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她与客户商谈时,总是选择在揽月阁进行,那里凉爽的冷气让许多太太感到舒适,因此也受大家接受和喜欢。
  这一日,她正低头核对新的账目,忽听柳如是笑道:“三姑娘如今可真是脱胎换骨了。”
  李娥一怔,抬头望向铜镜中的自己。
  发间别着李倩送的珍珠簪子,眉目舒展,唇角甚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自信。
  她忽然明白,不是这世道变了,而是她终于敢抬头看了。
  指尖抚过簪头圆润的珠子,她忽然想起顾笙说过的话:“珍珠原是沙粒,在蚌壳里经年累月才成了珍宝。”
  生活好像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但是是她喜欢的样子!
  有客人来,柳如是便去接待了,李娥嘴角噙着笑,低头继续着手上的活。
  没过多久,柳如是的贴身丫鬟焉霜急匆匆跑来。
  “三姑娘!小姐让您现在去一趟荷叶厢,州苏来的绣娘到了!”
  李娥应了一声,放下了手里的活。
  包厢里,柳如是正与一位陌生女子交谈。
  见李娥进来,柳如是欢快道:“快来!这是州苏锦绣坊的阮娘子,特意来看我们新制的花样子。”
  阮娘子约莫三十出头,眉间一点朱砂痣,说话时腕间的翡翠镯子叮咚作响。
  她展开一卷画轴,上面绘着繁复的缠枝牡丹纹:“听说川州府有位姑娘能绣出会随风摆动的花叶,可就是这位?”
  柳如是笑道:“正是。”
  她也没想到李娥竟在刺绣方面有如此高的觉悟,就连郑秋娘都当着她的面,挖了好几回人。
  李娥耳尖微微发烫,正要开口却见阮娘子拈起她手上的帕子。
  那帕角绣着几片银杏叶,金线勾的叶脉在透窗而过的日光下竟似流动起来。
  “好个灵透的针法!”阮娘子将帕子举到唇边轻吹,绣线随着气流轻轻摇曳。
  “州苏的绣活讲究齐整,蜀地的绣技重在华贵,姑娘这手活计倒是兼收并蓄。”
  她忽然噤声,指尖抚过叶片边缘若隐若现的银丝,“这是......掺了冰蚕丝?”
  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郑秋娘火红的石榴裙摆翻卷如浪,缎面绣鞋还未跨过门槛,带着笑音的嗓门已撞进屋里。
  “怎么样,我就说你准稀罕这丫头!”
  她跨进房内,云髻上金步摇簌簌乱颤,眼波横飞地斜睨着阮娘子:“可满意。”
  李娥乖巧地坐在一旁,听着三位姐姐说着她听不懂的哑谜。
  只见那位阮娘子看她的眼神越来越......满意?
  午后的阳光透过明月楼的雕花窗棂,在案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顾笙正在明月楼教厨子们做新式茶点,忽见焉霜急匆匆跑来。
  “顾公子!”她提着裙摆冲进后厨,鬓角的碎发被汗水黏在绯红的脸颊上。
  小丫鬟扶着门框直喘气,连珠炮似的说道:“我家小姐让您现在立刻去揽月阁!”
  她低声道:“好像来了位了不得的大人物。”
  大人物?!
  顾笙手上动作一顿:“军爷?”
  焉霜点头如捣蒜:“那人一身玄色劲装,小姐见他气度不凡,且他点名要见您,小姐便让我赶紧来寻您!”
  “可知是哪里的军爷?”他边解围裙边问。
  焉霜绞着帕子摇头:“不知。”
  揽月阁前,一辆青帷马车静静停着。
  车辕上包着的铜角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车帘用的不是一般的云纹锦。
  顾笙刚踏上台阶,就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铁锈味,那是常年浸润鲜血的兵器特有的气息。
  “你来了。”柳如是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她今日难得穿了件素净的月白色衫子,发间只簪一支银钗,“里面那位是北境军的赵大人。”
  帘子“唰”地掀起。
  车中人探出半张脸,一身杀伐之气溢出,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顾笙注意到他虎口处厚厚的老茧,这是常年挽弓留下的印记。
  “赵琰。”对方抱拳行礼,腕甲相撞发出清脆的“铿”声。
  他说话时喉结处的疤痕跟着滚动:“奉镇北将军令,特来与顾掌柜谈笔买卖。”
  柳如是轻轻碰了碰顾笙的手肘:“赵大人远道而来,不如去雅间歇坐,有何事咱们边喝茶边聊?”
