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我真傻,真的,”沮授长吁短叹,嘴上带着两个燎泡,”我单知道主公有想要以身犯险的心思,被我劝住了;我忘了主公最擅瞒天过海之计。我想着劝住主公就行了,我分析利弊,劝主公稳扎稳打。”
“主公是很能听得进谏言的,谋士的谏言主公大多都采纳。我放心回营睡觉去了,谁曾想第二日一早,我来找主公,主公就不见了。”
坐在沮授身侧的郭嘉面无表情,低着头趁人不注意从袖中掏出两个小布条,团成团塞进耳朵眼里。
主公离开了十七日,他已经听了这番说辞四十二遍了。
他也发现了自己一向尊敬的长辈沮公的性格缺点——这也太悲观加啰嗦了。当年高祖皇帝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不也得亲自去赴鸿门宴,自家主公孤身前往敌军腹地,这不就是第二个汉高祖……反正人去都去了,往好处想起码还能安慰自己多好。
可惜布条隔音效果实在太差,沮授的声音还是不住往郭嘉耳朵里钻,郭嘉无奈掏出布条:“沮公不比忧虑,主公英明擅谋,又得天庇佑,定能大胜归来。”
沮授抚须又道:“主公自然英明擅谋,咱们主公乃是世上顶顶好的主公。我那日如此顶撞,主公还好言好语安抚臣子,连离去都瞒着我,还特意留书解释。”
“唉,若是袁绍,定会将反驳他的臣子打入牢狱……而且主公已经快两年没有行莽撞之举了,主公已经改了性子,这次若非袁绍步步紧逼,主公也不会孤身犯险。”沮授越想越觉得都是袁绍之错。
他家主公上次让他震惊还是忽然掏出来传国玉玺呢,都是快过去两年的事情了。先前主公可总是做什么毒杀先帝,拐带天子……之类的事情,对比起来这回只是深入敌军腹地,这已经很好了!
总之,都怪袁绍!
郭嘉沉默许久,替自己哀叹一声。
沮授的习以为常尽管可怜,可对郭嘉而言,最惨的是他从沮授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
未来不会是主公一脚把天子踢下龙椅取而代之,他们都还围在主公身边鼓掌夸她聪明勇敢有志向吧?
郭嘉还沉浸在自己对天下“大势”的预测中,身披陈昭甲胄的蔡琰气喘吁吁迈入了帐内,浑身无力往椅上一摊。
陈昭平日身上的轻甲和长剑加起来有二十多斤重,陈昭穿着能跑来跑去,对只比郭嘉强壮一点的纯文人蔡琰而言却是个了不得的重量。
“文姬且在忍忍,已过半月,想必袁绍也该收到了冀州那边的急书,只看他何时生疑了。”郭嘉安抚蔡琰,蔡琰有气无力卸下腰间长剑,累成一滩蔡泥。
两军对垒之时,敌方原本十分活跃的主将忽然不见了,这件事瞒住三五日容易,时间一长定然露出尾巴。能瞒住袁绍半月,已经足矣。
袁绍在营中来回踱步。
”报——!”马蹄声碎,斥候滚鞍下马时几乎栽倒。袁绍听到声音径直掀开帐帘,斥候喘着粗气把一颗蜡丸交给袁绍。
袁绍劈手夺过蜡丸,迅速返回帐内,取出细刀拨开蜡丸,展开细帛浏览,看到一半就面色大变。
“那营中‘陈昭’真为旁人假扮,邺城危矣!”袁绍瘫倒在椅,面色煞白,口中喃喃。
此次出征,他妻儿全都放在了邺城,若邺城被陈昭攻下,他全家哪还能有活路?袁绍丝毫没有怀疑过陈昭能否打下邺城,他自己实实在在率领六十万大军与十五万昭明军僵持了两月不分胜负。
他此次出征把军中精锐抽调一空,邺城内只有三万士卒守城,哪能是昭明军的对手?
“速传令各军,拔营返回冀州!”袁绍豁然起身。
全家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袁绍瞬间就改掉了“多谋少断”的性子,他的命令从未如今日一般坚决过。
军令传达到各营之后,不过半个时辰,曹操就满头大汗一路狂奔来到中军大帐。
“本初兄何故命大军返冀?”曹操刚听到消息时候还以为自己这几日头疼牵扯得耳朵不好使了,再三确认命令是真之后两眼一黑,险些一头栽倒。
缓过气之后立刻来寻袁绍试图趁着大军收拾完营帐之前劝好袁绍。
袁绍此时心中仿若火烧一般焦躁,看到三番五次阻挠他回家去救妻儿的曹操更是火冒三丈:“汝还有脸来见我?若非你昨日阻拦,我早就动身回冀州了!”
