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陈昭笑着摇头:“匹夫之勇,何值一提。”
  “我爹说,我日后能成为他那样的猛将!如何不值一提!”吕玲绮面色通红,大声道。
  意识到自己幼稚的声音实在不勇猛,又瞬间压低了声音,憋出沙哑的嗓音。
  “你爹亦不如我啊。”陈昭含笑,轻轻从赵云身后探出头,“我占据二州之地,为一方诸侯,他又如何?”
  “何况你。”陈昭的眼神里带着怜悯,“你连我门外护卫都不如,我门外护卫尚且是八品武官,统领五十卫士。”
  一般而言,觉得激将法好用的人,自己也很容易中激将法。
  “只是我暂且立不了军功!”吕玲绮果然上当,像只被踩了尾巴的幼虎,尾巴嗖一下就竖起来了。
  陈昭好整以暇,步步紧逼:“那你何日能立下军功?你习武艺只为争强好胜?”
  “子义,你习武为何?”陈昭忽然喊了太史慈的名字。
  太史慈痛快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子龙?”
  “民有倒悬之厄,云从仁政所在,主公即为仁政所在。”赵云神色平静。
  陈昭笑看吕玲绮:“你读书不多吧?”
  吕玲绮眼神清澈,震惊望着陈昭。
  这也能看出来?
  陈昭腰间的印绶随着她的动作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她的声音虽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吕玲绮耳中:“没有自己的主意,谁说什么就是什么。所谓匹夫之勇,不过是他人手中之刀。”
  话罢,陈昭便命太史慈将吕玲绮送了出去。吕玲绮捡起被丢在地上的画戟,深深看了紧闭的朱红府门一眼。
  垂头丧气扛着画戟回了家。
  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她还觉得陈昭说的话很有道理。
  入夜,吕布顶着满头汗水从军营回来,哼着小曲,忽然被自家女儿堵在了门外。
  “父亲,你为何习武?”吕玲绮下意识向她最尊敬的人求助。
  吕布愣了一下,他闺女什么时候能问出这话了。
  “上天给为父生了一副好身体,好力气,不习武难道去种地吗。”吕布倒也耿直。
  吕玲绮拉下了嘴角,这也差太多了吧。她不甘心追问:“那父亲的志向呢?”
  “谋个好官职,有金可用,有酒可喝,有赤兔,有方天画戟,此生足矣。”吕布哈哈大笑,拍拍吕玲绮肩膀。
  吕玲绮没如往日一样缠着吕布要练习武艺,反而怒气冲冲瞥了吕布一眼,头也不回走了。
  她爹居然真的连陈昭麾下那两个青年将领都不如!人家都志在天下,她爹只知道享受富贵。
  吕布伸出的手空在半空,收也不是放也不是,只能挠头,望着吕玲绮的背影纳闷。
  其实他想过一句志向来着,那时候董卓抢了他的赤兔马,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可现在他顶头上司是天子,居于天子之下有何不好?
  赵云的志向: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赵云对公孙瓒说 “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第85章第 85 章:巧合吗?我不信
  “彧来此,乃是请辞。”
  荀彧优雅跪坐在案后,拱手对着陈昭行礼。
  “在洛阳叨扰使君许久,如今董贼已灭,朝廷平定,叔父也已辞官交接好事务。彧恐家中亲眷担忧,故来向使君请辞。”荀彧声音如玉撞冰,姿态一板一眼,再苛刻的人也挑不出一丝错处。
  陈昭可惜道:“世道不安稳,洛阳至翼州数百里路,只怕有不少盗贼。文若不如再等些时日,昭明军返回青州还能捎你们一程。”
  先前她设局,想要趁着两军交战,董卓封锁洛阳,荀爽与荀彧消息不互通之时两头骗,先把荀彧挖过来。
  奈何心理压力没给够,荀彧也太谨慎,一计不成,再往后,荀爽与荀彧见面,互通消息,就更不了了之。
  又把荀彧与袁绍大军分开,派郭嘉诱惑,奈何荀彧心如顽石,不好动摇。
  荀彧浅笑,拱手:“彧亦精通君子六艺,一路再小心避开贼匪,应当能平安带着叔父返回族中。”
  他又从袖袋从拿出一封荐书,“下官还欲厚着脸皮向州牧举荐族中后辈荀攸荀公达,望其能在使君麾下出仕。”
  这也是荀彧和荀爽商量之后的结果,荀氏族内年轻一代有三人崭露头角,荀彧、荀攸、荀谌。其中荀彧与荀谌皆在袁绍麾下效力,唯有荀攸还未出仕。
  荀爽与荀彧一致认为,可以在陈昭身上投下一注这是当时世家大族的惯常做法,习惯于多方下注。毕竟,如今乱世初起,诸侯割据,局势未明,谁也无法断定哪个势力最终能笑到最后。
  陈昭接过荐书,赞叹:“昭早闻公达之才,公达平和沉稳,德才兼备,昭得公达,如虎添翼。”
  “只是,”陈昭热切盯着荀彧,“文若乃公达之叔,贤德当更胜公达。”
  荀彧八风不动,唇角微弯:“多谢使君盛赞,彧愧不敢当。”
  他虽觉得袁绍并非贤主,有跳槽打算,可并不打算和侄子同入职一处。
  郭嘉和贾诩过来议事时,正看到陈昭攥着一张帛书惆怅,郭嘉不由出声询问,打算为主公分忧:“主公为何事烦忧?”
