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食肆里的活都不难,汤底都是提前做好的,就帮着洗菜、切菜、上菜,没什么难度。
周庚怔了怔,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姜宁话里的意思。
“表哥,我可以在店里做工了?”
“前几天你养伤,我有活也不能让你干啊。”姜宁撇嘴,“真当我是什么周扒皮啊,冷血无情只知道挣钱。”
周庚连忙解释,“不是不是,我是怕给你们惹麻烦。”
卫长昀失笑,“你在李员外家的事,我们已经问过,是他家少爷不对在前,不会追究你跑出来的事,身契也拿了回来,不过你在他家做工的钱,就只有上回给你的那些。”
“那些已经很多了。”周庚摆手,“要不是表哥夫帮忙,我可能连身契都拿不回来。”
“反正你现在留在家里,那就好好干活,工钱亏不了你的,不过你吃住在家里,肯定不多。”
姜宁喜欢把话说在前面,“小宝,你跟哥哥住一起,可以吗?”
要是小宝不愿意,那就把烤火的屋子收拾下,给他单独弄间房。
卫小宝正玩木块,想往高了摞。
“可以啊,不过我要叫他什么哥啊,是表哥吗?”
“应该算表哥吧。”姜宁嘀咕一句,问卫长昀,“我没有算错吧?”
卫长昀把烤好的橘子拿来剥皮,“是,按关系来说就是表哥。”
姜宁接过剥开的橘子,咬了一口,苦里带了点甜,“那事情就这么定了。”
原本知道周庚的身世后,姜宁就没打算让人走。
这几天卫长昀去打听清楚事情原委,就更没有必要赶人了。
一个是家里虽然多一口人吃饭,但相应的也多了一个人干活。
总归是亏不了。
另一个姜宁考虑得长远,想到了以后的事。
回到房里,姜宁就忍不住和卫长昀说了自己的考虑。
“你说,要是周庚靠得住的话,那会试期间,我们不在家里,是不是能放心点?”
姜宁看卫长昀去拿书,坐在塌边托着脸问。
卫长昀拿出要看的书,听见后回头看他一眼,“那要是靠不住呢?”
姜宁抿唇,“不至于,我们俩看人的眼光不至于差到一起去吧。”
“周庚来历已经问明白,的确如他所说的那样。”卫长昀如今还不到弱冠,说眼光还太重。
只是人与人的相处,总是能大概看出对方的秉性。
周庚不是贪图利益的人,否则早在来镇上那天,就该来投奔他们。
“十四岁,其实年纪也不小。”姜宁知道卫长昀话里的意思,“所以让他帮着店里生意,应当可以。”
“而且,他算半个成人,这样遇到有人闹事,好歹会顾忌点。”
“那就这么办,少说要去三四个月,家里有人照看也好些。”卫长昀剪了一下灯芯,“还是亲的,自是更放心。”
姜宁忍不住笑,趴在那儿看他,“谁告诉你亲的好?人家不说大宅子里的败落就是从内部开始的。”
卫长昀翻到之前看的那一页,“所以我们算大宅子吗?”
姜宁摇头,“高门贵府若还算个家,那败落和大不大无关,要不算家了,败落是迟早的事。”
卫长昀直直地看着他,过了会儿笑起来。
姜宁的话不无道理,任人唯亲是大忌。
-
第二天一早,姜宁和卫长昀就拿上备的礼,驾着驴车回小河村。
家里的事有朱红盯着,周庚也能帮忙,俩孩子长大了不少,这次出门比之前放心不少。
起得太早,姜宁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往卫长昀肩上靠。
卫长昀换了一只手牵绳子,不然肩膀一直动,姜宁眯觉都不踏实。
“怎么困成这样?”卫长昀低声问:“不是睡得挺早的?”
姜宁摇头,含糊不清道:“不知道,可能是做梦了,所以睡得不是很好。”
卫长昀好奇,“梦到什么了?”
姜宁倒不是真的想睡,就是靠着眯觉,便答道:“梦到有条狗一直在追我,我一直跑一直跑,好不容易要甩掉了,结果那狗突然变成超级大,快有一间屋子那么大。”
听姜宁讲故事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卫长昀尤其喜欢听。
等姜宁说到关键处,便会跟着问一句,然后他就会兴致勃勃地往下接着说,直到故事结束。
等讲完昨天的梦,还有之前梦到过类似的情形,姜宁困意没了,人倒是精神不少。
“嗳,到村口了!”
