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10节
杨满愿又是微怔,她委实想不通,太子殿下这般如同清风朗月的人物,怎会亲吻时如此熟练老道?
莫非,他早已收了通房侍妾?
杨满愿心口莫名一阵发闷。
其实早该知晓堂堂一国储君不可能只有她一个女人的,可她还是觉得膈应得慌。
无关情爱,就是单纯觉得他的唇可能也亲过旁人,膈应极了。
萧琂敏锐地察觉到她神色的微妙变化,不由关切地问:“怎么了?”
杨满愿轻咬下唇,旋即摇摇头。
萧琂眼底划过一丝茫然,只好安抚似的啄吻几下她潮红的脸颊。
此时,殿外骤然响起凌乱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司礼监提督持圣旨前来,即刻便至,请二位殿下速速出殿迎旨!”
萧琂与杨满愿皆是神色微变,四目相对间尽是诧异。
第18章 一品尚仪?
两人匆忙整肃衣冠,快步走出殿外,只见浩浩荡荡的宣册仪仗正沿着宫道逶迤而来,朱红伞盖与明黄龙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户部左侍郎杨谦行长女杨氏接旨——”
杨满愿心下惊疑不定,尚未及思索,便听宣册使展开明黄圣旨,声如洪钟般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内廷典章,必彰贤德;后宫品秩,当重淑仪。尔户部左侍郎杨谦行长女杨氏,着媺中闺,懿范早成,合于坤德吉兆;长习女诫,贞静自持,暗合含章之道。今循本朝旧制,特封尔为一品尚仪,赐掌皇后宝玺,总摄六宫诸事。望尔恪守圣训,谨修内则,佐朕宵旰忧勤;统御掖庭庶务,树仪范于后宫。承天庥而受福,继前徽以显荣。钦此!”
圣旨读完,杨满愿下意识伸手接过,指尖触到圣旨上细密的云纹暗绣,却觉浑身发僵,耳畔嗡鸣作响。
一品尚仪、代掌皇后宝玺、摄六宫事——皇帝这道旨意,究竟是何用意?
**
夜已深,乾清宫南书房仍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自下旨加封杨满愿为一品尚仪,并严令宫中禁称“太子妃”,皇帝眉眼间难得染上几分霁色。
他端坐在楠木书案后,慢条斯理展开新呈的密报,目光如电扫过字里行间。
下一刻,他眸中闪过一抹不可置信。
尽管太子已亲口承认与杨氏圆房,他仍暗遣人查访东宫宫人,未料到密报竟证实了此事。
短短几行字,却在皇帝脑海中勾勒出刺目的画面。他喉头发紧,指节捏得桌案发出轻响。
总管太监常英上前换茶,恰好瞥见主子紧绷的下颌线,心中泛起酸涩。
萧恪尚是皇子时起,他便贴身侍奉,二十余载光阴。
他也见证着这个生母漠视、养母疏离的少年,一步步转变成如今这般气势沉稳凌厉的天下之主。
常英虽已净身,却因年少丧妻后为守贞与谋生才入宫的,自然知晓男子的需求。
他始终不解,究竟是何等坚韧意志,能让坐拥四海的帝王三十余年如苦行僧般禁欲?
每当圣上当血气方刚时,竟只靠练武宣泄精力,从未有过丝毫逾矩。
半年前圣上好不容易宠幸了个小宫女,可为何事后却遍寻不得人?常英百思不得其解。
此刻见皇帝神色有异,他灵光一闪,壮着胆子试探:“陛下,奴才前些日子特意挑了几个容貌昳丽的宫女,唤来伺候您如何?”
他精心挑选的宫女,皆是照着皇帝描述中那小宫女的模样——肤若凝脂,体态丰腴,眉眼间透着几分纯真娇俏。
南书房内刹那间死寂,空气仿佛凝成寒冰。
皇帝棱角分明的面容瞬间覆上阴鸷,周身寒气四溢。
“常英,朕看你是活腻了。”他字字如冰,砸得人脊背发凉。
常英如遭雷击,这才惊觉触了帝王逆鳞,瞳孔骤缩,膝盖一软重重跪地。
他狠命扇着自己耳光,额头磕得青砖作响:“陛下恕罪!奴才口无遮拦,罪该万死!”
“是奴才擅作主张,求陛下开恩!”
皇帝不耐地皱眉:“自己出去领罚。”
“谢陛下饶命!”常英心有余悸,连滚带爬往外挪,慌乱间“咚”地摔了个趔趄。
“等等。”皇帝突然唤住他,铁青的脸色愈发难看。
第19章 果真怪异?
