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二月初,南枝领命出去。
李安宁给二姑娘添妆了两匣子首饰,不多,但是沾了“皇”字,自然就显得十分金贵。
李家三进的小院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南枝随着迎客的丫头走了一段,便看见张氏连同一些夫人向她走来。
“奴婢见过夫人。”南枝抬头,瞧见其中一个正是大房的三姑娘,如今该称呼一声秦夫人。
“快别多礼,这几个你大概不认得了,都是二姑娘的姊妹们。”张氏一一介绍了,那些夫人们热情得很。
不管是本家的还是旁支的,都借着这个热闹登门,也想搭上宫中贵人,好为自己家谋算。
南枝进入闺房时,二姑娘已经描红着绿,那顶压场面的点翠金冠泛着光芒,随她一动,上边薄薄的蝴蝶翅膀跟着一颤,绽放出夺目的金光。
“二姑娘,贞贵人念着姊妹一场,如今您出嫁,特命奴婢添妆。”南枝微微屈膝,但因为她代表了贞贵人,所以二姑娘并不敢受这个礼,在丫鬟们的搀扶下往一侧躲了躲,随后开口道:“劳贵人挂心,小妹在此受过。烦请姑娘回去后同贵人说,咱们姊妹情深,我也是一直惦记她的。”
这都是场面话,前些天张氏对她耳提面命的,就为了在这些女宾面前露出贞贵人这个牌。
没见这些夫人姑娘们现在满是艳羡麽?
这到了夫家,那一家子也更敬重些,看在贞贵人的面上,也不会对她太差。
要说张氏当真是对二姑娘很好了,嫁妆没有克扣,陪嫁们又被她喊去正院敲打一番。又念着二姑娘面无好色,得细细上妆才能有两分清秀透出来,这般的容貌很难得到夫君疼爱。故而她才让二姑娘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几句话,以此彰显她与大姑娘感情深厚,让夫君忌惮。
外头锣鼓喧天,有婆子进来说时辰到了,守在架子前的妇人讲盖头捏起,盖在二姑娘头上。
预备出门子了,张氏忍不住落泪。
南枝站在一边,红豆与绿豆守在她跟前,怕别人冲撞到她,惹她不快。
赵家的人也来了,方才被挤在后面,如今人都跟着出去,才显出她们来。
尤其是赵老夫人,身子枯木一般了,竟还动的了,硬撑着要看外孙女儿出嫁。
张氏让人盯着她,没让她坏事,但等二姑娘上了轿子,女客们都去吃席了之后,这昏头昏脑的赵老夫人却忽的发作了,她说,“也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了,也盼着她还能记着我这个外祖母,别一年到头书信都没有一封……”
这是指桑骂槐呢。
可现下贞贵人的身份不一般,已经是赵老夫人的主子了,由不得她浑说,张氏不等李老爷的命令,让人半扭着赵老夫人进了旁院。
“南枝姑娘别跟她见识,年纪大了,脑子不灵光,时常有些疯言疯语倒也正常。”张氏扯了话作遮掩。
屋里都是自己人,她也就没有客气。
“外头唱念做打,声音杂乱得很,奴婢在房中可没有听见别的声音,不知夫人提的是甚么事?”南枝笑了笑,并不在意赵老夫人。
赵家俨然大势已去,他们家做主的是个蠢货,看不清形势。这有个热灶都不懂得来取暖,反而还要倚老卖老,硬生生得罪李安宁。
只不过,即便李安宁不喜,可赵家到底与李安宁有血缘关系,万一仗着她在外面行事不端,连累了李家,那就不妥了。
李安宁信任张氏,南枝便把自己的疑虑与张氏说了,“主子与奴婢在宫里,实在不方便管到外面,可能得劳动夫人,切莫让他们不要生事。”
“你且安心。”张氏松了一口气,“自从咱们家搬到京城,那一家子为了攀附,也跟着来了之后,我就让人盯着的。他们不信我,我也不信他们,都是鬼头,谁不知道谁?”
张氏最厌恶赵家不给她脸面,连大姑娘都叫她一声母亲,大公子也不敢不敬她,偏偏赵家不是,与李家来往总是避着她这个当家主母,尤其是同大公子接触,更是了不得,隔三差五送东西写信,好似是怕大公子忽略了赵家。
“夫人心里有成算,主子也就放心了。”南枝说,也亏得张氏有手腕,不然这里里外外哪里能这么平静?
