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北阳带着几个兽人亚兽人又去了一次,这次去了三艘竹筏。
顾篱没去,他忙着准备炼铜。
铜锅的模具很重要,一开始他是准备用失蜡法的,不是说大的青铜器都这么造出来吗?但等到他详细地讲完,羊河问:“那要多少蜡?”
顾篱才反应过来,他们连蜡都没有。
部落里目前蜡的来源就是蜂蜡,要够做铜锅的模具,得掏多少个蜂窝啊?
有点不切实际。
“要不等天冷了用兽油?”顾篱自己说完都觉得有点过于奢侈了,摇头,“不行,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羊河见过他造锄头的模具,问他:“一定要弄成空心,外面只有两个洞吗?”
顾篱听她似乎有不同想法:“那你是怎么想的?”
羊河问:“能不能用泥盘两个锅,一个大一个小,盘好之后拼接起来,烧定型。”
顾篱明白她的意思:“锅底没有支撑,小的锅能悬住吗?”
羊河说:“要不做得高一点,等泥模差不多晾干之后,上面穿几根签子固定住,反正铜烧红了倒下去是在下面的,不会有洞。”
顾篱越想越觉得可行:“那就这么做!”
这个模具还挺大的,不能用拉胚的方法一体成型,只能用盘筑法,不过羊河做多了大缸,手底下有数,先做好了外层的泥模给顾篱看大小,确认没问题才做内层。
内层到时候得靠边缘的连接悬空,不能做太沉,她尽量往薄了做,失败了好几次,调整了一下陶泥的干度才成功。
晴用做了一批长短粗细差不多的签子,帮她固定好。
接下来就等晾干烘烤了。
牛河朝着亚兽人伸手:“阿母阿母,我要去厕所。”
到现在部落里依旧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顾篱挖的厕所解决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小崽们很喜欢,去得很积极。
羊河带她过去,顾篱想起来,第一个坑埋起来发酵挺久了,应该已经熟腐了,正好挖出来追肥。
完全熟腐的肥料跟黑土差不多,臭味不明显,里面还有不少蚯蚓钻来钻去。
因为是第一次追肥,不清楚多少合适,顾篱就放得很少,但肥也不多,全部用完也就撒了一块地。
这也太少了。
不行,得让大家都向小崽们学习。
北阳他们去了五天,带回来好多山楂杨梅,矿石也有不少。
除此之外亚兽人们还采集了很多蘑菇,那山坡大部分背阴,确实适合蘑菇生长,带回来的蘑菇里面甚至有银耳。
这些银耳大的比拳头大一些,小的没比山楂大多少,一朵一朵洁白蓬松,摸上去肥嘟嘟软乎乎的,散发着特有的清香,一看就适合炖糖水。
鲜银耳很容易出胶,清甜软糯,清水炖煮加一点糖就很香了,顾篱炖了一锅出来,放在草棚底下晾,本来是想着晾凉了给大家解暑,没想到还没凉就全部吃完了。
马上就要开始进入采集的高峰期,他们需要足够的房子来储存食物。
部落里又多了两个大砖窑。
黏土也换了采集点,撑船从河里出去,到大河边的竹林去挖,这样虽然远不少,但是省力,一船挖回来够做好多砖。
有了足够的砖,造房子进度也变得很快。
松原来跟顾篱北阳商量,想挨着他们造房子,红叶和松崖并不急,暂时还住在泥房里,顾篱想让阿父阿母也住在边上,跟以前一样,就重新设计了一下。
卧室肯定都要带炕的,这样一来外面就要搭个灶,反正也就顺手的事。
储藏室怕不够,再盖几间。
重新设计之后的房子就变成了前后三排房子,第一排只有一间卧室,给阿父阿母住,他们的灶搭在南边草棚下,卧室门往东边开。
第二排从东往西依次是,顾篱和北阳的卧室,储藏室,储藏室,松原和阿白的卧室,两间卧室两侧是草棚。
第三排只有两间储藏室。
这样一来一共有四间储藏室,三间是避光的,顾篱打算把不避光的那间改成一家人的活动室。
到时候在里面挖个火塘,天冷的时候,一家人聚在里面一起吃饭多好。
他们这里一共有五间屋子要造,顾篱打算先造前面两排,最后面的两间储藏室可以缓缓,不然别人还没新房子住呢,他们多到可以堆东西,那也不好。
但是大家一听他要造新房子,都说:“篱先造,等篱造完我们可以学。”
这么一说,原先已经造好房子的甚至都有几个后悔了。
顾篱在地上画了示意图:“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弄了三个炕,储藏室多了两间。”
山君看完问他:“一定要一个炕一个灶吗?”
