停地调整呼吸,才能尽量不让顾苗难受。
卫长昀从旁解释道:“我们是担心离开家这么久,你们在家里忙不过来,食肆这边生意大多都不错,没闲的时候。”
加上还有一双半大的孩子,左右是担心忙不过来。
“家里的事你们就别操心了,我们这吃住都不要钱,菜贩和肉铺都是熟人,每日去拿菜就行。”
朱红想了想,道:“小小和小宝也乖巧,有时还能帮忙,你们不用担心。”
兄妹俩一听提到自己,也不管是什么事,立即点头。
姜宁看向周庚,“这些天你在家里帮忙,做成什么样我们心里都有数,你就不用自谦了。”
“店里的生意,这一阵我和阿娘会慢慢教给你。”
“可是——”周庚从刚才姜宁提到后,一直都很懵,也很慌张,他就不是这块料。
“我做不好,不就毁了食肆的名声。”
“哪有这么严重,只要菜处理得干净,能做熟,我那些菜谱是假的吗?还能难吃到哪里去。”
姜宁诧异笑道:“你先别着急自我否定,试试再说。”
食肆里的菜,姜宁全都教给朱红怎么做,都是些家常菜,并不难做。
能卖得好,说到底还是占了一个人物以稀为贵。
镇上只有他们家做,那生意可不得好吗?
就算别家仿着做出来,大家还是习惯到他们这里来吃。
卫长昀想起一事,“周庚,你可识得字,或者能写些简单的数字?”
周庚脸色涨红,摇了摇头,“不、不识得。”
姜宁一听卫长昀问,就知道他想说什么,“那趁着我们离开还有些时日,你和小小、小宝一起学认字,先把数字认全,噢,还得学写名字。”
“他俩已经学了不少,要是你不好意思问我们,可以问他俩。”
卫小宝顿时来了精神,“周表哥,我可以教你!我从一到十都能写了,而且宁哥哥还教了我们什么个十百千万。”
卫小小嗯了声,“一个数就是个,两个数就是十,然后这样往后推,数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再正着读。”
周庚今年周岁十四,不识得字,更写不来字,脸上臊得慌,“我、我写不好的。”
“做生意的,哪有不会记账算账的。”姜宁道:“先试试啊,这家里又不会有人笑话你。”
卫长昀点头,“识文断字并非一日之功,今日让你学,哪怕将来不做生意,不在家里,外出做工,也多一些技艺,少吃一些亏。”
周庚深吸一口气,“那我试一试。”
这么一商量,去京城的事大概就交代好了。
姜宁和卫长昀放了心,不过两人心里想到一处,临走前还得去李捕快那里打个招呼,平时巡街,多留一下家里情况。
年前食肆不经营时,姜宁和卫长昀就一起盯着周庚认字,先是名字再是数字。
过了这一关,姜宁又给他一些算术题。
家里账本一直都有记,不能他离开后就乱了。
兄妹俩自觉当起了小老师,简单的算术学会后,就会帮周庚一起学。
这样一来,年前家里的事情又多了起来。
一是备着过年的年货,二是要准备去京城的东西。
二月中便要考试,在家里连元宵都过不完就得往京城赶,可不是时间匆忙吗?
姜宁拍了拍院里晒着的被子,望向从房里出来的卫长昀。
“嗳,我们初二还是初三回村里拜年啊?”
卫长昀走过来,把刚拍完的被子拿起来,“初二去,初三不是要给你过生辰。”
姜宁怔了怔,差点忘了这件事,“你不说我都忘了,这过的是——”
“十九了嗳。”
卫长昀笑着看他,“对,我十八了。”
姜宁抿唇忍着笑意,跟在他后面往屋里走,“按照我们那儿的说法,我们俩这是早恋早婚。”
卫长昀把被子铺到床上,“……在燕朝可不算。”
燕朝男女哥儿的婚嫁年龄,十五即可成亲。
十七成婚的大有人在,有些十六岁都成了家,还有孩子。
姜宁靠在床边的桌子旁,“那倒也是。”
话音刚落,院子里传来说话声,跟着就是朱红哎哟了一句,他俩吓一跳,匆匆往外走。
刚到房门口,就见朱红返身跑来。
“宁哥儿,顾家哥儿的小厮来说,他、他这会儿怕是要生了。”
姜宁睁大眼,脑袋里“嗡”一声。
卫长昀看他被吓到,伸手扶着他时,伸手摸了摸袖袋,“娘,你和周庚看着家,我们过去看看。”
“今夜不必等我们,留个门就行。”
朱红连声答应,“路上当心啊。”
姜宁回过神,急急忙忙跑出院子,“长昀你快点!”
