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嗳,我们俩这样在一起,应当算是自己选择婚配,少见吗?”姜宁有一点好奇,毕竟古代不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父母说媒吗?
大部分情况就是盲婚哑嫁,在成亲前,跟对方都没见过。
“少见。”卫长昀答道:“大多都是等到了年纪,家里去说亲,或者问媒婆那里可有合适的,像是自己相中的,多是也要家里同意才行。”
如今天下尚且还算太平,能自己选择亲事的还多一些,要是日子艰难,那就都会盼着两姓结亲,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姜宁微微怔住,道:“那幸好我们是。”
卫长昀还剩下最后两张帖子,看向姜宁,“嗯。”
待喜帖写完,两人一块落了款,撂在一边晾干,又琢磨起了菜单的时。
尽管还有一个月,但日子过得快,都得提前准备。
姜宁和卫长昀拟了拟,把那些涉及到自家做法的菜剔除,余下的都能上。
反正都是熟人,菜得好吃、量足,那些名头和噱头足的就不考虑了。
“主菜得有鱼、鸡、鸭。”姜宁边想边道:“蒸鱼一条、辣子鸡一盘、烤鸭一只。”
“扣肉要吗?”卫长昀记下后,问:“桌上要几个菜?”
“我也不知道,之前在易安楼办的那一桌,我是想到什么弄什么。”姜宁没办过席,完全没什么印象。
卫长昀更是没什么办喜宴的经验,道:“那先把想做的菜写上,再一个个选好了。”
姜宁赞同地点头,“那盐菜扣肉得有、酸菜肘子来一个,炒一个肉丁、回锅肉,爆炒香菇、茄子,汤菜就要上排骨冬瓜汤好了。”
报了一堆菜名,等卫长昀写得差不多了才接着说:“素菜的话,清炒一个白菜和豆角,凉拌就黄瓜和折耳根,腊肉腊肠家里熏得多,可以拼一盘,然后就是炸花生和炸干土豆片,瓜子和糖放一盘,酒的话,就用去年酿的那一坛杨梅酒好了。”
卫长昀一边听,一边写,一字不差地记下来后,看了一眼纸上的菜名,笑起来。
“虽然没办过几次酒席,但吃过不少,这一桌菜,已经比许多人家要多了。”
姜宁大致数了一下,已经十六个菜。
笑了笑,“好像是不少。”
卫长昀看着他,会心一笑问:“那就这些了?”
姜宁眨眼,“不问我要不要删吗?”
卫长昀了解他,便道:“不用删,这些正好,而且自家人吃,便是吃不完,也能各自收回家里。”
厨子是自家请的,量可以大致定一下,备得稍微多一些,哪怕吃不完也不浪费。
姜宁按住那张菜单,“那就这么办,这些菜就是厨子能做的,过两日去问问陈大厨能不能帮忙,不能的话,请他介绍一个。”
卫长昀“嗯”了声,移开笔墨,免得姜宁不小心沾上。
喜帖上的墨还没干,卫长昀起身收东西,打算先回屋,明日再来收这些喜帖。
姜宁站在一旁看他,抿了抿唇,忍不住叫住他。
“长昀。”
卫长昀闻声回头,“怎么了?”
姜宁手指抠着桌沿,努力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紧张,“其实阿娘刚才和我说,宅子那边的新房……”
“床和衣柜、褥子都得买新的。”
新人成婚,哪有用别人家旧物件的道理。
家里买了宅子,虽没从前宽裕,可打一张床、一个柜子,买几床褥子的钱还是有的。
朱红甚至还拿出了她之前离开姜家时,自己攒下的那三百文。
说是到时候褥子她来买,就当时给她置办的嫁妆了。
卫长昀一怔,面上表情露出几分惊讶后,道:“……婶婶提醒的是,所以——”
他顿了顿,“这些我已经请人去打了。”
姜宁正有些不自在,一听卫长昀说的,那一点儿不自在全散了,诧异道:“你什么时候去订的?”
“月初去易安楼,你和顾家哥儿聊天,我去了一趟书铺,便是为的这事。”
卫长昀原是想给姜宁一个惊喜,却没想到这时候说了出来。
看来,惊喜是不适合他们了。
姜宁愣住,“那么早?”
