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姜宁点点头,看了一眼生了火的灶台,“今天想吃什么?我请客。”
卫长昀挑眉看他,“随便点?”
“那当然了,我可小有积蓄。”姜宁走到灶前,“公账是公账,私账是私账,不从食肆这里拿钱。”
“辣子鸡面,这会儿有吗?”
卫长昀在灶台边的凳子坐下,“再来两碗豆浆和三根油条,先这些。”
“你一个人能吃这么多?”姜宁惊讶。
卫长昀拿出铜板,放到桌上,“两个人的份,应该不多,这顿算我请的。”
姜宁伸手捡起桌面的铜板,放到收钱的匣子里。
“客官给了钱,那什么事儿都好说,但凡是店里有的,就都能给你做。”
两碗辣鸡面、两碗豆浆还有三根油条,一一摆上桌。
姜宁瞅瞅路口,发现还是不见客人来,干脆坐下,“天大地大不如吃饭的事大,不管了,先吃饭再说。”
卫长昀看他端起豆浆要喝,伸手拦了一下,“才从锅里舀出来,晾一会再喝。”
姜宁哦了声,听话撒手,专心先吃面。
放凉一点,等会儿还能解辣。
两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吃早饭,不提乡试成绩的事,倒是聊起了去寺里上香的秋游。
朱红出来时看见这一幕,愣在原地,而后摇摇头返身回了院子里,忙别的事去了。
“阿娘肯定觉得我们俩胡闹。”姜宁抬眼看卫长昀,“可是真的没客人来嘛。”
卫长昀失笑,“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我说了算的话,那今天不如放一个假——”姜宁话还未说完,正想说休息一日,就听得街头那边一阵喧闹,跟着便有锣鼓声敲响。
锣声才至,不多时,只见一个人飞快跑过来。
姜宁好奇看去,连卫长昀也放下筷子一起看向来人。
离得近了,发现有些眼熟。
姜宁:“那是不是严肆?”
卫长昀:“好像是。”
严肆气喘吁吁跑来,手撑着膝盖,抬眼望向他俩时,眼睛瞪大还一脸高兴和惊喜。
“长昀,放榜了,你、你是乡试第十一名!”
乡试第十一名。
那不就是——
姜宁嘴边的油条啪嗒掉在碗里,一脸茫然地转头去看卫长昀,“州府每年去会试的,有多少人啊?”
卫长昀擦了擦嘴,然后擦干净手,又替姜宁擦掉他嘴边和脸颊的碎屑。
“去年是四十三人。”
说着他站起身,向严肆拱手示意,“多谢。”
严肆笑得一脸肆意,道:“可算是有一件值得好好庆祝的大喜事,来年春天,会试场上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姜宁回过神来,拍拍衣服站起来,“我去房里拿喜钱。”
不等卫长昀答应,姜宁已经往院子里走,过门槛时险些被绊了一下。
踉跄后连忙扶住门框,定了定神才进门。
朱红看他一脸心神不宁,忙叫他名字,“宁哥儿?”
姜宁怔住,深吸一口气,“阿娘,前几天买的炮仗你拿出来,一会儿要放。”
小小正逗毛栗玩,听到要放炮仗,有些害怕,“宁哥哥,为什么又要放炮仗啊。”
小宝举着棍子在打树上的叶子,“肯定是有喜事啊,喜事才放炮仗。”
姜宁想说不是喜事也要放,不过眼下的确是有好事。
朱红刚要张嘴问,就见姜宁匆匆回房间,而后外面传来一声锣声,倏地反应过来。
乡试放榜了!
姜宁从抽屉里翻出喜钱,又急急忙忙地往外走。
一家人刚在门口站定,报喜的官差便来了,街道边瞬间多了不少看热闹的。
“铛——”
“永安镇卫家,元安十八年,黔州乡试一等第十一名。”
“恭喜恭喜!姜老板、卫郎君,恭喜啊!”
“朱娘子,你家这两个孩子了不起啊!”
“小宝,你二哥以后要当官了吗?那能不能把坏人都抓了啊。”
“嗳,小小,什么是举人啊?把人举高高吗?那我爹也可以!”
