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秋收刚过,从幽州吹来的风已带上一丝寒意。中山、河间、常山三郡的城墙上,工匠们正加紧修补箭垛,冶铁坊里日夜传来锻打兵刃的铿锵声。郡守府下令征召返乡秋收的士卒,告示贴满市集,铜锣声在乡野间回荡。
田间归来的青壮放下镰刀,换上褪色的皮甲,在城门外集结。老兵检查弓弦,新兵笨拙地挥舞长矛,校场上尘土飞扬。粮官清点仓廪,一车车粟米运入城中;斥候马蹄声急,不断带回幽州那支名闻天下的白马义从游弋的消息。
江牛是冀州河间郡乐成人,家中有夫妇二人与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
他早已没了爹娘,妻子柳玉也是孤身一人。江牛原本被县中官吏抓去当兵,他机灵些,趁夜逃走了,回到老家之后一家人躲躲藏藏,好歹没再被抓去。去年干旱,他身强体壮勉强活了下来,年迈的爹娘却都饿死在逃亡途中。
他与柳玉相识于流民之中,两个无根无萍的孤儿,在乱世里相互依偎着取暖。后来昭侯分田安民,他们得了二十亩薄田,又向官府借了些粮种。十日前,新收的麦子刚入仓。
与同伴约定好晌午在村头见面,江牛推开了自家小院的木门。
门是两块旧木板拼凑的,边角早已磨得圆钝,又或是草绳捆扎的柴扉,歪斜地挂在土墙上。无锁无钥,只用一根木栓横住,江牛轻轻一推就推开了院门。
院子东侧辟了一小畦菜地,土垄整齐,新绿的葱韭排成短行。地边栽了桑榆,还都是纤细树苗,桑榆叶子能养蚕,树干还能当木材使,几乎每户人家都会种几颗。墙角堆着从田间捡来的石块,垒成矮矮的一线,是备用石料,也作歇脚处。
茅屋是旧屋。
先前的户主一家都饿死在了屋里,官府便把这空屋分给了江牛。江牛也没觉得晦气,现在世道乱,家家户户都死过人。他和柳玉花了半年光景,将荒芜的院落一点点拾掇出来,这片菜地和那几棵桑树江牛喜欢的紧。
“大牛回来了?”茅草屋内传出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江牛连忙入屋。
听见推门声,柳玉抬起头,她有一双厚肿眼皮,相貌不算好看可身子骨很结实,能单手提起满桶井水,干活和江牛一样利落。
江牛咧嘴一笑,走到妻子身边,粗糙的手指轻轻戳了戳她怀中婴儿的脸蛋。小家伙皱起鼻子刚要哭,柳玉手腕一抖,熟练地晃了两下,又给哄睡了。
“净知道欺负娃儿。”柳玉瞪了江牛一眼。
江牛低声道:“我要随军去打仗了,幽州的公孙瓒要攻打咱们冀州。”
“王婶子今早给我说了,她家那口子也要去守城。”柳玉勉强一笑,“没法子的事,家里不用你操心,就算……”
她顿了顿,“你回不来,孩子我也给拉扯大。我力气大,你也知道,能养活我们母子。”
江牛初见柳玉,是在去年最冷的腊月。
官府征民夫挖水渠,管两顿稀粥。柳玉就排在他前面,二人分到了一处挖渠。
结冰的土硬得像铁,江牛用劲也刨不开。柳玉二话不说过来帮忙,一镐下去就见了湿土。江牛盯着她结着冰碴的黑发,觉得这姑(zemi)娘腰粗肩宽,好看得了不得。
后来柳玉说,她就相中江牛那双铜铃似的大眼睛,还有干活时绷紧的腰背。“将来生的娃,准保也是大眼睛。”她这么说着,把两人的铺盖卷并到了一处。
二人都陷入了沉默。
“得去守城啊。”江牛声音发颤,“去年天灾人祸,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我亲眼见到有人抢孩子。”那些人把孩子抢去是卖了还是怎么了,江牛不敢想。
江牛蹲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柳玉怀里的小不点。
那孩子睡得正香,小脸鼓鼓的,随着呼吸一起一伏。江牛看得心尖发颤,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裤腿上蹭了又蹭——想摸又不敢摸,怕惊醒了好梦。
他一想到冀州要是再乱起来,这小胳膊小腿的,怕是熬不过下一个冬天,江牛心里就生出了拼命的勇气。