南枝身份特殊,张氏也就没有把她安排到花厅上面吃席,而是在正院单开一桌子,由她的贴身丫鬟陪着,她稍后再回来。
“这几道菜都是姑娘爱吃的,夫人特意问了几位管事,了解了姑娘的口味才让厨房做得。”红豆边布菜边说,她说得管事们就是从前与南枝一齐当丫鬟的那几个。
“我都许久不曾见她们了。”闻言,南枝感慨一句。
“若是姑娘想见,我这就回了夫人,让她们进来。”绿豆说。
“不必,由着她们忙去吧。”南枝摇摇头,都已经不熟了,见了能说甚么?
她们成家的说家里的事,她这个入宫的说宫中的事,都扯不到一块去,没意思。
张氏不多时就回来了,“别怠慢了南枝姑娘。”她朝着红豆和绿豆说。
“我正喜欢和她们两个说话,夫人别说她们。”
两人喝了酒,张氏又说道:“这二姑娘出门子之后,三姑娘也快了,只这大公子的婚事,我却是做不了主。”
大公子的婚事也是她的一块心病,寻常公子哥儿在他那个年纪早已成家,有的甚至孩子都几个了。
“我原是想着帮他相看,哪儿知他回了老爷,说先立业后成家。我当时就在想,这是对我不满呢,还是因为别的。”张氏有苦难言,作为主母却不给公子娶妻,传出去了,人家只以为她善妒不作为。
“若是公子自己缓着也就算了,要是受了别人蛊惑……”南枝蹙眉,是怕赵家坏事。
“正是如此。”张氏把疑虑说了,“赵家走动频繁,奈何是长辈,我也不好阻拦。我是怕他们想要亲上加亲,把表妹嫁过来,这我可万万不能答应。”
第86章晋封“我原是不……
是不想管他们的。”李安宁听了南枝的回禀,“找遍整个李家,最出色的居然是我那母亲。其实大公子也有几分出息,只是可惜了,与我不大亲近。”
要姐弟二人是一个肚皮里出来的,李安宁也不用这般头疼,肯定会扶持他的。
“我帮他,却不知他会不会念着亡母,我不帮他,又怕他走错一步祸及家门,当真是头疼不已。”
南枝也赞同这话,李家寄信几回,大多是张氏写的,少数是李老爷,而大公子,那可真是不闻不问,冷淡至极。
他难不成盼着李安宁主动问起他?
“如此冷心冷肺,我也不爱管他。”李安宁烦躁,“不过,亲事还是要上心,至少得让我满意,别甚么香的臭的都往屋子里拉。”
“甚的香的?”门外传来了皇帝的声音。
“嫔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安。”见了礼之后,李
安宁便坐在皇帝身边,说道:“说我弟弟呢,正想着给他寻一个好姑娘当妻子。”
皇帝多问了一句,李安宁便说起了今日她妹妹出嫁,“不好厚此薄彼,所以也就挂心上我那在书院读书的弟弟。”
大公子着实有两分聪慧,但在京城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是神童定难教皇帝注意,所以皇帝也不再问。
李安宁也明白,故而岔开话题,“陛下怎的悄悄就来了?也不让嫔妾早些知道,好吩咐小厨房备上陛下爱吃的菜色。”
“朕从德妃那儿出来,便想着见见你。”皇帝在德妃那里带得不愉快,心里转了一圈,就到了长春宫。
李安宁心里明白,却也不会故意去问,免得触怒皇帝,她问道:“那陛下今夜是在嫔妾这里歇息麽?”她软着嗓音,娇得不行。
“你想朕留下吗?”