顾篱也意识到这样可能有点费柴,他们家还好,每个人都能采集狩猎,把炕烧热,用不了多少柴,而且他们家热水需求比较大,本来每天就要用掉很多柴。
但部落里还有一些原先住集体山洞的人,他们很多都是行动不方便的,没有这么多的柴。
他想了想说:“把烟道修一下,应该也可以一个灶烧两条炕,再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修好,得多试试。”
山君说:“两条也够了,炕做得大,一条可以睡三四个人。”
大家还是先来造顾篱的房子,那顾篱就好好设计,瓦片用上,房子里面也可以挖个门洞出来,松原他们那头的草棚都改成了砖房,弄了个完全室内的厨房。
大家都想看这样的房子造好会是什么样,一有空就来帮忙,建造进度很快,可惜再快也没快过雨。
一场大雨酝酿了一天才落下,来势汹汹,接连下了两天,下得屋顶都漏雨了。
滴滴答答的,他拿了个陶盆接水没多会儿就接满了。
他开门去倒水,正好一正风刮过来,雨水成片地落进屋里,顾篱躲闪不及,端着陶盆成了个落汤鸡。
顾篱气笑了:“我倒出去的都没泼进来的多。”
这么大的风,顾篱怀疑是台风光顾了。
地面没有铺石砖,就是泥土夯成的,沾水之后变得湿滑。
北阳看他不高兴,拿走他手里的陶盆放到接雨的地方,搂着他的腰,这么直直抱起来,放到炕上去,拿毛巾来给他:“擦擦。”
顾篱接过来,叹气:“那还是山洞好。”
北阳说:“等新屋顶修好就好了。”
其实新屋顶的瓦片都准备好了,这两天就该铺的,忽然下这么大的雨,肯定铺不了,只能先暂停。
顾篱擦完身上开始擦脚:“这么大的雨,采集肯定去不了了,狩猎估计也不去,你巡山要去吗?”
“不去了。”
“那咱们一块儿窝家里,反正食物够。”
夏天食物充足,部落里至少存了五六天的食物。
他们说着话呢,又听见外面一阵动静,北阳开草棚这边的窗看了眼:“有个草棚塌了。”
顾篱擦完一只脚,另一只还没擦,就用没擦的脚穿上刚才弄脏的鞋,单腿蹦哒着过去看,北阳扶了他一把,顾篱凑到窗口,即便外面有草棚,这里都有细小的雨丝飘进来。
雨幕白茫茫一片,阻碍了视线,除了近处的几个草棚,顾篱什么都看不见,他有点担心:“那边房子没事吧,你能看清吗?”
北阳凝神细看,摇头:“看不清,我出去看看。”
顾篱给他找出来雨披和斗笠,刚开门,看见隔壁松原也开门了,只带了斗笠,顾篱就说:“去看阿父阿母吗?你别去了,北阳去就行。”
北阳走入雨幕中,松原还要往外走,顾篱生气地说:“都说别去了,非要多个人淋雨吗?你连雨披都没有。”
松原无奈地说:“屋子里没有水里,我出来舀点水。”
“哦。”这下轮到顾篱尴尬了,“那你去舀吧,你们屋里有泥炉吗?外面草棚应该还有一个。”
松原说:“挖了一个火塘。”
那也行。
除了一罐水,松原还从草棚里抱了一点柴,顺便整理柴堆草堆,往里面挪,免得被雨打湿,顾篱隔着窗口问他:“你们那边食物够不够,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吃。”
顾篱这边屋子里食物可能是整个部落最多的,因为做饭都在外面草棚做,很多食物都收在他们屋里。
松原说有:“我拿过来咱们一起吃。”
顾篱笑他:“我看你是惦记我做得好吃。”
北阳转了一回来,没有直接进屋,到草棚那边敲敲窗户,顾篱推开窗:“你怎么到这里去了,去看过了吗?我阿父阿母那边没事吧?别的人怎么样?”
“没事。”北阳说,“只有草棚倒了几个,房子都是好的,有一座漏水多,里面的人住到旁边去了。”
特殊时期挪一下也没办法,只能等雨停后修屋顶。
情况已经比顾篱想得好很多。
北阳隔着窗户对顾篱说:“篱,有些人屋里没有食物,你拿一点我送过去。”
顾篱没去,他忙着准备炼铜。
铜锅的模具很重要,一开始他是准备用失蜡法的,不是说大的青铜器都这么造出来吗?但等到他详细地讲完,羊河问:“那要多少蜡?”
