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说起这米饭,宋晚秋原本也打算按照人头来算,又或者直接免费也成。
  她这回新菜的定价不便宜,一方面是为了响应顾客们虎视眈眈不准再低价出售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新的员工成本和房租问题。
  以及,虽然某位元姓老师不愿意收费,可看着这院子大厅、厨房灶台,宋晚秋还是想攒一攒钱,起码将材料钱延期支付给对方。
  不过这米饭定价时,陈亚文也是提出个建议——要是不按碗来,她怕宋记的顾客怕是要吃饭吃个肚饱了。
  说罢她也打开那大号电饭煲,从里头要添了小半碗,边添还忍不住打了个饱嗝。
  郑大爷拿上饭碗,去边上打上一平碗的米饭——倒不是他不愿意多来些,这边上全是些告状精,要是这大米馒头的碳水吃多了,怕是又要挨儿子狠批。
  他朝着室内望了望,没见着人影,找了两圈才发现边上院子里围着大桌冲他招手的一群人。
  “怎么跑这儿来了?”
  郑大爷先将饭碗搁在桌上,从边上拖来一把空闲的椅子一并坐在这大方桌上。
  “屋子里人多,闷得慌。”许老太拿出手机,不断地冲着院子里拍着照,时不时还对着后头被元光霁整理出来的鲜花作为背景自拍。
  “再说了这院子里多漂亮,位置还宽敞些,边上这背景也好看。”
  说着她还同胡老太又一块自拍起来,就等一会上完菜再拍两天今天的朋友圈视频号更新也是又有了。
  “之前让你儿子订的花篮都弄好了吧?”
  胡老太跟着一块对着美颜特效拍完照,转过头看向郑大爷。
  “订了,今早上就让他安排送了,说是看订单都签收了,你这背后说不定就有那些花呢。”
  郑大爷回应道,这花篮是他们这帮社区活动中心玩得来的朋友一块合资买的。因为人多,均摊到各自头上也没几个钱。
  虽说群里小宋老板再三强调别送礼来了,可这群老太太琢磨着,好好的开业日子要是冷冷清清地过下去,小姑娘指不定有多伤心呢。
  这会来到后院,看到这满院子的鲜花,几个老太太这才放下心来。
  “这环境是真好啊。”许老太满意地看向四周,她不大懂什么装修设计,只记得这大院坐着舒服,边上的植物也多,满眼看过去全是好心情。
  “堂食32号,请您取餐啦~”
  机械女声的播报音从顶上的喇叭音响里传 来,胡老太太也跟着起身。
  这一动,边上其他几位也跟着一块去了前厅。
  “这都轮到你了,我的肯定也快了。”
  果然,出餐口这宋晚秋动作干净利落,对着小票单上的备注就迅速地出着餐。
  另一边的陈亚文也趁着空隙,给卤菜餐盘里空了大半的菜品一一补货。
  “33号对吧?直接把号牌给我就行。”
  宋晚秋拿过绿色号牌,从右手边的大桶里夹出一只大号卤鸭腿放进到餐盘里头,端到窗口递给胡老太。
  没等上多久,郑大爷也揣上了自己那份配了卤鸡腿的大餐。
  “哎,想这口真是想了好些天了!”
  郑大爷含情脉脉地咬下一口卤鸡腿,鸡皮混着融化的鸡油,刚出锅的热气让着幸福感愈发增大。
  他虽然离得近,可这宋记卤味出摊后的竞争不容小觑。
  因为前头人太多,这都连着两天没吃上卤鸡腿了,郑大爷想这一口可想得厉害。
  他不舍地放下手里的鸡腿,又从盘子里夹起两片浸满汤汁的腐竹,送入嘴中。
  郑大爷叨起筷子,从小碗里夹起一撮米饭,送入嘴中。
  “这是什么米?”
  他瞪大了眼,嘴里仍旧不断咀嚼着,眼神却直勾勾地挂在了这饭碗里。
  第32章 记忆里的饭香 郑大爷……
  郑大爷不断咀嚼着这嘴里香气四溢的米饭,脸上的神色都变得格外生动,让边上还没尝到味的几位老友都为之侧目。
  邓大爷被他这满脸的惊讶突然一吓,吹胡子瞪眼开口道:“这么大惊小怪干什么?”
  他眯起自己那老花眼,拿起筷子扒拉了下碗里的米饭:“这不就是普通的珍珠米吗?真是没见过世面。”
  说罢邓大爷不屑地哼了哼气,夹起米饭送入嘴中。
  这一入口,邓大爷的双眼也骤然瞪大。
  怎么会这么香?
