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柴火比较麻烦,下了一夜的雨,几乎全部都淋湿了,只有靠里边的几捆还能用。
  “先把干柴搁到柜子上来,反正有柜子门,灰也进不去。”姜宁扶着柴,看向卫长昀,“你接一下。”
  卫长昀点头,伸手接过柴,举起来放柜子顶上放,“湿的搭在灶边吧,烧火时顺便能烤。”
  家里用的柴都是去山里捡的,大小都有,粗的劈开,细的就直接掰断烧。
  雨照这么下下去,柴火也紧张。
  “没事,家里米粮油和柴都有,半个月能撑得下去。”姜宁乐观道:“就当放假了。”
  卫长昀“嗯”了声,把柴火理好,免得掉下来砸到人。
  姜宁看着一地的水,庆幸基因里的囤货意识,平时家里东西但凡少了都会补上,不然这时候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我把火烧上,正好把早饭做了。”
  “换身衣服再来,别一会儿着凉,这天病了更麻烦。”
  姜宁拧了一下裤腿的水,挽了起来,“脚都冰凉凉的,还不能穿鞋。”
  穿上刚出门就得湿透,还不如不穿。
  卫长昀一怔,原本自然落在姜宁身上的视线,下意识收了回来。
  姜宁叹了声,十分想念拖鞋,至少不能光脚板踩在泥水里,石子硌着都是小事,划道口子或者踩到什么虫之类的才崩溃。
  他永远都忘不掉以前下雨后,学校操场上的那一堆钢笔虫,超级恶心。
  “走吧,去换身衣服再来。”姜宁走两步,伸手戳了戳他肩膀,“一会儿感冒了。”
  卫长昀思索了一下感冒的意思,大致能明白,“好。”
  走出厨房,雨小了不少,天却还是阴沉沉的。
  姜宁抬头看了看,又往村里的方向看。
  雨蒙蒙的一片,不太看得清,但多半情况比他们这里还糟糕,他们地势高,还稍微好一点。
  正要往屋里走,头上忽然多了一片阴影。
  姜宁诧异抬起头,发现卫长昀伸手替他挡在头顶,轻轻眨眼,看向他。
  “傻瓜。”
  卫长昀抿抿唇,指尖微动,“我——”
  “怕雨淋到你。”
  姜宁低头轻笑,“知道了,笨蛋。”
  一句傻瓜,和一声笨蛋。
  明明不像是夸奖的话,却扫过卫长昀的心弦,轻而易举地撩起一片涟漪。
  并肩一起回了堂屋,从朱红手里接过帕子,又各自擦着头发回了屋。
  “这天真像是破了一样,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去。”朱红一边倒出热水,一边往外瞅着发愁。
  姜宁换完衣服,走进堂屋时正好听到。
  “天漏了不得女娲来补才行。”
  “女娲是什么蛙?”
  “女娲为什么能补天?”
  姜宁语塞,表情变得怔愣,站在堂屋门口不知道要说什么。
  正琢磨要不要给两小孩说点传统神话故事,身旁就传来一道声音。
  “女娲不是蛙,是一个很厉害的神。”卫长昀走到他身边时,低声道:“头发贴在脸上了。”
  姜宁讷讷地伸手拨开,觉得脸颊微热,眼神飘忽地说起了故事,“对,女娲是很厉害的创世神,因为有女娲才有我们。”
  小小和小宝一下瞪圆了眼睛,好奇问:“是把我们生下吗?还是跟村里过年时,变戏法那样,哗一下变出来。”
  “是用泥点子捏出来的。”姜宁点了一下小小的额头。
  小小“哇”了一声,十分认真问:“那我也可以捏出一个人吗?”
  “那要变成神仙才可以。”姜宁对着小孩胡说道:“只有神仙才能变出人。”
  小宝在一旁反驳,“不对,人也可以自己生出孩子。”
  姜宁:“……”
  好有道理,他竟然反驳不了一点。
  朱红轻轻拍了他一下,“跟小孩一样,说些胡话。”
  姜宁笑起来,眼睛从帕子后面露出来,“我在给他们讲故事,怎么就是瞎话了?”
  女娲补天,多好的神话故事。
  反正下雨也做不了别的事,不如逗小孩玩。
  “趁着雨小,我去把早饭做了。”朱红笑笑,起身往外走。
  卫长昀方才坐下喝了杯热水,听朱红这么说,又要起身,“婶儿——”
  “你们忙了一早上,淋了雨就别去了,雨小我去不碍事。”朱红打断他,“姜汤快些喝,别凉了,头发记得擦干。”
  卫长昀微怔,心中一阵温暖。
  “你就安心坐着,让阿娘去吧。”姜宁附和道:“阿娘闲不住。”
  朱红道:“就你知道的多。”
  姜宁卖乖一笑,目送朱红去了厨房后,放好帕子,捧着碗接着跟两小孩说故事。
  “你们知道女娲补天是怎么补的吗?”
