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个给对方拍肩膀和胳膊,一个替对方拂去发间的雪。
  朱红一抬眼,看两人的动作,不由一怔。
  “阿娘,外面下雪了!”姜宁一进堂屋,炉子的热气让他瞬间感到活了过来,兴奋道:“好大的雪,要是能下到明早,说不定还能堆雪人。”
  朱红收起心里疑惑,不知道这两人出去一趟回来,怎么更亲近了。
  “先烤火,让身上暖暖,雪人的事明早再说。”
  姜宁努嘴,不过倒是乖乖坐在炉子旁烤火。
  刚坐下,卫长昀就端着两杯热水过来,一杯放他面前。
  姜宁拿起来尝了口,是出门前卫长昀泡的那壶茶。
  喝了口,含糊着提醒,“手先别放炉子上,外边太冷了,这么一冷一热的烤,容易生冻疮。”
  卫长昀“嗯”了声,见他头发有落下来的,伸手替他抚开,“一会儿把肉拿进来切?”
  “拿进来切吧,暖和些。”姜宁呼出一口气,“我们三个能切快一点,等切得差不多,我再去调佐料。”
  灌腊肠得先把肉切成肉片,肥瘦都要有,最好各半,不然腊肠太瘦了,吃起来干巴巴的,和风干的肉口感一样。
  “肉我刚才就拿出来了,切了一些。”朱红听他们俩说话,忙前忙后的停下来,“就是肉片,稍微切得小了一点。”
  姜宁抬头看向正帮他们把衣服挂起来的朱红,“嗯,就小肉片就行。”
  买猪肉时拿的肠子,应该能灌十斤肉。
  要是肉片多了,就拿去炒菜吧。
  切成不放佐料就行。
  一家五口人,除了还干不了活的两小孩,都是实干派。
  没一会儿,就拿了三块砧板,在堂屋的桌上开始切肉。
  十斤肉听着不算多,但切起来可不少。
  小小和小宝坐在炉子边烤火,顺道被分配了捣花椒的任务,一点不觉得无聊。
  屋里暖烘烘的,炉子上的水壶冒了热气。
  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聊起来上句不接下句,想起什么说什么,全都是家常。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一个挑眉,一个使眼色,都用余光瞥着朱红。
  回来的路上,他俩合计过,成亲的事肯定要跟朱红说。
  可临了对着人,一时间不知道要怎么开口。
  到底都还年轻,提起终身大事,又是对着长辈,全然不似在外做生意时的镇定。
  心里发烫,手心也跟着发热。
  一句话在喉咙里滚来滚去,就是没办法说出口。
  “你们俩在外面,碰着什么了?”朱红被他们眼神一会儿看一下,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是不是又说了什么闲话?”
  姜宁摇摇头,“没有。”
  卫长昀跟着“嗯”了声。
  朱红把肉片放到盆里,重新拿了一块分好的肉,“那是怎么了?回家来就一直磨皮擦痒的。”
  姜宁、卫长昀:“……”
  有这么明显吗?
  姜宁深吸一口气,正准备说了,耳边就传来卫长昀的声音。
  “婶儿,我想求娶宁哥儿。”
  朱红手一抖,差点切歪了肉。
  “什、什么?”
  “我喜欢宁哥儿,想跟他成亲。”卫长昀道:“我父母皆已经不在,也无族中长辈,终身大事自己能做得了主。”
  他顿了顿,停下手里的活,专注道:“您是宁哥儿的阿娘,所以应当先与你说。”
  姜宁完全愣住,半晌才吞咽了下,脸上起了一片热意。
  好奇怪,分明刚才自己说的时候不觉害羞,这会儿他的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朱红错愕地看向姜宁,又看看卫长昀,“宁哥儿与你的心意……”
  “宁哥儿,你同意吗?”
  姜宁瞪大眼,“阿娘!”