“内府派去侍奉杨尚仪的宫女,你可有亲自查验过?”
常英一愣,随即满脸堆笑:“陛下放心,都是二十五岁往上、性情稳重的宫婢。奴才细细查过三代户籍,个个身家清白,绝无差错!”
皇帝揉了揉眉心,挥退了他。
多年来,他对太子管束严苛,哪怕迁居东宫,也不许有任何宫婢近身侍奉。
如今宫中添了新主,不得不增派宫人,他便特意吩咐只选年长貌平的女子。
前车之鉴近在眼前,他绝不容许自己和儿子再步先帝的后尘。
经此一岔,心底那股难以名状的躁动总算平息。
想到杨氏,他眉头微蹙,神色变幻不定。
南书房外,小太监们早听见里头耳光声、摔跌声此起彼伏,忍不住面面相觑。
待常英一瘸一拐走出来,众人慌忙垂首敛目,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了这位“常大伴”的霉头。
常英倒不觉得委屈,只是膝盖摔得生疼,疼得直咧嘴。
这些年他顺风顺水,又得知皇帝半年前曾破例宠幸宫女,便误以为陛下已放下心结。
回头望向灯火通明的南书房,他暗自叹息,太子尚在乾清宫时,圣上好歹还有几分人味儿,如今倒真是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了。
**
天际未明,夜色如墨,朔风卷着寒意呼啸而过。
杨满愿在朦胧间,总觉有灼热的视线落在身上。
她缓缓睁开湿润的眼眸,果然撞进太子缱绻的目光里。
“殿下,何时了?”她揉着眼睛,声音娇软带着晨起的沙哑。
萧琂心头一软,伸手抚过她柔顺的长发:“卯时了,孤该去早课了。”
他自幼效仿父皇朝乾夕愓、焚膏继晷的生活,除大婚头两日,从未懈怠过课业。
杨满愿困意未消,随口问道:“可要妾身伺候殿下梳洗?”
萧琂忍不住轻笑,清晨拥着温香软玉,饶是他也有些心猿意马:“再睡会儿,孤习惯自己动手,不必旁人近身。”
说罢,又将她搂入怀中,片刻后才依依不舍地起身。
他身上淡雅的檀木香萦绕鼻尖,杨满愿只觉困意如潮水袭来。
而萧琂望着她沉睡的模样,心脏却不受控地剧烈跳动。
待他走出寝殿,东宫属臣早已列队等候。
伴读徐承宗也在其中,敏锐地捕捉到太子身上若有似无的甜香,他心中猛地一沉。
即便不愿相信,此刻也不得不承认,太子与杨氏怕是已有肌肤之亲。
不过是个靠美貌攀附的寒门女子,他也不知自己究竟在期待什么……徐承宗咬着牙,酸涩与愤懑在胸腔翻涌。
秋意萧瑟,雁群掠过碧空,一行人穿过徽音门,踏入文华殿。
为太子授课的皆是翰林学士与各部能臣,因他早已熟稔四书五经,如今专攻律法、农政、水利等治国实务。
早课结束,徐承宗突然想起父亲的叮嘱,压低声音道:“殿下可还记得臣妹妙华?”
萧琂翻书的动作未停,从容颔首,举手投足间,尽是与生俱来的矜贵疏离。
“杨尚仪与臣妹往日交好,她想求殿下恩典,可否让她常来东宫陪伴杨尚仪?”
徐妙华向来瞧不上杨家,所谓“交好”不过托辞。
萧琂翻书的手顿了顿:“孤回去问问太……”
“太子妃”三个字他险些脱口而出,随即才改口道:“孤会问杨尚仪,若她愿意,自会宣召。”
徐承宗猜不透他是否听懂了暗示,心中滋味复杂难言。
而东宫寝殿内,杨满愿再度醒来时,身旁床铺早已冰凉。
她抱着膝盖坐在榻上,回想起近日种种,仍觉恍若梦境。
就在这时,杏云匆匆赶来,一句话惊得她如坠冰窟。
第20章 果然是那人的种!?
杏云笑道:“主子,仁寿宫娘娘宣您过去呢,奴婢们伺候您梳洗?”
杨满愿如遭晴天霹雳,寒意顺着脊背直窜头顶。
僵立片刻,她声音发颤:“可、可知道仁寿宫娘娘为何宣召?”
杏云摇头:“传话的姑姑没说,许是想瞧瞧您的模样?”
