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改成自己种?”卫长昀想了想,“那得连根挖,不然种不活。”
  村子里也有去山上挖果树来家里栽的,多养几年,结的果子要比野生野长的甜。
  “连根挖就行,也不深。”姜宁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汗,“这毛辣果也不止能做酸汤,平时拿来调味、炒菜都行。”
  卫长昀点头,抱着水罐喝了点水。
  在地里歇了会儿,姜宁和卫长昀就去摘毛辣果了。
  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就是金钱,毕竟他俩得在一个月内赚到十五两呢。
  -
  晌午后的村子,迎来了一天最宁静的时候。
  趁着早上凉快去地里干活的人,大多都回来了,吃完饭正好午睡,连精力旺盛的小孩都没那么吵。
  姜宁和卫长昀回了一趟家,把东西放了,又随便扒拉了两口吃的,就在堂屋那张桌上写写画画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你看看,能看明白吗?”姜宁把自己手里的那张纸递过去,期待地看卫长昀。
  画得应该也没那么差,就是多少有点抽象了。
  他自己能明白,别人能不能明白他就不确定了。
  卫长昀铺开一张纸,用干净的茶杯压住一角,再用手掌贴住,仔细铺平。
  听到姜宁的话时,转头看去,“应该不难,我先……”
  “?”
  姜宁看他一愣,清清嗓子,“画风太简单了一点?”
  卫长昀抬了抬眉,看眼姜宁,视线又扫向手边的画。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画风,大概只有孩童才能画出横平竖直、不带修饰的画。
  卫长昀想了片刻,试探问:“很像街上小贩手里的推车。”
  姜宁眼睛一亮,点点头,“对了,就是推车,不过我这个推车加了点设计,可以一车多用。”
  “是想让我按照这画再描一遍,到时候给王木匠照着打?”卫长昀虽是在问,但看姜宁反应,多半是说对了。
  姜宁不瞒着他,撤回探出来的上半身,坐回长凳。
  拿起水杯,润了润唇,眼珠转了转,“我对你的画技比较有信心。”
  “我试试。”卫长昀挽好袖子,拿起笔道:“要给木匠照着打,得把内部也画出来,嫂嫂可否再画个示意?”
  “没问题。”姜宁放下杯子,拿起笔,完全没一点压力就在原来的纸上画起来。
  反正最后是卫长昀出图,他就是个草图。
  “这车做来,是要去镇上卖东西?”卫长昀照着姜宁的草图,勾画出车的轮廓。
  “嗯,不然只靠卖酸汤,就算卖了书,加上家里的钱,也得再做二百斤出来。”
  他们能做,易安楼也不一定能收这么多。
  总不能强买强卖吧,或者有难处就要别人预付款,做生意不能靠这个,有伤合作信誉。
  所以,他决定去卖小吃。
  在决定好卖什么之前,先把工具落实到位。
  “还忙啊?”朱红端着一盘刚炸好的豆腐果进来,盘子边上还放了一碗姜宁调的蘸汁。
  姜宁抬头,“阿娘你去歇着吧,别管我们了,等这儿画完我们得出去一趟。”
  朱红看眼桌上铺开的纸,一股墨香淡淡飘着,“那这豆腐果你俩趁热吃。”
  “你们回来前,按你说的炸了给小小和小宝吃,他们都夸。”
  姜宁笑得乖巧,“那也是娘你学得快,我就给你做了一遍,你就记住了。”
  朱红笑他会哄人,也没多待,怕打扰他们,嘱咐两句,又说等会儿她把毛辣果洗干净,便回屋去午睡。
  目送朱红离开,姜宁怔神好会儿,收回视线时,低低笑了声。
  虽然姜大志不是东西,可为了让朱红自由,这十五两花得不算亏,反正——
  姜大志和王邦父子的报应,以他们的为人处世,安生不了多久。
  姜宁画得差不多,放下笔,在一边擦了擦手就去夹豆腐果。
  豆腐果,不是单纯的炸豆腐。
  做法不难,却也很少有人这么吃。
  先是把豆腐块全部用手捏碎,没小苏打只能自然发酵。
  用布盖着一炷香的时间,让豆腐自然发酵,然后再手搓成圆形的丸子。
  炸的时候要热油下锅,等炸到外层酥脆变色,就可以捞出锅。
