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怪事,真是怪事,我只听说过有些纨绔子弟癖好特别,喜欢样貌清俊的男孩子,却还是头一次见着有钱人家的女子来逛青楼找乐子的,现在这帮年轻人啊……”
  *
  杏花村。
  沈衔月凭阑眺望远近的曲复幽槛,默然不语,她从折柳的口中听到了许多从前没有听过的事情,江南这片土地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安逸,十里扬州梦,半纸关山血,百余年间的历史迷雾迭迭,上一世的兵变历历在目,她不知道这一切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秘密。
  沈衔月想起那夜佛堂,时倾尘说——
  “我这一生背负了太多,我不可能爱上任何一个女子,我与你之间只有兄妹之情,也只能有兄妹之情。”
  她忽然明白,他并不是不爱她,而是这样的小情小爱太过单薄,他真正爱的是这片河山,她上一世爱他,后来因为爱而不得恨他,而这一世,她忽然有点心疼他。
  她从未懂过他……
  少顷,小二引了太子李元洵过来。
  沈衔月从春风馆出来之后,就换上了女儿家的衣裳,乌发披肩,流苏逶地,俨然是一副青楼女子的打扮。
  太子上上下下打量了沈衔月一阵,她的脸上蒙着一层碎金面纱,他看不清她的容颜,却依旧能从她的举手投足间感觉到她的倾国之姿。
  “姑娘找我有什么事吗?”
  “太子殿下大祸临头,我,想要救你。”
  “救我?呵,姑娘好大的口气。”
  太子微一挑眉,继而轻笑出声。
  他的目光从她的身上挪开,望着窗外的旭日朝晖出神,阳光下的纤尘漫舞,溶作一团团光晕,漾在她的碎金面纱之上。
  “怎么,太子殿下不信我吗?”
  “既然姑娘说要救我,不妨说一说,我会遇到什么危险,姑娘又打算如何救我?”
  沈衔月拢袖抬腕,斟了半盏真如茶,她的声音浸润着茶香,清冽、甘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殿下此行是为了建安盟而来吧,只可惜,殿下注定要无功而返了。”
  太子听见“建安盟”三字,握盏的手不觉一顿,“你是何人?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沈衔月知道他不会轻信,所以早有准备,“我是春风馆的姑娘,春风馆每日来来往往的客人无数,我难免比旁人多听一些,多看一些,太子殿下听过秦楼楚馆中传唱的一句歌谣吗,有道是‘胭脂水粉文臣泪,红绡帐里英雄血’。”
  太子呢喃了一遍,轻叹,“不错,胭脂水粉文臣泪,红绡帐里英雄血,当年燕北十六州失陷沦丧,燕王麾下将士一路溃败,沿途城池百姓血流成河,人们都说燕王是为了保护一个青楼女子,所以才放弃了大徵的燕北十六州,这是燕王的耻辱,也是大徵的耻辱。”
  “太子殿下相信这个传言吗?”
  “信如何,不信又如何,真相有那么重要吗?”
  沈衔月眸光微动,她曾经因为这句歌谣,认为燕北十六州的失陷沦丧和燕王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因此上一世,她一直对江南一带的燕王后人怀有敌意,可是这一世,她机缘巧合,来到了江南,在这里,她听到了许多不一样的说法。
  什么是真?
  什么是假?
  她不知道。
  她看不清长安万千灯火的明灭,看不清江南云雾缭绕的山峦,同样也看不清燕北埋葬在黄沙白骨之下的滚滚红尘。
  潇湘水云何所蔽,一蓑烟雨任扁舟。
  她渐渐明白了时倾尘的执念,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因为一首曲子慷慨涕下。
  那是背负骂名的不甘,那是山河沦丧的悔恨,那是身为燕王后人,身为大徵子民的誓死不忘,矢志不渝。
  沈衔月轻启朱唇,“燕王守卫大徵江山百余年,何故为了一个女子,断了大徵百年基业,毁了先祖几世威名,太子殿下,您不觉得这其中有蹊跷吗?”
  “姑娘,我们还是说回眼前事吧。”
  沈衔月看见他闪躲的目光,陡然提高了音调,“不说过往,谈何眼前?若没有燕北十六州的失守沦丧,又怎么会有建安盟的绝踪灭迹?建安盟曾与皇族缔结生死,皇族为建安盟提供大徵境内所能提供的一切,而建安盟则为皇族监观四方,探察毫厘,网络天下情报,巩固王业永兴,然而,在燕北十六州失守之后,建安盟就仿佛从这个世上消失了一样。”
  “姑娘似乎对这段历史颇为熟悉呀。”
  “举国蒙耻之事,焉能不熟?”
