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好暖和啊,我都不想动了。”顾苗拿了一个橘子,扭头问沈明尧,“明尧,我们也弄一个去吧。”
沈明尧接过橘子,很快给他剥好,“好。”
顾苗接回剥好的橘子,对姜宁道:“宁哥儿,等过完年,你带我去,可以吗?”
顾苗本来就生得好看,今天又穿了一件红色的衣裳,显得更漂亮了。
姜宁答应下来,正想要不要带他去浴房里感受一下,目光忽然落在他的衣服上。
红色?
啊,本命年啊!
姜宁瞪大眼,惊讶问:“苗哥儿,今年是不是你本命年?”
顾苗点头,“对啊,所以才要穿红色的,月前我爹娘就写信来叮嘱了。”
姜宁之前还没想起来这事,现在知道了,起身回了趟房间,再回来时,手里拿着两个红包。
“本命年得有红包压阵,苗哥儿新年好,这一年都会平平安安。”
说完,又把另一个给了顾今南。
“这是压岁钱,要健康长大。”
顾苗和顾今南惊讶地看着姜宁,面上带了喜色。
父子俩连声和姜宁道谢,问他新年快乐。
新年新气象,应下祝福,和卫长昀对上视线,浅浅一笑。
新年愿望就是大家都好。
第111章
年就是还没到的时候盼着,等到了便觉得日子过得飞快,眨眼功夫,就从初一到了十五。
走亲访友一圈后,发现还不如待在家里烤火来得舒服。
姜宁听赵秋说起过年四处走亲戚,暗中庆幸家里不用,顶多托人给姜大伯送了些年货。
其他的,倒是真没有什么人可以走了。
村里的人家,他们也就初三那天,去了杨二爷、王三叔和赵秋家一趟。
连饭都没留下吃,拜年礼送到,坐了会儿就回了家。
要不是今天约好了上元灯会,姜宁和卫长昀打算再在家里宅几天。
“今天去灯会的人,天黑了回来也不担心,可以玩晚些。”赵秋从口袋里摸出几颗糖,“吃吗?”
姜宁伸手,拿了一颗剥开放嘴里,腮帮鼓起来,“灯会上会有糖葫芦吗?我想吃那个。”
糖葫芦做起来不难,但又是要熬糖,又得去找山楂,放现在寒冬腊月的,多少是麻烦。
尤其一家几个人,吃再多那也不过二三十颗,不然直接买来得方便。
赵秋听他问糖葫芦,弯了弯眼睛笑起来,“还以为你要问什么,原来是糖葫芦啊。”
姜宁轻轻哼了声,“小孩能吃,大人怎么不能吃。”
“能吃能吃,想吃便吃了。”赵秋道:“灯会上有是有,不过就那两三个人在卖,去晚了可能买不到。”
闻言姜宁差点咬碎嘴里的糖,“你说的晚,是多晚?”
赵秋想了想,“戌时二刻便已经算晚了。”
戌时?
那不就是晚上八点。
姜宁抬头看看天色,他们还没到灯会,天已经灰蒙蒙的,估摸酉时二刻左右。
那还有一个时辰,倒也还好,走过去也就再要一刻时辰。
“那还早,出门的时候才酉时,算起来到地方也就酉时二刻。”姜宁放下心来。
赵秋失笑,“难得见你也这么贪吃,还以为就苗哥儿贪嘴。”
姜宁不辩解,扬起眉梢,“苗哥儿那是贪嘴吗?那是见着吃的就走不动道。”
远在镇上的顾苗半点不知两人说他好吃,正在刚回来不久的父母面前卖乖。
卫长昀和王子书跟在他们俩后面,不时说几句话。
王子书道:“子修还想跟来的,我不让,怕天黑路不好走,加上人多,看不过来。”
卫长昀点头,“我家也一样。”
王子书又道:“你什么时候回私塾?年可已经过完了,你再不回来,又得耽误一两个月,距离考试就半年不到。”
卫长昀思忖片刻,答:“二月过完。”
王子书叹了声,“那还真离院试不到半年,好在私塾不是那些书院山门,你这样走了,人怕是就不会再收你。”
卫长昀目光落在姜宁身上,见他和赵秋聊得高兴,才看了眼王子书,“自是。”
王子书:“……”
和卫长昀聊天可真累,不是说敷衍,就有种一锤子砸下去,都听不到响的。
“我和秋哥儿的事家里知道了,不过爹和阿爹的意思是,等乡试结束了再正式看日子。”
王子书和赵秋同岁,与卫长昀也差不多大,左右不过是月份的差别。
算来虚岁十八,已是可以成亲的年纪。
“我悄悄问过秋哥儿,会不会觉得心里委屈,毕竟算下来,要拖到年底去了。”
“其实我倒想早些定下日子,就算不成亲,那亲总是要定的。”
