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萧昶不提名分,却又每晚必来陪她,崔湄甚至怀疑他有时间回王府应付他的妻妾吗?她跑了又亲自来抓人,怎么看着,都不像是不喜欢她,对她完全没感情的样子。
他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有什么打算,他的心思,就像是迷雾一样难以捉摸,崔湄根本拿捏不了他的心思,殚精竭虑的,整日都在担忧。
小福子没把太医带来,萧昶傍晚回别院,亲自带来了太医。
崔湄精神不好恹恹的,靠在软榻上打盹,朦朦胧胧的被抱了起来,睁开眼睛一看,是萧昶,软软的笑了笑:“郎君回来了。”
她打了个哈欠:“郎君饿了吗,小厨房里温着汤。”
萧昶蹙眉:“怎么这么困倦,难不成真的怀孕了?”
他的脸色很复杂,目光似是惊喜又似是惊吓,有种近乡情怯的情绪混杂在其中,麦色的大手摸到她的小腹上,轻轻的摩挲,说不出的温柔和怀念。
但崔湄因为困倦和害怕,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太医进来行礼,便在崔湄手腕上搭上一块布跪着请脉,崔湄很是好奇,瞪大了眼睛上下观察。
“怎么表现的像是头一回看大夫似的。”
“是头一回。”崔湄很是新奇。
萧昶皱眉:“在陆家没请过平安脉?”
“我们这样的身份,陆家哪里舍得请大夫呢,小时候病了就要硬熬,挺过来才能活下去,挺不过来一卷破席子卷着扔出去,谁会在乎呢,群花阁里只有有贵人在乎的,病了能请大夫。”她说的云淡风轻,似是司空见惯。
萧昶却似被打了一耳光似的,脸色很是难看。
“如何,是不是有孕了?”萧昶的语气甚至有一丝紧张。
太医摇头:“夫人并未有孕。”
能在太医院脱颖而出被萧昶信任的,除了医术高超,性格也是个人精,太医敏锐的察觉到萧昶的失望,对于崔湄未怀孕的失望,急忙找补:“夫人身子弱,似是以往喝了大量红花凉药,导致气血很虚,是不易有孕的体质,得需长时间调养进补,易孕期同房,才可能有身孕呢。”
萧昶的脸色很暗沉:“她原先为了维持腰身纤细,的确喝过不少红花类的凉药,不过按照孙大人之前的开的方子,每日喝着,已经调养了小半年了。”
崔湄疑惑:“那些补药,不是避子汤吗,我怎么可能会怀孕呢。”
萧昶脸色更加黑,都维持不住沉稳姿态:“谁给你喝的避子汤,谁告诉你那些药是避子汤的?”
“不是吗?”崔湄茫然。
“当然不是。”萧昶气坏了。
“可,可是每次郎君跟妾身……赵管家总要拿着一碗药来,盯着我喝下去,怕我呕出来,还要盯着我半个时辰,不是避子汤,为什么要这种态度,郎君也从跟妾身解释过。”
“我也没说过这是避子汤吧,说是补药自然是补药,我都不知道,你这脑袋想的是什么,成日胡思乱想些乱七八糟的,鱼脑子吗?”
萧昶伸手过来,好像要打她,崔湄缩了缩脖子,吓得闭上眼,嘴里还嘟嘟囔囔:“可郎君每回都强迫妾身喝,不喝还不行,妾身以为郎君嫌弃妾身身份低微,所以才不允妾有孕,郎君还没嫡子呢。”
臆想中的被打耳光,并没有到来,反而是脑门有些疼,萧昶给她弹了个脑瓜崩,力气不大不小,把她额头弹出一个小小的红印,声音也很清脆。
“孙大人,把你上回开的药方拿来。”
他将那张轻飘飘的纸扔过来:“瞧瞧吧,上面哪有寒凉的药,全是温补,女子暖宫的,你就觉得我在害你不成?”