姜宁看着不远处的小河村,“上次回村还是秋哥儿家搬新房,算算也有好些日子了。”
卫长昀嗯了声,“他们一家也很厉害,年内能把新房子修起来。”
“生活是自己挣出来的。”姜宁伸了个懒腰,又把手揣回口袋里,“不过也有人努力了,还是过不上温饱的日子。”
卫长昀伸手帮他拉了拉领子,“是,毕竟努力不一定成功。”
否则那些彻夜苦读的书生,怎会有的连着十年都无法科举更近一步。
闻言姜宁噗嗤笑出声,觉得他们俩对话像毒鸡汤似的。
是不是毒鸡汤不知道,但大喜的日子,不提这些扫兴的事。
进村后,两人直接去了赵家的新房。
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只是重新盖的屋子,从外面看上去已经完全不一样。
姜宁从驴车跳下去,顺手就把东西拿下来。
今天订亲,赵家虽然亲戚不多,可也来了不少人,热闹得很。
“宁哥儿!”赵秋正在院子里忙,忽地看到姜宁进来,惊喜迎上前,“你怎么来得这么早?我还以为要晚一些。”
姜宁笑着看他,跟着他往里走,“你订亲我还能晚来啊?这不得早早来才行。”
赵秋有些不好意思,可亲都订了,再不好意思也来不及。
“那你们快进来坐,上回来都没好好坐,你怎么还拿了这么多东西?”
“别急着说多,等成亲时我可还有一份大礼。”姜宁道:“这里面还有苗哥儿的,他现在快要待产,来不了,让我一起拿来。”
提到顾苗,赵秋顺着话问起,“日子过得好快,就要待产了啊。”
“可不是吗?不过小心一点为好,上回他跟着来村里,一路马车我担心死了。”
姜宁想起顾苗那个性子,又想到他平时念叨的话,“不知道是个姑娘还是小子。”
赵秋跟着笑起来,“希望他能如愿。”
姜宁左右看看,又往王子书家的院子看去,那边人也不少。
“你们两家一起摆酒吗?”
姜宁还没经历过订亲,不知道是什么习俗,难免好奇。
“等会要过礼,过完礼,再过了聘书,两家亲戚在一起吃顿饭便行了。”赵秋小声道:“还好规矩不多,不然更折腾人。”
闻言姜宁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尊重文化,但繁文缛节太多,确实磨人。
他们说话的功夫,卫长昀已经找地方把驴车栓好,进了院子,正与其他人客套。
一番寒暄后,走到姜宁旁边,朝赵秋点了下头。
“恭喜。”
赵秋回应地点点头,“谢谢你们啊,还特地赶回来。”
他挠了挠头,“你们能来,我特别高兴。”
姜宁拍了他肩膀一下,“我们也替你高兴。”
说着想了想,“嗳,应该是替你们高兴,毕竟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卫长昀无奈摇了摇头,“你啊。”
姜宁瞪他,“我怎么了?本来也是。”
赵秋正欲说什么,听到有人叫自己,跟他们说声连忙过去,一看是家里亲戚来了。
见赵秋走开,姜宁和卫长昀自觉寻了个位置待着,琢磨要不要去隔壁王子书家里也串串门。
姜宁正要问卫长昀,就见他靠了过来,附在耳边。
不等他问,听到卫长昀那几句话,顿时瞪大眼,没好气地拍他一巴掌。
恼道:“不正经!”
-
赵秋和王子书在冬月十二定了亲,青梅竹马修成正果,又是知根知底,家里气氛都很好,旁人看着也高兴。
两边亲戚早上来的,到中午正式过礼、下聘书,一直都是热热闹闹的。
关键是还很和气,两家人都好相处。
姜宁和卫长昀在一旁观了礼,吃了个中饭后看两家都忙,便拿了东西,打算先走。
王子书瞥见他们俩要走,立即扯了扯身边赵秋的胳膊,“宁哥儿和长昀好像要走。”
赵秋忙得晕头转向,这个叔叔伯伯、那个姨母舅母,挨个认了一遍人,又去认王子书家的。
听到他这话,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愣。
“今天太忙,都没好好招待他们。”王子书道。
赵秋反应过来,拉着他就过去。
姜宁才把东西装好,转过身来靠着箩筐,看他俩急匆匆地走来,不禁笑起来,拍拍还在绑绳子的卫长昀。
周庚怔了怔,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姜宁话里的意思。
“表哥,我可以在店里做工了?”
