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多谢太后娘娘。”恪贵太嫔真心实意地感谢,当年投靠圣母皇太后是她做得最正确的事情。
  如今她是贵太嫔,又有了康宁公主可以依靠,比起当初不肯跟她一起寻求靠山的沈太嫔,她可幸运很多。
  提起沈太嫔,恪贵太嫔说道:“太后还不知道吧,自从太皇太后不在了,她的日子就愈发艰难了。”
  代王搬出寿康宫时太皇太后就无趣,很多时候寻沈太嫔去说说话,毕竟这宫里就她们两个是沈氏的,凭着太皇太后喜爱,沈太嫔被人敬着,但现在太皇太后没了,沈太嫔被那起子势利眼怠慢。
  “眼下各处事务都繁忙,宫人们一时疏忽了也是有的,哀家等下会知会皇后,让她看着点。”李安宁不会插手后宫的事,免得影响了皇后。
  恪贵太嫔走后,皇帝来了,他面带疲惫,眼下有乌青,显然这些天忙得很,整个人都消瘦了。
  “皇帝要注意自个身子。”李安宁心疼,让人上了一碗补汤,又提起先帝的妃嫔们,“前些年先帝独宠婉贵太妃,许久不曾大封六宫。如今新帝继位,不如给先帝的后妃们加封,已逝者追封,以彰显新帝的仁和。”李安宁提议,反正先帝没了,他的后妃们哪怕加封到皇贵太妃也不过是虚名,待遇更好些罢了,其他一概不顶用。
  “那便依照母后的意思。”皇帝对此没有太大的意见,“母后想晋封谁?”
  “首先便是母后皇太后,给她上尊号。一则更为尊敬,而且她帮过咱们,二则,以此区分哀家与她,叫人不至于分不清哪宫皇太后。”李安宁说,“再就是颖太妃,代王虽然中立,可他代先帝处理朝政时还会偷偷派人给你说大事,他的母妃该更尊贵。”她没提熙贵太妃,主要是婉贵太妃与她有关,而且恒王实在是太愚钝。
  “徐太妃不加封,给她赐个封号吧,先帝给她封“淑”字,这个封号就很好,也不必咱们细想了。剩下三位太妃中唯有恭太妃最为老实,加之她的祖父于大文有功,就给她加封成贵太妃……”便是恪贵太嫔,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太妃。
  讲完这些后,李安宁又说到皇帝的后宫,“如今后宫人少,她们做了甚麽都瞧得一清二楚,但是等到日后人多了,怕是会出事。”她也是阴谋诡计中杀出来的,哪里不知妃嫔们嫉妒起来是如何可怕?
  “往后你要爱重皇后,后宫之事交给她即可,也不许像先帝那般,专宠任何一人。”皇帝要是与皇后琴瑟和鸣就是祥瑞,可若是专宠他人,于后宫不是一件好事。
  “儿子明白,儿子更喜欢处理前朝政事,至于后妃们,有几个便足矣。”皇帝不是那等贪图享乐的人。
  “如此便好。”
  *
  三年后,建平四年。
  为太皇太后守了三年孝,李安宁就琢磨着出去玩,“从前妃嫔不能随意出宫,如今我已经是太后了,太皇太后也不在了,宫中唯有我与慈慧太后,她想必在宫中也耐不住。”
  两宫太后总要让人区分,皇帝便给母后皇太后尊号为慈慧,为自己的生母上尊号为昭懿。
  “太后是想邀上慈慧太后一齐巡游天下?”南枝笑着问,“慈慧太后肯定答应,而今福荣公主刚定了驸马,奴婢听过两回,福荣公主想出去玩,怕日后成了婚不能自在。”
  李安宁差人去问了慈慧太后,果然,她一口应下,两人便约在五月份夏风刚起的时候出巡。
  两个太后都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她们两个感情好,闹着要坐一起,两个太后无奈,只得由她们去了。
  “咱们公主与福顺公主玩得真好。”思书说,“太后也能放心了。”福荣虽然是嫡出,但当今与她可并不亲厚,能与皇帝一母同胞的妹妹成为密友,好处自然多。
  “福荣是个聪明的孩子,也会明白哀家的心思。”慈慧太后说,她助皇帝登基,皇帝又使得福荣不必和亲,两方之间已然合作结束,她就与福荣谈心,过后,福荣与福顺就开始亲近。
  “还有皇后那儿,她常去,哀家便也放心了。哀家老了,福荣的婚事要由皇后打理,这桩桩件件应付下来,倒觉得累了。”昭懿太后信任皇后,宫权全部交由皇后,在后宫中,不能忽视皇后。
  *
  大漠的黄沙遍地,江南的烟雨蒙蒙,从北到南,她们走走停停,把风光尽收眼底。
  “哀家记得,这附近可是有一个‘培育基地’?从前只听过,还没见过,今儿能不能一观?”慈慧太后看向李安宁,“哀家老了,却还没见识过这等新奇的东西,若是方便,可使哀家与福荣瞧上一瞧?”
