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睡里边吧。”顾苗道。
  姜宁答应了声,继续弯腰在床边理被子。
  “宁哥儿。”
  姜宁闻声回过头,发现顾苗表情是有话要说,一怔,随后停下了手里的事。
  “怎么了?”
  顾苗上前一步,坐在床沿,“我是想问你,没想过去镇上住吗?”
  看姜宁愣住,连忙解释,“我不是为了做生意赚钱,是你既然都在镇上摆了小吃摊,应当知道住在镇上的话会方便许多,不用再那么早起,每天一个多时辰来回。”
  姜宁看他慌乱解释,跟着坐下,“怎么问得突然?”
  顾苗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镇上那么多人家,没人会天天惦记谁家出了什么事。”
  话里意思明显,就是怕他在村里受那些闲言碎语的打扰。
  姜宁有些意外顾苗会这么问,也没打算瞒着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之前就想过了,但还需要些时日。”
  “你已经想好了?”顾苗一脸惊讶。
  姜宁“嗯”了声,“我和长昀商量过,这段时间去镇上出摊完,就去看看有没有便宜些的房子。”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打算租,还是想直接买一座宅子。
  永安镇的宅子,买个小些的,就正好他们一家人够住,应当也不会太贵,五六十两能买下。
  地段偏僻点,他们也没无所谓。
  顾苗吃惊道:“你想直接买?”
  姜宁点头,“宅子得是自家的好,不然屋主临时有什么变故,要我们把宅子腾出来,那更麻烦。”
  顾苗犹豫了下,提议道:“五六十两,你们得攒不少时间,要不——”
  “不用。”姜宁知道他要说什么,打断道:“我们已经攒下一些,到明年正月,多半就够了。”
  今年都还剩下五个多月,能挣得回来,不就是三十多两,再难也不会比之前挣那十五两要难了,就是辛苦些。
  顾苗知道姜宁不愿意借钱的原因,一是不想因为钱影响了朋友关系,二是他们如今还是合作关系。
  姜宁看他一脸郁闷,道:“不过是有一事得麻烦你,买宅子这事我和长昀都不懂,阿娘那边我们还没告诉她,所以得麻烦你瞒着,再有就是你们在镇上住得久,又做生意,比我们更了解其中的门道,可以帮我们过过眼。”
  “小事一桩,包在我身上了,一定给你找一个价格合适,地方还不错的宅子。”
  顾苗听完,心里又不郁闷了,“你喜欢院子大点的还是小点的?大点的吧,你平时晒东西,还有两个小孩。”
  姜宁眼睛瞪大,忽然觉得自己起了一个了不得的话头。
  刚张嘴想说什么,就被顾苗抢了先。
  “三间卧房加一个客厅?你家长昀要读书,是不是还得配一个书房?”
  顾苗一边爬到床里侧一边掀开被子钻进去,“不过那样就五间房了,可不算小,但要是屋子小一些,应当也还好,不行就隔一间出来。”
  姜宁躺下,认命地每一句都回应。
  “院子里最好已经栽了树,这样夏天凉快,不然光秃秃的热得很。”
  “对了,得有一口井吧?没井的话不方便,得到镇上的井去挑水,人多还麻烦。”
  “位置要安静一些,不能是闹市,但西街的宅子便宜,东街的贵。镇上不大,每天来回私塾也不算远。”
  “要是沿街的就好了,这样前院你可以支个摊,后边就是自家屋子。”
  ……
  姜宁听着听着来了困意,答应得也越来越慢,不过快睡着时,脑中已经慢慢浮起了一座宅子的模样。
  有树、有井,还有一方院子。
  几间屋子的布局和现在差不多,就是客厅宽了些,不像堂屋那样。
  厨房也全都是青砖砌的,很大,还亮堂。
  顾苗困困地喊身边人,“宁哥儿?”
  姜宁翻了个身,面朝床外,“嗯?”