他一把将斥候送来的秘帛狠狠掷向曹操面门。
帛书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曹操侧身一闪,帛书擦着他的耳畔飞过,”啪”地一声撞在帐柱上,又软绵绵地滑落在地。
曹操俯身捡起帛书,一目三行看完,心沉了沉。
“操以为,当务之急……”
“闭嘴!”曹操话刚开头就被袁绍喝断。
袁绍双目满是血丝,喘着粗气:“休得多言!若我全家死绝,我就是当了天子又有何用?我把皇位传给谁?”
他比曹操还大三岁,已经三十有八。这时候人平均才能活四十岁,他这个年纪就算还能再生儿子也不一定能养大了。
他的夫人和三个儿子都在邺城,若妻儿死绝,那他打赢了这仗又能如何?过继儿子继承他的皇位?
呸!袁术和他血缘最近,难道他打下的基业还要留给袁术儿子?那还不如他自己糟蹋干净!
袁绍盛怒之下,把曹操往边上一推就离开了大帐。
曹操踉跄数步才站定身体,他望着袁绍离去背影,脸色铁青,狠狠一甩袖,怒气冲冲离去:“竖子不足与谋!”
返回自己营帐,曹操立刻命人请来麾下几位谋士问策。
听到袁绍已经下令放弃东阿,回守邺城,纵然一众谋士自觉见多识广,也不禁怔愣了片刻。
曹操心急如焚,拱手道:“还请诸位先生速出计策,护操之基业。”
一时间帐中一片沉默,戏志才、程昱,包括刚投奔过来的司马朗,纷纷寻找破局之策。
事情发展的太急了,谁也没想到平日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先问三五个人才能下决定的袁绍这次竟然反应如此迅速,还是往不好的方向反应迅速。不仅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更是打了同盟一个措手不及。
就在此时,帐外马蹄声碎,由远及近。
“报——!”帐帘猛地被掀开,一名斥候踉跄闯入,甲胄上满是脏污,嘴唇青紫干裂。
他单膝跪地,胸口剧烈起伏,从怀中掏出一张密信,双手奉上:“陈留急报!陈留太守张邈叛投徐州!”
曹操眸光一沉,劈手夺过帛书,指节挑开火漆。帛书展开的刹那,他瞳孔骤缩——
【张邈叛,陈留诸城皆陷。夫人公子皆落入昭明军之手!】
一瞬之间,天翻地转,曹操几乎要站不稳身躯。
被多年交情,甚至能托付妻儿的故交张邈背叛的愤怒,妻儿沦落至敌手的焦急,基业尽毁的绝望,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曹操喉咙一腥。
可转瞬之间理智回归,曹操感受到帐内众人投在他身上的视线,又生生把这一口心头血咽了回去。
“张邈投陈了。”曹操看似风轻云淡,实则牙根已经咬出了血。
帐中几位谋士闻言俱是神色大变,这般震惊,比方才听闻袁绍不战而退时更甚三分。
袁绍战败,大不了就还是原来模样,他们自己守兖州,反正陈昭如今在冀州腹地又没在他们兖州腹地……可张邈之叛,却是直插心腹的利刃!
张邈不仅是陈留太守,还是自己主公故友,而且开战之前主公还把家眷都托付给了张邈。
主公能承受住吗?袁绍妻儿还没落到陈昭手中,袁绍就已经发疯了。
一时之间,比起担忧兖州,似乎还是主公心态更需担忧。
曹操忽然大笑,语气轻松:“陈昭若要以家眷威胁我,早便以家父性命要挟了。她既未伤我父,也定不会杀我之妻儿。”
一众谋士纷纷松了口气,只要主公心气还在,一切都还有转机。
“若主公能舍兖州基业,我倒有一计能破局。”戏志才咳嗽两声,缓缓出声。
第136章
曹操立刻走到戏志才身前,握住戏志才手,深情仰视:“今张邈叛陈,袁绍不战而逃,危在旦夕! 志才必有良谋教吾,乞速言之!”
