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看着伙计离开,姜宁拿着茶杯喝了口,眼睛一亮,“还挺好喝的,这茶应该免费吧。”
  卫长昀失笑,“还记着易安楼的那壶茶?”
  “太贵了,几十块一壶,跟景区一个价。”姜宁表情里带着促狭,“虽然用的上等茶叶,也很好喝,但换作平时,我肯定舍不得。”
  那样的茶,显然不是卖给他们这样习惯“牛饮”的人。
  卫长昀把桌上的瓜子盘挪到他面前,动手给他剥壳,“看出这家店有什么不寻常了吗?”
  姜宁故作不解地“嗯”了声,打量一圈,慢悠悠道:“暂时还看不出什么,不过我发现了一件事。”
  卫长昀好奇看他,等着他往下说。
  “刚才伙计报了不少菜名,但我看了下,大堂客人桌上点的却大多还是本地菜,要么是那些菜专门给二楼雅座尝鲜的,要么就是经过本地改良,所以看着大差不差。”
  姜宁心想,美食想要横跨南北东西,通常来说都得改良一番,不然大多会失败。
  连火锅都能变成鸳鸯,研究出番茄、菌汤、酸汤的搭配,不就是为了开拓市场。
  那东北菜和淮扬菜、川菜、湘菜,出了本地去其他地方,多多少少也是改良了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卫长昀摊开手掌放到他面前,“饮食习惯大抵都不一样。”
  姜宁若有同感地点了点头,心想话是没错,但穷则变、变则通。
  办法是想出来的。
  约摸一炷香时间,点的三个菜上齐。
  神仙粥、龙井虾还有爆炒回锅肉,外加两碗米饭和店里送的小菜。
  姜宁看着面前的神仙粥,面露困惑,喃喃道:“这粥看起来,不大像江南一带的,反而像……”
  “粤语区的。”
  卫长昀疑惑,“粤语区?”
  “就是海边,方位的应该是在华南。”姜宁解释了下,发现没地图,说华南也很难理解,“就是一个地方。”
  “海边多以打渔为生,习性与中原相差甚远,倒是说得通。”卫长昀虽未离开过家乡,但从书中能窥知一二。
  “你尝尝。”姜宁把粥盛到碗里,递给卫长昀,“这些时日吃清淡、滋补一点,免得影响你考试。”
  考前不宜吃太油、太辣的东西,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卫长昀接过碗,看着姜宁端着饭,边说边把筷子伸到回锅肉的盘子里,不由笑了。
  两个人正吃着东西,忽地听到旁边有人闲聊。
  “今年的秋闱可真热闹,听说好几个县的第一名都年纪不大,最大的才二十五岁。”
  “竟是这么小的年纪,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这算什么,最小的那位可是今年才参加科考,尚不足十八。”
  “年纪太小也不好,不够稳重,而且少年得志,难免受不得挫折,万一失利,容易一蹶不振。”
  “也有道理,小小年纪确实容易一蹶不振。”
  姜宁吃着饭,越听越觉得像是在针对卫长昀。
  年纪小怎么了?那年纪小还不缺重头再来的时间呢。
  怎么就受不得挫折了?他家卫长昀受的挫折,可比那些只会读书,家里事向来不管,到了五六十岁也还是个秀才的强多了。
  “别听了。”卫长昀看姜宁听得心不在焉,连饭都不吃,出声道:“无非是些茶余饭后的闲谈,作不得数。”
  姜宁撇嘴,“听不惯他们说的。”
  卫长昀知道姜宁是想维护自己,往那桌看去,想了想道:“那不是还夸我了么。”
  “那叫夸吗?分明是为了说你年纪太小,不能成事的铺垫而已。”姜宁忿忿地扒了两口饭,“算了,不跟他们计较。”
  “这道菜叫龙井虾,可是用龙井茶做的?”
  “吃着是。”
  “还要不要再点一点别的菜?”
  “不了。”
  姜宁答完,才发现卫长昀在转移话题,目光扫去,见他一脸笑意,遂生出几分不好意思。
  拿筷子又夹了虾肉,“不理就不理。”
  “不值得你放在心上。”卫长昀把火锅肉的盘子往他面前挪,“待会儿天正好黑了,再去城里逛逛?”
  “你不回去看会儿书吗?”姜宁问完,低咳一声。
  好像问得有点多余,本来就是他说要在城里逛的。
  卫长昀失笑,“不差这一会儿的时间。”
  “况且我不是少年心性么,自是该去见识见识。”
  姜宁抿唇笑起来,“我还以为你真不记仇,原来还是听到了的。”
  卫长昀把盘子里的龙井虾夹到他碗里,“我非圣人,自是有七情六欲。”
  姜宁擦了擦嘴,道:“你觉得这家的菜怎么样?”
