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知道了这件事,皇帝没在翊坤宫多留,等他走后,李安宁便说道:“只怕三皇子也会挨训,身边的人不懂事,他也不和徐妃说。由此也可以看出,徐妃与三皇子的关系有多僵,啧。”
  “他哪里敢呢?自从八皇子不在了,福安公主常让人去找三皇子,说不得就会在三皇子面前提起熙贵妃,三皇子脸上又有疤,常沉默寡言,对徐妃只怕也不是很亲近,这种事定然不会与徐妃说。再说了,他怕是知道徐妃养不活二皇子的事,对她也有两分忌惮,不敢过分亲近。”
  只过了一日,便听得三皇子身边的伴读犯了错被赶走了,说是弄坏了陛下赏赐给三皇子的物件。
  一场并不多人知道的风波逐渐过去了,储秀宫内,徐妃却依旧在气三皇子,“他的伴读要把他带坏,他怎的不跟本宫说,这要不是六皇子发觉了,他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皇帝本就不满她,如若她教导出来的孩子好龙阳,只怕她这辈子都不能再讨陛下欢喜了。
  “娘娘,三皇子长久住在流庆宫,又不在您身边长大,他一时间没想到这一层也是有的,再说了,他不是拒绝了裴轩宇麽?证明心中还是有数的,没跳入这坑中。”
  “可他这般举动,终究是不信任本宫,他到底有没有认为本宫是她的母妃?”徐妃埋怨道,“本宫吸取了教训,对他也算是无微不至,可他还是防着本宫,许多事都是本宫主动问了他才说。”
  说着说着,徐妃又怪起了福安公主,“若不是她,三皇子也不会知道自个的身世,自她接触了三皇子,他便与本宫生疏了。千防万防,哪里防的住。”
  石榴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想劝又不知道从哪儿下嘴。在三皇子没有与福安公主接触之前,他对徐妃这个母妃很是喜欢,可之后……于徐妃而言,她厌恶福安公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可对于福安公主来说,她关心自己的弟弟亦没有过错,尤其是八皇子不在了,她与福庆公主能依靠的唯有三皇子这个亲弟弟,不跟他往来跟谁往来?
  到底是同一个肚子里出来的,能不亲麽?
  “明明本宫才是三皇子的母妃,说是本宫生的都不为过。可你看看,皇后不阻拦她也就罢了,陛下也只当看不见,好似本宫只是一个养大三皇子的可有可无的人。”徐妃委屈,哭诉道:“本宫这些年的心血都白费了,养出一个白眼狼。”
  “娘娘。”石榴好劝歹劝,让徐妃别这般想,可她也明白,徐妃说得没错。
  *
  皇帝重新给三皇子挑了一个伴读,又到皇后这儿嘱咐了一番,让她注意着些皇子们的日常生活,断不能让他们遭了事。
  皇后应了,又问起三皇子与四皇子的婚事,“虽然两个孩子都不过十岁,可皇子们向来都在十四、十五成婚,适合作皇子妃的姑娘少,现在开始相看着也合适。”
  主要是先看两年,与那些人家暗示,让他们别给姑娘定亲,在下一届选秀之后就可以给两位皇子定下皇子妃与侧妃,再缓个两、三年成亲,但人选要早些安排好。
  “好女孩家家都想要,陛下要是想为两位皇子选贤良淑德的皇子妃,可得趁早挑选。”皇后说,三皇子与四皇子的身份都不低,无论是皇子妃还是侧妃都需要一定的家世,如此说来,可挑选的人家就不多了。
  “朕会让人去办的。”皇帝点头,对皇后说起了长华寺里的静贵嫔,“说是病了一年多,朕想着让她回宫里医治。”
  “静贵嫔为国祈福了好几年,于情于理都该被迎回,何况她是病人,如果在外头不声不响没了,于皇室颜面无益处。”皇后扯皮,当初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把静贵嫔送走,如今又用正当的借口把她接回来,外头的人不会说甚的。
  “长春宫主位是恪贵嫔,静贵嫔回来
  便另外寻一个清净些的宫殿给她吧。”
  “是。”皇后说。
  入了二月份,皇帝下旨给福安公主赐婚了,婚期定在明年五月份,他还下令让皇后与贞贵妃为福安公主操办嫁妆与婚礼。
  既如此,李安宁便经常出入承乾宫,与皇后商议嫁妆的事宜。
  “见过母后,贞娘娘。”福安公主带着福庆来请安,听闻两人在谈论她的婚事,一脸羞涩地拉着妹妹走了。
  李安宁便笑福安公主,“瞧瞧这心思萌动的模样,福安公主与未来的驸马爷见过几面吧?”