“营里的校尉说,要是我们战死,昭侯会养家眷。”江牛嗓子发紧,挤出个笑,“娃儿还能读书。”
“神女心善。”柳玉猛地背过身去,袖子胡乱在脸上蹭了两下,“咱家这屋,还有田地,都是神女给的。去年要不是神女来了,咱们也早饿死了。”
“是啊,神女心善,咱们不能让神女再走。”江牛猛地站起身,“我该走了。”
“吃了面再走,面在碗里扣着。”柳玉指着桌上一个倒扣的瓷碗。
两个碗口严丝合缝地扣在一起,掀开时腾起一缕白气。面条已经有些坨了,但还带着余温。这是上好的白面,柳玉刚生产,他们咬牙买了三斤,面上还奢侈地卧着两个金灿灿的鸭卵。
江牛喉结滚动了一下。冀州今年鸭子养得多,这些扁毛畜生专吃蝗虫卵,长得肥实,鸭蛋价钱比往年那些没天灾的年岁还贱了三成。可对他们夫妻也还是珍贵玩意,他们是流民,刚定下来,又生了孩子,处处都要花钱,鸭蛋是舍不得吃的。
江牛没说话,低头把面吃了个一干二净,鸭蛋吃了一个,另一个留在碗里,又给扣上。
吃完面,江牛就离开了草屋。
村头已经聚了不少人,又等了一会儿,人都来齐了,便起身上路。
他们踩着田埂前行,脚下是还没来得及运走的稻草垛。金黄的麦粒铺满了乡间小道,今年收成太好,村里的晒谷场早已堆不下。麦香混着秋阳的气息,随着每一次呼吸沁入肺腑,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火在烧。
从乐成出发,走过束州,就抵达了高阳。
高阳地处幽、冀两州交界,是河间郡的北部门户,高阳是幽州通往冀州平原的交通要道。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最擅长的战术就是奔袭作战,一处不中,即可转移。
公孙瓒的第一选择是中山郡,可惜他打到中山郡,在城墙上看到了陈昭的身影。
……然后公孙瓒掉头就走了。
“陈昭那厮定然想不到我这么快就能赶到高阳。”公孙瓒骑在马上,洋洋得意。
陈昭就算反应过来,立刻调兵支援,那也不会比他的白马义从更快。等陈昭派来的援兵到了,他早就打下高阳了。
“还有那个曹操,当真是胆小如鼠……”公孙瓒脸色阴沉,嘴里骂骂咧咧。
前几次曹操攻打常山,可一次尝试不成,转身就跑了,还振振有词说攘外先安内,匈奴南下他要先回并州抵御匈奴。
在公孙瓒看来就是借口,打匈奴那不是有手就行的事,那用曹操亲自回去处理?那家伙分明就是被陈昭打怕了,真是胆小如鼠。
陈昭攻打袁术,后方空虚,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何其愚蠢!
*
丹阳。
会稽太守王朗接到袁术求援信后,立即点齐兵马,从吴郡、丹阳北上,直奔寿春。
大军自山阴出发,沿浙水北行。吴地富庶,阡陌纵横,桑田连绵。然而战乱频仍,沿途村落多见残垣,炊烟稀落。王朗未作停留,继续西进,直入丹阳。
丹阳山势渐峻,丘陵起伏,官道蜿蜒于苍翠之间,再往前就是九江郡,袁术的势力范围了。
“多加提防。”王朗生性谨慎,总觉前方太过平静,立刻派流星马探前去打探。
“前方五里外,有一支万余人的大军扎营。”马探禀告。
王朗追问:“可看清是哪家的旗号?”
是同样来援助袁术的其他人?
“营中不见大旗。”
王朗面色一变,心存疑惑。
扬州势力就那么几个,刺史刘繇,扬州本地豪强严白虎,还有他会稽太守王朗,都是熟人,怎得还不敢打旗?
“全军警戒!”王朗选择带着大军谨慎试探。
军营中军大帐。
“这家伙倒是比那个严白虎聪明些。”吕玲绮撇撇嘴。
数日前她们已经阴死一伙人了,那个叫严白虎的家伙比那个憨蛋典韦聪明不到哪去,见前方驻扎军营,喜气洋洋就要过来认友,刚露头就被杀了。
这个王朗竟还知道打探虚实。
“走吧,先去对阵。”吕玲绮起身捞起长戟,喊上高顺陈宫与诸葛亮,摆开架势准备迎敌。
王朗带兵抵达之时,昭明军已整阵在前,等着人来了。
“是陈氏小儿的昭明军!”王朗远远看到打出的大旗,面色微变。
“对面那老头可是王朗?”
听到对面叫阵,王朗脸一黑。
什么叫老头啊?他才刚过四十,只是长得稳重而已!
吕玲绮根本不关心王朗的心情,她望着身边两个军师:“两位谁去会话?”
