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22节
陈安接过来试了试,手感不错,但检验一把火枪合不合格,那是有规矩的,到外面放上三枪,枪管不崩开,基本的准头也在,才算合格。
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冲着老铁匠笑了笑:“大爷,到外面试上三枪撒。”
“那是肯定嘞。”
老铁匠随后进了铁匠铺里间,提着一个布包出来,叫上陈安往外面走。
第35章 试枪、铁砂和火药
铁匠铺经常打铁,噪音不小,所在的位置在桃源小镇街尾。
两人出了铁匠铺,也没走多远就到了镇子外面的田野。
看看四下无人,老铁匠停下脚步:“就在这儿试枪了!”
他说着,放下手中提着的布包放在地上,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一个小葫芦。
这个是药葫,装火药用的,也有用猪尿泡和竹子做成的。
另外,里面还有一个小布袋和一个小盒子。
小布袋里装的是铁砂,小盒子里装的则是引火药。
还有就是一团平日收集起来的女人头发和一个牛角尖做成的小杯子。
老铁匠先是试了试枪机是否灵性,又检查了火道是否通畅,再看了看枪管有没有异样,看得出,他也是个用枪的老手,检查得很仔细。
然后,他从葫芦里面倒出些黑火药,装了一小杯,小杯子就是量火药量的容器。
将小杯中的火药倒进枪管,枪口朝天,老铁匠一边拍打枪身一边说:“装了火药以后,只可以将枪管朝上轻轻拍打枪身,让火药在枪管里自然平实就行,不能用里去筑,否则可能会引爆…这些,你师傅跟你说过没有?”
“这我晓得,师傅也教过我,他的火枪我也是用过的,这点你放心。”
陈安嘴上是这么说,但看着老铁匠的操作还是非常仔细,时隔多年,尽管学过用过,多少还是有些生疏了。
“那就好,虽然枪是我做的,也怕你们瞎搞,弄出事情来。”
老铁匠装好火药后,弄了一小团头发用长签子塞进枪管,再取出小布袋,抓了十多颗小铁砂装进枪管里,又用结成团的头发塞进枪管里堵着。
用头发塞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枪口朝下的时候,铁砂和火药从枪管里掉出来。
接下来,他又从小盒子里弄了些引火药放在火道里。
“这火枪是外部点火,扣动扳机的时候,击铁撞击火道将引火点燃,引火又通过火孔点燃枪管底部的火药,然后催发里面的铁砂射出去。平时上山,要用一小块胶皮盖在火道的引火药上,目的是为了防止洒落,也为了防潮,防止无意间扣动扳机撞击点燃了,危险得很。
还有,装枪的顺序、力度以及药量都很有讲究,把握不好就有隐患。比如,火药装少了,力量不够,如果装多了,会炸膛。这个卡药量的小杯子,我等一下会给你一个。”
老铁匠说得很仔细。
“我记住了,师傅还跟我说过,天热的时候,要适当减少一点点药量,冬天了,药量又应该稍微多加一点点。”
天气变化,对药量的要求,那也是有要求的,这些记忆,在陈安脑海中一点点地浮现出来,渐渐变得清晰。
老铁匠点点头,冲着陈安说道:“你让到一边,我要试枪了。”
陈安愣了一下:“大爷,这样怕不合适,我们还是把枪找个地方固定了,用绳子拴着扳机拉动,隔远点再试,万一…”
“放心,我做的枪,我知道,要是这点把握都没有,我还敢给你们做迈?”
老铁匠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说着,他将枪抬了起来,枪口斜斜朝着天空。
见状,陈安赶忙往一边退了几步。
只见老铁匠自信地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口喷出一股浓烟,火道位置也有烟迎着他的脸喷了出来。
看着那冒出来的烟,陈安又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
东西简单,也就没法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老铁匠试了一枪后,放下枪,仔细地检查一下后,又再次往里面装填,发射了第二枪,跟着是第三枪。
三枪之后,新枪完好无损,他这才将枪递给陈安:“三枪已过,这枪没得啥子问题。你告一哈嘛!”
陈安接过枪也细细检查了一下,然后自己开始用老铁匠的的火药、铁砂和那些头发,开始自己装填,在火道放上一点点引火药以后,抬起枪管。
四下看了下,陈安立刻将目标锁定二十米外的一棵大树。
火枪玩的本就是火力,精准度实在感人,枪管装药的一端略粗一些,枪身很长,都是为了保证火力,里面的铁砂射出去以后是扩散的。
但并不是说,火枪就没法射得精准。
至少在二三十米内,还是多少有点有保证。
没有准心,瞄准的时候,只能依靠枪管。
和木匠用眼睛瞄木方是否平直是一样的,用枪的人也是用这样的方法,顺着平直的枪管瞄出去,对着的就是射击的目标。
陈安瞄着大树,扣动扳机,砰的一声,一股火烟直喷面门,伴随着浓烈的火药味。
一枪过后,他朝着大树瞄准的位置走了过去,看到不少铁砂深深没入树干,将树皮崩飞了不少,形成一个直径至少三十公分的范围。
威力不错,拿去打鹿、打麂子、打獐子之类足够了,至于打野猪,皮糙肉厚,加入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细钢筋,打磨后当子弹,打不死也能重创。
这些陈安心里是清楚的。
勉强用着吧!
