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荀攸望着头顶乌泱泱的蝗虫,痛惜长叹一声,写下一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往冀州。
  得知豫州蝗灾的陈昭眼前一黑。
  关中蝗灾陈昭早有预料,一来去岁旱灾就是关中最重,二来朝廷那些废物官员的本事陈昭也早有领教,不是自家的事情他们不会上心。
  可豫州……那是你袁术的治下啊!她都送了攻略,结果袁术居然真能看都不看!
  袁术的脑子呢?为什么她找遍了大汉都没找到?
  ————————
  请看比典韦更忠心曹魏的曹魏第一忠臣董昭做过的大事(可以说很擅长谋身了):
  献”挟天子”之策 :力劝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奠定曹氏政治优势。
  助曹操称公加九锡 :主导”九锡之议”,为曹魏代汉铺路。
  辅曹丕篡汉 :主持禅让仪式,助曹丕称帝,被誉”魏之张良”。
  董昭:这是什么?大汉?卖了卖了!
  ——
  本章评论前一百依然小红包
  第167章
  “主公,祸事了!”阎象步履匆匆跑入厅内。
  袁术正倚在软榻上,指尖随着乐师鼓点轻轻叩击案几。见心腹如此失态,他不悦地蹙起眉:“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蝗虫自北飞来,铺天盖地,颍川已经遭了蝗灾了,蝗虫还未见止势啊。”阎象忙呈上急报。
  袁术面色一惊,挥手止住歌舞,令舞姬乐师退下,拿过急报仔细浏览,依然不敢置信。
  “从关中飞来的蝗虫?”袁术瞳孔一缩,心中忽然就闪过了一句话。
  ——大旱之后多有大蝗,遇旱先治蝗。
  他脸色一黑,无他,这句话是他从去年从陈昭派人送来的那本书上看到的话。
  “去岁大旱,遭灾的是关东之地,蝗灾怎会蔓延至豫州?”袁术怒气冲冲起身,将急报掷地。
  关东,兖州冀州那叫关东,豫州在司隶以南,与关东八竿子都打不着。
  “定是曹操与陈昭惹得天怒,才牵扯到了我。”袁术愤然甩袖,全然忘了颍川、沛郡等地,是他趁曹操兵败北逃时偷袭占下的地盘。
  袁术又猛然想起来,踱步道:“还有那陈昭,她是黄巾妖女,定是她使了妖法,才把蝗虫引到我治下!”
  阎象:“……”他私下向在冀州任职的旧友借书看过,依稀记得“蝗虫是天谴”这个旧说法已经被昭侯辟谣了,现在新学是“天气炎热,蝗虫孳生更盛”。
  陈昭势力越来越大,读书人之间的说法也一年一换。前几年人人都骂陈昭黄巾妖女,不知所谓;这几年又说陈昭似乎有些本事,写的改良版《太平要术》也有可取之处;去年随着陈昭占据四州,天下风气又是一变,现在自诩有能耐的士人都关注着昭明书坊,陈昭一出新书就偷偷买来学习。
  袁术这个模样一看就是沉迷享乐连读书大事都不上心了,才会深信不疑陈昭去年就已经辟谣的谣言。阎象看向袁术的目光中带上了一丝鄙夷。
  呸,又不读新书又迷信!
  可这话阎象也不敢说出口,他斟酌问:“依主公明见,如今该如何治蝗?”
  “命各郡太守依照先例治蝗。”袁术有些焦虑,他出身显赫,初入仕途就是虎贲中郎将,从未有过应对天灾的经验。
  袁术心中隐隐后悔,早知真有蝗灾,当日就不该把陈昭送来的那本治蝗书烧了。可后悔也为时已晚。
  阎象面露难色,隐晦提醒:“主公,往前还未有除蝗成功先例。”
  在陈昭顶着太平神女名头向天下解释蝗虫并非天罚之前,天下人的认知还是上天发怒。就连大儒蔡邕,在面对蝗灾之时也只向汉灵帝上书“蝗者,贪苛之所致也”。民间除蝗,也只有衣服拍打和火把焚烧,效果嘛……反正史书上是没见成功过。
  “帝王罪己 、祭祀驱蝗……”阎象絮絮叨叨数算着以往遇到蝗灾时候的应对法子。
  只是阎象心里却不免嘀咕,以往没有成功例子就罢了,现在陈昭防蝗成功的例子摆在那,就衬得以往那些法子荒谬了。
  太平神女的本事似乎高过蝗虫天罚啊。
  袁术再蠢也知道祭祀没用,他烦躁道:“去岁陈昭送过来的那本书还能找到复本吗?她不是开了个昭明书坊卖书?”