  “文若去矣。”陈昭毫不掩饰自己的失落之情。
  郭嘉眼皮一跳,没个正形坐下:“嘉前日去拜访文若,还听到文若要将荀公达举荐给主公。”
  “既见文若,旁人如何能入我眼中。”陈昭叹息。
  “主公没要荀公达?”郭嘉闻言,还以为陈昭拒绝了荀彧举荐的荀攸,心中边纳闷主公为何一反常态,边准备出言规劝主公。
  荀攸名声虽不如荀彧,动作也比旁人慢半拍,可乃外愚内智,是实打实的顶尖谋士。
  “自然要了。”陈昭莫名其妙看了郭嘉一眼,“送上门的人才岂能不要。”
  郭嘉嘴角狠狠一抽。
  得了荀公达,还惦记荀文若,自家主公原来是欲壑难填他居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已得荀公达,主公便无需惦记荀文若了。颍川荀氏这般大的士族,不会将身家全压在主公身上。”
  郭嘉开解陈昭:“待到主公打败袁本初之后,自可俘虏荀文若,将其劝降。”
  说着,郭嘉还有些酸涩,想到自己被主公几句话就带到了青州,荀彧却得主公三番两次用计,语气不乏拈酸吃醋道:“莫非在主公心中,嘉之才比不上荀文若?”
  他还抬起胳膊戳了贾诩一下,想要鼓动贾诩:“文和,在主公心中,你之才亦比不过荀文若。”
  奈何贾诩不愿意掺和他,往后缩缩,只当什么都没听到。
  没拉到同盟的郭嘉哼哼唧唧:“嘉还要写信给文姬,告诉她主公的‘吾之萧何’换了人。”
  陈昭举手讨饶:“奉孝天下无双,文若岂能”
  “岂能如何?”郭嘉眯眼,紧盯着陈昭。
  陈昭顿了顿,忍辱负重:“我看上了文若美色,欲强抢之。”
  此言一出,郭嘉再问不下去了,他自诩才华不输荀彧,可论脸勉为其难差一点。更别提荀彧还喜欢熏香,自带奇香。
  “主公戏言否?”郭嘉余光瞧见陈昭神色,不像是说笑,也渐渐熄了玩闹的心思,正色直坐。
  陈昭淡淡道:“并非戏言。不能为我所用,亦不可为他人所用。”
  她不做放虎归山之事。
  贾诩思忖片刻,郑重道:“若主公当真想要荀彧,诩有一策。”
  “文和请讲。”陈昭正色。
  “荀彧既从袁绍,便可诱袁绍杀荀氏满门,肩负灭门之仇,荀彧必定投奔袁绍敌人,便只能是主公。”
  贾诩面上带着和善微笑,温言细语:“袁绍此人,见小利而忘命,只需以利益相诱,不怕他不对荀氏动手。”
  玉玺。
  不用旁人提醒,陈昭就能立刻想到一个绝对能引诱袁绍动手的宝物。
  甚至还可在荀氏被灭门之后放出风声,告知袁术玉玺被袁绍缴获,挑起袁家兄弟内斗。
  陈昭摇头,打散自己的缺德想法,不由道:“此策是否有伤天和?”
  “非到万不得已,还是少伤天和为好。”
  让袁术觉得玉玺在袁绍手中没用,得让袁绍觉得玉玺在袁术手中。强者贪图弱者的宝物,才能挑起争斗。
  贾诩闻言,只笑不语。
  总会遇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的计策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好用。
  他的计策,伤天和又不伤文和。
  陈昭还是决定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她招来李楼和罗市,命其带着一万五千昭明军和愿意归顺她的五千西凉军先返回徐州。
  顺路“偶遇”被盗贼拦路打劫的荀家叔侄,将他们先捎回徐州。
  罗市拍着胸膛打包票:“主公放心,包管此事天衣无缝,前几年咱们没少打劫粮税,我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