“你与我成亲,虽说一直住在一处,知根知底,连接亲都省了,可是——”卫长昀坦然道:“我不想你有一点委屈,那银子是我从纪先生那儿接的活,提前付了一半的钱。”
所以才能去请人打床和柜子。
姜宁站在桌旁,一时语塞,怔然望着卫长昀,心中漫上一股欣喜和雀跃。
“你平日辛苦,皆是为了家里,我只是想,若能让你轻松一些也好。”
卫长昀抿了抿唇角,“不让事事都得你操心。”
其实,他连婚书都已经写好,还有给姜宁的聘书、过礼单,都备好了。
东西不多,可他样样都备好了。
只是想让姜宁知道,这场亲事他无比珍视。
第116章
“宁哥儿,你一直在笑什么,从刚才就一直在笑,走神了都这样,难道又有什么好事?”
赵秋停下手里的活,拿着剪刀,“不会是你砍价成功,便宜拿下之前你说的那扇屏风了?”
赵秋说的屏风,是上回他们一起去镇上时,闲逛看到的。
不算贵,但也要二百多文,要是手里宽裕买了就买了,但现在他们要用钱的地方多,买这个并无多大用处,得挑实用的买。
姜宁回过神,低头看眼手里的喜字,低咳一声,“有吗?”
赵秋瞥他,一副了然于心的表情,“多半是又想到你家长昀了?”
闻言姜宁抬起眼,“很明显吗?”
“天呢,你可算问出这句话了,憋得我。”赵秋继续给他剪喜字,“自从你和他互表心意后,哪一次想到他不是这样笑?我可算明白那些一旦有了心上人,三句话不离对方是什么样的了。”
姜宁矢口否认,“我可没三句话不离他,顶多是想得走神了。”
赵秋受不了的翻了个白眼,“宁哥儿,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姜宁不好意思一笑,把剪好的喜字展开,发现是单个的喜字,这才想起来双喜是后来才出现的剪法。
“当然有区别,至少你不问,我就不会提他。”
“所以到底是为了什么?想到他能让你这么高兴。”赵秋拂去桌上的碎屑,好奇问。
他一问,姜宁又想到了那天的事,不由弯了弯眼尾。
“我原本觉得,我和他成亲的事,不过是举行了一个仪式,搬到一个屋子里住,可那天他说,他把聘书、婚书、过礼单都准备好,还自己去打了柜子和床,想给我一个惊喜,我便觉得意外。”
姜宁对成亲的概念一直都没多少实感,直到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往后他与卫长昀就有了名分。
生老病死都和对方有关。
赵秋惊讶道:“床和柜子?他还能瞒着你?”
“嗯。”姜宁点头,“要不是那天写喜帖,商量事时,估计要等东西上门了我才知道。”
“那他可真上心。”赵秋评价,“尽管知道他把这事看得重,可能做到这样,我替你高兴。”
闻言姜宁唇角又翘了起来,“我也觉得好。”
赵秋见他模样,知道他心里肯定高兴。
真好啊,去年这个时候,他还担心姜宁的日子过不下去。
“宁哥儿,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你和王子书不也挺好的,我看他心里都是你。”
“他就是个书呆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拉着我说他私塾里的事。”赵秋放下剪刀,撇了撇嘴。
姜宁“啊”了声,但一想到王子书能为了成绩不好,闹离家出走,倒也说得通。
想起在镇外追的那二里地,他到现在都觉得离谱。
为了成绩不好离家出走,怎么想的。
太爱学习了是这样的。
“可他除了念书,心里便只有你了啊。”姜宁不是替人辩解,如实道:“万一他是想考个功名,这样才好上你提亲呢。”
赵秋笑了声,“我知道,他心无旁骛才能备考,其实我也不怪他,就是跟你说一句而已。”
姜宁立即反应过来,“得了,原来是谈恋爱在我这儿来炫耀了。”
赵秋眨眼,问:“谈恋爱?”
