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有甚者,甚至根据前些年的乡试试题,开始押今年的题目。
姜宁一个人在城里四处逛,打听了不少酒楼、食肆的事,连粮行、米行、铁铺、窑口有几家都摸得一清二楚。
只不过未再遇到谢蕴,也不曾去青云居。
客栈里的伙计看他早出晚归,有一天还担心地问了问他,可是有什么事要办。
姜宁哭笑不得,连忙说自己只是好奇州府的食肆、酒楼,故而才外出去打听。
还邀伙计往后有机会去永安镇,去家里食肆尝一尝地道的永安镇美食,保证好吃。
待到卫长昀第一科考完,回到客栈更换衣物,又收拾一些东西,二人都来不及说几句话,就忙着备东西。
就这么一直到乡试的最后一科,姜宁趁着上午的功夫,又到街上去了。
不过这回是去酒楼里订一桌席面,等卫长昀下午考完出来,一块去庆祝。
放榜成绩未知,但考完就得庆祝,成绩什么的,过后再说。
“嗳,客官又要出门去啊,今日可是乡试最后一天了。”伙计看了看姜宁,“不在客栈等卫公子回来吗?”
“一会儿就回来,他要下午才出贡院呢,要是时间迟了,我直接去门口等他。”
姜宁摆了摆手,拿着钱袋,收好钥匙,便往客栈外走。
这几日他可不是闲着,城里大小酒楼被他摸了个底朝天,虽然也花了一些钱,但一壶茶钱就能小坐一炷香,倒是也不亏。
等会把酒楼的位置订好了,再去买点东西,拿上去贡院接人,回客栈梳洗一番,最后去酒楼。
今天怎么庆祝,他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姜宁出了客栈,朝着城东去。
尽管城东是繁华之地,但也不全然都是高消费。
他要去的聚源楼,就是其中之一。
主打一个只要客人进了门,那就别想出去,从便宜的到平价的再到贵一些的,全都有。而且那些讲究的客人,并不会跟其他客人在一块,除了进门那一会儿,其他时候,只有上菜的伙计和掌柜能看到。
“小公子这是要去哪?我送你一程?”
姜宁走着,忽然听到旁边有人说话,原本以为是听岔了,等一辆马车停在身边时,才反应过来真是对自己说的。
车帘掀起,方二娘子拿着一把绢扇,朝姜宁笑道:“看方向是要去城东?那是赶巧了。”
姜宁愣了愣,不解道:“方老板怎么要送我?”
“看你合眼缘,这理由够不够?”方二娘子示意车夫,“再不上来,可有些挡道了。”
什么合眼缘,分明是特地邀自己上车的。
姜宁心里嘀咕,却不觉得她是坏人,便上了车。
“是去哪家酒楼?”
“……你怎么知道我要去酒楼?”
“这几日你在城里各家酒楼、食肆转悠,各家掌柜、东家可都互有往来的,一个人知道,其他人便都知道了,更别说你去了只点一壶茶,难道旁人还能不知吗?”
姜宁:“……”
大意了,这城里再大,商户们肯定不可能是互不往来的。
“聚源楼。”
方二娘子一听,挑了挑眉看了看姜宁,而后敲响车板,“老赵,去聚源楼。”
外面车夫应了声。
姜宁靠着车壁,任由方二娘子打量,不闹也不躲,更不问。
在州府这一群经商多年的人面前,他就是一个小白,哪有他看得穿,旁人不知的事情。
与其着急忙慌地问,还不如见招拆招。
“你在永安镇开了一家食肆,起初是做小吃摊生意,后来才开的,而且——”
方二娘子顿了顿,“易安楼的顾家,跟你合伙。”
姜宁抿唇,尽管知道州府人脉广大,却未想到查得这么清楚。
“不必这么戒备地看着我。”方二娘子神色一松,“只是那日在青云居听你说了几句,觉得有意思。”
“这几日呢,去商行时又听其他掌柜、东家提到你,所以刚才见你一个人去城东,这才叫你上车。”
“方老板,我的确是想做酒楼生意。”姜宁不遮掩自己的目的,“不过放心,不是在州府,不抢你们生意。”
方二娘子怔住,忽地笑出声来。
“瞧瞧,才刚夸你,你又孩子气了,哪家东家、掌柜跟同行说话,这般孩子气的。”
“那我本来年纪也不大,还第一次来州府。”
“还生上气了?得了,看在你眼光不错,选了聚源楼的份上,不逗你了。”
方二娘子正色道:“你家那夫君看着绝非池中物,他日上青云不过时间的事,只是你们二人……”
姜宁耳朵立即竖起来,“什么?”