  “不知道。”
  “女娲是一个很厉害的神,她创造这个世界后,大家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上破了一个窟窿,洪水喷涌,淹了很多人的家园。”
  “不是从地下冒出吗?”
  姜宁正准备接着往下说,忽地瞪大眼,扭头去看卫长昀。
  “你、你怎么知道?”
  卫长昀不知道姜宁为什么这么惊讶,解释道:“书上有说。”
  姜宁“哦”了声,反应过来,“这不重要。”
  闻言卫长昀低笑一声,“好。”
  姜宁抿唇,总觉得不自在,干脆不去看他了。
  “女娲娘娘为了堵住天上的窟窿,遍寻五种不一样的石头,经过炼制,终于练成了一块巨大又坚韧的石头。”
  姜宁夸张地比划道:“她托起石头,飞身靠近洪水,终于用石头将窟窿补上,挽救了人类的家园。”
  “好厉害!”
  “那么大的石头她都能搬起来?”
  姜宁十分满意自己讲的故事,“那是当然,神仙就是力大无穷的。”
  “宁哥哥,还有故事吗?”
  “我也想听,你给我们讲好不好?”
  “那我给你们讲……葫芦娃救爷爷的故事吧?”
  卫长昀端碗的动作一顿,看向姜宁,眼神里露出疑惑,又很快褪去。
  收敛视线时,嘴角扬了扬。
  “从前啊,有一个老爷爷……”
  卫长昀喝完姜汤,起身往外走,没回屋,而是去了厨房。
  厨房里,朱红见他来了,愣了愣。
  “我来取一些炭火,拿过去能暖和一些。”卫长昀走到角落,拿了陶盆,从灶里夹出一些烧红的柴。
  朱红站在灶边,往锅里下面,“是啊,不管几月份,一下雨天就特别冷,手脚都是冰凉的。”
  “山里的天就这样。”卫长昀装了半盆炭,看了眼厨房里还没退的水,“婶儿,当下脚下。”
  朱红点头,“晓得的,你快去吧,身上都还一股水汽,别冻着。”
  卫长昀“嗯”了声,端着陶盆回了堂屋。
  有了陶盆放在桌下,屋子里一下暖和了不少,桌子摆了瓜子和花生,都是炒过的。
  姜宁一边嗑瓜子一边讲故事,心态好得不得了。
  卫长昀见状,回屋拿了一卷书过来,坐在一旁仔细读着,偶尔抬眼看向姜宁,嘴角一直扬着。
  不大的屋子里,有一道视线时不时地落在自己身上。
  姜宁再迟钝也感觉到了,起初还假装不知道,后来下意识地瞟过去,视线一对上,又心跳加速,飞快挪开。
  一来二去,他悄悄挪了挪凳子,离炭盆远了些。
  热。
  耳朵尖烫烫的。
  -
  一场八月中旬的雨,下了整整五天没停过。
  分明是中秋节,却毫无往年的过节气氛,整个村子都泡在一片水汽里。
  姜宁和卫长昀第一天就做好了准备,倒是不意外这么下。
  每日除了去厨房里做饭,其他时候一家五口人就窝在堂屋里。
  要么下五子棋,要么练字,要么就听姜宁讲故事。
  朱红总是坐在一旁,膝上放着篮子,给他们纳新的鞋底,说他们这个年纪长得快,鞋子要穿合脚的,不然走路不舒服。
  卫长昀不在堂屋待着的时候,就在自己屋里温书。
  只有姜宁,成了孩子头,领着小小和小宝,每天都能找到新的花样玩。
  今天翻花绳,明天捡石子。
  油布做的沙袋作用不小,至少后面几天水淹进家里过,其他地方淹了也就淹了。
  入了夜,姜宁打着哈欠回到屋里,琢磨什么时候雨能停。
  蹬掉鞋倒在床上,盯着顶格看了会儿,整个人缩到被子里,隔着窗户瞥向对面亮着灯的屋子。
  真用功啊。
  之前总是在忙别的事,他都不知道卫长昀每天能看那么长时间的书。
  读书的天赋虽高,可日复一日的苦读才是功课好的原因所在。
  想着想着,迷迷瞪瞪地合上眼,心想雨快点停吧。
  再不停,他都要变成蘑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