崔湄尴尬的摸摸鼻子,瞥一眼纸,就是不拿起来看。
“怎么,有这么不信任我?”萧昶恶声恶气。
崔湄急忙凑上去,抱住他的手臂,满脸讨好:“郎君别生气,是妾身想岔了还不成,而且这药方您就是让妾身看,妾身也看不懂,妾身不识字……”
萧昶一愣,揉着太阳穴:“我倒是把这一茬给忘了,你是闲疯了,才这么胡思乱想,的确得给你找点事做。”
他跟孙太医又商量了一下药方,结局便是崔湄每日喝的药又加了一碗,还要喝阿胶乌鸡炖的补汤,崔湄感觉自己像个汤罐子。
但凡抱怨两句,萧昶便会似笑非笑的看她,问她是不是不想有身孕。
除了喝这些,她在萧昶的指示下开始读书,教她的人就是冯明月,一个月后她得弄清楚平仄韵律,还要作一首诗出来才算合格,不然就要受罚。
被崔湄试探着要名分烦了,萧昶把人抱过来一通亲,亲的她浑身发软,语气戏谑,说她怀上了就给她名分,她必须得再努力一些,被压着在床上胡搞乱搞,崔湄气的差点破罐子破摔,还怀个屁。
萧昶就是借着这个理由弄她。
也不知陆哥哥那里如何了,崔湄更加提不起精神,这日萧昶走后,有半个月没来别院,静娘整日絮叨,让她把萧昶的心留住,到底是太子殿下,将来有个孩子有了名分,她就也是宫里的娘娘了,崔湄听的心里乱糟糟,像一团理不清的毛线团。
冯明月对崔湄说,外面已经变了天,皇帝驾崩了,如今已是先帝,萧昶继位,年号都改了,这些日子应该忙着给先帝守灵,忙着登基,圣旨昭告天下,太子妃谢氏成了皇后,侧妃薛氏封了昭容,侍妾陆氏封了婕妤。
因为后宫空虚,膝下无子,新皇登基,皇后要主持第一次选秀,声势浩大。
而崔湄还待在别院,仿佛被遗忘了。
第39章 选秀的目的崔湄好像被遗忘了
“薛氏是侧妃,却只封了九嫔,连个九嫔之首的昭仪都没封上?六姑娘居然只是婕妤?”
冯明月陪着她说话:“听小福子说,是因为那位陆氏不知怎得封妃前触怒了陛下,不然潜邸妃封这么低也是罕见,不过薛氏陆氏毕竟陪伴陛下没多少时日,情谊不深,当初有多少世家臣子,想给陛下塞女人,混个潜邸妃的名头,就等陛下登基混个高位嫔妃做做,看来陛下,不是会顾虑这个的人。”
“你们冯家不也是这种打算?”
冯明月有些不好意思:“是,我们家机关算尽,哪知道陛下不会受人左右呢。”
经过崔湄逃跑,萧昶默许锦衣卫进来抓人,在萧昶的暗示下,冯明月察觉到萧昶留下她,是为了让她衷于崔湄,给她出谋划策,而只要她对崔湄不生出易心,自己那点小算盘,就算是捞几个没入教坊司的冯家女,给流放的爹爹哥哥送盘缠,萧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崔湄生怕冯明月难受。
冯明月笑了笑:“夫人真是心善,这本就是事实,再说,民女现在也侍奉您,是您的人,您便是骂几句又有何妨呢。”
崔湄摇头:“不不不,你是良民,怎能当奴婢对待,就算是奴婢,也是人,是爹娘生养的,哪能动辄打骂不当人看。”
她就是因为这样,才会因为自己出逃,连累丫鬟被罚,心生愧疚,这些日子才如此低落,冯明月心中腹诽,萧昶还真是会打蛇打七寸,只靠一些人微言轻的奴婢,就能牵制住崔夫人。
冯明月笑了笑,神色倒是越发温柔:“其实昭容也不低了,正三品,位同尚书。”
崔湄叹气:“咱们在这里议论人家,人家好歹是娘娘,都比我的位份高,我可是个见不得人的外室呢,被困在这里,也不知郎君,阿,不,是陛下,要如何处置我呢。”
冯明月想起萧昶的交代,咬着牙:“也许,暂时不接
您进宫,是为您好,后宫不是个好地方,夫人便是进了宫,没了陛下庇护,被欺负了怎么办,陛下也许是为了保护您。”
崔湄抽抽鼻子:“是这样吗?这就是戏文里演的,什么爱你就要故意冷淡你,磋磨你?明月,你居然也信?”崔湄哈哈直笑。
冯明月笑的连都要僵了:“至少夫人住在别院,没闲杂人等打扰,也不必去给娘娘们晨昏定省,不也挺自在的。”
崔湄满脸惆怅,要是真自在,不如放她走,多多的给她钱,便是嫁不了陆哥哥,她拿着银子去招赘一个小白脸女婿,整日伺候自己多好,不比现在要揣测萧昶的心意,还揣测不到位,心中惴惴不安,来的舒坦的多。
“夫人莫要自伤,陛下是宠爱您的,这些日子一直都宿在您这,根本没怎么回王府,想来就是皇后娘娘也不一定能得见陛下,娘娘还是要养好身子,莫要忧虑才是。”
这个活儿真是不好干,冯明月牙都要咬碎,萧昶可能的确在策划着些什么,但那可不是她能知道的,她还得给萧昶找补,萧昶真是个行为矛盾的神经病。
她现在已经完全不会对那张堪称精致绮丽的漂亮脸蛋心动,只有满心的害怕和恐惧。
被这个男人盯上,也不知崔夫人是幸还是不幸,还有宫里那些嫔妃,简直是可怜。
不仅是冯明月这么想,宫里的谢皇后也这么想。
他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有什么打算,他的心思,就像是迷雾一样难以捉摸,崔湄根本拿捏不了他的心思,殚精竭虑的,整日都在担忧。
小福子没把太医带来,萧昶傍晚回别院,亲自带来了太医。
崔湄精神不好恹恹的,靠在软榻上打盹,朦朦胧胧的被抱了起来,睁开眼睛一看,是萧昶,软软的笑了笑:“郎君回来了。”
她打了个哈欠:“郎君饿了吗,小厨房里温着汤。”
萧昶蹙眉:“怎么这么困倦,难不成真的怀孕了?”