打仗就这点烦,还得先去争论一番谁对谁错,谁占理。要她说,直接打多好,反正无论有理没理最终都要打一架。
陈宫笑拈胡须,看向诸葛亮。
年轻人脸皮薄,没有这等阵前会话经验,王朗乃是名士,学问深厚擅长辩论,正好能让初出茅庐的小辈长长经验。等诸葛亮被王朗堵得面红耳赤,他再开口相帮亦不迟。
田间归来的青壮放下镰刀,换上褪色的皮甲,在城门外集结。老兵检查弓弦,新兵笨拙地挥舞长矛,校场上尘土飞扬。粮官清点仓廪,一车车粟米运入城中;斥候马蹄声急,不断带回幽州那支名闻天下的白马义从游弋的消息。
江牛是冀州河间郡乐成人,家中有夫妇二人与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
他早已没了爹娘,妻子柳玉也是孤身一人。江牛原本被县中官吏抓去当兵,他机灵些,趁夜逃走了,回到老家之后一家人躲躲藏藏,好歹没再被抓去。去年干旱,他身强体壮勉强活了下来,年迈的爹娘却都饿死在逃亡途中。
他与柳玉相识于流民之中,两个无根无萍的孤儿,在乱世里相互依偎着取暖。后来昭侯分田安民,他们得了二十亩薄田,又向官府借了些粮种。十日前,新收的麦子刚入仓。
与同伴约定好晌午在村头见面,江牛推开了自家小院的木门。
门是两块旧木板拼凑的,边角早已磨得圆钝,又或是草绳捆扎的柴扉,歪斜地挂在土墙上。无锁无钥,只用一根木栓横住,江牛轻轻一推就推开了院门。
院子东侧辟了一小畦菜地,土垄整齐,新绿的葱韭排成短行。地边栽了桑榆,还都是纤细树苗,桑榆叶子能养蚕,树干还能当木材使,几乎每户人家都会种几颗。墙角堆着从田间捡来的石块,垒成矮矮的一线,是备用石料,也作歇脚处。
茅屋是旧屋。
先前的户主一家都饿死在了屋里,官府便把这空屋分给了江牛。江牛也没觉得晦气,现在世道乱,家家户户都死过人。他和柳玉花了半年光景,将荒芜的院落一点点拾掇出来,这片菜地和那几棵桑树江牛喜欢的紧。
“大牛回来了?”茅草屋内传出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江牛连忙入屋。
听见推门声,柳玉抬起头,她有一双厚肿眼皮,相貌不算好看可身子骨很结实,能单手提起满桶井水,干活和江牛一样利落。
江牛咧嘴一笑,走到妻子身边,粗糙的手指轻轻戳了戳她怀中婴儿的脸蛋。小家伙皱起鼻子刚要哭,柳玉手腕一抖,熟练地晃了两下,又给哄睡了。
“净知道欺负娃儿。”柳玉瞪了江牛一眼。
江牛低声道:“我要随军去打仗了,幽州的公孙瓒要攻打咱们冀州。”
“王婶子今早给我说了,她家那口子也要去守城。”柳玉勉强一笑,“没法子的事,家里不用你操心,就算……”
她顿了顿,“你回不来,孩子我也给拉扯大。我力气大,你也知道,能养活我们母子。”
江牛初见柳玉,是在去年最冷的腊月。
官府征民夫挖水渠,管两顿稀粥。柳玉就排在他前面,二人分到了一处挖渠。
结冰的土硬得像铁,江牛用劲也刨不开。柳玉二话不说过来帮忙,一镐下去就见了湿土。江牛盯着她结着冰碴的黑发,觉得这姑(zemi)娘腰粗肩宽,好看得了不得。
后来柳玉说,她就相中江牛那双铜铃似的大眼睛,还有干活时绷紧的腰背。“将来生的娃,准保也是大眼睛。”她这么说着,把两人的铺盖卷并到了一处。
二人都陷入了沉默。
“得去守城啊。”江牛声音发颤,“去年天灾人祸,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我亲眼见到有人抢孩子。”那些人把孩子抢去是卖了还是怎么了,江牛不敢想。
江牛蹲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柳玉怀里的小不点。
那孩子睡得正香,小脸鼓鼓的,随着呼吸一起一伏。江牛看得心尖发颤,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裤腿上蹭了又蹭——想摸又不敢摸,怕惊醒了好梦。
他一想到冀州要是再乱起来,这小胳膊小腿的,怕是熬不过下一个冬天,江牛心里就生出了拼命的勇气。
“营里的校尉说,要是我们战死,昭侯会养家眷。”江牛嗓子发紧,挤出个笑,“娃儿还能读书。”
“神女心善。”柳玉猛地背过身去,袖子胡乱在脸上蹭了两下,“咱家这屋,还有田地,都是神女给的。去年要不是神女来了,咱们也早饿死了。”
