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元光霁没理会宋晚秋的调笑,拿起勺子舀上一只馄饨,靠着碗壁轻轻倒出一些清汤。
虽然这泡泡馄饨的汤水鲜亮,但刚出锅的热气不容忽略。
滚烫的汁水在馄饨的表皮褶皱和勺内停留,像是要为不甘被吃做一些隐晦阴险的布置。
元光霁听着一旁陈亚文被烫到后龇牙咧嘴的叫声,朝着勺内不断吹气,这才送入嘴中。
好鲜。
他不断咀嚼着,看向正给陈亚文倒水的宋晚秋思索着。
果真没判断错,她的调味天赋实在是惊人。
元光霁无奈地咽下馄饨,舀起一勺热汤待它微凉后才饮尽。
啧,做个馄饨汤都要搞出个开水白菜的架势。
他也被自己这念头逗笑了,嘴角微勾,细细的品味着这碗泡泡馄饨的独特滋味。
无论是肉馅还是汤底的调味都是那般的完美,清润的汤水配着薄皮馄饨,让因为冬日临近黑夜格外来得早的宋记卤味店内充斥着温情。
一碗馄饨下肚,愉悦的不止是口舌,还有被热汤浸润的肠胃。
今日去复查时,那位陈主任虽然依然没找出治疗办法,但昨晚整体检查后,元光霁似有缓和的味觉足以证明他已经走在了康复的道路上。
陈亚文忍着烫意,依旧如猪八戒吞人参果似的吃完了整碗馄饨,更是连汤都没剩下。
她眼神紧紧地盯着宋晚秋,里头的讨好意藏也藏不住。
“老板,就不能再多煮点吗~”
宋晚秋仍旧慢慢吃着,斜眼看了看明明已经肚饱还不知满足的陈亚文。
“你这碗可都是应你要求超级加大份了,不许眼大肚子小。”
陈亚文被戳破后也不尴尬,她如何不知?
这桌上的碗形大小格外不同,下午知道晚上就能吃上馄饨时她特地央求老板给她做比超大份还要大的馄饨!
虽说这吃完是有点胀吧…但是陈亚文敢说,只要老板再煮她还能再吃!
屋内的求饶讨好还没得出结果,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年迈的女声。
“您好?请问你们店里收不收鸡蛋啊?”
第38章 流心麻酱鸡蛋 屋内三人的目光都被……
屋内三人的目光都被门口吸引去。
玻璃门外,女人头发花白,背着一个布艺的收口袋佝偻着身子,脚上一双军绿色的布鞋还带着些许黄土。
周婆婆微微撑开玻璃门,小心翼翼地向里头询问,夜晚的寒风也顺着那道小口灌进了屋内。
“婆婆,您先进屋来吧,外头冷。”
门外的周婆婆却摇了摇头,略有些怯意道:“还是算了吧,我这鞋子上不干净,怕把你们店弄脏了。”
宋晚秋站起身来,不顾周婆婆反对将她揽进了屋。
寒风刺骨,这会这老太太的薄棉衣摸起来都已经有些冰沁的凉意。
“这有什么的,我这是饭店开门营业,有什么不好进的。”
边上的陈亚文也机灵地去消毒柜里找出水杯,给周婆婆接了一杯热水。
入嘴略有些烫,但这两三口下肚,周婆婆方才从外头的寒风天里缓了过来。
她不好意思地开口道:“我这刚从乡下过来,平常晚上睡得早,没想到市里头这么冷。”
宋晚秋见她喝得有些急,立马又续了一杯。
“是呢,这一到秋冬,h市晚上就爱刮些妖风,夏天倒没这事,晚上这冷风一刮可比下雪还冷。”
她瞧了瞧那边上被老太太进屋后放在桌 上的布口袋,问道:“婆婆,您是要卖鸡蛋吗?”