“太过良善,又太过耿直。”方二娘子直言,“放心,并非是说你得罪了城里这帮商户,只不论官场还是商场,良善和耿直的确能让客人满意,却也会带来祸事。”
闻言姜宁不语,知道她说的没错。
可他们俩也不是要官拜宰相、天下第一,哪里就容不下他们。
便是如今的圣上,那也不能平白捏造——
哦,那还是可以的。
“前面不远就是聚源楼,我送你到街口,你自行过去吧。”方二娘子不再多言,“回乡前,再来青云居坐坐,我可还等着你帮我改良改良菜色。”
姜宁无语,原来说了半天,是为这个。
并非他做的菜名满天下,不过是查他来历太清楚,想让他露一手,要是真材实料,那就顺势改良,要是空有虚名,也无伤大雅。
姜宁下马车时,心里虽有一些被哄骗了的感觉,却还是朝方二娘子道了谢。
坐马车可比他两条腿走路快多了,自己走得小半个时辰。
进聚源楼前,姜宁想了想,等回镇上,便是买不起马车,那也得买头驴。
第151章
午后秋风吹过,万里无云的日头燥热被驱散大半。
离乡试结束还有一刻,贡院外已经站满了人,全是前来接考生的家眷和随从。
姜宁挤在人群前面,伸长脖子往贡院门口看去。
身后还有人在往前挤,姜宁被迫往前挪动,奈何前面也还有人,只能人挨着人了。
姜宁一边寻个舒服的位置,一边心想还好来得早,要是再晚一点,怕是只能在外面等了。
分明只是一个秋闱结束,怎地这么多人。
从前的认知里,他一直觉得只有殿试放榜才这么热闹来着,原来从乡试就已经这么热闹了。
“嗳,来了来了,那些官兵出来了!”
“我家儿子考完就行,不知道这几天过得怎么样,第一天出来,人都憔悴了。”
“保佑我家大郎今年能中举,都已经考第三次了。”
“小妹,看见大哥了吗?”
周遭传来说话声,姜宁听了一些,又抬头去看贡院门口,心道中举便是举人老爷,有做官的资格,那热闹也是应该的。
“太没志气了,我家儿子可是要去朝廷里当官的!”
“这次考不过,那下次还得考,都读了那么多年书,不考试做什么?连地都不会种。”
“花了家里那么多银子念书,这回要是再考不上,一家老小吃什么。”
姜宁诧异地瞪大眼看去,不露声色往旁边挪了挪。
古往今来,果然人人都想上岸。
“出来了!”
“门开了!”
伴随着一声锣响,“铛”的一声,贡院大门缓缓打开,士子们陆续走出。
姜宁无心八卦,被人群挤到了最前面,差点撞到石狮子上。
原本就吵闹的场面,顿时更热闹起来。
乌泱泱的考生,加上门口接的人,姜宁脑袋转了好几遍,都还没发现卫长昀的身影。
直到他被挤到边上,扶着石狮子时,一抬头,才看到卫长昀,而且卫长昀似乎先看到他。
姜宁愣了愣,立即笑着朝他招了招手,便站在原地等他过来。
“差点被挤成肉饼!”姜宁一把抓住卫长昀伸来的手,“先回客栈收拾下,也歇会儿,然后我们再去吃饭。”
卫长昀手里拿着东西,另一只手扶住姜宁,“好,听你的。”
“累不累呀?”姜宁跟着卫长昀一起挤到外面,担心问:“肯定累了,高强度用脑那么多天,换谁都得累。”
“食盒给我,我拿吧。”
卫长昀摇头,牵着他往客栈走,“还好,夜里也有睡觉,并没有一整天都在答卷。”
姜宁“哦”了声,也不勉强。
“我之前考试的时候,整个人都放空了,直接睡了一天一夜,给我爸妈吓坏了,还以为我怎么了,连饭都不吃,就只睡觉。”
闻言卫长昀好奇起来,“也是要考很多天?”
