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为了陛下注意到长春宫,还是为了三公主,又或者是为了一个孩子,这三个方面该是静贵嫔最重视的了。
“所以我暂且不生是有道理的,给她生一个?我可没有那么好脾气。”李安宁说。
“不过一起喝茶还是可以的,有事儿您别应就行,静贵嫔在宫里三年,您不好拂她面子。”南枝说。
长春宫正殿,静贵嫔与李安宁对坐下棋。
两位主子静着心,西青就把南枝叫出去,在茶水间里吃东西。
“往日总是想找你都找不着人,加之你们去了行宫,更是碰不见,让我一阵儿念着。”西青的话很漂亮,拉着南枝的手姐姐长妹妹短,好不亲热的模样。
南枝把手抽回来,淡笑道:“我也想着姐姐,在行宫里还说呢,给姐姐绣几个荷包,回来再给你,等会儿我就回去取,都是好料子制的,保管你喜欢。”她打听过西青的喜好,投其所好弄了些能用来拉近彼此关系的东西。
荷包,手帕,香囊,耳坠子,戒子等等,这些都是。
西青想同她亲近,好话说尽,那她肯定不能下她的脸。
“哟,快别这么客气。你记着我,我也记着你呢,上个月,娘娘才赏了我一匹料子,用来做秋衣正正好,送你了。”要是再相熟一些,该让人把衣裳直接做出来,可惜她与南枝还没到那个地步。为了避免惹怒南枝,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摸不准西青目的,南枝只能虚假地应和着,她跟西青肯定是当不成好友的。
毕竟两位主子之间就不是甚清白的关系,静贵嫔要利用李安宁,甚至屡次踩了李安宁的脸。作为李安宁身边掌事的宫女,就得把握一个度,既不能得罪静贵嫔与西青,也不能显得她们投靠了静贵嫔。
在长春宫里面住和贞贵人是静贵嫔的人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静贵嫔不是甚有身份的人,西青也不是手段非凡,故而两人都没有讨到好。
等主仆俩走后,静贵嫔正在收拾黑白棋子,西青帮着,随后观察静贵嫔的脸色,问道:娘娘,她没说吧?”
“没有。”静贵嫔叹气,“本宫问她需不需要像沈才人那般特意请太医看身子,她推脱说不用了。你也知道本宫不可能让太医院的太医投诚,自然不知道贞贵人的状况,她不想说,我们就不能知道。”
“诶,娘娘别太烦躁,奴婢看贞贵人像是个能生养的,加之她现在荣宠在身,保不齐甚么时候就有了。”西青安抚。
她们两个商议了许久,见贞贵人愈发得宠,便想出了坏法子,想让太医给贞贵人调理身子,好早日怀上皇嗣,届时孩子大概率养在静贵嫔那儿,她有了倚仗,往后地位稳固不说,还有了对抗华贵嫔的资本。
且以华贵嫔的身子,指不定活多久,到时候静贵嫔也能把三公主接回来。
“她怕是猜出来了。”静贵嫔闭了闭眼,苦笑,“本宫实在不适合玩计策。”
她不知道贞贵人会不会告她一状,路既然已经走了,断然没有回头的地步。
第80章皇后人选十月十……
五,由德妃与淑妃领着众妃嫔去寿康宫,熙贵妃身子粗苯,已经不方便下床走动了。
况且她现在孕九个月,上下一竿子人都怕她有事儿,太医已经把催产药备好,若是再过几日还没有动静,那就得催产。
太后念着熙贵妃,又勉励了其他人,“你们要跟着熙贵妃学一学,尽心侍奉皇上,为陛下开枝散叶,为皇室延绵子嗣。”现在生的最多的就是熙贵妃,她就以熙贵妃为例子。
“是,臣妾等谨遵太后娘娘教诲。”淑妃率先起身,因着二皇子的事她惹了太后不悦,现下正忐忑不安,故而是头一个应太后话的。
“淑妃,你伺候陛下几年了,合该注意点,哪怕为皇帝生一个公主也是好的。”太后果然借着今日敲打淑妃,毕竟她照顾不力,“等你做了生身母亲就会体谅为母的不易。”
“臣妾跟着周嫔学了许多,知道这方面的事儿,正想感激她呢。”淑妃说,她明白太后的意思,周嫔还没有行册封礼,所以还住在储秀宫,只是她日夜哭叫,烦的不行。
太后是让她别把周嫔的态度放在心上。
“嗯,你能这样想就很好。”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德妃,“哀家派檀溪去看过大皇子了,衣食住行都顶好,你也不必日日让人去看,不必要。”
这是把生母与皇子分割开,免得受了她的牵连。
德妃暗自委屈,她与淑妃都不知晓,皇帝与太后认为二皇子的死不简单,已经在背后派人去追查,她们两个都被怀疑了,皇帝与太后自然会防着她们。
既怕德妃带坏大皇子,又担忧淑妃不择手段伤害到大皇子,可谓是煞费苦心。
如今的敏庆殿围得密不透风,全都是皇帝的人,生怕有人下毒手。
紧接着,太后又关心了沈嫔,“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快些找太医,别耽误了。”只要平平安安生下孩子,就有了倚仗。
除了这几个,其余人都不够太后入眼,正当神色各异的妃嫔们以为准备退下时,太后却忽的提了某个人。
“贞贵人。”太后上下打量弯腰行礼的贞贵人,容貌自是不错的,比之淑妃与燕贵嫔丝毫不逊,然而美貌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便是她体态丰满,有别于节食保持纤细身材的宫妃。
皇帝喜好她这种,只怕过两年选秀,秀女当中就会多丰腴之人了。
/:.