“陛下好没道理,明明是嫔妾问陛下,您又反过来问嫔妾。”李安宁拿捏好一个度,装作委屈地说道,“要是陛下走了,嫔妾这一夜还能睡得着麽,必得是抓心挠肺,整宿整宿想着陛下。”
皇帝忽的笑出声,伸手捏了李安宁的鼻尖,“唯女子难养。”
“哼。”李安宁风情万种地翻了一个白眼,“陛下觉得嫔妾难养,嫔妾反倒要缠着陛下,不叫陛下脱了我。”
她这话很大胆,最起码在宫里见惯了来来去去的女子的皇帝挑了挑眉,有些惊讶于她的豪放。
寻常闺阁女子都是内敛了,不轻易将情爱挂在嘴边。
选秀选的都是官员的儿女,教导有方,不会作青楼楚馆那些姬女们轻浮浪荡的姿态,所以宫中的嫔妃个个规规矩矩,唯有贞贵人算是与众不同。
却也不算出格。
因着她不过是惦记皇帝,属实是正常,要是不惦记,那才让皇帝不悦呢。
“朕不过一句,你看看你,顶了多少句?”皇帝状似苦恼地哄她,几句软语下来,两人之间就黏黏糊糊。
“陛下心情好了,嫔妾也就高兴了。”李安宁拉着皇帝的手说,表明方才那些话都是为了让皇帝舒心才说的。
李安宁给二姑娘添妆了两匣子首饰,不多,但是沾了“皇”字,自然就显得十分金贵。
李家三进的小院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南枝随着迎客的丫头走了一段,便看见张氏连同一些夫人向她走来。
“奴婢见过夫人。”南枝抬头,瞧见其中一个正是大房的三姑娘,如今该称呼一声秦夫人。
“快别多礼,这几个你大概不认得了,都是二姑娘的姊妹们。”张氏一一介绍了,那些夫人们热情得很。
不管是本家的还是旁支的,都借着这个热闹登门,也想搭上宫中贵人,好为自己家谋算。
南枝进入闺房时,二姑娘已经描红着绿,那顶压场面的点翠金冠泛着光芒,随她一动,上边薄薄的蝴蝶翅膀跟着一颤,绽放出夺目的金光。
“二姑娘,贞贵人念着姊妹一场,如今您出嫁,特命奴婢添妆。”南枝微微屈膝,但因为她代表了贞贵人,所以二姑娘并不敢受这个礼,在丫鬟们的搀扶下往一侧躲了躲,随后开口道:“劳贵人挂心,小妹在此受过。烦请姑娘回去后同贵人说,咱们姊妹情深,我也是一直惦记她的。”
这都是场面话,前些天张氏对她耳提面命的,就为了在这些女宾面前露出贞贵人这个牌。
没见这些夫人姑娘们现在满是艳羡麽?
这到了夫家,那一家子也更敬重些,看在贞贵人的面上,也不会对她太差。
要说张氏当真是对二姑娘很好了,嫁妆没有克扣,陪嫁们又被她喊去正院敲打一番。又念着二姑娘面无好色,得细细上妆才能有两分清秀透出来,这般的容貌很难得到夫君疼爱。故而她才让二姑娘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几句话,以此彰显她与大姑娘感情深厚,让夫君忌惮。
外头锣鼓喧天,有婆子进来说时辰到了,守在架子前的妇人讲盖头捏起,盖在二姑娘头上。
预备出门子了,张氏忍不住落泪。
南枝站在一边,红豆与绿豆守在她跟前,怕别人冲撞到她,惹她不快。
赵家的人也来了,方才被挤在后面,如今人都跟着出去,才显出她们来。
尤其是赵老夫人,身子枯木一般了,竟还动的了,硬撑着要看外孙女儿出嫁。
张氏让人盯着她,没让她坏事,但等二姑娘上了轿子,女客们都去吃席了之后,这昏头昏脑的赵老夫人却忽的发作了,她说,“也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了,也盼着她还能记着我这个外祖母,别一年到头书信都没有一封……”
这是指桑骂槐呢。
可现下贞贵人的身份不一般,已经是赵老夫人的主子了,由不得她浑说,张氏不等李老爷的命令,让人半扭着赵老夫人进了旁院。
“南枝姑娘别跟她见识,年纪大了,脑子不灵光,时常有些疯言疯语倒也正常。”张氏扯了话作遮掩。
屋里都是自己人,她也就没有客气。
“外头唱念做打,声音杂乱得很,奴婢在房中可没有听见别的声音,不知夫人提的是甚么事?”南枝笑了笑,并不在意赵老夫人。
赵家俨然大势已去,他们家做主的是个蠢货,看不清形势。这有个热灶都不懂得来取暖,反而还要倚老卖老,硬生生得罪李安宁。
只不过,即便李安宁不喜,可赵家到底与李安宁有血缘关系,万一仗着她在外面行事不端,连累了李家,那就不妥了。
李安宁信任张氏,南枝便把自己的疑虑与张氏说了,“主子与奴婢在宫里,实在不方便管到外面,可能得劳动夫人,切莫让他们不要生事。”
“你且安心。”张氏松了一口气,“自从咱们家搬到京城,那一家子为了攀附,也跟着来了之后,我就让人盯着的。他们不信我,我也不信他们,都是鬼头,谁不知道谁?”
张氏最厌恶赵家不给她脸面,连大姑娘都叫她一声母亲,大公子也不敢不敬她,偏偏赵家不是,与李家来往总是避着她这个当家主母,尤其是同大公子接触,更是了不得,隔三差五送东西写信,好似是怕大公子忽略了赵家。
“夫人心里有成算,主子也就放心了。”南枝说,也亏得张氏有手腕,不然这里里外外哪里能这么平静?
