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14节
杏云率先反应过来,急忙拉着杨满愿一同福身行礼。
皇帝抬眸环顾一圈,浓稠夜色下气势沉凝凌厉,问:“你们二人为何单独在此?”
杨满愿微咽唾沫,颤声回答:“回,回陛下,妾身在原本与淑妃娘娘约好今夜在此观赏昙花,只是不知为何,娘娘久久未至……”
皇帝骤然沉了下来,因着当年的一些事,他对卫氏可并无什么好印象。
就在这时,那株孔雀昙花倏尔盛放,洁白的花瓣婀娜多姿,在月光下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一时间杨满愿连惧怕都忘了,只怔怔地盯着这难得一见的美景看,惊艳得杏眸圆瞪。
见她如此,皇帝颇为不耐地蹙起眉,可心中的某处角落却隐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
他原就存了要趁太子出京彻底解决掉杨氏这个横亘在他与儿子之间的心腹大患的想法,今日她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
静默须臾,他忽而沉声吩咐:“朕有要事同杨尚仪说,你先退下。”
第27章 那夜是你?
杏云微怔,下意识看向身旁的主子。
杨满愿闻言毛骨悚然,脑中嗡嗡作响,又惊又怕。
没得到她的回应,杏云有些不知所措。
踌躇良久,杏云心想圣上应该也不会做什么,兴许只是谈谈关于太子的事,这才拎着灯笼朝御花园的外围走去。
杨满愿耷拉着脑袋,欲哭无泪,可心里仍存着一丝侥幸,希望皇帝已将半年前的事忘掉。
可惜天不遂人愿。
萧恪锐利的眸子定定地锁在少女缀满珠翠的发髻上,蓦然冷哼一声。
他清楚地记得,半年前她头上只别了一朵小小的珠花,与寻常宫女无异,如今倒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半晌,男人低沉磁性而满含威严的声音在深沉的夜色中响起——
“杨氏,朕知晓半年前那夜的女人是你。”
杨满愿浑身僵住,恍若晴天霹雳。
皇帝墨眸微微眯起,“你该庆幸,你有一个好父亲,否则你早已命丧黄泉。”
三年丁忧期间,皇帝并非没寻找过替代者。可赋税改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再没找到比杨谦行更合适的人选,这才破格提拔他。
男人灼热的气息逼近,杨满愿双腿发软,险些瘫倒,却被他单手拎起,像拎起一只小鸡般轻松。
无论她如何挣扎,男人神色都冷硬如铁。
“圣……圣上恕罪……”她语无伦次。
“你父亲刚出京清丈土地,暂时留你一命。”皇帝眼底翻涌着晦暗的占有欲,“但你,不能再待在太子身边。”
意识到男人的话中并没有要杀她泄愤的意思,杨满愿从惊恐中回过神来。
她的脑中快速转过无数猜测,思绪混乱,如同一团乱麻。
天旋地转间,男人竟一把将她扛上了肩头,像是扛米袋似的径直走向御花园深处的宣光阁。
杨满愿隐隐猜到了什么,整颗心如坠冰窖,周身泛起一层疙瘩。
宣光阁内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人也同样是他们二人,仿佛又回到了半年前那旖旎的夜晚。
皇帝将她丢在床榻上,随即如小山倾覆而下,不许她动弹。
杨满愿心跳怦怦直跳,被抵在衾被和男人高大魁梧的躯体之间,试图挣扎两下,却如蜉蝣撼树,纹丝不动。
皇帝一瞬不瞬盯着她精致的眉眼,粗粝指腹戳了戳她圆润白嫩的脸颊,眸色渐渐浓稠。
半年来他已经无数次梦到自己像这样的场景,近几日这样的梦尤为频繁,他终于再次在梦外实现了。
架子床的泥金色锦帐内,气氛不断升温,不断变得潮热和暧昧。
四处轩窗大开,月光洋洋洒洒照入,两人却像是彻底融入了无边的夜色中。
她眼眶红彤彤的,抽噎着小声道:“圣上,别这样……”
皇帝嗤笑,捏捏她圆润的脸蛋,“可还记得你我初遇时的场面?”
杨满愿弱弱地反驳:“不、不记得了……”
闻言,萧恪眼眸微眯,周身的威压愈发浓烈,隐隐含着暴戾的杀伐之气。
他一字一顿地说:“记得也好,忘记也罢,朕会让你重新记起来。”
杨满愿不由浑身一颤。
与温润如玉、善解人意的太子相比,眼前健硕英武的男人宛如地狱阎罗,动动手指头就能把她掐死。
杨满愿又羞又怕,下意识要挣扎反抗,可显然只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她泪眼朦胧地摇摇头,“别……圣上,我们这样是不对的。”
男人的嗓音哑涩低沉,“没有什么不对,你本就是朕的女人,你与子安的事朕可以当作没发生过,你最好也彻底忘掉。”
他再次懊悔当初不该将送到嘴边的佳肴美味放走。
那夜他就该彻底将她占有,让她给他生个真的儿子……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是他的,终究会是他的。
第28章 方寸大乱?