周婆婆立马点了点头,道:“老板,我家在高莲村开了个小的养鸡场。”
说着说着,她也面露难色。
“我家那产的都是正宗跑山鸡下的土鸡蛋,之前有个食品厂的老板定了好大一批,结果这都到期快两周了人连影子都找不到。”
周婆婆的语气愈发沉重。
“我想着来市里看看,之前还有好些个早餐店买过些,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再多收点。”
“可今天一找过去,有两家嫌土鸡蛋贵了,找了其他渠道。还有三四家说是店铺开不走,已经打算转店歇业了。”
周婆婆想到那积压在村里的几万个鸡蛋就着急,这鸡蛋不比别的,但凡放久了直接就坏掉了。
她们的养鸡场规模不算大,冷库空间也不多,这两三万个鸡蛋要是不尽快找到买家脱手,恐怕就只能报废拿去拌饲料了。
更别提养鸡场里那么多母鸡,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堆新的鸡蛋出货,仓储压力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周婆婆这两天在h市跑得脚都快起泡了,一个个要么嫌鸡蛋日期不新鲜,要么觉得量太大,只能收一小部分。
体量稍大些能吞下这批鸡蛋的小食堂、蛋糕加工厂,瞧着她着急,把价格都快压到地里去了。
家里人一合计,得,按这价卖还不如直接拉人饲料厂报废处理了。
周婆婆最后走投无路,去了农贸市场又一家一家问,可人家都有固定供应商,有两家倒是愿意帮他留个位置卖,但也救不了这急火。
边上门面里,主营冻肉市场的陈老板也注意到了这个跟没头苍蝇似的在附近打转的小老太,叫过来问了问就陷入了沉思。
周婆婆瞧见陈老板低头思索的模样,着急问道:“您这是能收下这批鸡蛋吗?”
陈老板摇了摇头,还没等周婆婆希望尽失,他又连忙补上一句。
“但我倒是认识个做卤菜的小老板,她最近还开了店,说不定能吃下你这批货。”
周婆婆闻言倒是颇为犹豫,她质疑地望向陈老板。
“我那鸡蛋可有两三万个,保质期也短,一般的餐馆哪里吃得下啊。”
陈老板却不赞同,他瞧这老婆婆手上没个智能机,扯过一张白纸拿过签字笔往上头写着地址。
“你可别小瞧了人家小老板,她那店每天进货的速度可是数一数二的快。光是人家还在摆摊的时候,量就不比那些开店的少了。”
陈老板一开始也没将那来进货的宋晚秋放在眼里,起先甚至还只是按零售价将一些食材去了个零头卖过去。
谁知道宋晚秋那头竟然那么快就消化完了,量还越要越多,没过两天陈老板就开始主动给人家送货上门。
要他说,这宋老板也是个妙人。
他虽然也听过她家生意不错,但还没来得及去光顾,说是天天排着长队。
不过不用听这外头同行风言风语,光看微信里头时不时就蹦出来的补货消息就已经一清二楚。
到了后头越买越多,甚至好多厂子的冻货库存都被这宋老板给清了个空。
别的不说,宋老板这清库存的实力,他还是信任的。
陈老板写完地址,把纸递给边上坐着歇息的周婆婆。
“她家要不要鸡蛋我可不确定,但是肯定能吃下这批货。而且这家老板也经常研发新品,你倒是可以先去问问。”
往熟客的包裹里放些新品这都是他们做生意的习惯了。
一方面,有些小老板尝了鲜觉得这东西还不错,兴许下次再下单就又定上了。
另一方面,便是没做成生意,也能填个赠品搭个顺水人情。
不过这宋记卤味的小老板还真是不一样,好多回的新品塞进去就变成了下回新增的品类单项,这也是为什么这陈老板虽然拿不准宋晚秋到底收不收鸡蛋,也愿意先给这周婆婆指个明路。
周婆婆拿着纸,先在市场里吃完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半张烙饼,又跟着大路方向一路循着门牌号找了过来。
这一路伴着寒风,周婆婆的心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死马当活马医吧,这出来也两天了,实在不行那也只能让家里的儿子儿媳把这批货送去饲料厂低价报废。
这鸡蛋送去饲料厂不光是钱少,更让家里人心痛的是糟践了好东西。
宋晚秋听完开口问道:“目前这鸡蛋大概有多少呢?”
周婆婆连忙开口:“库存里的今天就有三万了,我们新鲜土鸡蛋的话一天保底也有四五百个,下蛋多的时候一天七八百个也有呢。”
这数量一出,旁边的陈亚文都忍不住瞪大眼睛。
三万个?
店里怕是都要被这鸡蛋给淹没了吧?