“嗳?我没跟你说过吗?我们有好多次考试,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到大学,后面还有硕士、博士、博士后——”
姜宁一个人在城里四处逛,打听了不少酒楼、食肆的事,连粮行、米行、铁铺、窑口有几家都摸得一清二楚。
只不过未再遇到谢蕴,也不曾去青云居。
客栈里的伙计看他早出晚归,有一天还担心地问了问他,可是有什么事要办。
姜宁哭笑不得,连忙说自己只是好奇州府的食肆、酒楼,故而才外出去打听。
还邀伙计往后有机会去永安镇,去家里食肆尝一尝地道的永安镇美食,保证好吃。
待到卫长昀第一科考完,回到客栈更换衣物,又收拾一些东西,二人都来不及说几句话,就忙着备东西。
就这么一直到乡试的最后一科,姜宁趁着上午的功夫,又到街上去了。
不过这回是去酒楼里订一桌席面,等卫长昀下午考完出来,一块去庆祝。
放榜成绩未知,但考完就得庆祝,成绩什么的,过后再说。
“嗳,客官又要出门去啊,今日可是乡试最后一天了。”伙计看了看姜宁,“不在客栈等卫公子回来吗?”
“一会儿就回来,他要下午才出贡院呢,要是时间迟了,我直接去门口等他。”
姜宁摆了摆手,拿着钱袋,收好钥匙,便往客栈外走。
这几日他可不是闲着,城里大小酒楼被他摸了个底朝天,虽然也花了一些钱,但一壶茶钱就能小坐一炷香,倒是也不亏。
等会把酒楼的位置订好了,再去买点东西,拿上去贡院接人,回客栈梳洗一番,最后去酒楼。
今天怎么庆祝,他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姜宁出了客栈,朝着城东去。
尽管城东是繁华之地,但也不全然都是高消费。
他要去的聚源楼,就是其中之一。
主打一个只要客人进了门,那就别想出去,从便宜的到平价的再到贵一些的,全都有。而且那些讲究的客人,并不会跟其他客人在一块,除了进门那一会儿,其他时候,只有上菜的伙计和掌柜能看到。
“小公子这是要去哪?我送你一程?”
姜宁走着,忽然听到旁边有人说话,原本以为是听岔了,等一辆马车停在身边时,才反应过来真是对自己说的。
车帘掀起,方二娘子拿着一把绢扇,朝姜宁笑道:“看方向是要去城东?那是赶巧了。”
姜宁愣了愣,不解道:“方老板怎么要送我?”
“看你合眼缘,这理由够不够?”方二娘子示意车夫,“再不上来,可有些挡道了。”
什么合眼缘,分明是特地邀自己上车的。
姜宁心里嘀咕,却不觉得她是坏人,便上了车。
“是去哪家酒楼?”
“……你怎么知道我要去酒楼?”
“这几日你在城里各家酒楼、食肆转悠,各家掌柜、东家可都互有往来的,一个人知道,其他人便都知道了,更别说你去了只点一壶茶,难道旁人还能不知吗?”
姜宁:“……”
大意了,这城里再大,商户们肯定不可能是互不往来的。
“聚源楼。”
方二娘子一听,挑了挑眉看了看姜宁,而后敲响车板,“老赵,去聚源楼。”
外面车夫应了声。
姜宁靠着车壁,任由方二娘子打量,不闹也不躲,更不问。
在州府这一群经商多年的人面前,他就是一个小白,哪有他看得穿,旁人不知的事情。
与其着急忙慌地问,还不如见招拆招。
“你在永安镇开了一家食肆,起初是做小吃摊生意,后来才开的,而且——”
方二娘子顿了顿,“易安楼的顾家,跟你合伙。”
姜宁抿唇,尽管知道州府人脉广大,却未想到查得这么清楚。
“不必这么戒备地看着我。”方二娘子神色一松,“只是那日在青云居听你说了几句,觉得有意思。”
“这几日呢,去商行时又听其他掌柜、东家提到你,所以刚才见你一个人去城东,这才叫你上车。”
“方老板,我的确是想做酒楼生意。”姜宁不遮掩自己的目的,“不过放心,不是在州府,不抢你们生意。”
方二娘子怔住,忽地笑出声来。
“瞧瞧,才刚夸你,你又孩子气了,哪家东家、掌柜跟同行说话,这般孩子气的。”
“那我本来年纪也不大,还第一次来州府。”
“还生上气了?得了,看在你眼光不错,选了聚源楼的份上,不逗你了。”
方二娘子正色道:“你家那夫君看着绝非池中物,他日上青云不过时间的事,只是你们二人……”
姜宁耳朵立即竖起来,“什么?”