“定了亲,就是过了明路,等日子选好,拜堂成亲就可结成姻缘。”
卫长昀听到最后一句,注意力终于全都收回,“三叔和三婶的话并未不妥,你如今备考,正是用功时,娶妻不妥。”
王子书一怔,他还以为卫长昀走神没仔细听。
听他这么说,不由反驳,“我与秋哥儿成亲,也不会耽误我用功。”
卫长昀摇头,解释道:“不是秋哥儿耽误你的功课,是你如今身无功名,又无养家的生计,成了亲,家中大小事情就落到了他身上,一旦成亲他更不易。”
闻言王子书怔住,他半点没想到过这一点。
卫长昀见他露出思索的神情,弯了弯唇角,不再多说。
劝人的话,点到即止便可,不宜多说。
王越和宋乔都是明理的人,寻常时候待人和颜悦色,如今王子书和赵秋情投意合,自是不会阻拦。
只是他们考虑得多,不想赵秋和王子书成亲后,聚少离多,又得操持家中大小事情。
赵秋如今有父母兄长照应,虽两家离得近,可一旦成了亲,那就得自己来。
王越和宋乔帮再多,赵秋也不可能真像从前一样,连下地的活都是由着他高兴。
王子书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我原先还想,要不先成亲,这样还安心一些。”
卫长昀一怔,反应过来他说的“安心”是什么意思,微皱起眉头。
“赵秋虽从小性格内秀,但从他不怕王栓报复,帮了姜宁,也看得出他认定的事也少有变化,成亲与否,难道他的心意你不知道?”
王子书连连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安心,不然总想着要与他成亲的事,定不下心。”
卫长昀:“……”
略有些不想再聊这个天了。
“你和姜哥儿的事呢?都要搬去镇上了,不选一个日子办了吗?”王子书看他表情,立即转移话题。
不问还好,一问想起来两人在村里受的非议,自觉又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卫长昀打量了一下王子书,看得王子书浑身不自在,顿时想要开溜。
“记得备好红包。”
王子书错愕地看着卫长昀往前走,追上了等在那儿的姜宁和赵秋,迟钝反应过来。
等一下,要准备红包的意思是,真看好了?
那怎么秋哥儿一点都没给他说啊,还是秋哥儿都不知道!
姜宁看王子书脸上表情,悄声道:“你和他聊了什么,他怎么一脸被雷击的样?”
卫长昀被他形容逗笑,抬手给他拢了拢围巾,“聊了一下科举的事。”
姜宁深以为然点头,“难怪他会是那副表情,还得努力。”
卫长昀牵起他的手,问:“不是要买糖葫芦?”
姜宁瞬间露出笑容来,“走走走,给小小和小宝也带一串回去,不然下次我们单独出来玩,可不好糊弄他们了。”
两人牵着手走了,留下赵秋一个人听了全部。
赵秋微眯起眼,盯着姜宁背影:“……”
这么大个人站在这儿,他就不信姜宁没看见,肯定是故意在逗他。
讨厌啊。
“秋哥儿,你在等我吗?”王子书快步走上前,“我就知道你最好。”
赵秋对上他明亮的眼神,无奈又好笑,“是啊,在等你,谁让你走这么慢,还呆。”
王子书“嘿嘿”笑了两声,“我是想通了一些事,放心吧,今年的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闻言赵秋忍俊不禁,“噗嗤”笑出声来,“嗯。”
-
灯会人多热闹,各式各样的花灯挂了两条街,小贩们就在灯下摆摊,叫卖声不断。
一堆人围起来的地方,不是在变戏法,就是在套圈,要么就是在猜字谜。
十里八村虽读书人不多,可猜字谜这事儿本来也是雅俗共赏。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诗词谜面,普通人自是也有自己的歇后语、灯谜玩法。
姜宁手里拿了一串糖葫芦,拉着卫长昀挤到猜灯谜的人群外。
“要不要猜猜看?奖励是个花灯。”
旁边赵秋期待地看王子书,一看就是想参加。
沈明尧接过橘子,很快给他剥好,“好。”
顾苗接回剥好的橘子,对姜宁道:“宁哥儿,等过完年,你带我去,可以吗?”