  “……我、我是要与他成亲。”
  说完,对上卫长昀看来的视线,双双飞快地低下头。
  朱红震惊过后,不由一笑。
  她就说呢,这两个孩子的心意,哪能藏得住,只不过是之前都没往这上面想过。
  像小孩子,喜欢对方就一块玩,半点没想到成亲上。
  第102章
  成亲是大事,要有父母的同意、媒人的证言,得过礼、择吉日,最后才是成亲当日的事。
  要有喜事,谁家都是紧张地全家一起讨论,甚至还要把亲戚们拉上,讨论过礼、吉日什么的。
  双方长辈碰个面,聊一聊,吃顿饭,最后才把事情拍板定下。
  偏偏他俩朝夕相处了这么久,就在一个屋檐下,连能做主的长辈也只有朱红一个。
  省去了不少繁琐的事,但该有得还是得有。
  三个人围在一块,一边灌腊肠一边商量。
  要说出去,其他人怕是瞠目结舌,只觉得他们家的人有些怪。
  但大事小事,自家人舒坦是最好的。
  “其他的事都好说,但媒人不能少,这……”朱红道:“看看是请谁来,担这个媒人。”
  姜宁想了想,是去请赵叔杨婶,还是三叔三婶。
  两家人都好说话,也都看在眼里,应该不难请动。
  “我想请老师来当这个媒人。”卫长昀用针在腊肠上扎了扎,先开了口。
  姜宁一怔,“二爷知道?”
  卫长昀点头,“上次老根爷家的事情后,我去老师家中,他便看出来了。”
  这么早就发现了。
  姜宁暗暗在心里吃惊,又觉得好笑。
  难怪以前上学时,老师们抓早恋一抓一个准,原来是真的藏不住。
  “要是二爷能答应,那自然是好。”姜宁知道对卫长昀来说,杨二爷是一位很重要的长辈。
  卫长昀自小就在他身边读书识字,后来去镇上念书,也是有他的推荐。
  家中父母、兄长自是重要,但恩师也一样。
  “那日子我先看几天,到时候再问问杨二叔。”朱红道:“选一个最好的日子。”
  姜宁一听,道:“还不急这段时间,我们是想搬去镇上了再办。”
  “那就要明年了。”朱红却道:“不过去镇上也好,新房办喜事,双喜临门。”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点点头。
  年前太赶了,虽然不是大操大办,可什么东西都要置办,难免急急忙忙的。
  既然都定下了婚事,再等两三个月也无妨。
  “只是上次去镇上,恰好没碰到那户人家在,等过两天再去一趟,正好该去苗哥儿那算分成。”
  “人不在,说明不着急出手,也许过完年就在了。”
  说是这么说,但他们就选中了那座宅子,要是被别人抢了先,难免遗憾。
  一边闲聊一边干活,炉子上熬着粥,靠着瓜子和橘子,偶尔能闻到淡淡的橘子香味,让屋里不至于太闷。
  灌腊肠得有耐心,不然薄薄的一层肠容易断。
  等一节挂好了,姜宁弯腰伸手去盆里,捏把捏把,然后再在上面扎针眼放气,再用绳子绑成小节。
  三个人一块弄了一下午,才终于把腊肉腊肠做好。
  豆腐根本来不及做,不过也没关系,明天弄了再一起熏烤就行,反正肉也得腌一天。
  “突然想起来,熏腊肉的话,得在棚子里熏,那还得搭一个棚子才行。”
  姜宁擦了擦手,往外看,天色亮堂堂的,估摸还在下雪。
  卫长昀帮着朱红收拾了盆,“趁着雪小,我一会儿就搭。”
  “也行。”姜宁看着放盆里的腊肉腊肠,十分满意。
  他可是还做了点甜口的,就是广味,第一次自己调味道,希望不要失败。
  卫长昀看着他,眼里带着笑,把东西收起来,拿去厨房。
  姜宁不习惯厨具堆起来,等到夜里一起洗。
  久而久之,家里人都有这个习惯,东西用完就要洗干净,一来不会犯懒,二来每次也不用洗一堆。
  -
  等棚子搭好,也到了晚饭的时辰。
  腊八粥充当晚饭,又做了几个小菜,放在炉盘上不担心凉,可以慢悠悠地吃。
  姜宁他们说话也没避开小小和小宝,还在商量过年前要置办的东西,新宅子的事,以及他们俩成亲的事。
  虽说两三个月听着久,但日子过得快,也离得不远了。
  “二哥,宁哥哥,你们是要成亲吗?”
  “成亲就是要拜堂那种吗?”
  姜宁正端着晚喝粥,忽地一愣,睁圆眼,瞄了眼卫长昀,又看看朱红。
  他怎么忘了,这两个小的是看着“他”成过一次亲的。
  要怎么解释?
  小孩子能接受吗?
  “是,我们要成亲。”卫长昀没有想其他借口,或者是哄骗他们,“不可以吗?”
  姜宁立即用手碰了他胳膊一下,“你好好说话。”
  卫长昀转过头看他,“我在好好说的。”
  要不是卫长昀的表情一本正经,姜宁会觉得他在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