一片热闹跟贺喜中,姜宁和卫长昀隔着几个人,心有灵犀地看向对方。
苦尽甘来。
-
乡试中举,炮仗都放了一天,不只他们自己放,还有镇里各家员外、里正、富商,挨个都上门道贺。
来一个,放一回炮仗。
等到夜里,门外堆的全是炮仗留下的红纸,铺得比红毯还厚。
哪怕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可还是忙。
姜宁和卫长昀看时辰不早,催着朱红他们去睡觉,这才一起把送来的东西归置好。
贵重的都拒收了,留下的便是一些书籍和新鲜菜。
不敢多收,怕成了往后还不起的人情。
姜宁理了一番后,揉着胳膊和肩膀回房,忽地想起什么,回头问跟在后面的卫长昀。
“太忙了,差点忘了问你,沈大哥那边有消息吗?”姜宁示意他关好门,“听严肆说,今年黔州就只给了四十个。”
近两千人,才选四十个。
比去年还少了些,要是刚好卡在四十二三的人,心态怕是要一阵子调理。
卫长昀道:“三十八名,是进了。”
姜宁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这下苗哥儿也能放心了,不然他估计又得好一阵胡思乱想。”
听到沈明尧也中举,他便放下心来了。
姜宁走到床边去铺床,看了一眼床尾两口箱子,“等过完这个月,得换厚被子,不然夜里睡着冻人。”
“直接加一床,盖着还暖和。”
卫长昀走过来,把擦手的香膏放到桌上,“今年要弹新的被子吗?”
“不用,去年才弹的,够用。”姜宁铺开被子,爬到床里侧,拍拍身边,示意卫长昀上来,“咱们俩成亲的时候,苗哥儿还送了呢,还有两床新的搁在柜子里。”
当初他们成亲,亲朋好友送了不少东西。
大多都是日常用的,随便挑出一件都很实用。
“那是够了。”卫长昀坐到他旁边,看他把钱罐拿出来,立即明白他要做什么。
“是在想春闱的事?”
姜宁点点头,半点不意外卫长昀能猜到,把钱倒在布上,“现在已经九月中旬,再过两个半月就过年,从这里去京城我也不知道有多久,所以需要提前筹划。”
卫长昀帮着他一起算账,道:“此事我还未打听过,但按你之前画的图,黔州在西南,京城距此定是有数千里,又是山路为多,定是要走许久。”
“往年春闱在二月中,怕是正月就要出发。”姜宁今日还是打听了一些,“这么远,先不说路上可能遭遇的意外事情,光是水土不服都要提前做打算,去了京城,砖头掉下来都能砸到半个官,更要谨慎行事。”
他在册子里记账,想了想,“到时候……”
他要跟着去吗?
一去少说三四个月,到时家里只有朱红和小小、小宝,肯定不行。
但家里只有他们五个,抽不出别的人来照看。
除非他不去,卫长昀只身赴考。
卫长昀见他不语,停下动作问:“怎么了?”
姜宁想了想,抬头看着卫长昀,“春闱的时候,你一个人去,应当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卫长昀一怔,他其实一直都觉得,姜宁会和他一起去京城。
“家里总要有一个人照看,不能总是麻烦秋哥儿,或者是苗哥儿他们。”
姜宁微微垂眼,继续记账,“阿娘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一个大人要带两个小孩,还是半大的孩子。
尽管都听话,可还是要人盯着,万一出点事,磕着伤着,要怎么交代。
其实,三四个月过得也挺快的。
“离去京城还有好一阵,到时再看看。”卫长昀并未答应,而是难得地拒绝了。
姜宁看他把数好的钱递过来,嘴角撇着,一看就是在生闷气。
姜宁把最后一笔账记好,看了看又有二十四两银子了。
一边把账簿收起来,一边把其他东西挪开放好,姜宁琢磨着,如今挣钱也太难了。
家里开销不小,五张嘴要吃饭。
食肆再赚钱,成本也比从前在村子里要高,以前是人力,现在是往外花的钱。
过阵子还得再想想如何挣钱,争取在去京城前多攒一点。
“我又不是定了不去,这不还有一段时间,万一想出了法子呢。”
姜宁挨过去,搂着卫长昀脖子,“哎,你太粘人了吧。”
卫长昀抬眼,并未生气,只不过有些低落不能和姜宁一起去看京城的繁华。
之前姜宁说过的万户捣衣声的盛景,他想一起看。
“争取一起去。”
卫长昀握住他手腕,低声道:“粘自家夫郎,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姜宁笑出声,说没什么不对。
卫长昀挑眉看他,“随便点?”