“价格的话,您要是都能要,那就按批发价的五成就行,大概四毛一个。”
周婆婆忙慌地从自己的布艺束口袋里掏出好几个深褐色大小不一的土鸡蛋,壳上略微有些粗糙。
袋子里的土鸡蛋被大米包裹着,周婆婆就背着这些鸡蛋走了两天。
虽然这泡泡馄饨的汤水鲜亮,但刚出锅的热气不容忽略。
滚烫的汁水在馄饨的表皮褶皱和勺内停留,像是要为不甘被吃做一些隐晦阴险的布置。
元光霁听着一旁陈亚文被烫到后龇牙咧嘴的叫声,朝着勺内不断吹气,这才送入嘴中。
好鲜。
他不断咀嚼着,看向正给陈亚文倒水的宋晚秋思索着。
果真没判断错,她的调味天赋实在是惊人。
元光霁无奈地咽下馄饨,舀起一勺热汤待它微凉后才饮尽。
啧,做个馄饨汤都要搞出个开水白菜的架势。
他也被自己这念头逗笑了,嘴角微勾,细细的品味着这碗泡泡馄饨的独特滋味。
无论是肉馅还是汤底的调味都是那般的完美,清润的汤水配着薄皮馄饨,让因为冬日临近黑夜格外来得早的宋记卤味店内充斥着温情。
一碗馄饨下肚,愉悦的不止是口舌,还有被热汤浸润的肠胃。
今日去复查时,那位陈主任虽然依然没找出治疗办法,但昨晚整体检查后,元光霁似有缓和的味觉足以证明他已经走在了康复的道路上。
陈亚文忍着烫意,依旧如猪八戒吞人参果似的吃完了整碗馄饨,更是连汤都没剩下。
她眼神紧紧地盯着宋晚秋,里头的讨好意藏也藏不住。
“老板,就不能再多煮点吗~”
宋晚秋仍旧慢慢吃着,斜眼看了看明明已经肚饱还不知满足的陈亚文。
“你这碗可都是应你要求超级加大份了,不许眼大肚子小。”
陈亚文被戳破后也不尴尬,她如何不知?
这桌上的碗形大小格外不同,下午知道晚上就能吃上馄饨时她特地央求老板给她做比超大份还要大的馄饨!
虽说这吃完是有点胀吧…但是陈亚文敢说,只要老板再煮她还能再吃!
屋内的求饶讨好还没得出结果,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年迈的女声。
“您好?请问你们店里收不收鸡蛋啊?”
第38章 流心麻酱鸡蛋 屋内三人的目光都被……
屋内三人的目光都被门口吸引去。
玻璃门外,女人头发花白,背着一个布艺的收口袋佝偻着身子,脚上一双军绿色的布鞋还带着些许黄土。
周婆婆微微撑开玻璃门,小心翼翼地向里头询问,夜晚的寒风也顺着那道小口灌进了屋内。
“婆婆,您先进屋来吧,外头冷。”
门外的周婆婆却摇了摇头,略有些怯意道:“还是算了吧,我这鞋子上不干净,怕把你们店弄脏了。”
宋晚秋站起身来,不顾周婆婆反对将她揽进了屋。
寒风刺骨,这会这老太太的薄棉衣摸起来都已经有些冰沁的凉意。
“这有什么的,我这是饭店开门营业,有什么不好进的。”
边上的陈亚文也机灵地去消毒柜里找出水杯,给周婆婆接了一杯热水。
入嘴略有些烫,但这两三口下肚,周婆婆方才从外头的寒风天里缓了过来。
她不好意思地开口道:“我这刚从乡下过来,平常晚上睡得早,没想到市里头这么冷。”
宋晚秋见她喝得有些急,立马又续了一杯。
“是呢,这一到秋冬,h市晚上就爱刮些妖风,夏天倒没这事,晚上这冷风一刮可比下雪还冷。”
她瞧了瞧那边上被老太太进屋后放在桌 上的布口袋,问道:“婆婆,您是要卖鸡蛋吗?”