杨满愿脸色惨白,欲哭无泪。
半年前复选前夕,仁寿宫娘娘便是在看清了她的模样后忽然发出一阵渗人的低笑。
莫非,他早已收了通房侍妾?
杨满愿心口莫名一阵发闷。
其实早该知晓堂堂一国储君不可能只有她一个女人的,可她还是觉得膈应得慌。
无关情爱,就是单纯觉得他的唇可能也亲过旁人,膈应极了。
萧琂敏锐地察觉到她神色的微妙变化,不由关切地问:“怎么了?”
杨满愿轻咬下唇,旋即摇摇头。
萧琂眼底划过一丝茫然,只好安抚似的啄吻几下她潮红的脸颊。
此时,殿外骤然响起凌乱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司礼监提督持圣旨前来,即刻便至,请二位殿下速速出殿迎旨!”
萧琂与杨满愿皆是神色微变,四目相对间尽是诧异。
第18章 一品尚仪?
两人匆忙整肃衣冠,快步走出殿外,只见浩浩荡荡的宣册仪仗正沿着宫道逶迤而来,朱红伞盖与明黄龙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户部左侍郎杨谦行长女杨氏接旨——”
杨满愿心下惊疑不定,尚未及思索,便听宣册使展开明黄圣旨,声如洪钟般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内廷典章,必彰贤德;后宫品秩,当重淑仪。尔户部左侍郎杨谦行长女杨氏,着媺中闺,懿范早成,合于坤德吉兆;长习女诫,贞静自持,暗合含章之道。今循本朝旧制,特封尔为一品尚仪,赐掌皇后宝玺,总摄六宫诸事。望尔恪守圣训,谨修内则,佐朕宵旰忧勤;统御掖庭庶务,树仪范于后宫。承天庥而受福,继前徽以显荣。钦此!”
圣旨读完,杨满愿下意识伸手接过,指尖触到圣旨上细密的云纹暗绣,却觉浑身发僵,耳畔嗡鸣作响。
一品尚仪、代掌皇后宝玺、摄六宫事——皇帝这道旨意,究竟是何用意?
**
夜已深,乾清宫南书房仍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自下旨加封杨满愿为一品尚仪,并严令宫中禁称“太子妃”,皇帝眉眼间难得染上几分霁色。
他端坐在楠木书案后,慢条斯理展开新呈的密报,目光如电扫过字里行间。
下一刻,他眸中闪过一抹不可置信。
尽管太子已亲口承认与杨氏圆房,他仍暗遣人查访东宫宫人,未料到密报竟证实了此事。
短短几行字,却在皇帝脑海中勾勒出刺目的画面。他喉头发紧,指节捏得桌案发出轻响。
总管太监常英上前换茶,恰好瞥见主子紧绷的下颌线,心中泛起酸涩。
萧恪尚是皇子时起,他便贴身侍奉,二十余载光阴。
他也见证着这个生母漠视、养母疏离的少年,一步步转变成如今这般气势沉稳凌厉的天下之主。
常英虽已净身,却因年少丧妻后为守贞与谋生才入宫的,自然知晓男子的需求。
他始终不解,究竟是何等坚韧意志,能让坐拥四海的帝王三十余年如苦行僧般禁欲?
每当圣上当血气方刚时,竟只靠练武宣泄精力,从未有过丝毫逾矩。
半年前圣上好不容易宠幸了个小宫女,可为何事后却遍寻不得人?常英百思不得其解。
此刻见皇帝神色有异,他灵光一闪,壮着胆子试探:“陛下,奴才前些日子特意挑了几个容貌昳丽的宫女,唤来伺候您如何?”
他精心挑选的宫女,皆是照着皇帝描述中那小宫女的模样——肤若凝脂,体态丰腴,眉眼间透着几分纯真娇俏。
南书房内刹那间死寂,空气仿佛凝成寒冰。
皇帝棱角分明的面容瞬间覆上阴鸷,周身寒气四溢。
“常英,朕看你是活腻了。”他字字如冰,砸得人脊背发凉。
常英如遭雷击,这才惊觉触了帝王逆鳞,瞳孔骤缩,膝盖一软重重跪地。
他狠命扇着自己耳光,额头磕得青砖作响:“陛下恕罪!奴才口无遮拦,罪该万死!”
“是奴才擅作主张,求陛下开恩!”
皇帝不耐地皱眉:“自己出去领罚。”
“谢陛下饶命!”常英心有余悸,连滚带爬往外挪,慌乱间“咚”地摔了个趔趄。
“等等。”皇帝突然唤住他,铁青的脸色愈发难看。
第19章 果真怪异?