  顾苗打了个哈欠,“镇上很好的,而且离村子也不远,你们要想秋哥儿他们,也能回来。”
  姜宁含糊不清地应了声,想到赵秋提醒的事,嘟哝道:“知道的,我会跟秋哥儿说。”
  “早点睡吧,明天还有事呢。”
  得去买纸钱和香烛,一块去给卫家父母和大哥烧纸。
  虽说不知道他们听不听得到,但这么大的事,还是亲自告诉他们一声才是。
  毕竟,是要搬出这里了。
  第78章
  第二天一早,姜宁和卫长昀一块送顾苗父子去村口,沈明尧看到他们,迎上前来。
  从顾苗怀里抱走顾今南,他道:“麻烦你们了。”
  姜宁跟顾苗挥挥手,笑了笑,“不麻烦,他们俩可乖了,好照顾。”
  顾苗拎着姜宁给他的篮子,听完戳了戳他胳膊,“我比你大好几岁,怎么说话呢。”
  姜宁光笑不说话,惹得顾苗又捏捏他胳膊。
  旁边卫长昀向沈明尧颔首示意,“今日中元,便不留你们,一路小心。”
  沈明尧把顾今南放到车上,再去扶顾苗上车,“嗯,有劳了。”
  送走顾苗一家,姜宁和卫长昀往村口走,这个时辰村里大多人都已经起了,打算去地里干活。
  碰到了,和往常一样闲聊两句算是打招呼。
  姜宁看卫长昀往家里走,叫住他,“哎,去买点东西再回。”
  卫长昀疑惑问:“要买什么?”
  “今天不是中元,晚上得去坟前烧点纸。”姜宁愣了下,反应过来,“你准备好了?”
  昨天赵秋提醒他别忘了,他还在想卫长昀应当不会忘,但这段时间忙,可能会顾不上准备。
  现在看,这事儿不可能会没准备。
  卫长昀点头,解释道:“不是这段时间准备的,是去年家里剩下的。”
  姜宁“哦”了声,没再问。
  纸钱和香烛家里有多的不奇怪,以前他家买一次够用两年,不是七月半的话,其实每次都烧得不多。
  “那回家,今天得供饭。”
  供饭得赶早,完了怕饿着自己祖宗,所以一般都是中午。
  姜宁和卫长昀回了家,一人煮了碗粉吃,就开始张罗中午供饭的事。
  鱼和肉肯定得有,凉拌菜和素菜也得上。
  等到午时,方桌上已经摆了一桌子的菜,三杯酒、三杯茶和三碗饭,再点上一炷香和一堆烛。
  朱红收拾了一下厨房,见姜宁擦着手进来,“长昀呢?”
  “领着小小和小宝在那儿烧纸。”姜宁知道朱红的意思,“我帮你收拾完再去。”
  朱红点点头,“虽然你和卫家大郎没什么缘分,但过了门就是一家人,一会儿记得多烧点。”
  “对了,堂屋那边烧完,厨房灶前也得烧,院门口也是。”
  “晓得了,阿娘。”姜宁笑了下,“我懂礼貌的,该做的不会少。”
  把碗沥了沥水,“吃过晌午饭,就去坟前烧,夜里不去了,就在家里再把烛和香点了。”
  “夜里烧的人太多,不去凑热闹也好。”朱红知道他做事妥帖,也不多念叨,“去吧,这里我收拾就行。”
  姜宁凑过去,给朱红捏了捏肩,“辛苦阿娘了。”
  “一家人的事,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你和长昀不也辛苦。”
  朱红自打和离后,心里轻松了许多,人看起来都精神了不少。
  姜宁从厨房出来,还没到堂屋,就闻到了烧纸钱的味道。
  不算难闻,但每次闻到他都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
  “我给一沓。”姜宁蹲在小小旁边,接过卫长昀递来的一沓纸钱,“烧的时候记得喊人,不然不知道是烧给谁的。”
  小小撕了三张一起往盆里放,“真的吗?那我要多给爹和娘烧,还有大哥,在下面盖房子。”
  小宝附和道:“还可以买马车,就今南家的那种。”
  姜宁眼神温柔,摸了摸他们俩的头,“心诚则灵。”
  卫长昀沉默地烧纸,听到姜宁的话,抬头看去,两人视线对上,却也不尴尬。
  “二哥,你也多烧点。”
  “让爹娘保佑你高中!”
  姜宁捏一把小宝的脸,“跟谁学的这个?还许愿呢。”
  小宝认真解释,“跟大哥学的,以前二哥在私塾,大哥每次烧纸都这么说,让爹娘冒青烟,二哥能高中。”
  提到卫大,姜宁下意识地看了眼卫长昀。
  对卫长昀来说,长兄如父不为过,十岁郎当的年纪,没了爹娘,对兄长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卫长昀垂着眼,把手里最后一沓纸钱烧完,“我不会让爹娘和大哥失望的。”
  在堂屋烧完,要去灶房和院门口烧。
  小小和小宝不用再跟着,大人去就行,顺道还得把烛和香点上。
  姜宁和卫长昀一块去了灶房烧纸,对烛和香靠着墙脚点的。
  “长昀,不管你能不能高中,你都是家里的骄傲。”姜宁单膝蹲着,“童生也没那么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