云雾遮月,阁内的光线再度暗了下来,视野越是模糊,其他感官也变得愈发灵敏。
黑暗中,杨满愿能清晰地感受他的气息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她心弦紧绷,下意识紧闭双眸。
偏偏他却骤然顿住了。
皇帝有些恼羞成怒,他居然差点就和不争气的儿子一样,差点被这杨氏迷得方寸大乱。
身居天下至尊多年,他从来事事皆在掌控之中,这杨氏,竟教他生出种对自身无法掌控的挫败感。
杨满愿既隐隐有些失落,又莫名松了口气。
可没等她开始庆幸,男人再度欺身而上。
他的体格壮硕如山,轻而易举就压制住娇小柔弱的少女。
皇帝强势地捏着她的下颔,固定住她的小脸。
他血脉里的暴戾因子似被彻底唤醒,咬牙切齿道:“再过几年,尚仪杨氏‘病逝’,你若乖些,朕会给你个妃嫔的名分。”
杨满愿紧咬下唇,泪流满面。
**
夜半三更,皇太子一行人抵达蝗灾肆虐的涿州。
为避免惊动当地百姓,萧琂特意吩咐不许沿途各县各州的官员夹道恭迎,只在随侍扈卫的簇拥中进入涿州的知州府衙。
知州黄达诚毕恭毕敬行礼,手里却是紧张得捏了把汗,这可是他初次近距离目睹储君天颜。
许是为了低调行事,高挑清瘦的少年只着一袭浅月白盘领窄袖袍,风姿出众,如清风霁月。
举手投足间,又无处不透露着矜贵清高的不凡气度,难怪民间皆道太子殿下是神仙下凡。
萧琂此刻一心惦念着方才亲眼所见的场面,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寸草不生,百姓啼饥号寒,哀鸿遍野。
他神色凝重,“黄知州,各县镇的粥厂可设好了?可查清了受灾亩数与灾民人数?”
黄达诚原本对此次蝗灾并不大上心,他即将调任,且每逢朝廷派钦差到地方赈灾,皆是层层盘削,中饱私囊,真正落到灾民手上时所剩无几。
像十几前他在范阳任县丞时,曾遇上大雪连月,至春不止,贫弱之民冻死者甚众。
当时朝廷派往赈灾的钦差大臣是姜太后的内侄姜桓,押送银粮的车马尚未抵达灾区,早被姜家的人搬空了。
黄达诚那时初入官场,满腔热血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刺骨寒凉的冰水,报国理想从此熄灭。
可如今得知太子亲自前来赈灾,黄达诚那颗沉寂多年的心再次燃起,当即亲自四处奔走勘察灾情,以防有任何错漏之处。
听黄知州一一禀报后,萧琂蹙眉沉吟片刻。
“孤此番押送京仓米一万石,奉天粟米一万余石,以及部库银二万,恐怕还需截留途径山东的漕粮,藉资赈济。”
安排好接下来几日赈灾的流程,萧琂继续温声道:“赈灾施粥必须插筷不倒、巾裹不漏,届时孤将微服巡视,违者必究。”
黄达诚及其身后的当地官吏连连称是。
他们暗暗心惊,太子殿下看着儒雅宽厚,宛若谪仙,语气极其温和,却又隐隐有一种无形的威压。
待官吏们领了差事退下,黄达诚环顾一圈,发现太子并无携带侍婢,忽而灵机一动。
他讪笑着道:“太子殿下身边没个人服侍总是不好,可要下官给您安排几个侍女?”
他说的自然不是寻常的侍女。
萧琂撩起眼帘,淡淡地扫他一眼,“黄知州,孤能看出你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只是你钻营的方向错了。”
说罢,他踏着月色进入府衙的厢房,只余下黄达诚一人呆呆地立在原地。
他钻营的方向错了?黄达诚茫然,不禁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到底都在钻营什么。
想着想着,竟是老泪纵横。
随意洗漱后,萧琂坐在榻边,不由想起远在京城皇宫的杨满愿。
她的一颦一笑不断在他眼前浮现,连他自己都不知,他的唇角轻轻扬起,眸底闪烁着笑意。
再想起她娇嗔着唤他“萧子安”的可爱模样……他喉结滚动,身上也开始燥热起来,不敢再细想其他。
萧琂定了定心神,深吸了口气,竭力调整内息才压了下来。
一个月,最迟一个月他就会回京,到时就能与愿愿重逢了。他想。
皇帝抬眸环顾一圈,浓稠夜色下气势沉凝凌厉,问:“你们二人为何单独在此?”