“前几天你养伤,我有活也不能让你干啊。”姜宁撇嘴,“真当我是什么周扒皮啊,冷血无情只知道挣钱。”
周庚连忙解释,“不是不是,我是怕给你们惹麻烦。”
卫长昀失笑,“你在李员外家的事,我们已经问过,是他家少爷不对在前,不会追究你跑出来的事,身契也拿了回来,不过你在他家做工的钱,就只有上回给你的那些。”
“那些已经很多了。”周庚摆手,“要不是表哥夫帮忙,我可能连身契都拿不回来。”
“反正你现在留在家里,那就好好干活,工钱亏不了你的,不过你吃住在家里,肯定不多。”
姜宁喜欢把话说在前面,“小宝,你跟哥哥住一起,可以吗?”
要是小宝不愿意,那就把烤火的屋子收拾下,给他单独弄间房。
卫小宝正玩木块,想往高了摞。
“可以啊,不过我要叫他什么哥啊,是表哥吗?”
“应该算表哥吧。”姜宁嘀咕一句,问卫长昀,“我没有算错吧?”
卫长昀把烤好的橘子拿来剥皮,“是,按关系来说就是表哥。”
姜宁接过剥开的橘子,咬了一口,苦里带了点甜,“那事情就这么定了。”
原本知道周庚的身世后,姜宁就没打算让人走。
这几天卫长昀去打听清楚事情原委,就更没有必要赶人了。
一个是家里虽然多一口人吃饭,但相应的也多了一个人干活。
总归是亏不了。
另一个姜宁考虑得长远,想到了以后的事。
回到房里,姜宁就忍不住和卫长昀说了自己的考虑。
“你说,要是周庚靠得住的话,那会试期间,我们不在家里,是不是能放心点?”
姜宁看卫长昀去拿书,坐在塌边托着脸问。
卫长昀拿出要看的书,听见后回头看他一眼,“那要是靠不住呢?”
姜宁抿唇,“不至于,我们俩看人的眼光不至于差到一起去吧。”
“周庚来历已经问明白,的确如他所说的那样。”卫长昀如今还不到弱冠,说眼光还太重。
只是人与人的相处,总是能大概看出对方的秉性。
周庚不是贪图利益的人,否则早在来镇上那天,就该来投奔他们。
“十四岁,其实年纪也不小。”姜宁知道卫长昀话里的意思,“所以让他帮着店里生意,应当可以。”
“而且,他算半个成人,这样遇到有人闹事,好歹会顾忌点。”
“那就这么办,少说要去三四个月,家里有人照看也好些。”卫长昀剪了一下灯芯,“还是亲的,自是更放心。”
姜宁忍不住笑,趴在那儿看他,“谁告诉你亲的好?人家不说大宅子里的败落就是从内部开始的。”
卫长昀翻到之前看的那一页,“所以我们算大宅子吗?”
姜宁摇头,“高门贵府若还算个家,那败落和大不大无关,要不算家了,败落是迟早的事。”
卫长昀直直地看着他,过了会儿笑起来。
姜宁的话不无道理,任人唯亲是大忌。
-
第二天一早,姜宁和卫长昀就拿上备的礼,驾着驴车回小河村。
家里的事有朱红盯着,周庚也能帮忙,俩孩子长大了不少,这次出门比之前放心不少。
起得太早,姜宁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往卫长昀肩上靠。
卫长昀换了一只手牵绳子,不然肩膀一直动,姜宁眯觉都不踏实。
“怎么困成这样?”卫长昀低声问:“不是睡得挺早的?”
姜宁摇头,含糊不清道:“不知道,可能是做梦了,所以睡得不是很好。”
卫长昀好奇,“梦到什么了?”
姜宁倒不是真的想睡,就是靠着眯觉,便答道:“梦到有条狗一直在追我,我一直跑一直跑,好不容易要甩掉了,结果那狗突然变成超级大,快有一间屋子那么大。”
听姜宁讲故事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卫长昀尤其喜欢听。
等姜宁说到关键处,便会跟着问一句,然后他就会兴致勃勃地往下接着说,直到故事结束。
等讲完昨天的梦,还有之前梦到过类似的情形,姜宁困意没了,人倒是精神不少。
“嗳,到村口了!”