“标致,走上前哀家瞧瞧。”太后仔细看过了贞贵人才放她回去,“难为你有颗玲珑心肝,记得皇帝随口说过的话,讨得他高兴。”
“你们也得像贞贵人多学着点,别整日只知道拈酸吃醋,没得扰了后宫的清净。”太后敲打完,看向德妃和淑妃,“哀家这儿正有一件事要派给你们做,这秋日原是该去秋猎,但朝政繁忙,皇帝没空。既如此,就由后宫热闹一场。熙贵妃不便,你们两个办一场秋菊宴,把夫人姑娘们请入宫中贺一贺。”
“臣妾等遵旨。”难得的,两个死对头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皆从对面人的眼中看见了疑惑。
她们在宫中三年了,太后从来没有办过这等宴席,怎么今年一反常态?
*
出了寿康宫,南枝陪着李安宁去了荷花池,这边人少,又开阔,聊些私密的话语也不怕有宫女太监偷听到。
“主子可是心情不佳?”
“又准备斗争了。”李安宁不可能忘记这场秋菊宴,在这次宴席之后,皇帝忽的下旨册封了皇后,来年三月,帝后成婚。
自秋菊宴到明年三月这段时间,后宫又是风波不断,扰得人头疼。
而皇后入宫后,那便更是风起云涌,年轻的皇后娘娘压不住事情
,她是个古板的性格,做事喜欢按照规矩来,开口闭口规矩,不得陛下喜欢。
她自己露怯了,德妃淑妃又怎么可能不动手脚?如此就让皇后失去了优势。
但对于李安宁来说,有一个心机不深但守规矩的皇后,是一件幸事,起码她要是被算计了,皇后会公道处理。
“哪儿会不斗呢?真要想舒舒服服过完这一生,没有宠爱没有家世是不可能的。”南枝说,可这宫中,又有几个的背景十分深厚?
所以要争,不然就只能老死宫中。
“主子自成一派,有好也有不好。这坏处便是容易被各方针对,不易立住。好处麽,起码不用受人胁迫。”
靠着一位妃子有了庇护,可也意味着要受人控制,不能想脱身就脱身。
来日那妃子犯错,依附她的人要是撇清得太快,让人觉得忘恩负义,要是不撇清,让人觉得一伙,左右都选不出个答案。
李安宁要避免这个,故而她入宫就争宠,一直得宠到现在,有了可以拒绝旁人的底气。
*
十月二十日,熙贵妃诞下了一个皇子,三皇子虎头虎脑,哭声嘹亮,陛下爱得不行,亲自抱了。
太后不住地说道:“好,好。”她也看了三皇子,夸赞道:“是个俊俏的孩子,以后定是风度翩翩的郎君。”
有人欢喜有人恨,刚失去亲生儿子的周嫔便是,眼睛恶狠狠地盯着襁褓,脑子里又回想起那句:二皇子指不定就是被谁克死了,只要看看接下来哪个皇子出生,那便知道是谁了。
是他,是三皇子克死了她的二皇子!
