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1节
金阙春深
作者:汐蝶
简介:
【美艳怂包太子妃x阴暗疯批帝王x光风霁月太子】
选秀当日,承明帝萧恪意外在御花园撞见了个“小宫女”。
“小宫女”也因此卷入了皇家纷争,开启了她翻云覆雨“权斗”一生。
数月后,东宫大婚。
“小宫女”一袭凤冠霞帔,与太子萧琂携手而来,朝他盈盈一拜。
*
世人皆说杨满愿命好,出身小户,凭美貌一跃飞升,成为当朝太子妃。
可只有她自己清楚,夹在这对天家父子权斗之间是何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阅读指南:
女主17岁,皇帝32岁,太子17岁
先婚后爱、强取豪夺
编者按语:
“一品尚仪,赐掌皇后宝玺,总摄六宫诸事”
炸响耳边的圣旨,震耳欲聋、穿云裂石。
皇帝这道旨意,究竟是何用意?原定好的太子妃,怎么变成位高权重的女官——一品尚仪
天子一怒,这世上又多了一个千古“烽火戏侯褒姒罪”,生前身后都要被世人诟病。
那又能如何呢?
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何况在这深宫红墙之中,小心翼翼且能多活几年,不牵连族人,已是万幸。
第1章 参选秀女?
承明十五年,春分时节。
天色初晓,晨露未晞,淡青天穹仍缀着几粒残星。
南长街与北长街的主道上,宝马香车络绎不绝,却如蜗行牛步,缓缓向皇宫西华门挪动。
车中皆是今日入宫参选的秀女。
年初,皇太子萧琂年满十七,皇太后姜氏便下旨命户部筹办选秀,为东宫择选太子妃并充盈嫔御。
为广择良配,姜太后特将选秀范围扩至直隶一带——凡文官六品、武官五品及以上门第,家中十四至二十岁未定婚女子皆需参选。
应选者二百余人,杨满愿正在其中。
此刻她正歪在魏国公府宽敞的马车里打盹。
此番参选杨满愿不过走个过场,若无意外,她初选便会落选。
本朝开国时封了四公八侯十六伯,世袭罔替,百年煊赫。魏国公府便是其中之一。
但杨满愿并非徐家千金,她的姨母薛氏是现任魏国公徐彦钦的妾室。
此番乘坐国公府马车,只因杨家暂居魏国公府。
杨满愿的父亲杨谦行乃承明九年进士,因文章针砭时弊,颇得圣心,三年间便从七品翰林编修升至五品银台参议。
正当仕途坦荡时,其父却猝然离世,杨谦行丁忧去职,携妻女归乡守孝二十七个月。
今年初丁忧期满,杨家返京尚未安顿,便碰上此次选秀。
杨谦行与妻薛淑兰仅有二女:长女满愿年十七,次女静真年十三。
杨满愿年龄符合,也无婚约在身,自然要应选。
魏国公看在薛姨娘情面及杨谦行圣眷正隆的份上,主动邀他们暂住府中备选。
然太子妃必出自勋贵世家,怎会轮到杨满愿这个小户之女?
至西华门外,杨满愿下车便垂首跟在另一珠翠满头的女子身后。
这位正是魏国公嫡长女徐妙华,亦是本次选秀太子妃的热门人选。
徐妙华扫她一眼,心头复杂——她是极不愿与这庶母的外甥女同行的,尤其对方还生得这副妖冶艳丽的模样。
"进宫后要按父兄品级列队,你不必总跟着我。"徐妙华扬眉。
她父亲乃现任魏国公,正二品内阁学士兼太子太傅,她自当位列前排。
杨满愿一怔,赧然笑道:"是我疏忽了,多谢妙华姐姐提点。"
边说着,她边识趣地缓步退开。
她本无意借势,只是方才马车相邻,若径自走开反显失礼。
徐妙华见她识趣,嫌恶稍减。
想到姑母传来的消息,她不由唇角微翘,暗暗畅想日后成为太子妃乃至皇后时,母仪天下的风光。
杨满愿悄悄环视四周,只见护城河如玉带环绕,岸边垂柳依依。
前方西华门巍峨耸立,朱红城台,汉白玉须弥座,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栏杆如雪。
果然如徐妙华所言,入宫后秀女皆按家世列队。
"你是哪家的?"领队太监尖声问道。
杨满愿柔声应答:"家父正五品银台参议杨谦行。"
太监抬眼一怔,眸中闪过惊艳。
晨起已验看近二百秀女,此女姿容当属翘楚。
眉如远山,眸似秋水,只可惜丰腴了些。
时下以纤细清瘦为美,这般体态难免显得艳俗,不够端庄得体。
略作沉吟,小太监将她安排在队伍中后段。
后排秀女们紧张得眼波乱飞,她们心知此生难再入宫,恨不能将琼楼玉宇尽收眼底,好归去与家人说道。
经嬷嬷搜身后,六人一组前往御花园延春阁,由姜太后亲选。
从晨至暮,杨满愿站得腿脚酸麻,方轮到她们这组。
六人齐齐福身:"臣女参见皇太后,太后万福金安。"
"免礼。"慈蔼声音传来。
"谢太后。"众人恭敬起身,颔首垂眸,不敢斜视。
第2章 被撂牌子??