姜宁看着不远处的小河村,“上次回村还是秋哥儿家搬新房,算算也有好些日子了。”
卫长昀嗯了声,“他们一家也很厉害,年内能把新房子修起来。”
“生活是自己挣出来的。”姜宁伸了个懒腰,又把手揣回口袋里,“不过也有人努力了,还是过不上温饱的日子。”
卫长昀伸手帮他拉了拉领子,“是,毕竟努力不一定成功。”
否则那些彻夜苦读的书生,怎会有的连着十年都无法科举更近一步。
闻言姜宁噗嗤笑出声,觉得他们俩对话像毒鸡汤似的。
是不是毒鸡汤不知道,但大喜的日子,不提这些扫兴的事。
进村后,两人直接去了赵家的新房。
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只是重新盖的屋子,从外面看上去已经完全不一样。
姜宁从驴车跳下去,顺手就把东西拿下来。
今天订亲,赵家虽然亲戚不多,可也来了不少人,热闹得很。
“宁哥儿!”赵秋正在院子里忙,忽地看到姜宁进来,惊喜迎上前,“你怎么来得这么早?我还以为要晚一些。”
姜宁笑着看他,跟着他往里走,“你订亲我还能晚来啊?这不得早早来才行。”
赵秋有些不好意思,可亲都订了,再不好意思也来不及。
“那你们快进来坐,上回来都没好好坐,你怎么还拿了这么多东西?”
“别急着说多,等成亲时我可还有一份大礼。”姜宁道:“这里面还有苗哥儿的,他现在快要待产,来不了,让我一起拿来。”
提到顾苗,赵秋顺着话问起,“日子过得好快,就要待产了啊。”
“可不是吗?不过小心一点为好,上回他跟着来村里,一路马车我担心死了。”
姜宁想起顾苗那个性子,又想到他平时念叨的话,“不知道是个姑娘还是小子。”
赵秋跟着笑起来,“希望他能如愿。”
姜宁左右看看,又往王子书家的院子看去,那边人也不少。
“你们两家一起摆酒吗?”
姜宁还没经历过订亲,不知道是什么习俗,难免好奇。
“等会要过礼,过完礼,再过了聘书,两家亲戚在一起吃顿饭便行了。”赵秋小声道:“还好规矩不多,不然更折腾人。”
闻言姜宁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尊重文化,但繁文缛节太多,确实磨人。
他们说话的功夫,卫长昀已经找地方把驴车栓好,进了院子,正与其他人客套。
一番寒暄后,走到姜宁旁边,朝赵秋点了下头。
“恭喜。”
赵秋回应地点点头,“谢谢你们啊,还特地赶回来。”
他挠了挠头,“你们能来,我特别高兴。”
姜宁拍了他肩膀一下,“我们也替你高兴。”
说着想了想,“嗳,应该是替你们高兴,毕竟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卫长昀无奈摇了摇头,“你啊。”
姜宁瞪他,“我怎么了?本来也是。”
赵秋正欲说什么,听到有人叫自己,跟他们说声连忙过去,一看是家里亲戚来了。
见赵秋走开,姜宁和卫长昀自觉寻了个位置待着,琢磨要不要去隔壁王子书家里也串串门。
姜宁正要问卫长昀,就见他靠了过来,附在耳边。
不等他问,听到卫长昀那几句话,顿时瞪大眼,没好气地拍他一巴掌。
恼道:“不正经!”
-
赵秋和王子书在冬月十二定了亲,青梅竹马修成正果,又是知根知底,家里气氛都很好,旁人看着也高兴。
两边亲戚早上来的,到中午正式过礼、下聘书,一直都是热热闹闹的。
关键是还很和气,两家人都好相处。
姜宁和卫长昀在一旁观了礼,吃了个中饭后看两家都忙,便拿了东西,打算先走。
王子书瞥见他们俩要走,立即扯了扯身边赵秋的胳膊,“宁哥儿和长昀好像要走。”
赵秋忙得晕头转向,这个叔叔伯伯、那个姨母舅母,挨个认了一遍人,又去认王子书家的。
听到他这话,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愣。
“今天太忙,都没好好招待他们。”王子书道。
赵秋反应过来,拉着他就过去。
姜宁才把东西装好,转过身来靠着箩筐,看他俩急匆匆地走来,不禁笑起来,拍拍还在绑绳子的卫长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