挣到钱了,赶紧换双管。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双管猎枪靠谱。
挣钱…挣钱!
“大爷,你这里有没有多余的火药!”
火枪用的黑火药,陈安自己就能配。
木炭磨粉简单,硫磺也能买到,硝石到山洞或是茅房小便粪桶去弄…
简单想了想,陈安又觉得麻烦,还不如直接买现成的。
既然做枪,老铁匠这里肯定有准备,而且更有经验,很多人都图省事儿。
果然,老铁匠直接就问了:“要好多?”
“给我来上一斤…还有铁砂,大颗粒和小颗粒的都给我弄一些,另外就是引火药!”
“火药和引火药都有现成的,铁砂得回去现做!”
“那回铁匠铺嘛!”
“枪没得问题撒!”
“做的相当漂亮!”
“那就好!”
一老一少,收拾地上的东西,再次返回铁匠铺。
老铁匠先是回里屋拿出半包早配好的黑火药,给陈安用小称称了一斤,顺便用个小盒子,给装了些引火药交到陈安手上。
然后,他叫上儿子鼓动风箱,在炉子里放入耐火的砂罐,找来几块烂犁铧和破铁锅的碎片放在里面熔炼。
铁化成铁水以后又找来一个早已经在底部用钻子打出几个小洞的砂罐,用架子架起来,下面放了一盆水。
将铁水倒入砂罐后,铁水滴滴答答地从砂罐底部的小洞往水里漏。
一时间水盆中的冷水蒸汽升腾,噗噜作响。
等到这砂罐的铁水倒完,盆里面也多了不少小铁疙瘩,形状如同一颗颗小滚珠。
这些铁砂细小,是用来打鸟的。
老铁匠又重新找些废铁熔炼,换上另一个底部孔洞比较大的,又做了一些颗粒更大的铁砂,这是用来打小兽的。
他这做得还算比较精细了,换作别人,融化了的铁水,直接往地上泼,大大小小,形状不一,得挑选着用。
为了这些火药、引火药和铁砂,陈安又付出了两块钱。
不过,东西总算是齐备了。
东西到手,陈安也不准备逗留,顺手拿了老铁匠布包里一团头发:“大爷,谢了哈…我走喽。”
“你等一下…”
老铁匠也不介意,反而出声将陈安叫住,转身回里间,拿来一个牛角壶和一个葫芦:“这两个东西送给你,葫芦装药,牛角壶装铁砂,都是以前收废铁顺便从别人家要来的,这两个还不错。”
“那啷个好意思哦!”陈安有些意外,葫芦和牛角壶,弄得都挺好。
“有啥子不好意思的?以后打着猎物了,分我点尝尝就行了!”老铁匠冲着他眨眼。
打的这个主意…陈安顿时笑了起来:“那必须的!”
第36章 怎能不上心?
离开铁匠铺,陈安去了公社食堂,吃了碗豆花饭。
本想着去看李豆花的时候,带上些食堂里的豆花过去,可是以往给李豆花提豆花用的小锑锅没带来,陈安只能作罢,转而去食杂店里打了六斤酒提着,去住在石河子村和黑潭子村之间的山里去看望李豆花。。
李豆花原名李承松。
他十五六岁的时候,进了山里,跟老辈人拜师学打猎、采药,不为别的,就只想吃饱穿暖。
他的师傅,那可是真真正正的巫猎。
不得不说,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会打猎,会采药,懂得向大山伸手要吃要喝的门道,日子总能过得比一般人要安逸得多。
后来,他又当过几年兵,去过不少地方,打过小鬼子,直到解放后伤退,回到黑潭子村,娶妻生娃,还当了好几年的民兵队长。
也就在那几年,经常进山打猎,渐渐闯出声名,更是在公社请他帮忙处理了几起野兽闯入村庄伤人的事件后,名声大涨。
本来都准备调入乡里的武装部了,后来他因为一些队上的事情,起了冲突,伤了公社下来的人,被关了。
出来后,已经五十多岁的李豆花觉得有些无所谓了,自家堂客已经过世,儿女该成家的已经成家,该嫁人的也已经嫁人,回到家里,感觉儿女都有些不待见他,他干脆一个人跑到山里边盖个座茅草房住下,不再回生产队。
主要是这队上的人,他实在看不惯。
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冲着老铁匠笑了笑:“大爷,到外面试上三枪撒。”
“那是肯定嘞。”
老铁匠随后进了铁匠铺里间,提着一个布包出来,叫上陈安往外面走。
第35章 试枪、铁砂和火药
铁匠铺经常打铁,噪音不小,所在的位置在桃源小镇街尾。
两人出了铁匠铺,也没走多远就到了镇子外面的田野。
看看四下无人,老铁匠停下脚步:“就在这儿试枪了!”