“那当然了,我可小有积蓄。”姜宁走到灶前,“公账是公账,私账是私账,不从食肆这里拿钱。”
“辣子鸡面,这会儿有吗?”
卫长昀在灶台边的凳子坐下,“再来两碗豆浆和三根油条,先这些。”
“你一个人能吃这么多?”姜宁惊讶。
卫长昀拿出铜板,放到桌上,“两个人的份,应该不多,这顿算我请的。”
姜宁伸手捡起桌面的铜板,放到收钱的匣子里。
“客官给了钱,那什么事儿都好说,但凡是店里有的,就都能给你做。”
两碗辣鸡面、两碗豆浆还有三根油条,一一摆上桌。
姜宁瞅瞅路口,发现还是不见客人来,干脆坐下,“天大地大不如吃饭的事大,不管了,先吃饭再说。”
卫长昀看他端起豆浆要喝,伸手拦了一下,“才从锅里舀出来,晾一会再喝。”
姜宁哦了声,听话撒手,专心先吃面。
放凉一点,等会儿还能解辣。
两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吃早饭,不提乡试成绩的事,倒是聊起了去寺里上香的秋游。
朱红出来时看见这一幕,愣在原地,而后摇摇头返身回了院子里,忙别的事去了。
“阿娘肯定觉得我们俩胡闹。”姜宁抬眼看卫长昀,“可是真的没客人来嘛。”
卫长昀失笑,“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我说了算的话,那今天不如放一个假——”姜宁话还未说完,正想说休息一日,就听得街头那边一阵喧闹,跟着便有锣鼓声敲响。
锣声才至,不多时,只见一个人飞快跑过来。
姜宁好奇看去,连卫长昀也放下筷子一起看向来人。
离得近了,发现有些眼熟。
姜宁:“那是不是严肆?”
卫长昀:“好像是。”
严肆气喘吁吁跑来,手撑着膝盖,抬眼望向他俩时,眼睛瞪大还一脸高兴和惊喜。
“长昀,放榜了,你、你是乡试第十一名!”
乡试第十一名。
那不就是——
姜宁嘴边的油条啪嗒掉在碗里,一脸茫然地转头去看卫长昀,“州府每年去会试的,有多少人啊?”
卫长昀擦了擦嘴,然后擦干净手,又替姜宁擦掉他嘴边和脸颊的碎屑。
“去年是四十三人。”
说着他站起身,向严肆拱手示意,“多谢。”
严肆笑得一脸肆意,道:“可算是有一件值得好好庆祝的大喜事,来年春天,会试场上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姜宁回过神来,拍拍衣服站起来,“我去房里拿喜钱。”
不等卫长昀答应,姜宁已经往院子里走,过门槛时险些被绊了一下。
踉跄后连忙扶住门框,定了定神才进门。
朱红看他一脸心神不宁,忙叫他名字,“宁哥儿?”
姜宁怔住,深吸一口气,“阿娘,前几天买的炮仗你拿出来,一会儿要放。”
小小正逗毛栗玩,听到要放炮仗,有些害怕,“宁哥哥,为什么又要放炮仗啊。”
小宝举着棍子在打树上的叶子,“肯定是有喜事啊,喜事才放炮仗。”
姜宁想说不是喜事也要放,不过眼下的确是有好事。
朱红刚要张嘴问,就见姜宁匆匆回房间,而后外面传来一声锣声,倏地反应过来。
乡试放榜了!
姜宁从抽屉里翻出喜钱,又急急忙忙地往外走。
一家人刚在门口站定,报喜的官差便来了,街道边瞬间多了不少看热闹的。
“铛——”
“永安镇卫家,元安十八年,黔州乡试一等第十一名。”
“恭喜恭喜!姜老板、卫郎君,恭喜啊!”
“朱娘子,你家这两个孩子了不起啊!”
“小宝,你二哥以后要当官了吗?那能不能把坏人都抓了啊。”
“嗳,小小,什么是举人啊?把人举高高吗?那我爹也可以!”