  “这些事都是南枝抓拿的,得问她。”李安宁侧头,“不过哀家也好奇,这择日不如撞日,要是能看一看就好了。”
  南枝应了,在前边带路。
  这培育基地是她开的,乔雪平自海外带回来许多好种子,她想着不能浪费,便与李安宁说了这个事,恰好那时太子也在,他关心民生,意识到开设基地有益处,就同意了。
  过了两年有成果,但他们并没有上报给先帝,促进粮食大产这样的功劳谁都想要,太子不想献给先帝,隐瞒下来,等他登基了,正好顺势广而告之,以此昭告天下:他是个仁政爱民的好皇帝。
  而对于南枝而言,这就是投资,在乔雪平身上投资,在太子身上投资,而今太子成了皇帝,她与乔雪平就有了一份功劳——不,她应该是两份,毕竟先帝喝得毒药可是出自她手。
  凭着信物,南枝带着一行人入了其中一个培育基地,正是收获的时候,田里的稻子一茬一茬,一颗颗一粒粒饱满非常,旁边有新一代的玉米,不算粗硕,这些都是辛辛苦苦选育出来的。
  “哀家只知道玉米羹的美味,却不知这玉米从种植到收获竟是如此艰难。”慈慧太后感慨,“农人不易啊!”
  福荣公主活泼,见甚都觉得稀奇,亲自摘了瓜果还不过瘾,还想要下田,她的嬷嬷拦了一下,慈慧太后却摆摆手,“让她去吧,无忧无虑了十几年,也该知道苦是什么样子的。”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福荣公主哪里受过苦?
  两个公主各自拿了镰刀下田,不消多久就汗如雨下,身形摇晃了,南枝便对李安宁说道:“农人生活艰难,奴婢听闻不少寡妇老者照料田地常累垮身子,要是遇上天灾,粮食欠收,那更是可怜……”
  南枝就这么一说,李安宁沉思,“你说得对,要是税收能少些,农人日子想必也能好过不少。”但这些话只能私底下跟皇帝提一嘴,还不能多插手,毕竟是前朝的事,后宫干政未免落人话柄。
  得了李安宁一句话,南枝已然心满意足。
  第123章番外二游玩
  各州,已经是建平五年末了,两位太后上头没了人管,活得那叫一个潇洒肆意。
  “这个戏班子不错,等会儿问问他们可愿意入宫常驻,得了空咱们时时听上一听,有趣得紧。”李安宁与慈慧太后说,宫里无趣,消遣时间的法子就那么几个,听戏、赏花、观舞,都腻味了。
  “这主意不错。”慈慧太后点头,“还有那两棵桃花,叫人移植回京都,这宫中无桃花,哀家总觉得少了些好景色。”
  说起宫中无桃花这事,还与先帝有关呢。因着先帝的生母曾经是照料御花园桃树的宫女,以此被人耻笑,先帝登基后,下令御花园不许栽种桃花,慈慧太后曾一度觉得遗憾,不过那时她拗不过先帝,便也只能把爱桃花的心思藏在心里。
  “启禀两位太后,大皇子妃身边的宫女递了口信进来,问大皇子妃能否给两位太后请安。”这儿离宜州行宫很近,大皇子妃见两位太后呆的时日长,动了想要回京的念头。
  如今皇帝都已经登基五年了,身为先帝的长子以及他的皇子妃竟然还没有被封为王爷王妃,依旧被叫着皇子与皇子妃,多尴尬无颜面。
  慈慧太后先是看了看李安宁,大皇子两年前酒醉后落水,已然不在了,但她可没有忘记,大皇子是因为甚么而长居宜州,不知李安宁会不会恨屋及乌,“昭懿太后,你觉得呢?”
  “那便见一见,她的一双儿女哀家还没见过。”李安宁其实对于大皇子的死存疑,不过对她有好处的事,她自然不会让人彻查。
  “说起来,新帝继位册封了好些兄弟姐妹,唯有大皇子与大皇子妃被落下了,而今大皇子不在,只余下后院的一众妻妾与儿女,咱们不好继续让她们惶惶地呆在宜州,慈慧太后,你认为如何?”李安宁看向慈慧太后,大皇子没了,她不会为难大皇子妃,把大皇子妃及她的儿女带回京都安抚一番,于她于皇帝都是利于名声的好事。
  “你决定即可。”慈慧太后端起茶喝,她只是个空有名头的太后,不管这些闲杂事。
  “派人跟大皇子妃说一声,哀家与慈慧太后想见一见她们,让她与两位侧妃并皇嗣们一同前来。”李安宁吩咐。
  大皇子妃郭氏得知两位太后娘娘肯见她,一时间喜不自胜,与贴身宫女佩瑶说道:“看来我的谋算没有落空,合该这样,合该这样。”她掩面而泣,为自个,也为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