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最重要的是:“知府大人还赐了一幅墨宝!”
“我派伙计去尝过。”聚仙阁的孙老板阴沉着脸,“那虾饺确实鲜得出奇,这几日我们楼里老主顾都跑了一半。”
八珍楼的马东家猛地灌了口酒:“更可气的是价格!一笼虾饺卖三钱银子,那些穷酸书生竟也吃得起!”
刘掌柜忽然眯起眼睛:“我有个主意。”
他招手让三人凑近,“茶点嘛,谁不会做,咱们各派两个得力厨子,扮作食客去尝遍明月楼的点心,回来照着做,价格,压到两钱一笼......”
“妙啊!”孙老板拍腿大笑,“那些平民最看重价钱,不出半月,定叫明月楼门可罗雀!”
三人举杯相碰时,仿佛已经看见了明月楼生意惨淡的模样。
---
第四日清晨,顾笙在柜台前翻看账本,眉头渐渐蹙起。
周林安凑过来:“怎么了?”
“这两日,客流量少了三成。”顾笙指尖轻点纸面,“尤其是散客。”
周林安抓过账本细看,脸色骤变:“我这就去查!”他转身要走,却被顾笙按住肩膀。
“别急。”顾笙从柜台下取出个食盒,“先尝尝这个。”
周林安揭开盖子,里面竟是三样从未见过的点心:形如小兔的奶冻、透着淡紫的芋泥酥,还有裹着金箔的糯米球。
“这是?”
“我新推出的菜品。”顾笙拈起一块芋泥酥,“你发现没有,这几日总有几个生面孔,每样点心都点,却吃得极慢。”
周林安瞪大眼睛:“你是说......”
顾笙唇角微扬:“阿福,过来。”
阿福闻声立刻跑来,顾笙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阿福点点头,一溜烟跑出茶楼。
未到午时,阿福就带回消息:三大酒楼的厨子确实在偷师,今日聚仙阁已经开始卖仿制的虾饺,价格只有明月楼的一半。
“无耻!”周林安气得摔了茶盏,“我这就去找我爹商量对策。”
“不急。”顾笙从怀中取出一张洒金笺,“你看看这个。”
周林安展开一看,竟是套精致的会员契书,上面详细列着不同等级的优惠与特权。
最引人注目的是最高级的“玉牌会员”,不仅享有新品试吃权,还能预约私人茶艺师。
“这是,你弄的?”
“价格战是最低级的竞争。”顾笙轻抚着腰间的玉佩,“我们要做的是他们模仿不了的东西。”
周林安眉头紧锁:“可他们已经开始卖了,咱们的客人……”
顾笙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客人只会选择他们觉得值得的,明月楼的优势,从来不是价格。”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霸气得不得了,仿佛整个明月楼的兴衰都掌握在他手中。
但他顾笙确有睥睨群伦的资本,他胸中藏纳的珍馐秘谱远不止目前这些,而是种类繁多。
在这饕客云集的川州府,再惊艳的滋味也敌不过时间的消磨。
任是龙肝凤髓,若经年累月只此一味,终将酿成味蕾的倦怠,这道理他比谁都透彻,主打就是一个层出不穷。
周林安恍然大悟,神色稍缓:“那这会员契书,何时推出?”
“明日吧,”顾笙说,“阿福,去准备一下,我们今天下午就开始宣传。”
“另外,我还打算推出季节性限定点心,比如春季的樱花奶冻,夏季的冰凉绿豆糕,秋季的桂花糕,冬季的热腾腾的红豆糯米丸。”
周林安听着,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亮的兴奋之光。
有时候真怀疑顾笙这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千奇百怪!
“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想模仿,也跟不上我们的节奏。”顾笙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霸气。
周林安也加入了讨论,他的思路被顾笙打开,源源不断的想法涌了出来。
两人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月楼生意兴隆,客似云来的景象。
正说着,门口传来喧哗声。
昨日那位获赠点心的老者带着十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进来,高声道:“两位老板,老朽带学生们来尝鲜了!”
顾笙眼前一亮,连忙迎上去,亲自引到雅座,又吩咐上新研制的茶点。
杜夫子尝了口兔形奶冻,忽然朗声道:“诸位,老朽这些年来走遍了大江南北,这还是第一次尝到如此新颖且美味的佳肴!”
