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酸枣果肉很少,只有薄薄一层,还酸,果核圆圆长长的,顾篱喜欢用来当弹珠逗小猫玩,北阳和松原都会忍不住去抓,已经好几年没有玩了。
他强行挽尊:“我做点吃的。”
“这么酸怎么吃?”
“跟山楂一起做山楂糕。”
顾篱做过两次山楂糕,红叶记得要蜂蜜:“家里没有蜂蜜。”
顾篱想了想:“那用柿子吧,柿子甜。”
红叶又说柿子树不在这,要等橡子采集差不多才开始采柿子。
柿子虽然甜,但不好保存,优先等级要低一点。
这次大采集持续了三天,每个人的背篓都满满当当,他们回到盆地之后又过了两天山君才回来,带回来用兽皮包裹的两包盐,还有一头猪一头水鹿,顾篱有点奇怪:“拿什么换的盐?”
他也是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山君说是去换盐,但他们去的时候好像没有带兽皮。
松原说:“山君带我们抓的猎物,一群鹿,我们抓了三天,抓到四只。”
那不就是在东山部落的领地里抓的猎物?顾篱听得叹为观止:“抓他们的猎物跟他们换盐,东山部落还同意了?”
“因为山君跟他们首领打了一架。”松原表情兴奋,手舞足蹈地描述,“山君见了那个新首领就说‘我跟你阿母打过,你不如她。’新首领不信,要跟山君打,但是山君说不白打,打赢了就换盐。”
“他们同意了?”
松原点头:“同意了啊,山君就变成兽形跟他打了。”
这谁能打过啊?
从结果看也确实赢了,带回来的盐足够他们宽裕地度过这段时间,等到部落大集会。
顾篱的盐焗菜又能安排了,他让松原去要猪肝,松原还奇怪:“你不是不爱吃吗?”
顾篱说:“我有办法做好吃,你快去要,不然被别人要走了。”
“行吧。”松原本来就喜欢吃内脏。
正好这次花椒也采回来很多,他把一部分花椒放在石板上直接烘干脱粒。
等松原回来,顾篱把猪肝切成差不多的大小厚度的几块,用水加姜片浸泡出血水去腥,再吊起来晾干,埋入炒香的花椒和盐堆里,用炭火余温加热石锅。
因为怕夹生,闷的时间比较久,出锅的猪肝干香耐嚼,又不像肉类那样有纤维感,回味咸香悠长,不知不觉就吃了一片又一片。
红叶都说好吃,就是有点费盐,顾篱把盐重新炒干:“没事,还能用。”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一直重复用,现在盐还是比较缺的,顾篱不会在这种地方冒险,能偶尔解解馋就行。
他不在的这几天,猪圈都是松崖在打理,小猪按照顾篱的方式去照看,给伤口抹细草木灰,这几天下来已经没有再渗水了。
鸡已经养熟了,经常飞到栏杆上,但是没有逃跑。
顾篱对初步养殖成果还挺满意的。
部落最近的重心是采集,尽可能多的采集、储备食物,准备过冬,兽人们也加入了采集队,每天都有一队人外出,带回大量食物。
留在盆地内的人也有事要忙,橡子栗子都需要挑选,泡在水里把有虫眼的挑出来先吃掉,剩下的再晒干储存。
过了这段时间再下雨就不是一天半天,而是持续好几天,食物不及时晒干储存容易发霉变坏,稻粱薏苡这些穗子需要晒干脱粒,山药土茯苓之类的块根块茎、各种可以吃蘑菇、野菜也都需要处理。
顾篱还要给养着的兔子和猪储备食物,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食物虽然多,却没什么心思好好吃,半个月下来人都瘦了一圈。
每年都是这样的,顾篱把这段时间叫做“橡子季”。过了橡子季,天气慢慢转凉,柿子也大量成熟采集队抽出一天时间去摘柿子。
顾篱还是头一次摘柿子,提前用麻线编了一个柿子兜,路上砍了一根竹子修掉枝叶绑上去,柿子竿就做好了。
没有选育栽培的柿子果子比较小,果核还多,但是一样甜。
顾篱连着吃了三个才停下来,完全成熟的柿子不好搬运,他们主要摘青色橙色的柿子,可以用蚌刀削去柿子皮晒成干储存到冬天,也可以等放熟慢慢吃。
第18章
橡子季后,兽人们重新开始捕猎,捕猎之余会砍柴带回来作为过冬的储备。
亚兽人们采集食物的同时也会大量收割可以用来编织的草茎藤条,等到冬天不方便出门的时候就在山洞里编织草席草鞋藤筐。
这些草茎基本是灯芯草、蒲草,喜欢长在水边,顾篱采割的时候还摘了很多的蒲棒,蒲棒直接点燃可以当香薰,绒絮扯下来可以用来给伤口止血,最重要的是可以装在兽皮里当填充物做枕头。
夏天用兽皮枕头太热,天气凉下来抱一只软乎乎的抱枕不知道有多舒服!