延春阁内,鎏金博山炉吐纳着缕缕幽香,沁人心脾。
除却六位秀女,尚有数名宫人垂首侍立,各司其职。
杨满愿忍不住悄悄抬眼——
主位上端坐的妇人一袭宝蓝团花大衫,高髻巍峨,面上敷着厚厚的脂粉。
凤眸微眯时,隐约透出岁月刻下的纹路。
许是整日选看疲乏,姜太后正支颐倚着宝座扶手,任由宫女揉捏肩颈。
初时几批她尚仔细相看,越到后头越是敷衍,连家世都懒得问,草草扫过便换下一组。
姜太后正要挥手将这组尽数撂牌,目光却蓦地被最左侧那珠圆玉润的少女攫住。
“让那丫头近前些。”染着鲜红蔻丹的指尖遥遥一点。
小太监立刻堆笑走到杨满愿跟前:“太后娘娘宣姑娘上前呢。”
宣她?杨满愿呼吸微滞,脑中霎时空白。
她款步上前,太后将她从头到脚细细端详。
银盘似的面庞,水杏般的明眸,肌肤如新剥荔枝般莹润,俨然天生的尤物。
恰逢落日熔金,霞光透过窗棂洒在杨满愿身上,为她镀了层朦胧金晕。
姜太后忽而展颜:"这丫头生得喜庆,记名罢。"
首领太监高声唱道:"正五品银台参议杨谦行之女杨满愿,年十七,记名留选!"
杨满愿心头一跳,慌忙行礼:"臣女谢太后恩典。"
太后已不再看她,摆手示意传入下一组。
直至回到魏国公府,杨满愿仍觉恍然如梦。
初选记名乃是莫大荣光,纵使复选落败,亦会有高门争聘。
她竟真被留选了……
作者:汐蝶
简介:
【美艳怂包太子妃x阴暗疯批帝王x光风霁月太子】
选秀当日,承明帝萧恪意外在御花园撞见了个“小宫女”。
“小宫女”也因此卷入了皇家纷争,开启了她翻云覆雨“权斗”一生。
数月后,东宫大婚。
“小宫女”一袭凤冠霞帔,与太子萧琂携手而来,朝他盈盈一拜。
*
世人皆说杨满愿命好,出身小户,凭美貌一跃飞升,成为当朝太子妃。
可只有她自己清楚,夹在这对天家父子权斗之间是何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阅读指南:
女主17岁,皇帝32岁,太子17岁
先婚后爱、强取豪夺
编者按语:
“一品尚仪,赐掌皇后宝玺,总摄六宫诸事”
炸响耳边的圣旨,震耳欲聋、穿云裂石。
皇帝这道旨意,究竟是何用意?原定好的太子妃,怎么变成位高权重的女官——一品尚仪
天子一怒,这世上又多了一个千古“烽火戏侯褒姒罪”,生前身后都要被世人诟病。
那又能如何呢?
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何况在这深宫红墙之中,小心翼翼且能多活几年,不牵连族人,已是万幸。
第1章 参选秀女?
承明十五年,春分时节。
天色初晓,晨露未晞,淡青天穹仍缀着几粒残星。
南长街与北长街的主道上,宝马香车络绎不绝,却如蜗行牛步,缓缓向皇宫西华门挪动。
车中皆是今日入宫参选的秀女。
年初,皇太子萧琂年满十七,皇太后姜氏便下旨命户部筹办选秀,为东宫择选太子妃并充盈嫔御。
为广择良配,姜太后特将选秀范围扩至直隶一带——凡文官六品、武官五品及以上门第,家中十四至二十岁未定婚女子皆需参选。
应选者二百余人,杨满愿正在其中。
此刻她正歪在魏国公府宽敞的马车里打盹。
此番参选杨满愿不过走个过场,若无意外,她初选便会落选。
本朝开国时封了四公八侯十六伯,世袭罔替,百年煊赫。魏国公府便是其中之一。
但杨满愿并非徐家千金,她的姨母薛氏是现任魏国公徐彦钦的妾室。
此番乘坐国公府马车,只因杨家暂居魏国公府。
杨满愿的父亲杨谦行乃承明九年进士,因文章针砭时弊,颇得圣心,三年间便从七品翰林编修升至五品银台参议。
正当仕途坦荡时,其父却猝然离世,杨谦行丁忧去职,携妻女归乡守孝二十七个月。
今年初丁忧期满,杨家返京尚未安顿,便碰上此次选秀。
杨谦行与妻薛淑兰仅有二女:长女满愿年十七,次女静真年十三。
杨满愿年龄符合,也无婚约在身,自然要应选。
魏国公看在薛姨娘情面及杨谦行圣眷正隆的份上,主动邀他们暂住府中备选。
然太子妃必出自勋贵世家,怎会轮到杨满愿这个小户之女?