这番话引得书生们纷纷侧目。
要知道在川州府,得到杜夫子一句夸赞,比中秀才还难。
很快,明月楼将迎来批新客人——全是慕名而来的学子。
郑秋娘踏入明月楼时,正逢午后客流最盛的时辰。
她身着最近布庄新出的靛青织金裙,发间只一支白玉簪子,通身无多余装饰,却自有一股飒爽之气。
两个丫鬟跟在身后,一人抱着锦盒,三人在满堂茶客中格外醒目。
“顾老板可在?”郑秋娘径直走到柜台前,指尖轻轻叩了两下台面。
正在核对账目的周林安抬头,见是生面孔,刚要询问,顾笙挽着袖子从后厨走了出来。
他手上还沾着面粉,看清来人是郑秋娘时,眸子陡然一亮,惊喜之色漫上眉梢。
骨节分明的手在围裙上急促地蹭了两下,“郑姐姐!你怎地有空来?我还当你要在染坊里过年了。”
“少贫嘴。”郑秋娘从丫鬟手中取过锦盒递过去,“你是不知道,上个月新出的天水碧和秋香黄卖疯了,这是你那份。”
有时她也显得颇为无奈,暗叹顾笙的心真大。
自将染布秘技倾囊相授后,便如流云散入空谷,任凭她全权执掌,既不追问收益事宜也不担心自己会有所损失。
但她也非常感谢顾笙,说他是郑家的恩人也不为过。
他不仅救活了郑家的布庄生意,更是郑氏门庭辟出青云之路的贵人。
她压低声音,“一千两,你点点。”
顾笙接过锦盒,却不急着查看,反而拉着郑秋娘往楼上走:“正好试了几样新点心,郑姐姐给掌掌眼。”
雅间里,郑秋娘刚坐下,两个丫鬟还规矩地站在身后。
顾笙笑道:“在我这儿不必拘礼,都坐。”他看向郑秋酿,亲自斟了三杯桂花蜜茶。
不多时,阿福端来三层红木食盒。
揭开第一层,六只晶莹剔透的玉兔乖乖趴着,耳朵是两片薄荷叶,眼睛用黑芝麻点缀,肚皮里隐约可见流动的奶黄馅。
“这是......吃食?”
郑秋娘不可置信地拿起银匙,轻轻碰了碰兔耳朵,那薄荷叶竟微微颤动,像是活了一般。
“奶.冻玉兔,”顾笙做了个“请”的手势。
年纪小些的红喜忍不住先舀了一勺。
奶.冻入口的瞬间,她瞪圆了眼睛,捂住嘴说不出话。
郑秋娘见状也尝了一口,椰香在舌尖化开,紧接着奶黄馅涌出,甜而不腻,带着微微的咸鲜。
“好吃!”郑秋娘难得露出惊讶神色,“这些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挺长的,顾笙笑道:“商业机密。”
接着揭开第二层。
第二层是四枚金丝酥,每根酥丝细如发丝,顶端缀着可食用的金箔。
郑秋娘拈起一块,酥皮竟在手中簌簌作响,像是捧着个金色鸟巢。
“当心烫。”顾笙提醒道,“里头是现熬的山楂玫瑰酱。”
郑秋娘咬了一口,酥皮在齿间碎裂的声响清晰可闻,酸中带甜的花果香瞬间充盈口腔,她不由自主闭上眼睛。
再睁开时,发现自己的两个丫鬟已经不顾形象地把金丝酥吃得满手碎屑。
“顾公子,”翠竹红着脸问,“这点心里是不是掺了酒?吃完浑身暖融融的。”
顾笙点头,打开最后一层,“最后这个要趁热吃。”
第三层躺着六枚翡翠色的团子,表皮透亮得能看见内里缠绕的淡紫色纹路。
郑秋娘用筷子夹起一个,那团子竟像活物般在筷尖颤巍巍地晃动。
“这是用艾草汁和的皮,”顾笙补充道,“我叫它‘青团弄月’。”
桃儿心急,一口咬下半只团子。
艾草的清苦与芋泥的绵甜在口中交织,咸蛋黄的颗粒感恰到好处地穿插其间。
小丫鬟吃得眯起眼,活像只餍足的猫儿。
郑秋娘细细品完一只,放下筷子,指尖抚过绣金罗帕拭了拭唇角,檀口微启轻叹:“怨不得近日州府贵眷们宁可排队也要来你这儿,这点心不仅好吃,还吃出了意境。”
她指了指青团,“外皮如翡翠,内馅似流云,可不就是‘青团弄月’么?”