他说着,放下手中提着的布包放在地上,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一个小葫芦。
这个是药葫,装火药用的,也有用猪尿泡和竹子做成的。
另外,里面还有一个小布袋和一个小盒子。
小布袋里装的是铁砂,小盒子里装的则是引火药。
还有就是一团平日收集起来的女人头发和一个牛角尖做成的小杯子。
老铁匠先是试了试枪机是否灵性,又检查了火道是否通畅,再看了看枪管有没有异样,看得出,他也是个用枪的老手,检查得很仔细。
然后,他从葫芦里面倒出些黑火药,装了一小杯,小杯子就是量火药量的容器。
将小杯中的火药倒进枪管,枪口朝天,老铁匠一边拍打枪身一边说:“装了火药以后,只可以将枪管朝上轻轻拍打枪身,让火药在枪管里自然平实就行,不能用里去筑,否则可能会引爆…这些,你师傅跟你说过没有?”
“这我晓得,师傅也教过我,他的火枪我也是用过的,这点你放心。”
陈安嘴上是这么说,但看着老铁匠的操作还是非常仔细,时隔多年,尽管学过用过,多少还是有些生疏了。
“那就好,虽然枪是我做的,也怕你们瞎搞,弄出事情来。”
老铁匠装好火药后,弄了一小团头发用长签子塞进枪管,再取出小布袋,抓了十多颗小铁砂装进枪管里,又用结成团的头发塞进枪管里堵着。
用头发塞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枪口朝下的时候,铁砂和火药从枪管里掉出来。
接下来,他又从小盒子里弄了些引火药放在火道里。
“这火枪是外部点火,扣动扳机的时候,击铁撞击火道将引火点燃,引火又通过火孔点燃枪管底部的火药,然后催发里面的铁砂射出去。平时上山,要用一小块胶皮盖在火道的引火药上,目的是为了防止洒落,也为了防潮,防止无意间扣动扳机撞击点燃了,危险得很。
还有,装枪的顺序、力度以及药量都很有讲究,把握不好就有隐患。比如,火药装少了,力量不够,如果装多了,会炸膛。这个卡药量的小杯子,我等一下会给你一个。”
老铁匠说得很仔细。
“我记住了,师傅还跟我说过,天热的时候,要适当减少一点点药量,冬天了,药量又应该稍微多加一点点。”
天气变化,对药量的要求,那也是有要求的,这些记忆,在陈安脑海中一点点地浮现出来,渐渐变得清晰。
老铁匠点点头,冲着陈安说道:“你让到一边,我要试枪了。”
陈安愣了一下:“大爷,这样怕不合适,我们还是把枪找个地方固定了,用绳子拴着扳机拉动,隔远点再试,万一…”
“放心,我做的枪,我知道,要是这点把握都没有,我还敢给你们做迈?”
老铁匠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说着,他将枪抬了起来,枪口斜斜朝着天空。
见状,陈安赶忙往一边退了几步。
只见老铁匠自信地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口喷出一股浓烟,火道位置也有烟迎着他的脸喷了出来。
看着那冒出来的烟,陈安又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
东西简单,也就没法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老铁匠试了一枪后,放下枪,仔细地检查一下后,又再次往里面装填,发射了第二枪,跟着是第三枪。
三枪之后,新枪完好无损,他这才将枪递给陈安:“三枪已过,这枪没得啥子问题。你告一哈嘛!”
陈安接过枪也细细检查了一下,然后自己开始用老铁匠的的火药、铁砂和那些头发,开始自己装填,在火道放上一点点引火药以后,抬起枪管。
四下看了下,陈安立刻将目标锁定二十米外的一棵大树。
火枪玩的本就是火力,精准度实在感人,枪管装药的一端略粗一些,枪身很长,都是为了保证火力,里面的铁砂射出去以后是扩散的。
但并不是说,火枪就没法射得精准。
至少在二三十米内,还是多少有点有保证。
没有准心,瞄准的时候,只能依靠枪管。
和木匠用眼睛瞄木方是否平直是一样的,用枪的人也是用这样的方法,顺着平直的枪管瞄出去,对着的就是射击的目标。
陈安瞄着大树,扣动扳机,砰的一声,一股火烟直喷面门,伴随着浓烈的火药味。
一枪过后,他朝着大树瞄准的位置走了过去,看到不少铁砂深深没入树干,将树皮崩飞了不少,形成一个直径至少三十公分的范围。
威力不错,拿去打鹿、打麂子、打獐子之类足够了,至于打野猪,皮糙肉厚,加入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细钢筋,打磨后当子弹,打不死也能重创。
这些陈安心里是清楚的。
勉强用着吧!