至西华门外,杨满愿下车便垂首跟在另一珠翠满头的女子身后。
这位正是魏国公嫡长女徐妙华,亦是本次选秀太子妃的热门人选。
徐妙华扫她一眼,心头复杂——她是极不愿与这庶母的外甥女同行的,尤其对方还生得这副妖冶艳丽的模样。
"进宫后要按父兄品级列队,你不必总跟着我。"徐妙华扬眉。
她父亲乃现任魏国公,正二品内阁学士兼太子太傅,她自当位列前排。
杨满愿一怔,赧然笑道:"是我疏忽了,多谢妙华姐姐提点。"
边说着,她边识趣地缓步退开。
她本无意借势,只是方才马车相邻,若径自走开反显失礼。
徐妙华见她识趣,嫌恶稍减。
想到姑母传来的消息,她不由唇角微翘,暗暗畅想日后成为太子妃乃至皇后时,母仪天下的风光。
杨满愿悄悄环视四周,只见护城河如玉带环绕,岸边垂柳依依。
前方西华门巍峨耸立,朱红城台,汉白玉须弥座,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栏杆如雪。
果然如徐妙华所言,入宫后秀女皆按家世列队。
"你是哪家的?"领队太监尖声问道。
杨满愿柔声应答:"家父正五品银台参议杨谦行。"
太监抬眼一怔,眸中闪过惊艳。
晨起已验看近二百秀女,此女姿容当属翘楚。
眉如远山,眸似秋水,只可惜丰腴了些。
时下以纤细清瘦为美,这般体态难免显得艳俗,不够端庄得体。
略作沉吟,小太监将她安排在队伍中后段。
后排秀女们紧张得眼波乱飞,她们心知此生难再入宫,恨不能将琼楼玉宇尽收眼底,好归去与家人说道。
经嬷嬷搜身后,六人一组前往御花园延春阁,由姜太后亲选。
从晨至暮,杨满愿站得腿脚酸麻,方轮到她们这组。
六人齐齐福身:"臣女参见皇太后,太后万福金安。"
"免礼。"慈蔼声音传来。
"谢太后。"众人恭敬起身,颔首垂眸,不敢斜视。
第2章 被撂牌子??
延春阁内,鎏金博山炉吐纳着缕缕幽香,沁人心脾。
除却六位秀女,尚有数名宫人垂首侍立,各司其职。
杨满愿忍不住悄悄抬眼——
主位上端坐的妇人一袭宝蓝团花大衫,高髻巍峨,面上敷着厚厚的脂粉。
凤眸微眯时,隐约透出岁月刻下的纹路。
许是整日选看疲乏,姜太后正支颐倚着宝座扶手,任由宫女揉捏肩颈。
初时几批她尚仔细相看,越到后头越是敷衍,连家世都懒得问,草草扫过便换下一组。
姜太后正要挥手将这组尽数撂牌,目光却蓦地被最左侧那珠圆玉润的少女攫住。
“让那丫头近前些。”染着鲜红蔻丹的指尖遥遥一点。
小太监立刻堆笑走到杨满愿跟前:“太后娘娘宣姑娘上前呢。”
宣她?杨满愿呼吸微滞,脑中霎时空白。
她款步上前,太后将她从头到脚细细端详。
银盘似的面庞,水杏般的明眸,肌肤如新剥荔枝般莹润,俨然天生的尤物。
恰逢落日熔金,霞光透过窗棂洒在杨满愿身上,为她镀了层朦胧金晕。
姜太后忽而展颜:"这丫头生得喜庆,记名罢。"
首领太监高声唱道:"正五品银台参议杨谦行之女杨满愿,年十七,记名留选!"
杨满愿心头一跳,慌忙行礼:"臣女谢太后恩典。"
太后已不再看她,摆手示意传入下一组。
直至回到魏国公府,杨满愿仍觉恍然如梦。
初选记名乃是莫大荣光,纵使复选落败,亦会有高门争聘。
她竟真被留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