皇帝让夏忠实开库房挑好物件送给熙贵妃,把婴孩交给乳母后,他抬手,“永寿宫上下各赏半年月例,乳母以及贴身伺候的,赏一年。大公主与二公主赐封号,着内务府挑选吉祥的字眼。”
一般公主们得到六岁后才能赐予封号,六岁后孩子才算立住了,才接得住福气。
一时间,永寿宫喜气洋洋。
熙贵妃位于高位,已经不能再晋升,皇帝给予公主们荣誉,也算变相的弥补。
*
秋菊宴在十月底,天已经冷了,下了两场雨。熙贵妃没有出席,但在席面上,不少宗妇以及夫人都提到了她。
“所以我暂且不生是有道理的,给她生一个?我可没有那么好脾气。”李安宁说。
“不过一起喝茶还是可以的,有事儿您别应就行,静贵嫔在宫里三年,您不好拂她面子。”南枝说。
长春宫正殿,静贵嫔与李安宁对坐下棋。
两位主子静着心,西青就把南枝叫出去,在茶水间里吃东西。
“往日总是想找你都找不着人,加之你们去了行宫,更是碰不见,让我一阵儿念着。”西青的话很漂亮,拉着南枝的手姐姐长妹妹短,好不亲热的模样。
南枝把手抽回来,淡笑道:“我也想着姐姐,在行宫里还说呢,给姐姐绣几个荷包,回来再给你,等会儿我就回去取,都是好料子制的,保管你喜欢。”她打听过西青的喜好,投其所好弄了些能用来拉近彼此关系的东西。
荷包,手帕,香囊,耳坠子,戒子等等,这些都是。
西青想同她亲近,好话说尽,那她肯定不能下她的脸。
“哟,快别这么客气。你记着我,我也记着你呢,上个月,娘娘才赏了我一匹料子,用来做秋衣正正好,送你了。”要是再相熟一些,该让人把衣裳直接做出来,可惜她与南枝还没到那个地步。为了避免惹怒南枝,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摸不准西青目的,南枝只能虚假地应和着,她跟西青肯定是当不成好友的。
毕竟两位主子之间就不是甚清白的关系,静贵嫔要利用李安宁,甚至屡次踩了李安宁的脸。作为李安宁身边掌事的宫女,就得把握一个度,既不能得罪静贵嫔与西青,也不能显得她们投靠了静贵嫔。
在长春宫里面住和贞贵人是静贵嫔的人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静贵嫔不是甚有身份的人,西青也不是手段非凡,故而两人都没有讨到好。
等主仆俩走后,静贵嫔正在收拾黑白棋子,西青帮着,随后观察静贵嫔的脸色,问道:娘娘,她没说吧?”
“没有。”静贵嫔叹气,“本宫问她需不需要像沈才人那般特意请太医看身子,她推脱说不用了。你也知道本宫不可能让太医院的太医投诚,自然不知道贞贵人的状况,她不想说,我们就不能知道。”
“诶,娘娘别太烦躁,奴婢看贞贵人像是个能生养的,加之她现在荣宠在身,保不齐甚么时候就有了。”西青安抚。
她们两个商议了许久,见贞贵人愈发得宠,便想出了坏法子,想让太医给贞贵人调理身子,好早日怀上皇嗣,届时孩子大概率养在静贵嫔那儿,她有了倚仗,往后地位稳固不说,还有了对抗华贵嫔的资本。
且以华贵嫔的身子,指不定活多久,到时候静贵嫔也能把三公主接回来。
“她怕是猜出来了。”静贵嫔闭了闭眼,苦笑,“本宫实在不适合玩计策。”
她不知道贞贵人会不会告她一状,路既然已经走了,断然没有回头的地步。
第80章皇后人选十月十……
五,由德妃与淑妃领着众妃嫔去寿康宫,熙贵妃身子粗苯,已经不方便下床走动了。
况且她现在孕九个月,上下一竿子人都怕她有事儿,太医已经把催产药备好,若是再过几日还没有动静,那就得催产。
太后念着熙贵妃,又勉励了其他人,“你们要跟着熙贵妃学一学,尽心侍奉皇上,为陛下开枝散叶,为皇室延绵子嗣。”现在生的最多的就是熙贵妃,她就以熙贵妃为例子。
“是,臣妾等谨遵太后娘娘教诲。”淑妃率先起身,因着二皇子的事她惹了太后不悦,现下正忐忑不安,故而是头一个应太后话的。
“淑妃,你伺候陛下几年了,合该注意点,哪怕为皇帝生一个公主也是好的。”太后果然借着今日敲打淑妃,毕竟她照顾不力,“等你做了生身母亲就会体谅为母的不易。”
“臣妾跟着周嫔学了许多,知道这方面的事儿,正想感激她呢。”淑妃说,她明白太后的意思,周嫔还没有行册封礼,所以还住在储秀宫,只是她日夜哭叫,烦的不行。
太后是让她别把周嫔的态度放在心上。
“嗯,你能这样想就很好。”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德妃,“哀家派檀溪去看过大皇子了,衣食住行都顶好,你也不必日日让人去看,不必要。”
这是把生母与皇子分割开,免得受了她的牵连。
德妃暗自委屈,她与淑妃都不知晓,皇帝与太后认为二皇子的死不简单,已经在背后派人去追查,她们两个都被怀疑了,皇帝与太后自然会防着她们。
既怕德妃带坏大皇子,又担忧淑妃不择手段伤害到大皇子,可谓是煞费苦心。
如今的敏庆殿围得密不透风,全都是皇帝的人,生怕有人下毒手。
紧接着,太后又关心了沈嫔,“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快些找太医,别耽误了。”只要平平安安生下孩子,就有了倚仗。
除了这几个,其余人都不够太后入眼,正当神色各异的妃嫔们以为准备退下时,太后却忽的提了某个人。
“贞贵人。”太后上下打量弯腰行礼的贞贵人,容貌自是不错的,比之淑妃与燕贵嫔丝毫不逊,然而美貌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便是她体态丰满,有别于节食保持纤细身材的宫妃。
皇帝喜好她这种,只怕过两年选秀,秀女当中就会多丰腴之人了。
/:.
