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卫长昀摇头,“没事,就鞋尖被烫了一下,鞋底焦了。”
  姜宁松了口气,“吓我一跳,那防护网再弄一下,免得他俩不小心烫伤。”
  “明日我来弄罢。”卫长昀抱起小宝,“该洗漱去睡觉了。”
  小宝听小小没事,乖乖地答应下来,等着一会儿洗脸洗脚。
  朱红抱起被子,回屋后出来,心疼地摸了摸小小,“乖,跟婶婶回屋睡觉。”
  一天忙到晚,这会儿时辰也不早,就各自洗漱回屋休息。
  快过年了,可还有得忙。
  第98章
  离除夕越近,天就越冷。
  大早上的,天色才刚泛白,姜宁迷迷糊糊醒来,伸手往旁边柜子上摸索,抓到衣服后,抽回手,连带衣服一块缩回被子里。
  家里装了炉子,屋里还是冷。
  衣服不先焐热的话,穿在身上跟冰坨似的,一身热乎气三两下就没了。
  姜宁半睁着眼翻了个身,又飞快把被子掖好。
  冬天的冷风,无孔不入,只要掀开一个被角,就能让你快速拥有一个冰窖。
  摸着衣服也捂得差不多,姜宁直接在被子里胡乱先套上,再掀开被子去理整齐。
  新被子盖着暖和,这会儿多穿了一件出来,倒是没那么冷了。
  一边理衣服,一边穿上外面的袄子。
  开门前,姜宁做了下心里建设,一边是今天这个门是非出不可么,一边是要不还是换一天暖和的时候再去。
  刚打开门,外面就传来声响。
  姜宁打了个哈欠,一团白雾散开,对上卫长昀偏过头看来的视线。
  “昨晚没熄火吧?”姜宁不太确定,担心道:“重新发火,又得收拾一遍堂屋。”
  第一次烧炉子还好,里边没东西,所以烧起来灰没那么多。
  后边要重新发火,那就又是烟又是灰的,连下边的煤灰、炭灰都要扒拉掉。
  卫长昀摇头,束发的青色发带跟着一晃,落在颈侧,“没,我添了一根柴,加了煤又燃了。”
  姜宁搓搓手,跟在他后面进了堂屋,径自朝放在炉子上一晚的水壶走过去。
  “一会儿跟赵叔、杨婶一起去看猪,肉买回来,留多少新鲜的?”
  “这天能多放几天,可以多留点。”卫长昀往炉子里加了煤,又重新盖上,伸手用手背贴着炉盘试了试温度,“上次去买的煤用得快,下个月二十怕是用不到。”
  “不行就用炭吧,一样的。”姜宁往盆里倒了热水,试了下温度,又加了一点凉的,才把帕子放进去。
  屋外太冷,盆和架子都搬了进来,还在屋里放了一个桶装凉水。
  这样哪怕是洗手或者要烧水,就不用进进出出的,方便很多。
  “嗯。”卫长昀弄完火,回身正准备去厨房弄早饭,却恰好瞥见姜宁把脸埋进帕子里。
  神色微顿,而后笑了一下。
  有点像私塾里那只,时不时会过来讨食的小猫,被养熟了之后,拿谁的衣角擦脸都不客气。
  姜宁发出呼呼两声,一边回头一边从帕子后面露出眼。发现卫长昀看着他笑,不解地眨眼,“怎么了?”
  说话声音有些含糊,语调是在家里时惯有的上扬。
  卫长昀指尖微动,在身侧轻轻摩挲,“看你洗脸。”
  姜宁错愕地看他,“我洗脸?”
  这有什么好看的啊,不就是洗脸吗?他又不是第一次在家里洗脸。
  “像小猫。”卫长昀说得坦然,半点没想瞒着。
  话音刚落,就看姜宁的脸一下红了,飞快把帕子盖回去。
  哪有人当着面说人像小猫的。
  太亲昵了。
  “那你像什么?”姜宁闷声问了一句。
  卫长昀犹豫了一下,试探问:“小狗?”
  小猫、小狗,都是一起的,所以姜宁是小猫,他就是小狗。
  姜宁倏然回头,瞪着卫长昀,仿佛听到了什么惊天爆料,却见卫长昀一脸坦然,仿佛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
  天呐。
  竟然有人狗塑自己。
  姜宁心情如同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之后,发现他也平静下来了。
  猫猫狗狗的,是挺可爱。
  去了镇上,要不养一只猫,再养一只狗吧。
  三花猫和小土狗,还好养活。
  “什么小猫小狗?有野猫跑到家里来了吗?”