喊完又碎碎念道:“怎么这么突然啊?”
旁边小厮看他一脸急色,也抹了抹汗,“是、是刚要吃晚饭,少爷突然说不舒服,然后姑爷一听就——”
“不是摔着磕着就行。”姜宁听完,放心不少。
卫长昀追上来,手里拿了件披风,是前几天为了去京城买的。
“晚上天凉。”
姜宁嗯了声,心里突突突的,暗暗祈祷顾苗一定要平安。
第166章
顾府。
入夜后灯火通明,全府的人都忙了起来,在顾苗住的院子进进出出,一盆一盆热水从屋里端出来,又一盆盆端进去。
姜宁和卫长昀赶到时,看见这一幕,对视一眼,心都提了起来。
顾夫人和沈明尧跟去了屋里,外面只有顾今南和顾老爷在,正来回走着,不时搓手张望。
“顾伯父。”
姜宁走上前,向顾老爷问好,“苗哥儿在里面待多久了?”
顾老爷见他们俩来,匆忙点了下头。
“快半个时辰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还以为生过今南之后会好一点。”
旁边顾今南一听,着急地往门边跑,扒着门缝往里看。
“爹爹……”
姜宁不知道能说什么,只点点头,“放心,苗哥儿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不会有什么事。”
说完,不自觉地捏了捏手,担心望向紧闭着的房门。
“不会有事的,大夫、产婆都在。”卫长昀安慰道:“你说的,苗哥儿吉人自有天相。”
闻言姜宁看向他,嗯了声。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往里端的热水越来越多,往外端的盆里能看到一些血色。
等在外面的人都没了说话的心思,牵挂着屋里的顾苗。
天色渐渐愈发暗了,屋里终于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
顾老爷一个激灵,直接往门口跑去,等着里面的人出来报信。顾今南也焦急等在一边,不停地跺脚。
姜宁和卫长昀看向对方,同时松了口气。
卫长昀捏捏姜宁的手,低声道:“可以放心了,你刚才脸色都白了。”
姜宁凑过去,压着声音,“苗哥儿可真勇敢,特别厉害。”
这一瞬间,他觉得朱红很厉害,竟然能生下他们兄弟三人,还能养大。
之前被误会的那一点儿心里不愉快,早就烟消云散。
“恭喜老爷,是个姑娘。”
顾府里年纪大些的婆子抱着孩子到门口,襁褓裹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模样看着就标致。”
顾老爷啊了声,往屋里看,“苗苗怎么样了?”
“老爷放心,少爷就是有些脱力,其他的一切都好。”婆子道:“冬日寒冷,孩子先抱进去了,关着门暖和些。”
顾老爷连忙道:“那赶紧把孩子抱进去,关上门。”
婆子刚要转身进去,丫鬟们伸手要关门,就听得里间传来顾苗的声音。
“是不是宁哥儿来了?让他进来,我想和他说话。”
丫鬟一听,立刻问道:“少爷,等床边收拾一下,我再帮你去叫姜老板。”
顾苗应声,望着床边的顾夫人和沈明尧,漂亮精致的脸上挂着虚弱的笑。
“你们怎么一副要哭的样子?不过没下回了,这次可疼死我了。”
大夫在一旁收拾药箱,然后交代,“要小心伤口,尽量吃得清淡一些,要是有发热、发冷的情况,一定要告诉我,避免有其他情况出现。”
沈明尧紧抓着顾苗的手,听完后点点头,“知道了,多谢大夫。”
顾夫人擦擦眼泪,叹了一声,“你这孩子,吓死娘了。”
顾苗笑着道:“谁知道这丫头养得太大了,还是吃得太多,我的过错,不对,是明尧的错,不盯着我。”
沈明尧点头,“嗯,我的错。”
屋子里要收拾,沈明尧等顾苗缓了缓,才把人抱到另一张干净的床上,放下帷幔,轻手轻脚给他擦拭干净,换了衣服。
这些事几年前他就做过,如今是第二次,熟稔了许多。
可是他的手还在发抖,甚至要不停地调整呼吸,才能尽量不让顾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