  太子的脸上渐次浮出一抹惭色,他抬抬手,示意沈衔月接着说。
  沈衔月却不说了。
  “茶斟半盏,话说一半,姑娘这样是不是不大好?”
  “水满则溢,与人相交,最忌交浅言深,殿下对我不是也有所隐瞒吗?”
  太子没料到她会如此说,他微微后仰,凝视了她许久,“姑娘究竟想说什么?”
  沈衔月迎着他的目光,勾唇一笑,“小女子对殿下仰慕不已,他日殿下荣登大宝,若能在后宫为小女子留有一席之地,小女子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太子听她如此说,心里紧绷的弦一下子放松了下来,他身居高位,投怀送抱的美人不在少数,她的话,他自然是信的。
  “好啊,允仪愿听姑娘一言。”
  “太子殿下有没有想过收复燕北十六州?太子殿下出身高贵,是继承储位的不二人选,可一年之后蛮夷入境,太子殿下领兵出征却大败而归,这一仗,太子失了民心,更失了君心。”
  “一年之后?”太子不由得皱了皱眉,“你怎么会知道一年之后的事情?”
  沈衔月当然不会说自己是重生过来的,更何况,她还不知道自己的死因究竟和他有没有关系,今日她来找他,不过是围魏救赵,让他断了纳自己为妾的念想。
  “我会观相断事,卜卦问天,太子殿下命犯七杀,若逢印绶,定成杀印相生的大吉之局,反之,恐有性命之忧,太子殿下相不相信都无所谓,一年之后,一切自有分晓,我同太子殿下说这些是因为仰慕太子殿下的高名,大祸就在眼前,太子殿下若想自救,合该早觅出路,夺回燕北十六州,重塑大徵的天堑屏障。”
  太子原本是不信的,可他见她神情笃定,言辞缜密,也不由得将信将疑起来,毕竟对于皇室中人,一向是敬鬼神而不敢妄言的,就连他的父皇都会祷告神佛,祭祀先祖,更何况是他了,他敛了敛衣襟,恭敬欠身,“依姑娘之见,我该怎么办?”
  沈衔月忍住笑,继续说道,“太子殿下之所以远赴江南,正是因为缺少威慑朝野的势力,所谓杀印相生,不过是一文一武罢了,论文,朝中卿相都不如沈太傅德高望重,既然寻不到建安盟的下落,太子殿下何不与沈太傅缔结秦晋之好?”
  “不瞒姑娘,我原本就是这么打算的,只可惜太傅之女在疯了之后下落不明。”
  沈衔月心中微动,“如果能找到沈太傅的女儿,太子殿下还愿意娶她吗?”
  太子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愿意,无论她是不是疯子,只要她是沈府的女儿,只要她对朝局有利,我就一定会娶她。”
  沈衔月轻嗤一声,唇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太子不自觉打了个寒噤,即便她带了面纱,可他还是感受到了眼前这个女子身上的煞气,“姑娘笑什么?”
  “我笑殿下太过贪心,一面惦记着沈太傅的女儿,一面又想纳燕王的私生女。”
  太子更惊讶了,“姑娘怎么知道?这种事也能算出来吗?”
  “当然能,太子殿下,我劝你一句,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太子殿下的命格是杀印相生,杀是武,印是文,二者若能平衡也就罢了,若是他们两个碰在一块,恐怕会害了殿下。”
  “姑娘是说?”
  “如果一定要做选择,燕王府的私生女怎么能比得上沈太傅的真千金呢,太子殿下切莫为
  了一时利益,坏了大计,更何况,太子殿下前脚才来江南追查建安盟的下落,后脚就要娶燕王府的女儿,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
  太子如梦初醒,抬手一揖。
  “多谢姑娘提点。”
  沈衔月微一颔首。
  “言尽于此,告辞。”
  太子想拦住她,才伸出手却又觉得不妥,他收回手,稍一欠身。
  “敢问姑娘芳名?”
  “春风馆,天尤。”
  *
  沈衔月擅自出府,坏了规矩,她才进燕王府的大门,早有府里的耳报神去禀告了慕容嫣,慕容嫣正想着寻她的错处,闻得此言,大喜过望,立刻跑到了慈安堂告状,又添油加醋说了好多不堪入耳的话。
  老夫人不相信慕容嫣的一面之辞,派人将沈衔月叫了过来。
  沈衔月眉眼微垂,恭敬行礼,“祖母。”
  “梨容,你今日出府干什么去了?”
  “回祖母,没干什么,随便逛逛。”
  慕容嫣挑眉,“逛逛?可我怎么听说,容大姑娘逛着逛着就逛到青楼里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