  邓大爷平日里对吃喝不大讲究,就他看来,这好点的菜跟差点的,里头的差距大不到哪去。
  米饭也是一样,超市里打折的两块一斤的大米也是吃,那十几块一斤的什么香米不也是吃?
  家里逢年过节走亲戚也有小辈给他提来一些拿纸质礼盒花里胡哨包起来的什么东北长粒香,邓大爷尝着是不错,但也没见好吃到哪去!
  要让他来说,这最好吃的大米还得是自己种的。
  前些年家里父母辈还没走,固执地待在老家的土地上操持着庄稼。一到丰收季,便托了亲戚朋友千里迢迢送来刚打的新米。
  新米入锅,是任何精品大米都比不了的香气,这都是农人在土地上劳累一年后特意留给自家人的宝藏,旁人就是去村里挨家挨户打听也买不到。
  随着白色的雾状蒸汽一块向上飘洒的,是米粒中饱满的稻谷香气,是被高温蒸煮出的晶莹米油。
  一旦入口,便是刹那绽放的米香,无需等待回味便已经有了清冽的甜味,却又因为那稻穗的清香不至于过于甜腻。便是空口吃上一大碗,也会觉得意犹未尽。一碗新米饭便能充当一道菜。
  只是,这样好的味道,自年迈的父母身躯长埋进那耕植了一辈子的泥土后,邓大爷就已经有好些年没再尝到了。
  边上曾经让他牵肠挂肚无数次,哪怕因为肉丝绵密总是卡到假牙也依然钟情的卤鸭腿被无情地搁置到一边。
  邓大爷一口接一口地吃着碗里的白米饭,同记忆里那味道相似的米香随着一次次的咀嚼在嘴里散开。
  用珍珠米做好的大米饭米粒饱满,邓大爷的筷子没停,只是吃着吃着那混浊的眼睛里却升起了雾气。
  “唉。”
  邓大爷的速度不算慢,没过多久饭碗里的白米饭就被清了干净。
  邓大爷端上饭碗,重新回了宋记的室内餐厅。
  餐厅里陈亚文正收拾着客人用餐后的剩盘,顺带抹了抹桌子,正筹算着什么时候再叫号进来,便听到旁边一道声音叫她。
  “小姑娘,麻烦你再帮我点下菜,我再要两碗米饭。”
  陈亚文抬起头,便看见吧台前那位老大爷端着空碗冲她招手。
  她立马回去位置,一边在收银系统上点击一边确认问道:“大爷,您确定再加两碗米饭吗,那之前点的卤菜能吃完吗,需不需要加个打包盒?”
  邓大爷这会脸上的皱纹都有些柔和了,他笑着对陈亚文道:“好啊,那就再给我拿个打包盒吧,我一会打包带走,也不至于浪费。”
  他接过陈亚文递来的另一个空饭碗,又问道:“打包盒用不用再加钱啊?”
  陈亚文扯出小票和一个中号的包装盒递给付完款的邓大爷,摇了摇头:“不用加钱,您先用这个盒子吧,要是不够装的话可以再找我要,装好后再叫我,我给您加下封口贴和袋子,这样路上也不容易洒。”
  邓大爷点了点头,这宋记做事倒是颇为妥帖。
  寻常餐馆的打包盒有的象征性收个一块两块,过分些的五块十块也喊得出口——这种店他们自然是去了一次就不会再去了。
  陈亚文瞧着离去的邓大爷又在边上打了两碗冒尖的米饭,也是不由得叹了叹气。
  果然,她说得准没错!
  就是会有顾客盯着她们宋记的米饭吃!就是连她自己也是百吃不厌,每顿饭都刹不住嘴。
  现在店里备的米饭可都是宋老板亲自下厨,采购后的珍珠米还要在大盆里先浸泡上半个多小时。
  寻常的大米虽然也可以通过精华萃取进行提纯,但由于表壳坚硬,数量繁多,处理起来太过费事。
  宋晚秋寻了个窍门,让大米在蒸煮之前先提前浸泡,淘洗后将萃取粒子坠入清水中,以此来间接影响米饭的口感和味道。
  浸泡后的大米充分吸收水分变软膨胀,煮熟后也会更加软糯香甜。适度软化后的表皮也更利于提纯。
  大门外,被屋子里的卤香气吊成翘嘴的王若丹不顾形象地仰着下巴,对里头的叫号声翘首以盼。
  “排着呢?”
  刘玲单手挎着皮纹托特包,踩着低跟麂皮短靴远远瞧了过来就瞅见女儿这副啥样。
  “妈,你可算来了!”
  听到熟悉的声音,王若丹立马扭过头,抬起手招了招。
  “行了,我看后面也排了有一串了,我先过去了,你一会进去就先找个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