顾笙给三人续上茶:“郑姐姐到底是见过世面的,我给家人们尝新,他们仅以‘甜而不腻’来评价。”
“少拍马屁。”郑秋娘笑骂,从袖中抽出一张单子。
“说正事,布庄最近接了个大单,我打算用你调的那几款新色,若成了,分红至少翻三番。”
“我派伙计去尝过。”聚仙阁的孙老板阴沉着脸,“那虾饺确实鲜得出奇,这几日我们楼里老主顾都跑了一半。”
八珍楼的马东家猛地灌了口酒:“更可气的是价格!一笼虾饺卖三钱银子,那些穷酸书生竟也吃得起!”
刘掌柜忽然眯起眼睛:“我有个主意。”
他招手让三人凑近,“茶点嘛,谁不会做,咱们各派两个得力厨子,扮作食客去尝遍明月楼的点心,回来照着做,价格,压到两钱一笼......”
“妙啊!”孙老板拍腿大笑,“那些平民最看重价钱,不出半月,定叫明月楼门可罗雀!”
三人举杯相碰时,仿佛已经看见了明月楼生意惨淡的模样。
---
第四日清晨,顾笙在柜台前翻看账本,眉头渐渐蹙起。
周林安凑过来:“怎么了?”
“这两日,客流量少了三成。”顾笙指尖轻点纸面,“尤其是散客。”
周林安抓过账本细看,脸色骤变:“我这就去查!”他转身要走,却被顾笙按住肩膀。
“别急。”顾笙从柜台下取出个食盒,“先尝尝这个。”
周林安揭开盖子,里面竟是三样从未见过的点心:形如小兔的奶冻、透着淡紫的芋泥酥,还有裹着金箔的糯米球。
“这是?”
“我新推出的菜品。”顾笙拈起一块芋泥酥,“你发现没有,这几日总有几个生面孔,每样点心都点,却吃得极慢。”
周林安瞪大眼睛:“你是说......”
顾笙唇角微扬:“阿福,过来。”
阿福闻声立刻跑来,顾笙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阿福点点头,一溜烟跑出茶楼。
未到午时,阿福就带回消息:三大酒楼的厨子确实在偷师,今日聚仙阁已经开始卖仿制的虾饺,价格只有明月楼的一半。
“无耻!”周林安气得摔了茶盏,“我这就去找我爹商量对策。”
“不急。”顾笙从怀中取出一张洒金笺,“你看看这个。”
周林安展开一看,竟是套精致的会员契书,上面详细列着不同等级的优惠与特权。
最引人注目的是最高级的“玉牌会员”,不仅享有新品试吃权,还能预约私人茶艺师。
“这是,你弄的?”
“价格战是最低级的竞争。”顾笙轻抚着腰间的玉佩,“我们要做的是他们模仿不了的东西。”
周林安眉头紧锁:“可他们已经开始卖了,咱们的客人……”
顾笙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客人只会选择他们觉得值得的,明月楼的优势,从来不是价格。”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霸气得不得了,仿佛整个明月楼的兴衰都掌握在他手中。
但他顾笙确有睥睨群伦的资本,他胸中藏纳的珍馐秘谱远不止目前这些,而是种类繁多。
在这饕客云集的川州府,再惊艳的滋味也敌不过时间的消磨。
任是龙肝凤髓,若经年累月只此一味,终将酿成味蕾的倦怠,这道理他比谁都透彻,主打就是一个层出不穷。
周林安恍然大悟,神色稍缓:“那这会员契书,何时推出?”
“明日吧,”顾笙说,“阿福,去准备一下,我们今天下午就开始宣传。”
“另外,我还打算推出季节性限定点心,比如春季的樱花奶冻,夏季的冰凉绿豆糕,秋季的桂花糕,冬季的热腾腾的红豆糯米丸。”
周林安听着,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亮的兴奋之光。
有时候真怀疑顾笙这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千奇百怪!
“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想模仿,也跟不上我们的节奏。”顾笙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霸气。
周林安也加入了讨论,他的思路被顾笙打开,源源不断的想法涌了出来。
两人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月楼生意兴隆,客似云来的景象。
正说着,门口传来喧哗声。
昨日那位获赠点心的老者带着十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进来,高声道:“两位老板,老朽带学生们来尝鲜了!”
顾笙眼前一亮,连忙迎上去,亲自引到雅座,又吩咐上新研制的茶点。
杜夫子尝了口兔形奶冻,忽然朗声道:“诸位,老朽这些年来走遍了大江南北,这还是第一次尝到如此新颖且美味的佳肴!”