顾苗本来就生得好看,今天又穿了一件红色的衣裳,显得更漂亮了。
姜宁答应下来,正想要不要带他去浴房里感受一下,目光忽然落在他的衣服上。
红色?
啊,本命年啊!
姜宁瞪大眼,惊讶问:“苗哥儿,今年是不是你本命年?”
顾苗点头,“对啊,所以才要穿红色的,月前我爹娘就写信来叮嘱了。”
姜宁之前还没想起来这事,现在知道了,起身回了趟房间,再回来时,手里拿着两个红包。
“本命年得有红包压阵,苗哥儿新年好,这一年都会平平安安。”
说完,又把另一个给了顾今南。
“这是压岁钱,要健康长大。”
顾苗和顾今南惊讶地看着姜宁,面上带了喜色。
父子俩连声和姜宁道谢,问他新年快乐。
新年新气象,应下祝福,和卫长昀对上视线,浅浅一笑。
新年愿望就是大家都好。
第111章
年就是还没到的时候盼着,等到了便觉得日子过得飞快,眨眼功夫,就从初一到了十五。
走亲访友一圈后,发现还不如待在家里烤火来得舒服。
姜宁听赵秋说起过年四处走亲戚,暗中庆幸家里不用,顶多托人给姜大伯送了些年货。
其他的,倒是真没有什么人可以走了。
村里的人家,他们也就初三那天,去了杨二爷、王三叔和赵秋家一趟。
连饭都没留下吃,拜年礼送到,坐了会儿就回了家。
要不是今天约好了上元灯会,姜宁和卫长昀打算再在家里宅几天。
“今天去灯会的人,天黑了回来也不担心,可以玩晚些。”赵秋从口袋里摸出几颗糖,“吃吗?”
姜宁伸手,拿了一颗剥开放嘴里,腮帮鼓起来,“灯会上会有糖葫芦吗?我想吃那个。”
糖葫芦做起来不难,但又是要熬糖,又得去找山楂,放现在寒冬腊月的,多少是麻烦。
尤其一家几个人,吃再多那也不过二三十颗,不然直接买来得方便。
赵秋听他问糖葫芦,弯了弯眼睛笑起来,“还以为你要问什么,原来是糖葫芦啊。”
姜宁轻轻哼了声,“小孩能吃,大人怎么不能吃。”
“能吃能吃,想吃便吃了。”赵秋道:“灯会上有是有,不过就那两三个人在卖,去晚了可能买不到。”
闻言姜宁差点咬碎嘴里的糖,“你说的晚,是多晚?”
赵秋想了想,“戌时二刻便已经算晚了。”
戌时?
那不就是晚上八点。
姜宁抬头看看天色,他们还没到灯会,天已经灰蒙蒙的,估摸酉时二刻左右。
那还有一个时辰,倒也还好,走过去也就再要一刻时辰。
“那还早,出门的时候才酉时,算起来到地方也就酉时二刻。”姜宁放下心来。
赵秋失笑,“难得见你也这么贪吃,还以为就苗哥儿贪嘴。”
姜宁不辩解,扬起眉梢,“苗哥儿那是贪嘴吗?那是见着吃的就走不动道。”
远在镇上的顾苗半点不知两人说他好吃,正在刚回来不久的父母面前卖乖。
卫长昀和王子书跟在他们俩后面,不时说几句话。
王子书道:“子修还想跟来的,我不让,怕天黑路不好走,加上人多,看不过来。”
卫长昀点头,“我家也一样。”
王子书又道:“你什么时候回私塾?年可已经过完了,你再不回来,又得耽误一两个月,距离考试就半年不到。”
卫长昀思忖片刻,答:“二月过完。”
王子书叹了声,“那还真离院试不到半年,好在私塾不是那些书院山门,你这样走了,人怕是就不会再收你。”
卫长昀目光落在姜宁身上,见他和赵秋聊得高兴,才看了眼王子书,“自是。”
王子书:“……”
和卫长昀聊天可真累,不是说敷衍,就有种一锤子砸下去,都听不到响的。
“我和秋哥儿的事家里知道了,不过爹和阿爹的意思是,等乡试结束了再正式看日子。”
王子书和赵秋同岁,与卫长昀也差不多大,左右不过是月份的差别。
算来虚岁十八,已是可以成亲的年纪。
“我悄悄问过秋哥儿,会不会觉得心里委屈,毕竟算下来,要拖到年底去了。”
“其实我倒想早些定下日子,就算不成亲,那亲总是要定的。”
“定了亲,就是过了明路,等日子选好,拜堂成亲就可结成姻缘。”
卫长昀听到最后一句,注意力终于全都收回,“三叔和三婶的话并未不妥,你如今备考,正是用功时,娶妻不妥。”