“太过良善,又太过耿直。”方二娘子直言,“放心,并非是说你得罪了城里这帮商户,只不论官场还是商场,良善和耿直的确能让客人满意,却也会带来祸事。”
闻言姜宁不语,知道她说的没错。
可他们俩也不是要官拜宰相、天下第一,哪里就容不下他们。
便是如今的圣上,那也不能平白捏造——
哦,那还是可以的。
“前面不远就是聚源楼,我送你到街口,你自行过去吧。”方二娘子不再多言,“回乡前,再来青云居坐坐,我可还等着你帮我改良改良菜色。”
姜宁无语,原来说了半天,是为这个。
并非他做的菜名满天下,不过是查他来历太清楚,想让他露一手,要是真材实料,那就顺势改良,要是空有虚名,也无伤大雅。
姜宁下马车时,心里虽有一些被哄骗了的感觉,却还是朝方二娘子道了谢。
坐马车可比他两条腿走路快多了,自己走得小半个时辰。
进聚源楼前,姜宁想了想,等回镇上,便是买不起马车,那也得买头驴。
第151章
午后秋风吹过,万里无云的日头燥热被驱散大半。
离乡试结束还有一刻,贡院外已经站满了人,全是前来接考生的家眷和随从。
姜宁挤在人群前面,伸长脖子往贡院门口看去。
身后还有人在往前挤,姜宁被迫往前挪动,奈何前面也还有人,只能人挨着人了。
姜宁一边寻个舒服的位置,一边心想还好来得早,要是再晚一点,怕是只能在外面等了。
分明只是一个秋闱结束,怎地这么多人。
从前的认知里,他一直觉得只有殿试放榜才这么热闹来着,原来从乡试就已经这么热闹了。
“嗳,来了来了,那些官兵出来了!”
“我家儿子考完就行,不知道这几天过得怎么样,第一天出来,人都憔悴了。”
“保佑我家大郎今年能中举,都已经考第三次了。”
“小妹,看见大哥了吗?”
周遭传来说话声,姜宁听了一些,又抬头去看贡院门口,心道中举便是举人老爷,有做官的资格,那热闹也是应该的。
“太没志气了,我家儿子可是要去朝廷里当官的!”
“这次考不过,那下次还得考,都读了那么多年书,不考试做什么?连地都不会种。”
“花了家里那么多银子念书,这回要是再考不上,一家老小吃什么。”
姜宁诧异地瞪大眼看去,不露声色往旁边挪了挪。
古往今来,果然人人都想上岸。
“出来了!”
“门开了!”
伴随着一声锣响,“铛”的一声,贡院大门缓缓打开,士子们陆续走出。
姜宁无心八卦,被人群挤到了最前面,差点撞到石狮子上。
原本就吵闹的场面,顿时更热闹起来。
乌泱泱的考生,加上门口接的人,姜宁脑袋转了好几遍,都还没发现卫长昀的身影。
直到他被挤到边上,扶着石狮子时,一抬头,才看到卫长昀,而且卫长昀似乎先看到他。
姜宁愣了愣,立即笑着朝他招了招手,便站在原地等他过来。
“差点被挤成肉饼!”姜宁一把抓住卫长昀伸来的手,“先回客栈收拾下,也歇会儿,然后我们再去吃饭。”
卫长昀手里拿着东西,另一只手扶住姜宁,“好,听你的。”
“累不累呀?”姜宁跟着卫长昀一起挤到外面,担心问:“肯定累了,高强度用脑那么多天,换谁都得累。”
“食盒给我,我拿吧。”
卫长昀摇头,牵着他往客栈走,“还好,夜里也有睡觉,并没有一整天都在答卷。”
姜宁“哦”了声,也不勉强。
“我之前考试的时候,整个人都放空了,直接睡了一天一夜,给我爸妈吓坏了,还以为我怎么了,连饭都不吃,就只睡觉。”
闻言卫长昀好奇起来,“也是要考很多天?”
“嗳?我没跟你说过吗?我们有好多次考试,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到大学,后面还有硕士、博士、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