杨满愿微咽唾沫,颤声回答:“回,回陛下,妾身在原本与淑妃娘娘约好今夜在此观赏昙花,只是不知为何,娘娘久久未至……”
皇帝骤然沉了下来,因着当年的一些事,他对卫氏可并无什么好印象。
就在这时,那株孔雀昙花倏尔盛放,洁白的花瓣婀娜多姿,在月光下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一时间杨满愿连惧怕都忘了,只怔怔地盯着这难得一见的美景看,惊艳得杏眸圆瞪。
见她如此,皇帝颇为不耐地蹙起眉,可心中的某处角落却隐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
他原就存了要趁太子出京彻底解决掉杨氏这个横亘在他与儿子之间的心腹大患的想法,今日她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
静默须臾,他忽而沉声吩咐:“朕有要事同杨尚仪说,你先退下。”
第27章 那夜是你?
杏云微怔,下意识看向身旁的主子。
杨满愿闻言毛骨悚然,脑中嗡嗡作响,又惊又怕。
没得到她的回应,杏云有些不知所措。
踌躇良久,杏云心想圣上应该也不会做什么,兴许只是谈谈关于太子的事,这才拎着灯笼朝御花园的外围走去。
杨满愿耷拉着脑袋,欲哭无泪,可心里仍存着一丝侥幸,希望皇帝已将半年前的事忘掉。
可惜天不遂人愿。
萧恪锐利的眸子定定地锁在少女缀满珠翠的发髻上,蓦然冷哼一声。
他清楚地记得,半年前她头上只别了一朵小小的珠花,与寻常宫女无异,如今倒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半晌,男人低沉磁性而满含威严的声音在深沉的夜色中响起——
“杨氏,朕知晓半年前那夜的女人是你。”
杨满愿浑身僵住,恍若晴天霹雳。
皇帝墨眸微微眯起,“你该庆幸,你有一个好父亲,否则你早已命丧黄泉。”
三年丁忧期间,皇帝并非没寻找过替代者。可赋税改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再没找到比杨谦行更合适的人选,这才破格提拔他。
男人灼热的气息逼近,杨满愿双腿发软,险些瘫倒,却被他单手拎起,像拎起一只小鸡般轻松。
无论她如何挣扎,男人神色都冷硬如铁。
“圣……圣上恕罪……”她语无伦次。
“你父亲刚出京清丈土地,暂时留你一命。”皇帝眼底翻涌着晦暗的占有欲,“但你,不能再待在太子身边。”
意识到男人的话中并没有要杀她泄愤的意思,杨满愿从惊恐中回过神来。
她的脑中快速转过无数猜测,思绪混乱,如同一团乱麻。
天旋地转间,男人竟一把将她扛上了肩头,像是扛米袋似的径直走向御花园深处的宣光阁。
杨满愿隐隐猜到了什么,整颗心如坠冰窖,周身泛起一层疙瘩。
宣光阁内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人也同样是他们二人,仿佛又回到了半年前那旖旎的夜晚。
皇帝将她丢在床榻上,随即如小山倾覆而下,不许她动弹。
杨满愿心跳怦怦直跳,被抵在衾被和男人高大魁梧的躯体之间,试图挣扎两下,却如蜉蝣撼树,纹丝不动。
皇帝一瞬不瞬盯着她精致的眉眼,粗粝指腹戳了戳她圆润白嫩的脸颊,眸色渐渐浓稠。
半年来他已经无数次梦到自己像这样的场景,近几日这样的梦尤为频繁,他终于再次在梦外实现了。
架子床的泥金色锦帐内,气氛不断升温,不断变得潮热和暧昧。
四处轩窗大开,月光洋洋洒洒照入,两人却像是彻底融入了无边的夜色中。
她眼眶红彤彤的,抽噎着小声道:“圣上,别这样……”
皇帝嗤笑,捏捏她圆润的脸蛋,“可还记得你我初遇时的场面?”
杨满愿弱弱地反驳:“不、不记得了……”
闻言,萧恪眼眸微眯,周身的威压愈发浓烈,隐隐含着暴戾的杀伐之气。
他一字一顿地说:“记得也好,忘记也罢,朕会让你重新记起来。”
杨满愿不由浑身一颤。
与温润如玉、善解人意的太子相比,眼前健硕英武的男人宛如地狱阎罗,动动手指头就能把她掐死。
杨满愿又羞又怕,下意识要挣扎反抗,可显然只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她泪眼朦胧地摇摇头,“别……圣上,我们这样是不对的。”
男人的嗓音哑涩低沉,“没有什么不对,你本就是朕的女人,你与子安的事朕可以当作没发生过,你最好也彻底忘掉。”
他再次懊悔当初不该将送到嘴边的佳肴美味放走。
那夜他就该彻底将她占有,让她给他生个真的儿子……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是他的,终究会是他的。
第28章 方寸大乱?