他的脸色很复杂,目光似是惊喜又似是惊吓,有种近乡情怯的情绪混杂在其中,麦色的大手摸到她的小腹上,轻轻的摩挲,说不出的温柔和怀念。
但崔湄因为困倦和害怕,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太医进来行礼,便在崔湄手腕上搭上一块布跪着请脉,崔湄很是好奇,瞪大了眼睛上下观察。
“怎么表现的像是头一回看大夫似的。”
“是头一回。”崔湄很是新奇。
萧昶皱眉:“在陆家没请过平安脉?”
“我们这样的身份,陆家哪里舍得请大夫呢,小时候病了就要硬熬,挺过来才能活下去,挺不过来一卷破席子卷着扔出去,谁会在乎呢,群花阁里只有有贵人在乎的,病了能请大夫。”她说的云淡风轻,似是司空见惯。
萧昶却似被打了一耳光似的,脸色很是难看。
“如何,是不是有孕了?”萧昶的语气甚至有一丝紧张。
太医摇头:“夫人并未有孕。”
能在太医院脱颖而出被萧昶信任的,除了医术高超,性格也是个人精,太医敏锐的察觉到萧昶的失望,对于崔湄未怀孕的失望,急忙找补:“夫人身子弱,似是以往喝了大量红花凉药,导致气血很虚,是不易有孕的体质,得需长时间调养进补,易孕期同房,才可能有身孕呢。”
萧昶的脸色很暗沉:“她原先为了维持腰身纤细,的确喝过不少红花类的凉药,不过按照孙大人之前的开的方子,每日喝着,已经调养了小半年了。”
崔湄疑惑:“那些补药,不是避子汤吗,我怎么可能会怀孕呢。”
萧昶脸色更加黑,都维持不住沉稳姿态:“谁给你喝的避子汤,谁告诉你那些药是避子汤的?”
“不是吗?”崔湄茫然。
“当然不是。”萧昶气坏了。
“可,可是每次郎君跟妾身……赵管家总要拿着一碗药来,盯着我喝下去,怕我呕出来,还要盯着我半个时辰,不是避子汤,为什么要这种态度,郎君也从跟妾身解释过。”
“我也没说过这是避子汤吧,说是补药自然是补药,我都不知道,你这脑袋想的是什么,成日胡思乱想些乱七八糟的,鱼脑子吗?”
萧昶伸手过来,好像要打她,崔湄缩了缩脖子,吓得闭上眼,嘴里还嘟嘟囔囔:“可郎君每回都强迫妾身喝,不喝还不行,妾身以为郎君嫌弃妾身身份低微,所以才不允妾有孕,郎君还没嫡子呢。”
臆想中的被打耳光,并没有到来,反而是脑门有些疼,萧昶给她弹了个脑瓜崩,力气不大不小,把她额头弹出一个小小的红印,声音也很清脆。
“孙大人,把你上回开的药方拿来。”
他将那张轻飘飘的纸扔过来:“瞧瞧吧,上面哪有寒凉的药,全是温补,女子暖宫的,你就觉得我在害你不成?”