顾篱才反应过来,他们连蜡都没有。
部落里目前蜡的来源就是蜂蜡,要够做铜锅的模具,得掏多少个蜂窝啊?
有点不切实际。
“要不等天冷了用兽油?”顾篱自己说完都觉得有点过于奢侈了,摇头,“不行,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羊河见过他造锄头的模具,问他:“一定要弄成空心,外面只有两个洞吗?”
顾篱听她似乎有不同想法:“那你是怎么想的?”
羊河问:“能不能用泥盘两个锅,一个大一个小,盘好之后拼接起来,烧定型。”
顾篱明白她的意思:“锅底没有支撑,小的锅能悬住吗?”
羊河说:“要不做得高一点,等泥模差不多晾干之后,上面穿几根签子固定住,反正铜烧红了倒下去是在下面的,不会有洞。”
顾篱越想越觉得可行:“那就这么做!”
这个模具还挺大的,不能用拉胚的方法一体成型,只能用盘筑法,不过羊河做多了大缸,手底下有数,先做好了外层的泥模给顾篱看大小,确认没问题才做内层。
内层到时候得靠边缘的连接悬空,不能做太沉,她尽量往薄了做,失败了好几次,调整了一下陶泥的干度才成功。
晴用做了一批长短粗细差不多的签子,帮她固定好。
接下来就等晾干烘烤了。
牛河朝着亚兽人伸手:“阿母阿母,我要去厕所。”
到现在部落里依旧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顾篱挖的厕所解决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小崽们很喜欢,去得很积极。
羊河带她过去,顾篱想起来,第一个坑埋起来发酵挺久了,应该已经熟腐了,正好挖出来追肥。
完全熟腐的肥料跟黑土差不多,臭味不明显,里面还有不少蚯蚓钻来钻去。
因为是第一次追肥,不清楚多少合适,顾篱就放得很少,但肥也不多,全部用完也就撒了一块地。
这也太少了。
不行,得让大家都向小崽们学习。
北阳他们去了五天,带回来好多山楂杨梅,矿石也有不少。
除此之外亚兽人们还采集了很多蘑菇,那山坡大部分背阴,确实适合蘑菇生长,带回来的蘑菇里面甚至有银耳。
这些银耳大的比拳头大一些,小的没比山楂大多少,一朵一朵洁白蓬松,摸上去肥嘟嘟软乎乎的,散发着特有的清香,一看就适合炖糖水。
鲜银耳很容易出胶,清甜软糯,清水炖煮加一点糖就很香了,顾篱炖了一锅出来,放在草棚底下晾,本来是想着晾凉了给大家解暑,没想到还没凉就全部吃完了。
马上就要开始进入采集的高峰期,他们需要足够的房子来储存食物。
部落里又多了两个大砖窑。
黏土也换了采集点,撑船从河里出去,到大河边的竹林去挖,这样虽然远不少,但是省力,一船挖回来够做好多砖。
有了足够的砖,造房子进度也变得很快。
松原来跟顾篱北阳商量,想挨着他们造房子,红叶和松崖并不急,暂时还住在泥房里,顾篱想让阿父阿母也住在边上,跟以前一样,就重新设计了一下。
卧室肯定都要带炕的,这样一来外面就要搭个灶,反正也就顺手的事。
储藏室怕不够,再盖几间。
重新设计之后的房子就变成了前后三排房子,第一排只有一间卧室,给阿父阿母住,他们的灶搭在南边草棚下,卧室门往东边开。
第二排从东往西依次是,顾篱和北阳的卧室,储藏室,储藏室,松原和阿白的卧室,两间卧室两侧是草棚。
第三排只有两间储藏室。
这样一来一共有四间储藏室,三间是避光的,顾篱打算把不避光的那间改成一家人的活动室。
到时候在里面挖个火塘,天冷的时候,一家人聚在里面一起吃饭多好。
他们这里一共有五间屋子要造,顾篱打算先造前面两排,最后面的两间储藏室可以缓缓,不然别人还没新房子住呢,他们多到可以堆东西,那也不好。
但是大家一听他要造新房子,都说:“篱先造,等篱造完我们可以学。”
这么一说,原先已经造好房子的甚至都有几个后悔了。
顾篱在地上画了示意图:“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弄了三个炕,储藏室多了两间。”
山君看完问他:“一定要一个炕一个灶吗?”