他用骨针缝了几个兔皮枕头,只留下一个小口子,蒲棒整根放进兔皮套里,一手抓着茎,一手隔着兔皮撸下绒絮,装满再封口,兔皮抱枕就做好了。
骨针比较粗,针脚也不太密,会有一部分绒絮跑出来,没关系,跑出来可以再补充。
顾篱拍了拍抱枕,一个放自己床上,一个放松原石床上,还有阿父阿母那边也放两个。
这几天天气不好,不适合外出采集,顾篱每天除了打理猪圈就在山洞里磨羊角梳,断断续续磨了几天,终于磨得差不多了。
他用新梳子试着梳头,有点扯头发,还需要精细打磨。
梳子先放一边,顾篱准备做酸糕。酸糕就是山楂和酸枣做成的糕,因为都酸,干脆就叫酸糕。
之前采集回来的山楂和酸枣都已经开始发软发皱,一块儿放水里洗干净挑出坏果,用骨刀挖掉山楂屁股留下梗,和酸枣一起放进石锅里煮,煮软之后山楂提着梗就可以把里面的籽一起带出来,剩下的果肉捣成糊糊。
酸枣煮好后剥皮,留下果肉和果核一起搅拌,搅成一大团后果核很容易脱出,剩下酸枣泥加到山楂里搅拌均匀。
酸味就绪还差糖,今年运气不太好,没什么蜂蜜,顾篱用柿子做甜味剂。
放软的柿子清洗剥皮去蒂之后直接在水里捏散,把硬果核取出来,剩下的捣成浆熬煮,煮成浓稠的柿子糖浆,加到酸枣山楂泥里搅拌均匀之后用大叶子包裹着摊在火塘边烘干。
柿子汁没有过滤,山楂捣得也不算太细,酸糕并不是非常细腻的口感,但是滋味浓郁酸甜,光是闻到就已经开始分泌唾液。
顾篱吃了一小块非常满意,拿一点去找北阳,山君也在,顾篱分给她一块。
山君尝了尝,问他:“什么东西做的?”
“酸枣和山楂,甜味是柿子。”
山君又吃了一口:“做起来麻烦吗?”
“还行?”工序是简单的,就是三种食材分开处理比较繁琐。
山君换了个问法:“明天就派人出去采集,再做一批出来,五天够吗?可以叫其他人帮忙,马上就是大集会,带这个去跟别的部落换盐。”
“大集会已经定了?”
每年大集会的具体时间都是会飞的鸟族兽人来通知的,据说是大部落的巫定的时间,他们这样的小部落没有巫,等着收通知就行。
山君点头:“鸟族兽人来过了,定在十天之后,五天后出发。”
这么重要的事,怎么都不能耽误,顾篱算了算:“明天就能采回来的话肯定来得及。”
好几个亚兽人来帮忙,大家分组,三种食材分交给不同的人处理,同时进行,顾篱改进了一下配方,加入葛根粉,这样凝固起来更快。
因为要长距离携带,这批酸糕比之前做的更干一点,形状也做成了一块一块的小圆饼,比起“糕”口感更接近半硬不软的糖,这样不容易碎。
今年大集会顾篱也去,他第一次去,不清楚具体情况,问北阳:“你说那边能不能自己带东西去换?”
北阳说可以,他又问:“你怎么知道?”
“去过。”
“哦。”顾篱想起来了,北阳去年有几天不在,那时候说是去见他大哥了。
东寒在别的部落生活,离得比较远,平时不会回来,他们就在大集会上见面。
“那你说我带什么好?”
硬通货应该是能御寒的兽皮和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还有必不可缺的盐,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就像酸糕。
“少见的东西容易交换。”
顾篱就有想法了,整理东西的时候又问松原:“你带什么?”
松原给他看兽牙和琥珀做的项链,还有磨得光亮的鹿角锥和骨哨,用牛皮绳穿好了系在腰上。顾篱不是很懂:“你拿这些去换东西?”
松原以为他说换盐:“交换的东西不用我们准备。”
“我们自己不带东西去吗,走五天就光换盐?”