崔湄尴尬的摸摸鼻子,瞥一眼纸,就是不拿起来看。
“怎么,有这么不信任我?”萧昶恶声恶气。
崔湄急忙凑上去,抱住他的手臂,满脸讨好:“郎君别生气,是妾身想岔了还不成,而且这药方您就是让妾身看,妾身也看不懂,妾身不识字……”
萧昶一愣,揉着太阳穴:“我倒是把这一茬给忘了,你是闲疯了,才这么胡思乱想,的确得给你找点事做。”
他跟孙太医又商量了一下药方,结局便是崔湄每日喝的药又加了一碗,还要喝阿胶乌鸡炖的补汤,崔湄感觉自己像个汤罐子。
但凡抱怨两句,萧昶便会似笑非笑的看她,问她是不是不想有身孕。
除了喝这些,她在萧昶的指示下开始读书,教她的人就是冯明月,一个月后她得弄清楚平仄韵律,还要作一首诗出来才算合格,不然就要受罚。
被崔湄试探着要名分烦了,萧昶把人抱过来一通亲,亲的她浑身发软,语气戏谑,说她怀上了就给她名分,她必须得再努力一些,被压着在床上胡搞乱搞,崔湄气的差点破罐子破摔,还怀个屁。
萧昶就是借着这个理由弄她。
也不知陆哥哥那里如何了,崔湄更加提不起精神,这日萧昶走后,有半个月没来别院,静娘整日絮叨,让她把萧昶的心留住,到底是太子殿下,将来有个孩子有了名分,她就也是宫里的娘娘了,崔湄听的心里乱糟糟,像一团理不清的毛线团。
冯明月对崔湄说,外面已经变了天,皇帝驾崩了,如今已是先帝,萧昶继位,年号都改了,这些日子应该忙着给先帝守灵,忙着登基,圣旨昭告天下,太子妃谢氏成了皇后,侧妃薛氏封了昭容,侍妾陆氏封了婕妤。
因为后宫空虚,膝下无子,新皇登基,皇后要主持第一次选秀,声势浩大。
而崔湄还待在别院,仿佛被遗忘了。
第39章 选秀的目的崔湄好像被遗忘了
“薛氏是侧妃,却只封了九嫔,连个九嫔之首的昭仪都没封上?六姑娘居然只是婕妤?”
冯明月陪着她说话:“听小福子说,是因为那位陆氏不知怎得封妃前触怒了陛下,不然潜邸妃封这么低也是罕见,不过薛氏陆氏毕竟陪伴陛下没多少时日,情谊不深,当初有多少世家臣子,想给陛下塞女人,混个潜邸妃的名头,就等陛下登基混个高位嫔妃做做,看来陛下,不是会顾虑这个的人。”
“你们冯家不也是这种打算?”
冯明月有些不好意思:“是,我们家机关算尽,哪知道陛下不会受人左右呢。”
经过崔湄逃跑,萧昶默许锦衣卫进来抓人,在萧昶的暗示下,冯明月察觉到萧昶留下她,是为了让她衷于崔湄,给她出谋划策,而只要她对崔湄不生出易心,自己那点小算盘,就算是捞几个没入教坊司的冯家女,给流放的爹爹哥哥送盘缠,萧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崔湄生怕冯明月难受。
冯明月笑了笑:“夫人真是心善,这本就是事实,再说,民女现在也侍奉您,是您的人,您便是骂几句又有何妨呢。”
崔湄摇头:“不不不,你是良民,怎能当奴婢对待,就算是奴婢,也是人,是爹娘生养的,哪能动辄打骂不当人看。”
她就是因为这样,才会因为自己出逃,连累丫鬟被罚,心生愧疚,这些日子才如此低落,冯明月心中腹诽,萧昶还真是会打蛇打七寸,只靠一些人微言轻的奴婢,就能牵制住崔夫人。
冯明月笑了笑,神色倒是越发温柔:“其实昭容也不低了,正三品,位同尚书。”
崔湄叹气:“咱们在这里议论人家,人家好歹是娘娘,都比我的位份高,我可是个见不得人的外室呢,被困在这里,也不知郎君,阿,不,是陛下,要如何处置我呢。”
冯明月想起萧昶的交代,咬着牙:“也许,暂时不接
您进宫,是为您好,后宫不是个好地方,夫人便是进了宫,没了陛下庇护,被欺负了怎么办,陛下也许是为了保护您。”
崔湄抽抽鼻子:“是这样吗?这就是戏文里演的,什么爱你就要故意冷淡你,磋磨你?明月,你居然也信?”崔湄哈哈直笑。
冯明月笑的连都要僵了:“至少夫人住在别院,没闲杂人等打扰,也不必去给娘娘们晨昏定省,不也挺自在的。”
崔湄满脸惆怅,要是真自在,不如放她走,多多的给她钱,便是嫁不了陆哥哥,她拿着银子去招赘一个小白脸女婿,整日伺候自己多好,不比现在要揣测萧昶的心意,还揣测不到位,心中惴惴不安,来的舒坦的多。
“夫人莫要自伤,陛下是宠爱您的,这些日子一直都宿在您这,根本没怎么回王府,想来就是皇后娘娘也不一定能得见陛下,娘娘还是要养好身子,莫要忧虑才是。”
这个活儿真是不好干,冯明月牙都要咬碎,萧昶可能的确在策划着些什么,但那可不是她能知道的,她还得给萧昶找补,萧昶真是个行为矛盾的神经病。
她现在已经完全不会对那张堪称精致绮丽的漂亮脸蛋心动,只有满心的害怕和恐惧。
被这个男人盯上,也不知崔夫人是幸还是不幸,还有宫里那些嫔妃,简直是可怜。
不仅是冯明月这么想,宫里的谢皇后也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