“是啊,神女心善,咱们不能让神女再走。”江牛猛地站起身,“我该走了。”
“吃了面再走,面在碗里扣着。”柳玉指着桌上一个倒扣的瓷碗。
两个碗口严丝合缝地扣在一起,掀开时腾起一缕白气。面条已经有些坨了,但还带着余温。这是上好的白面,柳玉刚生产,他们咬牙买了三斤,面上还奢侈地卧着两个金灿灿的鸭卵。
江牛喉结滚动了一下。冀州今年鸭子养得多,这些扁毛畜生专吃蝗虫卵,长得肥实,鸭蛋价钱比往年那些没天灾的年岁还贱了三成。可对他们夫妻也还是珍贵玩意,他们是流民,刚定下来,又生了孩子,处处都要花钱,鸭蛋是舍不得吃的。
江牛没说话,低头把面吃了个一干二净,鸭蛋吃了一个,另一个留在碗里,又给扣上。
吃完面,江牛就离开了草屋。
村头已经聚了不少人,又等了一会儿,人都来齐了,便起身上路。
他们踩着田埂前行,脚下是还没来得及运走的稻草垛。金黄的麦粒铺满了乡间小道,今年收成太好,村里的晒谷场早已堆不下。麦香混着秋阳的气息,随着每一次呼吸沁入肺腑,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火在烧。
从乐成出发,走过束州,就抵达了高阳。
高阳地处幽、冀两州交界,是河间郡的北部门户,高阳是幽州通往冀州平原的交通要道。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最擅长的战术就是奔袭作战,一处不中,即可转移。
公孙瓒的第一选择是中山郡,可惜他打到中山郡,在城墙上看到了陈昭的身影。
……然后公孙瓒掉头就走了。
“陈昭那厮定然想不到我这么快就能赶到高阳。”公孙瓒骑在马上,洋洋得意。
陈昭就算反应过来,立刻调兵支援,那也不会比他的白马义从更快。等陈昭派来的援兵到了,他早就打下高阳了。
“还有那个曹操,当真是胆小如鼠……”公孙瓒脸色阴沉,嘴里骂骂咧咧。
前几次曹操攻打常山,可一次尝试不成,转身就跑了,还振振有词说攘外先安内,匈奴南下他要先回并州抵御匈奴。
在公孙瓒看来就是借口,打匈奴那不是有手就行的事,那用曹操亲自回去处理?那家伙分明就是被陈昭打怕了,真是胆小如鼠。
陈昭攻打袁术,后方空虚,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何其愚蠢!
*
丹阳。
会稽太守王朗接到袁术求援信后,立即点齐兵马,从吴郡、丹阳北上,直奔寿春。
大军自山阴出发,沿浙水北行。吴地富庶,阡陌纵横,桑田连绵。然而战乱频仍,沿途村落多见残垣,炊烟稀落。王朗未作停留,继续西进,直入丹阳。
丹阳山势渐峻,丘陵起伏,官道蜿蜒于苍翠之间,再往前就是九江郡,袁术的势力范围了。
“多加提防。”王朗生性谨慎,总觉前方太过平静,立刻派流星马探前去打探。
“前方五里外,有一支万余人的大军扎营。”马探禀告。
王朗追问:“可看清是哪家的旗号?”
是同样来援助袁术的其他人?
“营中不见大旗。”
王朗面色一变,心存疑惑。
扬州势力就那么几个,刺史刘繇,扬州本地豪强严白虎,还有他会稽太守王朗,都是熟人,怎得还不敢打旗?
“全军警戒!”王朗选择带着大军谨慎试探。
军营中军大帐。
“这家伙倒是比那个严白虎聪明些。”吕玲绮撇撇嘴。
数日前她们已经阴死一伙人了,那个叫严白虎的家伙比那个憨蛋典韦聪明不到哪去,见前方驻扎军营,喜气洋洋就要过来认友,刚露头就被杀了。
这个王朗竟还知道打探虚实。
“走吧,先去对阵。”吕玲绮起身捞起长戟,喊上高顺陈宫与诸葛亮,摆开架势准备迎敌。
王朗带兵抵达之时,昭明军已整阵在前,等着人来了。
“是陈氏小儿的昭明军!”王朗远远看到打出的大旗,面色微变。
“对面那老头可是王朗?”
听到对面叫阵,王朗脸一黑。
什么叫老头啊?他才刚过四十,只是长得稳重而已!
吕玲绮根本不关心王朗的心情,她望着身边两个军师:“两位谁去会话?”
打仗就这点烦,还得先去争论一番谁对谁错,谁占理。要她说,直接打多好,反正无论有理没理最终都要打一架。
陈宫笑拈胡须,看向诸葛亮。
年轻人脸皮薄,没有这等阵前会话经验,王朗乃是名士,学问深厚擅长辩论,正好能让初出茅庐的小辈长长经验。等诸葛亮被王朗堵得面红耳赤,他再开口相帮亦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