这番话引得书生们纷纷侧目。
要知道在川州府,得到杜夫子一句夸赞,比中秀才还难。
很快,明月楼将迎来批新客人——全是慕名而来的学子。
郑秋娘踏入明月楼时,正逢午后客流最盛的时辰。
她身着最近布庄新出的靛青织金裙,发间只一支白玉簪子,通身无多余装饰,却自有一股飒爽之气。
两个丫鬟跟在身后,一人抱着锦盒,三人在满堂茶客中格外醒目。
“顾老板可在?”郑秋娘径直走到柜台前,指尖轻轻叩了两下台面。
正在核对账目的周林安抬头,见是生面孔,刚要询问,顾笙挽着袖子从后厨走了出来。
他手上还沾着面粉,看清来人是郑秋娘时,眸子陡然一亮,惊喜之色漫上眉梢。
骨节分明的手在围裙上急促地蹭了两下,“郑姐姐!你怎地有空来?我还当你要在染坊里过年了。”
“少贫嘴。”郑秋娘从丫鬟手中取过锦盒递过去,“你是不知道,上个月新出的天水碧和秋香黄卖疯了,这是你那份。”
有时她也显得颇为无奈,暗叹顾笙的心真大。
自将染布秘技倾囊相授后,便如流云散入空谷,任凭她全权执掌,既不追问收益事宜也不担心自己会有所损失。
但她也非常感谢顾笙,说他是郑家的恩人也不为过。
他不仅救活了郑家的布庄生意,更是郑氏门庭辟出青云之路的贵人。
她压低声音,“一千两,你点点。”
顾笙接过锦盒,却不急着查看,反而拉着郑秋娘往楼上走:“正好试了几样新点心,郑姐姐给掌掌眼。”
雅间里,郑秋娘刚坐下,两个丫鬟还规矩地站在身后。
顾笙笑道:“在我这儿不必拘礼,都坐。”他看向郑秋酿,亲自斟了三杯桂花蜜茶。
不多时,阿福端来三层红木食盒。
揭开第一层,六只晶莹剔透的玉兔乖乖趴着,耳朵是两片薄荷叶,眼睛用黑芝麻点缀,肚皮里隐约可见流动的奶黄馅。
“这是......吃食?”
郑秋娘不可置信地拿起银匙,轻轻碰了碰兔耳朵,那薄荷叶竟微微颤动,像是活了一般。
“奶.冻玉兔,”顾笙做了个“请”的手势。
年纪小些的红喜忍不住先舀了一勺。
奶.冻入口的瞬间,她瞪圆了眼睛,捂住嘴说不出话。
郑秋娘见状也尝了一口,椰香在舌尖化开,紧接着奶黄馅涌出,甜而不腻,带着微微的咸鲜。
“好吃!”郑秋娘难得露出惊讶神色,“这些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挺长的,顾笙笑道:“商业机密。”
接着揭开第二层。
第二层是四枚金丝酥,每根酥丝细如发丝,顶端缀着可食用的金箔。
郑秋娘拈起一块,酥皮竟在手中簌簌作响,像是捧着个金色鸟巢。
“当心烫。”顾笙提醒道,“里头是现熬的山楂玫瑰酱。”
郑秋娘咬了一口,酥皮在齿间碎裂的声响清晰可闻,酸中带甜的花果香瞬间充盈口腔,她不由自主闭上眼睛。
再睁开时,发现自己的两个丫鬟已经不顾形象地把金丝酥吃得满手碎屑。
“顾公子,”翠竹红着脸问,“这点心里是不是掺了酒?吃完浑身暖融融的。”
顾笙点头,打开最后一层,“最后这个要趁热吃。”
第三层躺着六枚翡翠色的团子,表皮透亮得能看见内里缠绕的淡紫色纹路。
郑秋娘用筷子夹起一个,那团子竟像活物般在筷尖颤巍巍地晃动。
“这是用艾草汁和的皮,”顾笙补充道,“我叫它‘青团弄月’。”
桃儿心急,一口咬下半只团子。
艾草的清苦与芋泥的绵甜在口中交织,咸蛋黄的颗粒感恰到好处地穿插其间。
小丫鬟吃得眯起眼,活像只餍足的猫儿。
郑秋娘细细品完一只,放下筷子,指尖抚过绣金罗帕拭了拭唇角,檀口微启轻叹:“怨不得近日州府贵眷们宁可排队也要来你这儿,这点心不仅好吃,还吃出了意境。”
她指了指青团,“外皮如翡翠,内馅似流云,可不就是‘青团弄月’么?”
顾笙给三人续上茶:“郑姐姐到底是见过世面的,我给家人们尝新,他们仅以‘甜而不腻’来评价。”
“少拍马屁。”郑秋娘笑骂,从袖中抽出一张单子。
“说正事,布庄最近接了个大单,我打算用你调的那几款新色,若成了,分红至少翻三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