南枝身份特殊,张氏也就没有把她安排到花厅上面吃席,而是在正院单开一桌子,由她的贴身丫鬟陪着,她稍后再回来。
“这几道菜都是姑娘爱吃的,夫人特意问了几位管事,了解了姑娘的口味才让厨房做得。”红豆边布菜边说,她说得管事们就是从前与南枝一齐当丫鬟的那几个。
“我都许久不曾见她们了。”闻言,南枝感慨一句。
“若是姑娘想见,我这就回了夫人,让她们进来。”绿豆说。
“不必,由着她们忙去吧。”南枝摇摇头,都已经不熟了,见了能说甚么?
她们成家的说家里的事,她这个入宫的说宫中的事,都扯不到一块去,没意思。
张氏不多时就回来了,“别怠慢了南枝姑娘。”她朝着红豆和绿豆说。
“我正喜欢和她们两个说话,夫人别说她们。”
两人喝了酒,张氏又说道:“这二姑娘出门子之后,三姑娘也快了,只这大公子的婚事,我却是做不了主。”
大公子的婚事也是她的一块心病,寻常公子哥儿在他那个年纪早已成家,有的甚至孩子都几个了。
“我原是想着帮他相看,哪儿知他回了老爷,说先立业后成家。我当时就在想,这是对我不满呢,还是因为别的。”张氏有苦难言,作为主母却不给公子娶妻,传出去了,人家只以为她善妒不作为。
“若是公子自己缓着也就算了,要是受了别人蛊惑……”南枝蹙眉,是怕赵家坏事。
“正是如此。”张氏把疑虑说了,“赵家走动频繁,奈何是长辈,我也不好阻拦。我是怕他们想要亲上加亲,把表妹嫁过来,这我可万万不能答应。”
第86章晋封“我原是不……
是不想管他们的。”李安宁听了南枝的回禀,“找遍整个李家,最出色的居然是我那母亲。其实大公子也有几分出息,只是可惜了,与我不大亲近。”
要姐弟二人是一个肚皮里出来的,李安宁也不用这般头疼,肯定会扶持他的。
“我帮他,却不知他会不会念着亡母,我不帮他,又怕他走错一步祸及家门,当真是头疼不已。”
南枝也赞同这话,李家寄信几回,大多是张氏写的,少数是李老爷,而大公子,那可真是不闻不问,冷淡至极。
他难不成盼着李安宁主动问起他?
“如此冷心冷肺,我也不爱管他。”李安宁烦躁,“不过,亲事还是要上心,至少得让我满意,别甚么香的臭的都往屋子里拉。”
“甚的香的?”门外传来了皇帝的声音。
“嫔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安。”见了礼之后,李
安宁便坐在皇帝身边,说道:“说我弟弟呢,正想着给他寻一个好姑娘当妻子。”
皇帝多问了一句,李安宁便说起了今日她妹妹出嫁,“不好厚此薄彼,所以也就挂心上我那在书院读书的弟弟。”
大公子着实有两分聪慧,但在京城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是神童定难教皇帝注意,所以皇帝也不再问。
李安宁也明白,故而岔开话题,“陛下怎的悄悄就来了?也不让嫔妾早些知道,好吩咐小厨房备上陛下爱吃的菜色。”
“朕从德妃那儿出来,便想着见见你。”皇帝在德妃那里带得不愉快,心里转了一圈,就到了长春宫。
李安宁心里明白,却也不会故意去问,免得触怒皇帝,她问道:“那陛下今夜是在嫔妾这里歇息麽?”她软着嗓音,娇得不行。
“你想朕留下吗?”
“陛下好没道理,明明是嫔妾问陛下,您又反过来问嫔妾。”李安宁拿捏好一个度,装作委屈地说道,“要是陛下走了,嫔妾这一夜还能睡得着麽,必得是抓心挠肺,整宿整宿想着陛下。”
皇帝忽的笑出声,伸手捏了李安宁的鼻尖,“唯女子难养。”
“哼。”李安宁风情万种地翻了一个白眼,“陛下觉得嫔妾难养,嫔妾反倒要缠着陛下,不叫陛下脱了我。”
她这话很大胆,最起码在宫里见惯了来来去去的女子的皇帝挑了挑眉,有些惊讶于她的豪放。
寻常闺阁女子都是内敛了,不轻易将情爱挂在嘴边。
选秀选的都是官员的儿女,教导有方,不会作青楼楚馆那些姬女们轻浮浪荡的姿态,所以宫中的嫔妃个个规规矩矩,唯有贞贵人算是与众不同。
却也不算出格。
因着她不过是惦记皇帝,属实是正常,要是不惦记,那才让皇帝不悦呢。
“朕不过一句,你看看你,顶了多少句?”皇帝状似苦恼地哄她,几句软语下来,两人之间就黏黏糊糊。
“陛下心情好了,嫔妾也就高兴了。”李安宁拉着皇帝的手说,表明方才那些话都是为了让皇帝舒心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