云雾遮月,阁内的光线再度暗了下来,视野越是模糊,其他感官也变得愈发灵敏。
黑暗中,杨满愿能清晰地感受他的气息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她心弦紧绷,下意识紧闭双眸。
偏偏他却骤然顿住了。
皇帝有些恼羞成怒,他居然差点就和不争气的儿子一样,差点被这杨氏迷得方寸大乱。
身居天下至尊多年,他从来事事皆在掌控之中,这杨氏,竟教他生出种对自身无法掌控的挫败感。
杨满愿既隐隐有些失落,又莫名松了口气。
可没等她开始庆幸,男人再度欺身而上。
他的体格壮硕如山,轻而易举就压制住娇小柔弱的少女。
皇帝强势地捏着她的下颔,固定住她的小脸。
他血脉里的暴戾因子似被彻底唤醒,咬牙切齿道:“再过几年,尚仪杨氏‘病逝’,你若乖些,朕会给你个妃嫔的名分。”
杨满愿紧咬下唇,泪流满面。
**
夜半三更,皇太子一行人抵达蝗灾肆虐的涿州。
为避免惊动当地百姓,萧琂特意吩咐不许沿途各县各州的官员夹道恭迎,只在随侍扈卫的簇拥中进入涿州的知州府衙。
知州黄达诚毕恭毕敬行礼,手里却是紧张得捏了把汗,这可是他初次近距离目睹储君天颜。
许是为了低调行事,高挑清瘦的少年只着一袭浅月白盘领窄袖袍,风姿出众,如清风霁月。
举手投足间,又无处不透露着矜贵清高的不凡气度,难怪民间皆道太子殿下是神仙下凡。
萧琂此刻一心惦念着方才亲眼所见的场面,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寸草不生,百姓啼饥号寒,哀鸿遍野。
他神色凝重,“黄知州,各县镇的粥厂可设好了?可查清了受灾亩数与灾民人数?”
黄达诚原本对此次蝗灾并不大上心,他即将调任,且每逢朝廷派钦差到地方赈灾,皆是层层盘削,中饱私囊,真正落到灾民手上时所剩无几。
像十几前他在范阳任县丞时,曾遇上大雪连月,至春不止,贫弱之民冻死者甚众。
当时朝廷派往赈灾的钦差大臣是姜太后的内侄姜桓,押送银粮的车马尚未抵达灾区,早被姜家的人搬空了。
黄达诚那时初入官场,满腔热血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刺骨寒凉的冰水,报国理想从此熄灭。
可如今得知太子亲自前来赈灾,黄达诚那颗沉寂多年的心再次燃起,当即亲自四处奔走勘察灾情,以防有任何错漏之处。
听黄知州一一禀报后,萧琂蹙眉沉吟片刻。
“孤此番押送京仓米一万石,奉天粟米一万余石,以及部库银二万,恐怕还需截留途径山东的漕粮,藉资赈济。”
安排好接下来几日赈灾的流程,萧琂继续温声道:“赈灾施粥必须插筷不倒、巾裹不漏,届时孤将微服巡视,违者必究。”
黄达诚及其身后的当地官吏连连称是。
他们暗暗心惊,太子殿下看着儒雅宽厚,宛若谪仙,语气极其温和,却又隐隐有一种无形的威压。
待官吏们领了差事退下,黄达诚环顾一圈,发现太子并无携带侍婢,忽而灵机一动。
他讪笑着道:“太子殿下身边没个人服侍总是不好,可要下官给您安排几个侍女?”
他说的自然不是寻常的侍女。
萧琂撩起眼帘,淡淡地扫他一眼,“黄知州,孤能看出你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只是你钻营的方向错了。”
说罢,他踏着月色进入府衙的厢房,只余下黄达诚一人呆呆地立在原地。
他钻营的方向错了?黄达诚茫然,不禁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到底都在钻营什么。
想着想着,竟是老泪纵横。
随意洗漱后,萧琂坐在榻边,不由想起远在京城皇宫的杨满愿。
她的一颦一笑不断在他眼前浮现,连他自己都不知,他的唇角轻轻扬起,眸底闪烁着笑意。
再想起她娇嗔着唤他“萧子安”的可爱模样……他喉结滚动,身上也开始燥热起来,不敢再细想其他。
萧琂定了定心神,深吸了口气,竭力调整内息才压了下来。
一个月,最迟一个月他就会回京,到时就能与愿愿重逢了。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