周婆婆立马点了点头,道:“老板,我家在高莲村开了个小的养鸡场。”
说着说着,她也面露难色。
“我家那产的都是正宗跑山鸡下的土鸡蛋,之前有个食品厂的老板定了好大一批,结果这都到期快两周了人连影子都找不到。”
周婆婆的语气愈发沉重。
“我想着来市里看看,之前还有好些个早餐店买过些,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再多收点。”
“可今天一找过去,有两家嫌土鸡蛋贵了,找了其他渠道。还有三四家说是店铺开不走,已经打算转店歇业了。”
周婆婆想到那积压在村里的几万个鸡蛋就着急,这鸡蛋不比别的,但凡放久了直接就坏掉了。
她们的养鸡场规模不算大,冷库空间也不多,这两三万个鸡蛋要是不尽快找到买家脱手,恐怕就只能报废拿去拌饲料了。
更别提养鸡场里那么多母鸡,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堆新的鸡蛋出货,仓储压力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周婆婆这两天在h市跑得脚都快起泡了,一个个要么嫌鸡蛋日期不新鲜,要么觉得量太大,只能收一小部分。
体量稍大些能吞下这批鸡蛋的小食堂、蛋糕加工厂,瞧着她着急,把价格都快压到地里去了。
家里人一合计,得,按这价卖还不如直接拉人饲料厂报废处理了。
周婆婆最后走投无路,去了农贸市场又一家一家问,可人家都有固定供应商,有两家倒是愿意帮他留个位置卖,但也救不了这急火。
边上门面里,主营冻肉市场的陈老板也注意到了这个跟没头苍蝇似的在附近打转的小老太,叫过来问了问就陷入了沉思。
周婆婆瞧见陈老板低头思索的模样,着急问道:“您这是能收下这批鸡蛋吗?”
陈老板摇了摇头,还没等周婆婆希望尽失,他又连忙补上一句。
“但我倒是认识个做卤菜的小老板,她最近还开了店,说不定能吃下你这批货。”
周婆婆闻言倒是颇为犹豫,她质疑地望向陈老板。
“我那鸡蛋可有两三万个,保质期也短,一般的餐馆哪里吃得下啊。”
陈老板却不赞同,他瞧这老婆婆手上没个智能机,扯过一张白纸拿过签字笔往上头写着地址。
“你可别小瞧了人家小老板,她那店每天进货的速度可是数一数二的快。光是人家还在摆摊的时候,量就不比那些开店的少了。”
陈老板一开始也没将那来进货的宋晚秋放在眼里,起先甚至还只是按零售价将一些食材去了个零头卖过去。
谁知道宋晚秋那头竟然那么快就消化完了,量还越要越多,没过两天陈老板就开始主动给人家送货上门。
要他说,这宋老板也是个妙人。
他虽然也听过她家生意不错,但还没来得及去光顾,说是天天排着长队。
不过不用听这外头同行风言风语,光看微信里头时不时就蹦出来的补货消息就已经一清二楚。
到了后头越买越多,甚至好多厂子的冻货库存都被这宋老板给清了个空。
别的不说,宋老板这清库存的实力,他还是信任的。
陈老板写完地址,把纸递给边上坐着歇息的周婆婆。
“她家要不要鸡蛋我可不确定,但是肯定能吃下这批货。而且这家老板也经常研发新品,你倒是可以先去问问。”
往熟客的包裹里放些新品这都是他们做生意的习惯了。
一方面,有些小老板尝了鲜觉得这东西还不错,兴许下次再下单就又定上了。
另一方面,便是没做成生意,也能填个赠品搭个顺水人情。
不过这宋记卤味的小老板还真是不一样,好多回的新品塞进去就变成了下回新增的品类单项,这也是为什么这陈老板虽然拿不准宋晚秋到底收不收鸡蛋,也愿意先给这周婆婆指个明路。
周婆婆拿着纸,先在市场里吃完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半张烙饼,又跟着大路方向一路循着门牌号找了过来。
这一路伴着寒风,周婆婆的心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死马当活马医吧,这出来也两天了,实在不行那也只能让家里的儿子儿媳把这批货送去饲料厂低价报废。
这鸡蛋送去饲料厂不光是钱少,更让家里人心痛的是糟践了好东西。
宋晚秋听完开口问道:“目前这鸡蛋大概有多少呢?”
周婆婆连忙开口:“库存里的今天就有三万了,我们新鲜土鸡蛋的话一天保底也有四五百个,下蛋多的时候一天七八百个也有呢。”
这数量一出,旁边的陈亚文都忍不住瞪大眼睛。
三万个?
店里怕是都要被这鸡蛋给淹没了吧?
“价格的话,您要是都能要,那就按批发价的五成就行,大概四毛一个。”
周婆婆忙慌地从自己的布艺束口袋里掏出好几个深褐色大小不一的土鸡蛋,壳上略微有些粗糙。
袋子里的土鸡蛋被大米包裹着,周婆婆就背着这些鸡蛋走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