一片热闹跟贺喜中,姜宁和卫长昀隔着几个人,心有灵犀地看向对方。
苦尽甘来。
-
乡试中举,炮仗都放了一天,不只他们自己放,还有镇里各家员外、里正、富商,挨个都上门道贺。
来一个,放一回炮仗。
等到夜里,门外堆的全是炮仗留下的红纸,铺得比红毯还厚。
哪怕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可还是忙。
姜宁和卫长昀看时辰不早,催着朱红他们去睡觉,这才一起把送来的东西归置好。
贵重的都拒收了,留下的便是一些书籍和新鲜菜。
不敢多收,怕成了往后还不起的人情。
姜宁理了一番后,揉着胳膊和肩膀回房,忽地想起什么,回头问跟在后面的卫长昀。
“太忙了,差点忘了问你,沈大哥那边有消息吗?”姜宁示意他关好门,“听严肆说,今年黔州就只给了四十个。”
近两千人,才选四十个。
比去年还少了些,要是刚好卡在四十二三的人,心态怕是要一阵子调理。
卫长昀道:“三十八名,是进了。”
姜宁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这下苗哥儿也能放心了,不然他估计又得好一阵胡思乱想。”
听到沈明尧也中举,他便放下心来了。
姜宁走到床边去铺床,看了一眼床尾两口箱子,“等过完这个月,得换厚被子,不然夜里睡着冻人。”
“直接加一床,盖着还暖和。”
卫长昀走过来,把擦手的香膏放到桌上,“今年要弹新的被子吗?”
“不用,去年才弹的,够用。”姜宁铺开被子,爬到床里侧,拍拍身边,示意卫长昀上来,“咱们俩成亲的时候,苗哥儿还送了呢,还有两床新的搁在柜子里。”
当初他们成亲,亲朋好友送了不少东西。
大多都是日常用的,随便挑出一件都很实用。
“那是够了。”卫长昀坐到他旁边,看他把钱罐拿出来,立即明白他要做什么。
“是在想春闱的事?”
姜宁点点头,半点不意外卫长昀能猜到,把钱倒在布上,“现在已经九月中旬,再过两个半月就过年,从这里去京城我也不知道有多久,所以需要提前筹划。”
卫长昀帮着他一起算账,道:“此事我还未打听过,但按你之前画的图,黔州在西南,京城距此定是有数千里,又是山路为多,定是要走许久。”
“往年春闱在二月中,怕是正月就要出发。”姜宁今日还是打听了一些,“这么远,先不说路上可能遭遇的意外事情,光是水土不服都要提前做打算,去了京城,砖头掉下来都能砸到半个官,更要谨慎行事。”
他在册子里记账,想了想,“到时候……”
他要跟着去吗?
一去少说三四个月,到时家里只有朱红和小小、小宝,肯定不行。
但家里只有他们五个,抽不出别的人来照看。
除非他不去,卫长昀只身赴考。
卫长昀见他不语,停下动作问:“怎么了?”
姜宁想了想,抬头看着卫长昀,“春闱的时候,你一个人去,应当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卫长昀一怔,他其实一直都觉得,姜宁会和他一起去京城。
“家里总要有一个人照看,不能总是麻烦秋哥儿,或者是苗哥儿他们。”
姜宁微微垂眼,继续记账,“阿娘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一个大人要带两个小孩,还是半大的孩子。
尽管都听话,可还是要人盯着,万一出点事,磕着伤着,要怎么交代。
其实,三四个月过得也挺快的。
“离去京城还有好一阵,到时再看看。”卫长昀并未答应,而是难得地拒绝了。
姜宁看他把数好的钱递过来,嘴角撇着,一看就是在生闷气。
姜宁把最后一笔账记好,看了看又有二十四两银子了。
一边把账簿收起来,一边把其他东西挪开放好,姜宁琢磨着,如今挣钱也太难了。
家里开销不小,五张嘴要吃饭。
食肆再赚钱,成本也比从前在村子里要高,以前是人力,现在是往外花的钱。
过阵子还得再想想如何挣钱,争取在去京城前多攒一点。
“我又不是定了不去,这不还有一段时间,万一想出了法子呢。”
姜宁挨过去,搂着卫长昀脖子,“哎,你太粘人了吧。”
卫长昀抬眼,并未生气,只不过有些低落不能和姜宁一起去看京城的繁华。
之前姜宁说过的万户捣衣声的盛景,他想一起看。
“争取一起去。”
卫长昀握住他手腕,低声道:“粘自家夫郎,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姜宁笑出声,说没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