顾篱也意识到这样可能有点费柴,他们家还好,每个人都能采集狩猎,把炕烧热,用不了多少柴,而且他们家热水需求比较大,本来每天就要用掉很多柴。
但部落里还有一些原先住集体山洞的人,他们很多都是行动不方便的,没有这么多的柴。
他想了想说:“把烟道修一下,应该也可以一个灶烧两条炕,再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修好,得多试试。”
山君说:“两条也够了,炕做得大,一条可以睡三四个人。”
大家还是先来造顾篱的房子,那顾篱就好好设计,瓦片用上,房子里面也可以挖个门洞出来,松原他们那头的草棚都改成了砖房,弄了个完全室内的厨房。
大家都想看这样的房子造好会是什么样,一有空就来帮忙,建造进度很快,可惜再快也没快过雨。
一场大雨酝酿了一天才落下,来势汹汹,接连下了两天,下得屋顶都漏雨了。
滴滴答答的,他拿了个陶盆接水没多会儿就接满了。
他开门去倒水,正好一正风刮过来,雨水成片地落进屋里,顾篱躲闪不及,端着陶盆成了个落汤鸡。
顾篱气笑了:“我倒出去的都没泼进来的多。”
这么大的风,顾篱怀疑是台风光顾了。
地面没有铺石砖,就是泥土夯成的,沾水之后变得湿滑。
北阳看他不高兴,拿走他手里的陶盆放到接雨的地方,搂着他的腰,这么直直抱起来,放到炕上去,拿毛巾来给他:“擦擦。”
顾篱接过来,叹气:“那还是山洞好。”
北阳说:“等新屋顶修好就好了。”
其实新屋顶的瓦片都准备好了,这两天就该铺的,忽然下这么大的雨,肯定铺不了,只能先暂停。
顾篱擦完身上开始擦脚:“这么大的雨,采集肯定去不了了,狩猎估计也不去,你巡山要去吗?”
“不去了。”
“那咱们一块儿窝家里,反正食物够。”
夏天食物充足,部落里至少存了五六天的食物。
他们说着话呢,又听见外面一阵动静,北阳开草棚这边的窗看了眼:“有个草棚塌了。”
顾篱擦完一只脚,另一只还没擦,就用没擦的脚穿上刚才弄脏的鞋,单腿蹦哒着过去看,北阳扶了他一把,顾篱凑到窗口,即便外面有草棚,这里都有细小的雨丝飘进来。
雨幕白茫茫一片,阻碍了视线,除了近处的几个草棚,顾篱什么都看不见,他有点担心:“那边房子没事吧,你能看清吗?”
北阳凝神细看,摇头:“看不清,我出去看看。”
顾篱给他找出来雨披和斗笠,刚开门,看见隔壁松原也开门了,只带了斗笠,顾篱就说:“去看阿父阿母吗?你别去了,北阳去就行。”
北阳走入雨幕中,松原还要往外走,顾篱生气地说:“都说别去了,非要多个人淋雨吗?你连雨披都没有。”
松原无奈地说:“屋子里没有水里,我出来舀点水。”
“哦。”这下轮到顾篱尴尬了,“那你去舀吧,你们屋里有泥炉吗?外面草棚应该还有一个。”
松原说:“挖了一个火塘。”
那也行。
除了一罐水,松原还从草棚里抱了一点柴,顺便整理柴堆草堆,往里面挪,免得被雨打湿,顾篱隔着窗口问他:“你们那边食物够不够,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吃。”
顾篱这边屋子里食物可能是整个部落最多的,因为做饭都在外面草棚做,很多食物都收在他们屋里。
松原说有:“我拿过来咱们一起吃。”
顾篱笑他:“我看你是惦记我做得好吃。”
北阳转了一回来,没有直接进屋,到草棚那边敲敲窗户,顾篱推开窗:“你怎么到这里去了,去看过了吗?我阿父阿母那边没事吧?别的人怎么样?”
“没事。”北阳说,“只有草棚倒了几个,房子都是好的,有一座漏水多,里面的人住到旁边去了。”
特殊时期挪一下也没办法,只能等雨停后修屋顶。
情况已经比顾篱想得好很多。
北阳隔着窗户对顾篱说:“篱,有些人屋里没有食物,你拿一点我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