“换地。”戏志才语气铿锵,毫不避讳与曹操对视。
曹操思绪飞快,迅速把家眷落入敌手的绝望感压下去,事已至此,再哭无用,还是要先想办法往前走。
“换地之策,操亦想过。可陈昭虽不在青州,昭明大军依然横亘在前,攻破大军难之又难。”曹操沉声,条理清晰分析。
戏志才表情镇定,压低声音:“并非陈昭之青州,而是袁绍之并州。舍兖州,要并州,袁绍此人,主公也熟悉其性情。”
听到这句,曹操直接冷哼一声,毫不客气道:“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主公是很能听得进谏言的,谋士的谏言主公大多都采纳。我放心回营睡觉去了,谁曾想第二日一早,我来找主公,主公就不见了。”
坐在沮授身侧的郭嘉面无表情,低着头趁人不注意从袖中掏出两个小布条,团成团塞进耳朵眼里。
主公离开了十七日,他已经听了这番说辞四十二遍了。
他也发现了自己一向尊敬的长辈沮公的性格缺点——这也太悲观加啰嗦了。当年高祖皇帝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不也得亲自去赴鸿门宴,自家主公孤身前往敌军腹地,这不就是第二个汉高祖……反正人去都去了,往好处想起码还能安慰自己多好。
可惜布条隔音效果实在太差,沮授的声音还是不住往郭嘉耳朵里钻,郭嘉无奈掏出布条:“沮公不比忧虑,主公英明擅谋,又得天庇佑,定能大胜归来。”
沮授抚须又道:“主公自然英明擅谋,咱们主公乃是世上顶顶好的主公。我那日如此顶撞,主公还好言好语安抚臣子,连离去都瞒着我,还特意留书解释。”
“唉,若是袁绍,定会将反驳他的臣子打入牢狱……而且主公已经快两年没有行莽撞之举了,主公已经改了性子,这次若非袁绍步步紧逼,主公也不会孤身犯险。”沮授越想越觉得都是袁绍之错。
他家主公上次让他震惊还是忽然掏出来传国玉玺呢,都是快过去两年的事情了。先前主公可总是做什么毒杀先帝,拐带天子……之类的事情,对比起来这回只是深入敌军腹地,这已经很好了!
总之,都怪袁绍!
郭嘉沉默许久,替自己哀叹一声。
沮授的习以为常尽管可怜,可对郭嘉而言,最惨的是他从沮授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
未来不会是主公一脚把天子踢下龙椅取而代之,他们都还围在主公身边鼓掌夸她聪明勇敢有志向吧?
郭嘉还沉浸在自己对天下“大势”的预测中,身披陈昭甲胄的蔡琰气喘吁吁迈入了帐内,浑身无力往椅上一摊。
陈昭平日身上的轻甲和长剑加起来有二十多斤重,陈昭穿着能跑来跑去,对只比郭嘉强壮一点的纯文人蔡琰而言却是个了不得的重量。
“文姬且在忍忍,已过半月,想必袁绍也该收到了冀州那边的急书,只看他何时生疑了。”郭嘉安抚蔡琰,蔡琰有气无力卸下腰间长剑,累成一滩蔡泥。
两军对垒之时,敌方原本十分活跃的主将忽然不见了,这件事瞒住三五日容易,时间一长定然露出尾巴。能瞒住袁绍半月,已经足矣。
袁绍在营中来回踱步。
”报——!”马蹄声碎,斥候滚鞍下马时几乎栽倒。袁绍听到声音径直掀开帐帘,斥候喘着粗气把一颗蜡丸交给袁绍。
袁绍劈手夺过蜡丸,迅速返回帐内,取出细刀拨开蜡丸,展开细帛浏览,看到一半就面色大变。
“那营中‘陈昭’真为旁人假扮,邺城危矣!”袁绍瘫倒在椅,面色煞白,口中喃喃。
此次出征,他妻儿全都放在了邺城,若邺城被陈昭攻下,他全家哪还能有活路?袁绍丝毫没有怀疑过陈昭能否打下邺城,他自己实实在在率领六十万大军与十五万昭明军僵持了两月不分胜负。
他此次出征把军中精锐抽调一空,邺城内只有三万士卒守城,哪能是昭明军的对手?
“速传令各军,拔营返回冀州!”袁绍豁然起身。
全家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袁绍瞬间就改掉了“多谋少断”的性子,他的命令从未如今日一般坚决过。
军令传达到各营之后,不过半个时辰,曹操就满头大汗一路狂奔来到中军大帐。
“本初兄何故命大军返冀?”曹操刚听到消息时候还以为自己这几日头疼牵扯得耳朵不好使了,再三确认命令是真之后两眼一黑,险些一头栽倒。
缓过气之后立刻来寻袁绍试图趁着大军收拾完营帐之前劝好袁绍。
袁绍此时心中仿若火烧一般焦躁,看到三番五次阻挠他回家去救妻儿的曹操更是火冒三丈:“汝还有脸来见我?若非你昨日阻拦,我早就动身回冀州了!”