“内府派去侍奉杨尚仪的宫女,你可有亲自查验过?”
常英一愣,随即满脸堆笑:“陛下放心,都是二十五岁往上、性情稳重的宫婢。奴才细细查过三代户籍,个个身家清白,绝无差错!”
皇帝揉了揉眉心,挥退了他。
多年来,他对太子管束严苛,哪怕迁居东宫,也不许有任何宫婢近身侍奉。
如今宫中添了新主,不得不增派宫人,他便特意吩咐只选年长貌平的女子。
前车之鉴近在眼前,他绝不容许自己和儿子再步先帝的后尘。
经此一岔,心底那股难以名状的躁动总算平息。
想到杨氏,他眉头微蹙,神色变幻不定。
南书房外,小太监们早听见里头耳光声、摔跌声此起彼伏,忍不住面面相觑。
待常英一瘸一拐走出来,众人慌忙垂首敛目,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了这位“常大伴”的霉头。
常英倒不觉得委屈,只是膝盖摔得生疼,疼得直咧嘴。
这些年他顺风顺水,又得知皇帝半年前曾破例宠幸宫女,便误以为陛下已放下心结。
回头望向灯火通明的南书房,他暗自叹息,太子尚在乾清宫时,圣上好歹还有几分人味儿,如今倒真是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了。
**
天际未明,夜色如墨,朔风卷着寒意呼啸而过。
杨满愿在朦胧间,总觉有灼热的视线落在身上。
她缓缓睁开湿润的眼眸,果然撞进太子缱绻的目光里。
“殿下,何时了?”她揉着眼睛,声音娇软带着晨起的沙哑。
萧琂心头一软,伸手抚过她柔顺的长发:“卯时了,孤该去早课了。”
他自幼效仿父皇朝乾夕愓、焚膏继晷的生活,除大婚头两日,从未懈怠过课业。
杨满愿困意未消,随口问道:“可要妾身伺候殿下梳洗?”
萧琂忍不住轻笑,清晨拥着温香软玉,饶是他也有些心猿意马:“再睡会儿,孤习惯自己动手,不必旁人近身。”
说罢,又将她搂入怀中,片刻后才依依不舍地起身。
他身上淡雅的檀木香萦绕鼻尖,杨满愿只觉困意如潮水袭来。
而萧琂望着她沉睡的模样,心脏却不受控地剧烈跳动。
待他走出寝殿,东宫属臣早已列队等候。
伴读徐承宗也在其中,敏锐地捕捉到太子身上若有似无的甜香,他心中猛地一沉。
即便不愿相信,此刻也不得不承认,太子与杨氏怕是已有肌肤之亲。
不过是个靠美貌攀附的寒门女子,他也不知自己究竟在期待什么……徐承宗咬着牙,酸涩与愤懑在胸腔翻涌。
秋意萧瑟,雁群掠过碧空,一行人穿过徽音门,踏入文华殿。
为太子授课的皆是翰林学士与各部能臣,因他早已熟稔四书五经,如今专攻律法、农政、水利等治国实务。
早课结束,徐承宗突然想起父亲的叮嘱,压低声音道:“殿下可还记得臣妹妙华?”
萧琂翻书的动作未停,从容颔首,举手投足间,尽是与生俱来的矜贵疏离。
“杨尚仪与臣妹往日交好,她想求殿下恩典,可否让她常来东宫陪伴杨尚仪?”
徐妙华向来瞧不上杨家,所谓“交好”不过托辞。
萧琂翻书的手顿了顿:“孤回去问问太……”
“太子妃”三个字他险些脱口而出,随即才改口道:“孤会问杨尚仪,若她愿意,自会宣召。”
徐承宗猜不透他是否听懂了暗示,心中滋味复杂难言。
而东宫寝殿内,杨满愿再度醒来时,身旁床铺早已冰凉。
她抱着膝盖坐在榻上,回想起近日种种,仍觉恍若梦境。
就在这时,杏云匆匆赶来,一句话惊得她如坠冰窟。
第20章 果然是那人的种!?
杏云笑道:“主子,仁寿宫娘娘宣您过去呢,奴婢们伺候您梳洗?”
杨满愿如遭晴天霹雳,寒意顺着脊背直窜头顶。
僵立片刻,她声音发颤:“可、可知道仁寿宫娘娘为何宣召?”
杏云摇头:“传话的姑姑没说,许是想瞧瞧您的模样?”
杨满愿脸色惨白,欲哭无泪。
半年前复选前夕,仁寿宫娘娘便是在看清了她的模样后忽然发出一阵渗人的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