  两人循声看去,见朱红从屋里走出来。
  姜宁瞥眼卫长昀,随后笑了一下,“没呢,我和长昀说,去镇上住的话,要不要养猫和狗。”
  朱红一听,难得没有犹豫,露出笑容,“养狗好,还可以看家。”
  村里不觉得,毕竟家家户户都离得远,而且都是些农具、粮食之类的东西,小偷来了都不知道能偷什么。
  “那顺道再养一只猫吧,反正也吃不了多少。”姜宁撒娇道:“是吧,阿娘。”
  朱红瞥他一眼,笑得一脸宠溺,“你以为是小物件啊,说养就养,不得上心才能养好。”
  姜宁眼睛一亮,凑到朱红旁边,“那是同意了?”
  “养吧。”朱红点头,“到时候去村里问问谁家下崽了,去抱一只就行。”
  村里也有人家养狗,就算一胎小崽儿再少,也会有三五只,都是送人的。
  再不济,送点菜、米,也就能抱回家了。
  卫长昀正好走到堂屋门口,掀起帘子,听见后停下,“那今天去买肉时,正好问问。”
  不过要是冬天抱回家,就得更仔细些养,怕冻着。
  “要不要晚些再问?开春了也暖和些。”姜宁说了句,“不过也可以提前预定。”
  卫长昀“嗯”了声,出了门去厨房。
  人一走,朱红等了会儿,就拉住要跟上去的姜宁,走到一边坐下。
  姜宁一怔,不解地坐下。
  “阿娘?”
  “宁哥儿,阿娘问你一句,是不是认定了二郎?”朱红来这儿也住了有快半年。
  想到姜宁嫁到卫家来,短短一月就遭遇了不少事,到如今和卫大那门亲事都作不得数。
  堂没拜,就接了个亲回来,就成了寡夫郎。
  如今也快过去一年,姜宁和卫长昀成日都在她眼前,看得出来两人心意相通,却也没有举止过分,或者不清楚。
  朱红心里就一直在琢磨这事,想了又想,直到姜宁险些被老根爷抢去后,两人说想搬到镇上去。
  她才生了其他的念头。
  人得在经历了事儿后,才想得明白一些事。
  姜宁见她严肃,立即正色,“我与长昀性格相投,虽也不到一年,但他是个踏实、可靠的人——”
  他顿了一下,才接着道:“阿娘,和他在一起时,我会忍不住笑,想逗他,也会不好意思,会想到很久以后的事。”
  以后,以后,总会想到以后在一起做什么。
  姜宁是第一次谈恋爱,说实话,有点懵。
  虽然那些闲言碎语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可一想到自己是怎么来到这儿,又与卫长昀在世俗上的不被理解,心中到底也有些担忧。
  不过卫长昀和他一样,那他就不怕了。
  一个生活在这里,深受这里道德观念影响的人,都能坚定选择他,为他离开老屋,去更外面的世界,他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二郎父母都不在世上,你这边也只有我这个长辈。”朱红顿了一下,“我不知其他家会如何办,但你常年在外做生意,和二郎同进同出,是不是我替你们主持了婚事,有了父母之命,再寻个媒人,有了婚配关系,更好一些。”
  什么?婚配!
  姜宁瞪大眼,差点从凳子上摔下去,“婚事?”
  “你们既然心意相通,那自当是该把事办了。”朱红当姜宁是不好意思,便道:“二郎算虚岁也有十八,不算小。”
  “等等,阿娘,我还没想过这个事呢。”姜宁磕磕巴巴道:“我是想多攒一点钱,然后开一家店,日子能过得好一些。”
  “成亲又不影响。”朱红不解,“有了婚书便成,只是都在自家屋里办,接亲、迎亲这些多半得省了。”
  不是,怎么就突然说到婚事上了?
  他阿娘一天在家里,做衣服、带孩子,还要忙家务,这么忙了还有心思琢磨这个啊。
  “会不会有些早了?”姜宁差点就被朱红说服,“更何况长昀明年就要考试,不能分心。”
  朱红道:“成亲又不影响考试,可以先不要孩子。”
  姜宁:“……”
  完了,他阿娘的口才原来这么好吗?
  “宁哥儿,我知道你和二郎的感情好,但外边那些话若是传开了,你想还能搬到哪里去呢。”
  朱红实在担心,去了镇上他们还是一家子。
  姜宁和卫长昀同进同出,说是兄弟也不合适,万一日后哪一天成亲,人家不觉得更奇怪了吗。
  “我……”
  姜宁听完,终于明白朱红担心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