挣到钱了,赶紧换双管。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双管猎枪靠谱。
挣钱…挣钱!
“大爷,你这里有没有多余的火药!”
火枪用的黑火药,陈安自己就能配。
木炭磨粉简单,硫磺也能买到,硝石到山洞或是茅房小便粪桶去弄…
简单想了想,陈安又觉得麻烦,还不如直接买现成的。
既然做枪,老铁匠这里肯定有准备,而且更有经验,很多人都图省事儿。
果然,老铁匠直接就问了:“要好多?”
“给我来上一斤…还有铁砂,大颗粒和小颗粒的都给我弄一些,另外就是引火药!”
“火药和引火药都有现成的,铁砂得回去现做!”
“那回铁匠铺嘛!”
“枪没得问题撒!”
“做的相当漂亮!”
“那就好!”
一老一少,收拾地上的东西,再次返回铁匠铺。
老铁匠先是回里屋拿出半包早配好的黑火药,给陈安用小称称了一斤,顺便用个小盒子,给装了些引火药交到陈安手上。
然后,他叫上儿子鼓动风箱,在炉子里放入耐火的砂罐,找来几块烂犁铧和破铁锅的碎片放在里面熔炼。
铁化成铁水以后又找来一个早已经在底部用钻子打出几个小洞的砂罐,用架子架起来,下面放了一盆水。
将铁水倒入砂罐后,铁水滴滴答答地从砂罐底部的小洞往水里漏。
一时间水盆中的冷水蒸汽升腾,噗噜作响。
等到这砂罐的铁水倒完,盆里面也多了不少小铁疙瘩,形状如同一颗颗小滚珠。
这些铁砂细小,是用来打鸟的。
老铁匠又重新找些废铁熔炼,换上另一个底部孔洞比较大的,又做了一些颗粒更大的铁砂,这是用来打小兽的。
他这做得还算比较精细了,换作别人,融化了的铁水,直接往地上泼,大大小小,形状不一,得挑选着用。
为了这些火药、引火药和铁砂,陈安又付出了两块钱。
不过,东西总算是齐备了。
东西到手,陈安也不准备逗留,顺手拿了老铁匠布包里一团头发:“大爷,谢了哈…我走喽。”
“你等一下…”
老铁匠也不介意,反而出声将陈安叫住,转身回里间,拿来一个牛角壶和一个葫芦:“这两个东西送给你,葫芦装药,牛角壶装铁砂,都是以前收废铁顺便从别人家要来的,这两个还不错。”
“那啷个好意思哦!”陈安有些意外,葫芦和牛角壶,弄得都挺好。
“有啥子不好意思的?以后打着猎物了,分我点尝尝就行了!”老铁匠冲着他眨眼。
打的这个主意…陈安顿时笑了起来:“那必须的!”
第36章 怎能不上心?
离开铁匠铺,陈安去了公社食堂,吃了碗豆花饭。
本想着去看李豆花的时候,带上些食堂里的豆花过去,可是以往给李豆花提豆花用的小锑锅没带来,陈安只能作罢,转而去食杂店里打了六斤酒提着,去住在石河子村和黑潭子村之间的山里去看望李豆花。。
李豆花原名李承松。
他十五六岁的时候,进了山里,跟老辈人拜师学打猎、采药,不为别的,就只想吃饱穿暖。
他的师傅,那可是真真正正的巫猎。
不得不说,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会打猎,会采药,懂得向大山伸手要吃要喝的门道,日子总能过得比一般人要安逸得多。
后来,他又当过几年兵,去过不少地方,打过小鬼子,直到解放后伤退,回到黑潭子村,娶妻生娃,还当了好几年的民兵队长。
也就在那几年,经常进山打猎,渐渐闯出声名,更是在公社请他帮忙处理了几起野兽闯入村庄伤人的事件后,名声大涨。
本来都准备调入乡里的武装部了,后来他因为一些队上的事情,起了冲突,伤了公社下来的人,被关了。
出来后,已经五十多岁的李豆花觉得有些无所谓了,自家堂客已经过世,儿女该成家的已经成家,该嫁人的也已经嫁人,回到家里,感觉儿女都有些不待见他,他干脆一个人跑到山里边盖个座茅草房住下,不再回生产队。
主要是这队上的人,他实在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