姜宁:“……”
“就是处对象、耍朋友。”
姜宁解释了一句,赶紧糊弄过去,生怕被赵秋再问。
“日子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都已经要开春了。”
“是啊,马上又是春天了。”
-
春天,是一个很适合展望未来的季节。
万物复苏、草木新生,一切都在向着蓬勃的方向发展。
卫家搬家那天,村子里不少人都碰到了,看见他们从村子里离开,车上放了许多东西。
“再检查一下,看看有什么东西落下了没。”
大部分情况就是盲婚哑嫁,在成亲前,跟对方都没见过。
“少见。”卫长昀答道:“大多都是等到了年纪,家里去说亲,或者问媒婆那里可有合适的,像是自己相中的,多是也要家里同意才行。”
如今天下尚且还算太平,能自己选择亲事的还多一些,要是日子艰难,那就都会盼着两姓结亲,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姜宁微微怔住,道:“那幸好我们是。”
卫长昀还剩下最后两张帖子,看向姜宁,“嗯。”
待喜帖写完,两人一块落了款,撂在一边晾干,又琢磨起了菜单的时。
尽管还有一个月,但日子过得快,都得提前准备。
姜宁和卫长昀拟了拟,把那些涉及到自家做法的菜剔除,余下的都能上。
反正都是熟人,菜得好吃、量足,那些名头和噱头足的就不考虑了。
“主菜得有鱼、鸡、鸭。”姜宁边想边道:“蒸鱼一条、辣子鸡一盘、烤鸭一只。”
“扣肉要吗?”卫长昀记下后,问:“桌上要几个菜?”
“我也不知道,之前在易安楼办的那一桌,我是想到什么弄什么。”姜宁没办过席,完全没什么印象。
卫长昀更是没什么办喜宴的经验,道:“那先把想做的菜写上,再一个个选好了。”
姜宁赞同地点头,“那盐菜扣肉得有、酸菜肘子来一个,炒一个肉丁、回锅肉,爆炒香菇、茄子,汤菜就要上排骨冬瓜汤好了。”
报了一堆菜名,等卫长昀写得差不多了才接着说:“素菜的话,清炒一个白菜和豆角,凉拌就黄瓜和折耳根,腊肉腊肠家里熏得多,可以拼一盘,然后就是炸花生和炸干土豆片,瓜子和糖放一盘,酒的话,就用去年酿的那一坛杨梅酒好了。”
卫长昀一边听,一边写,一字不差地记下来后,看了一眼纸上的菜名,笑起来。
“虽然没办过几次酒席,但吃过不少,这一桌菜,已经比许多人家要多了。”
姜宁大致数了一下,已经十六个菜。
笑了笑,“好像是不少。”
卫长昀看着他,会心一笑问:“那就这些了?”
姜宁眨眼,“不问我要不要删吗?”
卫长昀了解他,便道:“不用删,这些正好,而且自家人吃,便是吃不完,也能各自收回家里。”
厨子是自家请的,量可以大致定一下,备得稍微多一些,哪怕吃不完也不浪费。
姜宁按住那张菜单,“那就这么办,这些菜就是厨子能做的,过两日去问问陈大厨能不能帮忙,不能的话,请他介绍一个。”
卫长昀“嗯”了声,移开笔墨,免得姜宁不小心沾上。
喜帖上的墨还没干,卫长昀起身收东西,打算先回屋,明日再来收这些喜帖。
姜宁站在一旁看他,抿了抿唇,忍不住叫住他。
“长昀。”
卫长昀闻声回头,“怎么了?”
姜宁手指抠着桌沿,努力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紧张,“其实阿娘刚才和我说,宅子那边的新房……”
“床和衣柜、褥子都得买新的。”
新人成婚,哪有用别人家旧物件的道理。
家里买了宅子,虽没从前宽裕,可打一张床、一个柜子,买几床褥子的钱还是有的。
朱红甚至还拿出了她之前离开姜家时,自己攒下的那三百文。
说是到时候褥子她来买,就当时给她置办的嫁妆了。
卫长昀一怔,面上表情露出几分惊讶后,道:“……婶婶提醒的是,所以——”
他顿了顿,“这些我已经请人去打了。”
姜宁正有些不自在,一听卫长昀说的,那一点儿不自在全散了,诧异道:“你什么时候去订的?”
“月初去易安楼,你和顾家哥儿聊天,我去了一趟书铺,便是为的这事。”
卫长昀原是想给姜宁一个惊喜,却没想到这时候说了出来。
看来,惊喜是不适合他们了。
姜宁愣住,“那么早?”