他一把将斥候送来的秘帛狠狠掷向曹操面门。
帛书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曹操侧身一闪,帛书擦着他的耳畔飞过,”啪”地一声撞在帐柱上,又软绵绵地滑落在地。
曹操俯身捡起帛书,一目三行看完,心沉了沉。
“操以为,当务之急……”
“闭嘴!”曹操话刚开头就被袁绍喝断。
袁绍双目满是血丝,喘着粗气:“休得多言!若我全家死绝,我就是当了天子又有何用?我把皇位传给谁?”
他比曹操还大三岁,已经三十有八。这时候人平均才能活四十岁,他这个年纪就算还能再生儿子也不一定能养大了。
他的夫人和三个儿子都在邺城,若妻儿死绝,那他打赢了这仗又能如何?过继儿子继承他的皇位?
呸!袁术和他血缘最近,难道他打下的基业还要留给袁术儿子?那还不如他自己糟蹋干净!
袁绍盛怒之下,把曹操往边上一推就离开了大帐。
曹操踉跄数步才站定身体,他望着袁绍离去背影,脸色铁青,狠狠一甩袖,怒气冲冲离去:“竖子不足与谋!”
返回自己营帐,曹操立刻命人请来麾下几位谋士问策。
听到袁绍已经下令放弃东阿,回守邺城,纵然一众谋士自觉见多识广,也不禁怔愣了片刻。
曹操心急如焚,拱手道:“还请诸位先生速出计策,护操之基业。”
一时间帐中一片沉默,戏志才、程昱,包括刚投奔过来的司马朗,纷纷寻找破局之策。
事情发展的太急了,谁也没想到平日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先问三五个人才能下决定的袁绍这次竟然反应如此迅速,还是往不好的方向反应迅速。不仅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更是打了同盟一个措手不及。
就在此时,帐外马蹄声碎,由远及近。
“报——!”帐帘猛地被掀开,一名斥候踉跄闯入,甲胄上满是脏污,嘴唇青紫干裂。
他单膝跪地,胸口剧烈起伏,从怀中掏出一张密信,双手奉上:“陈留急报!陈留太守张邈叛投徐州!”
曹操眸光一沉,劈手夺过帛书,指节挑开火漆。帛书展开的刹那,他瞳孔骤缩——
【张邈叛,陈留诸城皆陷。夫人公子皆落入昭明军之手!】
一瞬之间,天翻地转,曹操几乎要站不稳身躯。
被多年交情,甚至能托付妻儿的故交张邈背叛的愤怒,妻儿沦落至敌手的焦急,基业尽毁的绝望,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曹操喉咙一腥。
可转瞬之间理智回归,曹操感受到帐内众人投在他身上的视线,又生生把这一口心头血咽了回去。
“张邈投陈了。”曹操看似风轻云淡,实则牙根已经咬出了血。
帐中几位谋士闻言俱是神色大变,这般震惊,比方才听闻袁绍不战而退时更甚三分。
袁绍战败,大不了就还是原来模样,他们自己守兖州,反正陈昭如今在冀州腹地又没在他们兖州腹地……可张邈之叛,却是直插心腹的利刃!
张邈不仅是陈留太守,还是自己主公故友,而且开战之前主公还把家眷都托付给了张邈。
主公能承受住吗?袁绍妻儿还没落到陈昭手中,袁绍就已经发疯了。
一时之间,比起担忧兖州,似乎还是主公心态更需担忧。
曹操忽然大笑,语气轻松:“陈昭若要以家眷威胁我,早便以家父性命要挟了。她既未伤我父,也定不会杀我之妻儿。”
一众谋士纷纷松了口气,只要主公心气还在,一切都还有转机。
“若主公能舍兖州基业,我倒有一计能破局。”戏志才咳嗽两声,缓缓出声。
第136章
曹操立刻走到戏志才身前,握住戏志才手,深情仰视:“今张邈叛陈,袁绍不战而逃,危在旦夕! 志才必有良谋教吾,乞速言之!”
“换地。”戏志才语气铿锵,毫不避讳与曹操对视。
曹操思绪飞快,迅速把家眷落入敌手的绝望感压下去,事已至此,再哭无用,还是要先想办法往前走。
“换地之策,操亦想过。可陈昭虽不在青州,昭明大军依然横亘在前,攻破大军难之又难。”曹操沉声,条理清晰分析。
戏志才表情镇定,压低声音:“并非陈昭之青州,而是袁绍之并州。舍兖州,要并州,袁绍此人,主公也熟悉其性情。”
听到这句,曹操直接冷哼一声,毫不客气道:“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