  蘸汁调制就是糊辣椒,加一点醋、葱,然后就是酱油。
  吃的时候,用筷子把丸子破开,外酥里嫩,包裹在外层的酥皮下,是软嫩的豆腐。
  浇上蘸汁,管饱还好吃,满嘴豆香混着鲜。
  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在蘸汁里加酸萝卜丁、折耳根碎。
  “你停会儿,尝一个先。”姜宁把浇了蘸汁的豆腐果放到小碗里,“包好吃。”
  卫长昀没立即停笔,把推车主体的最后一笔画完,才放下笔,“我根据平时所见,大概标了一下长短、高矮,嫂嫂看看可否。”
  姜宁诧异地看向卫长昀,又立即去看他面前的那张纸。
  栩栩如生。
  一辆推车竟然让他看出了几分艺术性。
  “我刚还说忘了什么,原来是忘了标尺。”姜宁托着脸颊抬头,眼里的夸赞没半点遮掩,“长昀,你这是文理全才啊。”
  什么古代读书人只懂四书五经、写申论,都是片面之词。
  这分明是文理全才,指不定还能知晓点天文地理。
  卫长昀对姜宁时不时冒出的奇怪词儿已经免疫,拿了碗,端着尝了口豆腐果。
  “你先别着急夸,看看是否有遗漏的。”
  姜宁“昂”了声,语调上扬,“我看是没什么问题,等会儿把内部结构再标注一下,木匠经验丰富,一定看得出。”
  卫长昀停下吃的动作,抬眼看了看姜宁,又很快移开视线。
  高兴了就好。
  他心中高兴,又为之钦佩。姜宁看似不胜打击的漂亮之下,却是遇事有主意,不会轻易放弃的坚韧性子。
  就好像,不论遇到什么事,他总会去想办法解决。
  姜宁看着图纸,忽然想到什么,“长昀。”
  卫长昀“嗯”了声,偏过头去看姜宁。
  他俩一站一坐,卫长昀看过去时,便看到姜宁微仰着脸,表情因为在想东西,显得有些纯良、茫然。
  卫长昀无意识捏了捏筷子,道:“什么?”
  姜宁眼神这才跟他对上,“你觉得这豆腐果味道如何?”
  卖小吃,自然是要卖好吃的。
  先不管别人能不能做,好吃得放在第一位。
  卫长昀看清他心里所想,便道:“好吃,而且内里豆腐软嫩,牙口不好之人也能吃。”
  姜宁点头,收回视线,若有所思道:“推车一边用火,一边是案台,我想……”
  “除了凉拌炸土豆之外,再卖炸豆腐果和包谷粑。”
  原材简单,也便宜。
  小吃生意就是走量不走价,主打一个买了还想买。
  一份土豆五文,一份豆腐果十文,再加上一个包谷粑三文,算下来,也不少了。
  推车若是能在十日内做好,那就能卖二十天,就算不卖满二十天,半个月是有的。
  按照一日三百文左右的进账算,半月就有四贯了。
  “……你看,这些是我算的小吃收入,再加上其他的,应该能凑够。”姜宁停下笔,咬着笔头。
  卫长昀仔细看姜宁算的账,每一项都算得不是很高,加起来和之前他们卖辣椒和土豆片的收入差不多。
  “算上石刻摹本,这账是不是会松一些?”
  姜宁明白他的意思,点点头。
  现在算下来,一个月十五两倒不是异想天开。
  只是,这都是往好了去想,碰上个意外,或者卖不出去,那就真难说了。
  况且这还没减去家里开支和成本,只是纯收入。
  姜宁想起什么,抬眼看卫长昀,眼里盈着笑,“没关系,我们还有最后一张底牌。”
  赌赢了,一个月赚十五两,不过是探囊取物。
  卫长昀被他眼里的笑晃了晃神,目光落在他颊边的一抹墨色上。
  等他再回神时,携着墨香的手指已经贴在姜宁颊边。
  姜宁疑惑:“?”
  卫长昀薄唇微抿,指腹蹭掉那点墨迹,“墨弄到你脸上了。”
  说完,摊开手,手指上那点黑很明显。
  姜宁“哦”了声,便没在意。
  第48章
  “王叔?这会儿忙吗?”
  王木匠家的院子宽敞,搭起来专门放木材的棚子里,堆了不少木材,靠近了,能闻到很明显的木香。
  听到声,他抬头看去,见姜宁和卫长昀站在外边,手里还拿着东西。
  王木匠把别在耳后的炭笔拿下来,在木材上画了条线,然后拍拍裤腿上的刨花。
  “进来吧。”
  卫长昀推开院门,侧身扶着门,等姜宁进去了,他才轻轻关好门跟上。
  “天热了,是得打个浴桶,方便些。你们要多大的?给我说说,要不了一天就能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