  卫长昀正要开口,余光瞥见靠在栏杆的伙计正竖起耳朵,“色香味俱全。”
  姜宁:“?”
  什么意思?
  卫长昀道:“趁着时辰还早,去外面逛逛,顺道买些东西回客栈。”
  姜宁抬眼,对上伙计看来的眼神,瞬间明白卫长昀意思,不由笑起来。
  “那我去柜台结账。”
  卫长昀跟着起身,伙计立即迎了上来,关心道:“二位客官,吃得可还习惯?”
  姜宁一边拿银子一边道:“很合口味,咸淡正好。”
  收钱的伙计接过铜板,数了数,无误后道:“欢迎两位客官再来,我们店里好菜可还有不少,吃一个月都不重样。”
  姜宁收好钱袋,笑着应声,便拉着卫长昀出了饭馆。
  卫长昀任他拉着,走到街上后,便反握住他的手,捏了捏,示意他不用走那么快。
  “所以刚才那家店的菜,你觉得怎么样?”
  姜宁放慢速度,认真问:“这可事关我接下来要考察的方向。”
  卫长昀看他,“刚才那句话也非假的,只是你说的,各地口味都有不同,你若是想在外面开酒楼,除了兼顾当地的口味外,恐怕还得想另一件事。”
  姜宁若有所思,“你是说,原本人家来吃你的菜,就是想吃到不一样的味道,结果你弄得大差不差,那时间久了,日子就吸引不到人?”
  卫长昀点头,“正是这个意思。”
  “既是打出了江南菜的名号,那自然该有江南的味道,否则不过是挂个虚名。”
  姜宁恍然,“还得是问你,我心里大致有自己的想法了。”
  心里困惑解开,他往四周看去,“走了,去逛逛。”
  卫长昀目光落在他侧脸,跟上他脚步,一块挤进热闹的街市。
  -
  从街市回到客栈,已经快过亥时。
  许久未这么晚休息的姜宁,让伙计送了热水到房里后,一上楼进门,就倒在木榻上,懒得动弹。
  逛街真的会累,他感觉明天已经起不来了。
  卫长昀把买回来的东西一一归置好,看向姜宁,“明天一早,我去贡院旁的衙署,把身份凭证交了,你自己在客栈,可以吗?”
  “我又不是小孩,当然可以了。”
  姜宁支起胳膊,“正好我也起不来,就在客栈等你好了,或者我醒了自己到外面去转转,你要是回来不见我,就自己看书?”
  卫长昀“嗯”了声,正要给姜宁倒杯水,便听到门响了。
  他放下手里茶壶,走到门口,打开门,伙计拎着一桶水站在外面。
  “客官,你要的水来了。”
  “多谢,给我就好。”
  “那有什么需要,再喊我就是。”
  卫长昀点头,看着伙计离开,拎着水回到梳洗的隔间,朝姜宁看去,“明天回来,应当也是中午左右。”
  姜宁从木榻下来,走到卫长昀旁边,看他倒水、拧帕子,弯起唇角,“那我就自己在外面逛了。”
  “好。”卫长昀把帕子递给他,“正好看看日后酒楼开在哪儿合适。”
  姜宁一听,挑起眉梢,“你怎么知道我是要开在这里?万一你高中后留任京城,那我就做京城第一大酒楼的老板,要是你被外放到江南水乡,那我就做江畔的大酒楼,若是去了西北辽阔之地,我说不定就做一家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西域风情客栈。”
  总之,天高海阔任鸟飞。
  卫长昀不管去哪儿,他都能寻到自己想做的事。
  卫长昀听着姜宁的话,眼神愈发温柔,只觉心中开阔不少,考前的那一丝担心,也消失殆尽。
  姜宁擦着脸,露出一双眼睛看他,“若是今朝不能壮志得酬,那回到小河村、永安镇,咱们就还开食肆,种种地,总之饿不死的。”
  再难的境地都走过来了,大不了重头再来。
  “你说,是与不是?”姜宁问。
  卫长昀走近一步,伸手抱住姜宁的同时,额头靠上去,“是在安慰我吗?”
  姜宁笑了声,咬了咬下唇,“大概是。”
  “听你这样说了过后,我心里已经平静不少。”卫长昀坦言,“之前多少有些担心,若是辜负你的期望、辜负自己的期许,还有家里亲友的期盼,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