松原也奇怪他为什么这么问:“找伴侣啊。”
顾篱:“……”
是他狭隘了。
他强行挽尊:“我做点吃的。”
“这么酸怎么吃?”
“跟山楂一起做山楂糕。”
顾篱做过两次山楂糕,红叶记得要蜂蜜:“家里没有蜂蜜。”
顾篱想了想:“那用柿子吧,柿子甜。”
红叶又说柿子树不在这,要等橡子采集差不多才开始采柿子。
柿子虽然甜,但不好保存,优先等级要低一点。
这次大采集持续了三天,每个人的背篓都满满当当,他们回到盆地之后又过了两天山君才回来,带回来用兽皮包裹的两包盐,还有一头猪一头水鹿,顾篱有点奇怪:“拿什么换的盐?”
他也是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山君说是去换盐,但他们去的时候好像没有带兽皮。
松原说:“山君带我们抓的猎物,一群鹿,我们抓了三天,抓到四只。”
那不就是在东山部落的领地里抓的猎物?顾篱听得叹为观止:“抓他们的猎物跟他们换盐,东山部落还同意了?”
“因为山君跟他们首领打了一架。”松原表情兴奋,手舞足蹈地描述,“山君见了那个新首领就说‘我跟你阿母打过,你不如她。’新首领不信,要跟山君打,但是山君说不白打,打赢了就换盐。”
“他们同意了?”
松原点头:“同意了啊,山君就变成兽形跟他打了。”
这谁能打过啊?
从结果看也确实赢了,带回来的盐足够他们宽裕地度过这段时间,等到部落大集会。
顾篱的盐焗菜又能安排了,他让松原去要猪肝,松原还奇怪:“你不是不爱吃吗?”
顾篱说:“我有办法做好吃,你快去要,不然被别人要走了。”
“行吧。”松原本来就喜欢吃内脏。
正好这次花椒也采回来很多,他把一部分花椒放在石板上直接烘干脱粒。
等松原回来,顾篱把猪肝切成差不多的大小厚度的几块,用水加姜片浸泡出血水去腥,再吊起来晾干,埋入炒香的花椒和盐堆里,用炭火余温加热石锅。
因为怕夹生,闷的时间比较久,出锅的猪肝干香耐嚼,又不像肉类那样有纤维感,回味咸香悠长,不知不觉就吃了一片又一片。
红叶都说好吃,就是有点费盐,顾篱把盐重新炒干:“没事,还能用。”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一直重复用,现在盐还是比较缺的,顾篱不会在这种地方冒险,能偶尔解解馋就行。
他不在的这几天,猪圈都是松崖在打理,小猪按照顾篱的方式去照看,给伤口抹细草木灰,这几天下来已经没有再渗水了。
鸡已经养熟了,经常飞到栏杆上,但是没有逃跑。
顾篱对初步养殖成果还挺满意的。
部落最近的重心是采集,尽可能多的采集、储备食物,准备过冬,兽人们也加入了采集队,每天都有一队人外出,带回大量食物。
留在盆地内的人也有事要忙,橡子栗子都需要挑选,泡在水里把有虫眼的挑出来先吃掉,剩下的再晒干储存。
过了这段时间再下雨就不是一天半天,而是持续好几天,食物不及时晒干储存容易发霉变坏,稻粱薏苡这些穗子需要晒干脱粒,山药土茯苓之类的块根块茎、各种可以吃蘑菇、野菜也都需要处理。
顾篱还要给养着的兔子和猪储备食物,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食物虽然多,却没什么心思好好吃,半个月下来人都瘦了一圈。
每年都是这样的,顾篱把这段时间叫做“橡子季”。过了橡子季,天气慢慢转凉,柿子也大量成熟采集队抽出一天时间去摘柿子。
顾篱还是头一次摘柿子,提前用麻线编了一个柿子兜,路上砍了一根竹子修掉枝叶绑上去,柿子竿就做好了。
没有选育栽培的柿子果子比较小,果核还多,但是一样甜。
顾篱连着吃了三个才停下来,完全成熟的柿子不好搬运,他们主要摘青色橙色的柿子,可以用蚌刀削去柿子皮晒成干储存到冬天,也可以等放熟慢慢吃。
第18章
橡子季后,兽人们重新开始捕猎,捕猎之余会砍柴带回来作为过冬的储备。
亚兽人们采集食物的同时也会大量收割可以用来编织的草茎藤条,等到冬天不方便出门的时候就在山洞里编织草席草鞋藤筐。
这些草茎基本是灯芯草、蒲草,喜欢长在水边,顾篱采割的时候还摘了很多的蒲棒,蒲棒直接点燃可以当香薰,绒絮扯下来可以用来给伤口止血,最重要的是可以装在兽皮里当填充物做枕头。
夏天用兽皮枕头太热,天气凉下来抱一只软乎乎的抱枕不知道有多舒服!