“你与我成亲,虽说一直住在一处,知根知底,连接亲都省了,可是——”卫长昀坦然道:“我不想你有一点委屈,那银子是我从纪先生那儿接的活,提前付了一半的钱。”
所以才能去请人打床和柜子。
姜宁站在桌旁,一时语塞,怔然望着卫长昀,心中漫上一股欣喜和雀跃。
“你平日辛苦,皆是为了家里,我只是想,若能让你轻松一些也好。”
卫长昀抿了抿唇角,“不让事事都得你操心。”
其实,他连婚书都已经写好,还有给姜宁的聘书、过礼单,都备好了。
东西不多,可他样样都备好了。
只是想让姜宁知道,这场亲事他无比珍视。
第116章
“宁哥儿,你一直在笑什么,从刚才就一直在笑,走神了都这样,难道又有什么好事?”
赵秋停下手里的活,拿着剪刀,“不会是你砍价成功,便宜拿下之前你说的那扇屏风了?”
赵秋说的屏风,是上回他们一起去镇上时,闲逛看到的。
不算贵,但也要二百多文,要是手里宽裕买了就买了,但现在他们要用钱的地方多,买这个并无多大用处,得挑实用的买。
姜宁回过神,低头看眼手里的喜字,低咳一声,“有吗?”
赵秋瞥他,一副了然于心的表情,“多半是又想到你家长昀了?”
闻言姜宁抬起眼,“很明显吗?”
“天呢,你可算问出这句话了,憋得我。”赵秋继续给他剪喜字,“自从你和他互表心意后,哪一次想到他不是这样笑?我可算明白那些一旦有了心上人,三句话不离对方是什么样的了。”
姜宁矢口否认,“我可没三句话不离他,顶多是想得走神了。”
赵秋受不了的翻了个白眼,“宁哥儿,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姜宁不好意思一笑,把剪好的喜字展开,发现是单个的喜字,这才想起来双喜是后来才出现的剪法。
“当然有区别,至少你不问,我就不会提他。”
“所以到底是为了什么?想到他能让你这么高兴。”赵秋拂去桌上的碎屑,好奇问。
他一问,姜宁又想到了那天的事,不由弯了弯眼尾。
“我原本觉得,我和他成亲的事,不过是举行了一个仪式,搬到一个屋子里住,可那天他说,他把聘书、婚书、过礼单都准备好,还自己去打了柜子和床,想给我一个惊喜,我便觉得意外。”
姜宁对成亲的概念一直都没多少实感,直到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往后他与卫长昀就有了名分。
生老病死都和对方有关。
赵秋惊讶道:“床和柜子?他还能瞒着你?”
“嗯。”姜宁点头,“要不是那天写喜帖,商量事时,估计要等东西上门了我才知道。”
“那他可真上心。”赵秋评价,“尽管知道他把这事看得重,可能做到这样,我替你高兴。”
闻言姜宁唇角又翘了起来,“我也觉得好。”
赵秋见他模样,知道他心里肯定高兴。
真好啊,去年这个时候,他还担心姜宁的日子过不下去。
“宁哥儿,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你和王子书不也挺好的,我看他心里都是你。”
“他就是个书呆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拉着我说他私塾里的事。”赵秋放下剪刀,撇了撇嘴。
姜宁“啊”了声,但一想到王子书能为了成绩不好,闹离家出走,倒也说得通。
想起在镇外追的那二里地,他到现在都觉得离谱。
为了成绩不好离家出走,怎么想的。
太爱学习了是这样的。
“可他除了念书,心里便只有你了啊。”姜宁不是替人辩解,如实道:“万一他是想考个功名,这样才好上你提亲呢。”
赵秋笑了声,“我知道,他心无旁骛才能备考,其实我也不怪他,就是跟你说一句而已。”
姜宁立即反应过来,“得了,原来是谈恋爱在我这儿来炫耀了。”
赵秋眨眼,问:“谈恋爱?”
姜宁:“……”
“就是处对象、耍朋友。”
姜宁解释了一句,赶紧糊弄过去,生怕被赵秋再问。
“日子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都已经要开春了。”
“是啊,马上又是春天了。”
-
春天,是一个很适合展望未来的季节。
万物复苏、草木新生,一切都在向着蓬勃的方向发展。
卫家搬家那天,村子里不少人都碰到了,看见他们从村子里离开,车上放了许多东西。
“再检查一下,看看有什么东西落下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