  “是,总不好大婚才知道驸马是圆还是方,本宫看他们是两情相悦,日后相处起来便自在舒服。”驸马娶妻叫尚公主,对上公主天然矮了半个头,如今年少慕艾关系好,将来可不一定。
  驸马背着公主纳妾养外室的事也不是没有,甚至有的以下犯上辱骂公主。
  李安宁笑了笑,又把两人夸了又夸,顺带夸赞皇后教导有方。她心想:皇后能把福安公主养的亭亭玉立已然是无可挑剔的了,更何况如今还要替她张罗婚嫁。
  *
  恪贵嫔带着六公主过来寻五公主玩,目光放在院中踢毽子的两个公主身上,与李安宁说道:“静贵嫔要回来,不知她会不会老实点?”谁也不知道静贵嫔会做甚,是不甘心,还是已经看破红尘?
  说起来她如今有些尴尬,毕竟当初长春宫是静贵嫔的,而今是她住在正殿。贞贵妃受宠,能求得陛下另外住一个宫殿,可她却不行。
  “当年伺候静贵嫔的宫人都被臣妾料理完了,有一些已经出宫,有一些去了别的宫里服侍主子,她即便带着西青与心儿回来,也无人可用。”恪贵嫔说,“娘娘不必担心她会掀起甚风浪,臣妾看着呢。”
  她知道静贵嫔的离开跟贞贵妃脱不了干系。
  “静贵嫔回来,最急的不是咱们,是钟粹宫。”李安宁嘴角弯弯,福安公主与三皇子的事还不够华妃着急麽?
  静贵嫔回宫那日晴空万里,她安安静静地去给皇后请安,随后回了长秋宫,往后的好些日子都是闭门不出。
  *
  “有人上折子,让朕立太子。”皇帝与太后说起储君之事,“眼见着皇子们都长大了,他们也按捺不住心思,想要给子孙后代搏一次荣华富贵。”
  “若是八皇子还在,立太子便是名正言顺,也不必让你费心了。”太后叹息,正是因为没有嫡子,才引得前朝的朝臣们不安分。
  “朕曾想着跟皇后再要一个皇子,可太医说她不再合适生子,朕想了想便算了,毕竟皇后管理后宫顺当,朕不想让她因为生子而早逝。”皇帝扶着额头,想起了熙贵妃,也想起了先皇后,都是因为生产才坏了身子。
  “皇后大度从容,从不沾酸吃醋,后妃们无不服气,光凭这一点便很好。”太后也满意皇后这个儿媳。
  八皇子没了的时候皇后刚刚生下八公主,在月子当中伤心过度,后头又一直郁郁寡欢,身子就好不了了。让太医调理一番生个皇子倒也可以,只是以命换命罢了,可有了嫡子,却也有许多新的问题。
  谁养这个嫡子?再立一个皇后抚养麽?万一新皇后也诞育了嫡子,岂不是酿成大祸?
  皇帝与太后都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强求皇后了,一心只在皇子中挑选聪颖□□的培养。
  “六皇子懂事,又知道兄友弟恭,先前他帮了三皇子,凭着这一点,他就肯定是个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好孩子。”太后说,要是六皇子坏心眼一些,大可以不管三皇子,等他出了丑闻,就会被皇帝彻底厌弃。
  可他并没有。
  “只如今的十皇子与十一皇子还小,倘若将来有一个皇子比六皇子出众,亦或是你偏疼幼子,那该如何是好?”太后问,“哀家记得文昭皇帝就是先立了太子,但几年过后得了一个小皇子,一腔慈父心血都给了小皇子,以至于前朝后宫动荡不安。”
  皇帝会是一个贤明的君主麽?
  “朕常常把六皇子叫去勤政殿问功课,与他相处时间长了,在朕心里,旁人都比不得他。”感情也是相处出来的,皇帝对于其他不看着的皇子便不怎么上心,“至于以后,如今四妃已满,往下的贵嫔们即便有生育,身份算不得高,即便朕疼爱她们的孩子,她们也难与贞贵妃对上。”
  太后却不赞同这番话,“皇帝,你别忘了,哀家也是贵嫔,而且在贵嫔之位一坐就是三十多年,可最终,当太后的是哀家,不是先帝宠爱至极的皇贵妃,也不是生有两个聪慧皇子的昭贵妃,更不是诞下龙凤胎的灵妃。”
  先帝的后宫风波不断,着实危险。
  “朕知道,自六皇子在朕身边长大,朕再也没有宠爱过其他皇子,为得就是防着他们的心变大。既然朝堂都想要立太子,等再过些时候,朕会与朝臣们商议,下旨册封储君。”皇帝说,他也属意于六皇子。
  勤政殿事多,皇帝没有多留,太后叹了一口气,“这样也好。”六皇子不是那等昏聩无能的皇子,各方面挑不出错处。
  “若是八皇子还在……”檀溪嬷嬷小声说,“也不必陛下与娘娘操心这些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