“标致,走上前哀家瞧瞧。”太后仔细看过了贞贵人才放她回去,“难为你有颗玲珑心肝,记得皇帝随口说过的话,讨得他高兴。”
“你们也得像贞贵人多学着点,别整日只知道拈酸吃醋,没得扰了后宫的清净。”太后敲打完,看向德妃和淑妃,“哀家这儿正有一件事要派给你们做,这秋日原是该去秋猎,但朝政繁忙,皇帝没空。既如此,就由后宫热闹一场。熙贵妃不便,你们两个办一场秋菊宴,把夫人姑娘们请入宫中贺一贺。”
“臣妾等遵旨。”难得的,两个死对头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皆从对面人的眼中看见了疑惑。
她们在宫中三年了,太后从来没有办过这等宴席,怎么今年一反常态?
*
出了寿康宫,南枝陪着李安宁去了荷花池,这边人少,又开阔,聊些私密的话语也不怕有宫女太监偷听到。
“主子可是心情不佳?”
“又准备斗争了。”李安宁不可能忘记这场秋菊宴,在这次宴席之后,皇帝忽的下旨册封了皇后,来年三月,帝后成婚。
自秋菊宴到明年三月这段时间,后宫又是风波不断,扰得人头疼。
而皇后入宫后,那便更是风起云涌,年轻的皇后娘娘压不住事情
,她是个古板的性格,做事喜欢按照规矩来,开口闭口规矩,不得陛下喜欢。
她自己露怯了,德妃淑妃又怎么可能不动手脚?如此就让皇后失去了优势。
但对于李安宁来说,有一个心机不深但守规矩的皇后,是一件幸事,起码她要是被算计了,皇后会公道处理。
“哪儿会不斗呢?真要想舒舒服服过完这一生,没有宠爱没有家世是不可能的。”南枝说,可这宫中,又有几个的背景十分深厚?
所以要争,不然就只能老死宫中。
“主子自成一派,有好也有不好。这坏处便是容易被各方针对,不易立住。好处麽,起码不用受人胁迫。”
靠着一位妃子有了庇护,可也意味着要受人控制,不能想脱身就脱身。
来日那妃子犯错,依附她的人要是撇清得太快,让人觉得忘恩负义,要是不撇清,让人觉得一伙,左右都选不出个答案。
李安宁要避免这个,故而她入宫就争宠,一直得宠到现在,有了可以拒绝旁人的底气。
*
十月二十日,熙贵妃诞下了一个皇子,三皇子虎头虎脑,哭声嘹亮,陛下爱得不行,亲自抱了。
太后不住地说道:“好,好。”她也看了三皇子,夸赞道:“是个俊俏的孩子,以后定是风度翩翩的郎君。”
有人欢喜有人恨,刚失去亲生儿子的周嫔便是,眼睛恶狠狠地盯着襁褓,脑子里又回想起那句:二皇子指不定就是被谁克死了,只要看看接下来哪个皇子出生,那便知道是谁了。
是他,是三皇子克死了她的二皇子!
皇帝让夏忠实开库房挑好物件送给熙贵妃,把婴孩交给乳母后,他抬手,“永寿宫上下各赏半年月例,乳母以及贴身伺候的,赏一年。大公主与二公主赐封号,着内务府挑选吉祥的字眼。”
一般公主们得到六岁后才能赐予封号,六岁后孩子才算立住了,才接得住福气。
一时间,永寿宫喜气洋洋。
熙贵妃位于高位,已经不能再晋升,皇帝给予公主们荣誉,也算变相的弥补。
*
秋菊宴在十月底,天已经冷了,下了两场雨。熙贵妃没有出席,但在席面上,不少宗妇以及夫人都提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