王子书一怔,他还以为卫长昀走神没仔细听。
听他这么说,不由反驳,“我与秋哥儿成亲,也不会耽误我用功。”
卫长昀摇头,解释道:“不是秋哥儿耽误你的功课,是你如今身无功名,又无养家的生计,成了亲,家中大小事情就落到了他身上,一旦成亲他更不易。”
闻言王子书怔住,他半点没想到过这一点。
卫长昀见他露出思索的神情,弯了弯唇角,不再多说。
劝人的话,点到即止便可,不宜多说。
王越和宋乔都是明理的人,寻常时候待人和颜悦色,如今王子书和赵秋情投意合,自是不会阻拦。
只是他们考虑得多,不想赵秋和王子书成亲后,聚少离多,又得操持家中大小事情。
赵秋如今有父母兄长照应,虽两家离得近,可一旦成了亲,那就得自己来。
王越和宋乔帮再多,赵秋也不可能真像从前一样,连下地的活都是由着他高兴。
王子书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我原先还想,要不先成亲,这样还安心一些。”
卫长昀一怔,反应过来他说的“安心”是什么意思,微皱起眉头。
“赵秋虽从小性格内秀,但从他不怕王栓报复,帮了姜宁,也看得出他认定的事也少有变化,成亲与否,难道他的心意你不知道?”
王子书连连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安心,不然总想着要与他成亲的事,定不下心。”
卫长昀:“……”
略有些不想再聊这个天了。
“你和姜哥儿的事呢?都要搬去镇上了,不选一个日子办了吗?”王子书看他表情,立即转移话题。
不问还好,一问想起来两人在村里受的非议,自觉又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卫长昀打量了一下王子书,看得王子书浑身不自在,顿时想要开溜。
“记得备好红包。”
王子书错愕地看着卫长昀往前走,追上了等在那儿的姜宁和赵秋,迟钝反应过来。
等一下,要准备红包的意思是,真看好了?
那怎么秋哥儿一点都没给他说啊,还是秋哥儿都不知道!
姜宁看王子书脸上表情,悄声道:“你和他聊了什么,他怎么一脸被雷击的样?”
卫长昀被他形容逗笑,抬手给他拢了拢围巾,“聊了一下科举的事。”
姜宁深以为然点头,“难怪他会是那副表情,还得努力。”
卫长昀牵起他的手,问:“不是要买糖葫芦?”
姜宁瞬间露出笑容来,“走走走,给小小和小宝也带一串回去,不然下次我们单独出来玩,可不好糊弄他们了。”
两人牵着手走了,留下赵秋一个人听了全部。
赵秋微眯起眼,盯着姜宁背影:“……”
这么大个人站在这儿,他就不信姜宁没看见,肯定是故意在逗他。
讨厌啊。
“秋哥儿,你在等我吗?”王子书快步走上前,“我就知道你最好。”
赵秋对上他明亮的眼神,无奈又好笑,“是啊,在等你,谁让你走这么慢,还呆。”
王子书“嘿嘿”笑了两声,“我是想通了一些事,放心吧,今年的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闻言赵秋忍俊不禁,“噗嗤”笑出声来,“嗯。”
-
灯会人多热闹,各式各样的花灯挂了两条街,小贩们就在灯下摆摊,叫卖声不断。
一堆人围起来的地方,不是在变戏法,就是在套圈,要么就是在猜字谜。
十里八村虽读书人不多,可猜字谜这事儿本来也是雅俗共赏。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诗词谜面,普通人自是也有自己的歇后语、灯谜玩法。
姜宁手里拿了一串糖葫芦,拉着卫长昀挤到猜灯谜的人群外。
“要不要猜猜看?奖励是个花灯。”
旁边赵秋期待地看王子书,一看就是想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