  “书坊所卖之书只教人翻找虫卵与上报官府,并无除灾之法。”阎象中气不足道,他自觉要跟上天下读书人潮流,所以明知自家主公不喜陈昭,依然买了昭明书坊的全部书,生怕被袁术发现他背地里“资敌”。
  好在袁术本身也不是什么细心之人,如今焦急之下更不会在意下属心思,袁术只是烦躁挥挥手,就挥退了阎象。
  纠结了整整两日,又接到陈郡太守的急报之后,袁术才终于捏着鼻子做了决定,派人重金向陈昭购买一册治蝗书。
  邺城,已是七月底,田垄间,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天气炎热,田中百姓赤着胳膊,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滚落,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前面十个月,各地都在有条不紊兴修水利,数以百万计的流民再给粮仓带来沉重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能开山挖河的劳动力。
  数以百万计的流民如蚁群般散布在河道两岸,铁镐凿石的闷响日夜不绝。流民佝偻的脊背上蒸腾着白气,将热汗渗进新修的堤坝,滴落在吱呀转动的水车木轮间,又随着冶铁坊里飞溅的火星一同灼烧在犁铧与刀箭的锋刃上。原本计划五年修完的水利,半年之内就全部完工。
  开春时节,官府发下文牒,着各处流民俱来领田。那田亩因连年兵燹,十室九空,竟多至无人耕种。陈昭便以官仓粮种借给流民,约定秋成比旁人多交纳一成粮税,又推出了做工可换农具的活动,以工抵货。
  流民各个感恩戴德,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都不愿意抛弃田地当流民。本道今生要做他乡饿殍,谁晓得神女让他们能活命,还愿意给他们分田地和种粮,有田有屋,他们就不再是流民了!
  没有干旱,没有蝗虫,雨水充沛,更先进的农具,还有神女新造出能增加粮产的“粪丹”,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丰收年。
  黄澄澄的庄稼长在地里,等在收割,百姓心里有了底气,连带着邺城街上铺子生意都翻倍地涨。
  州牧府内。
  陈昭绕车两圈,打量院中这两大车袁术送来的金帛财物。
  “袁术好歹也换一换东西吧。”陈昭掀起蒙在上面防灰的麻布,吐槽道。
  这两大车的金帛就是几个月前她送(umnm)去借道的金帛,甚至比她送去的东西还少了一些,也不知是被袁术取用了,还是被他麾下的人偷偷抽成走了。
  袁谭送给她,她送给袁术,如今袁术又送还给她,这两辆车就快能认路了。
  “主公之意,可是要拒了袁术?”荀彧立于阶前,见陈昭绕车踟蹰,不禁莞尔。
  陈昭冷笑道:”袁术此人,实无治世之才。当日我念天下百姓皆为汉民,特将治蝗之书无偿相赠,他却置之不理。如今蝗虫过境,方知治蝗之要,早干什么去了。”
  ”今以重金求书,足见其先前对此事之轻忽。那书送去,想必被他随手弃置,否则何至于今日又来求取?豫州在他手中,实乃万民不幸!”
  自己主公的心思很好懂,起码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心思很好懂。荀彧瞬间了然陈昭心思,道:“主公欲起兵讨伐袁术?”
  “临近秋收,粮草充足,的确可行讨贼之事。”荀彧迅速分析。
  岁禾黍丰登,正宜秣马厉兵。大军所过之处,可就地取粮,省却转运之劳。
  荀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一双疏淡如远山的眉毛忽舒忽颦,眉心若有轻蹙。
  打倒是不怕,袁术的本事他们这些士人心知肚明。唯一难处就是师出无名,先前袁绍对主公用兵,能厚着脸皮称一句“讨伐反贼”,是因自家主公的确是反贼……可如今自家要先动手,该用什么名头呢?
  “文若不必忧心,我早已有了成算。”陈昭嘴角斜挑,眼角微眯,露出一抹狡黠的坏笑。
  “愿闻主公妙策。”荀彧温柔一笑。
  陈昭哈哈把荀彧推出了院子:“文若先回家休息一日,明日就能知道了。”
  干坏事怎么能当着温柔沉稳谋士的面呢!
  打发了荀彧之后,陈昭立刻命人把祢衡带来。
  不多时,一名青年被引入厅内。他身形清瘦,眉目间带着几分傲气,肤色却白得近乎透亮,像是许久未见天日。
  “你是祢衡?”陈昭盯着面前这个眉宇间带着一丝桀骜的清秀青年,不敢置信。
  祢衡察觉到陈昭惊讶的视线,顿时像只骄傲的小公鸡一样抬起了下巴,连脊背都挺直了几分。
  他躲在屋里捂了半年,亲娘抹脸的膏药用完八盒,才终于把自己捂回了原本的白皙模样。
  心下又唾弃,果然陈昭就是个只重相貌不重才华的肤浅主公,他现在好看了,陈昭对他的态度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