他用骨针缝了几个兔皮枕头,只留下一个小口子,蒲棒整根放进兔皮套里,一手抓着茎,一手隔着兔皮撸下绒絮,装满再封口,兔皮抱枕就做好了。
骨针比较粗,针脚也不太密,会有一部分绒絮跑出来,没关系,跑出来可以再补充。
顾篱拍了拍抱枕,一个放自己床上,一个放松原石床上,还有阿父阿母那边也放两个。
这几天天气不好,不适合外出采集,顾篱每天除了打理猪圈就在山洞里磨羊角梳,断断续续磨了几天,终于磨得差不多了。
他用新梳子试着梳头,有点扯头发,还需要精细打磨。
梳子先放一边,顾篱准备做酸糕。酸糕就是山楂和酸枣做成的糕,因为都酸,干脆就叫酸糕。
之前采集回来的山楂和酸枣都已经开始发软发皱,一块儿放水里洗干净挑出坏果,用骨刀挖掉山楂屁股留下梗,和酸枣一起放进石锅里煮,煮软之后山楂提着梗就可以把里面的籽一起带出来,剩下的果肉捣成糊糊。
酸枣煮好后剥皮,留下果肉和果核一起搅拌,搅成一大团后果核很容易脱出,剩下酸枣泥加到山楂里搅拌均匀。
酸味就绪还差糖,今年运气不太好,没什么蜂蜜,顾篱用柿子做甜味剂。
放软的柿子清洗剥皮去蒂之后直接在水里捏散,把硬果核取出来,剩下的捣成浆熬煮,煮成浓稠的柿子糖浆,加到酸枣山楂泥里搅拌均匀之后用大叶子包裹着摊在火塘边烘干。
柿子汁没有过滤,山楂捣得也不算太细,酸糕并不是非常细腻的口感,但是滋味浓郁酸甜,光是闻到就已经开始分泌唾液。
顾篱吃了一小块非常满意,拿一点去找北阳,山君也在,顾篱分给她一块。
山君尝了尝,问他:“什么东西做的?”
“酸枣和山楂,甜味是柿子。”
山君又吃了一口:“做起来麻烦吗?”
“还行?”工序是简单的,就是三种食材分开处理比较繁琐。
山君换了个问法:“明天就派人出去采集,再做一批出来,五天够吗?可以叫其他人帮忙,马上就是大集会,带这个去跟别的部落换盐。”
“大集会已经定了?”
每年大集会的具体时间都是会飞的鸟族兽人来通知的,据说是大部落的巫定的时间,他们这样的小部落没有巫,等着收通知就行。
山君点头:“鸟族兽人来过了,定在十天之后,五天后出发。”
这么重要的事,怎么都不能耽误,顾篱算了算:“明天就能采回来的话肯定来得及。”
好几个亚兽人来帮忙,大家分组,三种食材分交给不同的人处理,同时进行,顾篱改进了一下配方,加入葛根粉,这样凝固起来更快。
因为要长距离携带,这批酸糕比之前做的更干一点,形状也做成了一块一块的小圆饼,比起“糕”口感更接近半硬不软的糖,这样不容易碎。
今年大集会顾篱也去,他第一次去,不清楚具体情况,问北阳:“你说那边能不能自己带东西去换?”
北阳说可以,他又问:“你怎么知道?”
“去过。”
“哦。”顾篱想起来了,北阳去年有几天不在,那时候说是去见他大哥了。
东寒在别的部落生活,离得比较远,平时不会回来,他们就在大集会上见面。
“那你说我带什么好?”
硬通货应该是能御寒的兽皮和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还有必不可缺的盐,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就像酸糕。
“少见的东西容易交换。”
顾篱就有想法了,整理东西的时候又问松原:“你带什么?”
松原给他看兽牙和琥珀做的项链,还有磨得光亮的鹿角锥和骨哨,用牛皮绳穿好了系在腰上。顾篱不是很懂:“你拿这些去换东西?”
松原以为他说换盐:“交换的东西不用我们准备。”
“我们自己不带东西去吗,走五天就光换盐?”
松原也奇怪他为什么这么问:“找伴侣啊。”
顾篱:“……”
是他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