  “也好。”赵琰利落地跳下马车,皮革军靴踏在青石板上“咚”地一响。
  几人来到包厢后,赵琰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层层揭开后露出几块方形面饼。
  正是顾氏作坊特制的方便面!
  顾笙瞳孔微缩。
  这包面饼边缘已经有些碎渣,显然被反复拆封过。
  纸包右下角还印着他亲手设计的“顾”字朱印。
  “前几日粮草官从商队手里买到这个。”赵琰用指节敲了敲面饼,发出“咔咔”的脆响。
  “我们试过,一块面饼能泡出一大海碗,且放外面几日也不会坏。”
  他突然压低声音,“最关键的是......”
  “不需要生火。”顾笙接口道,突然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赵琰眼中精光一闪:“聪明!北境苦寒,冬季生火易暴露行踪,若将士们能带着这个,”
  他忽然从腰间解下一个皮囊,从桌上拿了个碗,倒出些水在面饼上。
  “当然,这面饼即使生吃也能果腹。”
  不多时,热气便混着香气蒸腾而起。
  柳如是适时递来一双银箸。
  赵琰挑起面条吸溜一口,汤汁沾在他胡茬上闪闪发亮:“这宝贝,可比那干粮强十倍!”
  “将军说,先订五千斤,开春前要货。”
  顾笙心跳骤然加快。
  五千斤!目前他的小作坊暂时未想过这个数量。
  他强自镇定道:“面饼虽易存放,但保存需防潮,不知军中可有应对的法子?”
  “这个不必担心。”
  赵琰从袖中掏出一卷羊皮图纸,“我们改良了装粮的油布囊,里层刷了桐油。”
  他忽然露出个堪称狰狞的笑容:“只要顾掌柜肯接这单,价格按市价加三成。”
  柳如是突然轻咳一声:“赵大人,这面饼的配方?”
  “哈哈哈!”赵琰大笑起来,震得跟前的茶杯水纹微微荡漾,“柳掌柜放心,我们要的是成品,不是方子。”
  他转向顾笙,眼神突然锐利如刀:“不过有个条件,这批货的包装不能有任何标记。”
  顾笙立刻会意。
  无标军需,这是要秘密调运!
  他余光瞥见柳如是微微颔首,便郑重抱拳:“顾某必当竭尽全力。”
  “爽快!”赵琰从怀中取出一块玄铁令牌递了过去,“两日后会有军需官来签文书。”
  他起身时,腰间的佩刀撞翻了茶盏,褐色的茶汤在案几上漫开。
  二人将人送至大门外。
  待马车远去,柳如是突然长舒一口气,指尖轻轻抚过那块玄铁令:“没想到,竟是镇北将军的亲令。”
  顾笙喉结重重滚了滚,也长叹了一口气。
  没想到,他的方便面,竟入了军需?
  但也确实没有比这个更好的食物了。
  柳如是忽然话锋一转,“此事关系重大,我们必须慎重。”
  顾笙轻轻点了点头:“嗯,我知道轻重。”
  第77章 总要有人记得来路
  两日后清晨。
  顾笙站在食味坊后院, 望着眼前的面粉袋和油纸包,眉头紧锁。
  张阿婆正在石磨旁碾磨香料,小阿宁则踮着脚尖, 小心翼翼地将刚炸好的面饼码放在竹筛上晾凉。
  自从成功研发出泡面后, 顾笙便将制作工艺传授给张阿婆和阿宁两人负责。
  门店前厅还特辟出专区用于展示成品。
  虽未对她们二人设定指标,维持着以销定产的灵活模式,但自从泡面一出世后便一直供不应求, 大家还在店铺关门后帮忙制作。
  顾笙始终未启动量产计划,一是精力有限, 二是人手确实忙不过来。
  “公子, 这些面粉只够做一百五十斤面饼。”
  阿宁抹了把额头的汗,稚嫩的脸上沾满了面粉。
  如今她与大家都熟络了,并再没了刚开始时的拘谨与不安, 与顾笙更是亲近有加。
  “按这个速度, 五千斤……”她掰着手指算了算, 眼睛瞪得溜圆,“我和阿婆要做上小半年......也做不完!”
  她的小脸上甚至闪过一丝惊慌。
  顾笙和张阿婆见状, 禁不住笑出声来,逗孩子什么的,果然是最好玩的。
  他宽慰道:“放心吧, 不会让我们小阿宁这么忙的。”
  颜安宁听完后竟然真的松了一口气!
  顾笙话虽这么说,但他还是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自从赵琰离开后,他几乎没怎么合过眼。
  五千斤的订单, 对他这个只有两名帮工的小作坊来说, 简直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