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宋显早有预料,叹道:“我知道你们有事瞒着我。”
宋济民和宋寒承互看了一眼后,同时去观察宋显的状态。
情绪看似稳定,双眼充满好奇地看着他们,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孩子。
方正说宋显近几日情绪很不稳定,总是把自己关在房中摔打东西,今日才有所好转。
所以,阿爹现在这情况是真好转了,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宋济民率先跟宋显道歉:“抱歉阿爹,我们并非有意瞒着你,当时——”
,“听方正说,闻测曾对你强行施针,试图逼迫你恢复记忆?”宋寒承突然插话,截断了宋济民的阐。
宋显点头。
宋寒承解释道:“闻测师承无曦道人,确实会一些医术。他施针手法非常霸道,常用烈火烹油的手段,不顾病人死活,往人致命穴位上扎。阿爹当时情况如何?晕了没?事后可会头疼?”
宋显托着下巴认真回忆:“我当时本来要晕,是他强行给我施针,狠掐我虎口,我才没晕过去。当时扎针的时候有点疼,事后还好,没什么不适。”
宋济民急忙追问:“那阿爹还是过去的事儿一点都想不起来吗?”
“当然能想起来。”
宋济民和宋寒承闻言,立刻紧盯着宋显看。
宋显哈哈笑:“从前跟你们兄弟一起过日子的点点滴滴,我都能想起来。”
明白了,记忆还是没找回。
宋济民暗暗松了口气。
宋寒承笑了笑,目光温柔依旧。
宋显盯着俩兄弟看:“你们兄弟怎么突然在意我能不能想起过去的事儿?”
宋济民打着哈哈道:“随便问问,主要是好奇闻测那手法是否真管用。罢了,过去的事反正都过去了,不管是记着或忘了都没什么区别。咱们一家子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对吧,爹?”
宋显点点头,这话也有道理,他赞同。
宋济民松了口气,对宋寒承悄悄使眼色,故意问:“大哥觉得呢?”
宋寒承:“我们现在这样,确实挺好。”
俩兄弟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语,明显是有秘密瞒着没说清楚。
宋显欲言又止地看着兄弟二人。
兄弟俩一直在观察宋显,自然马上就察觉到了宋显的情绪异样。
宋济民犹豫再三才开口,声音细若蚊蝇:“阿爹,我们——”
“稍等一下。”
宋显兴冲冲地跑回房间,拿出两串玉佩来,给宋寒承和宋济民一人一串。
人家送玉佩都是一块,宋显这玉佩是一串四个,由上到下按大小形状编在一起。
莹润翠绿的玉佩串上,先是鹤,然后三只个头从大到更大到小的鹡鸰。鹤象征着父子情深,鹡鸰则代表着兄弟情义,源自于从《诗经》中“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玉佩采用象形雕工,鹤雕在长方形玉牌上,三只大小不一鹡鸰雕在圆形玉牌上。有点类似简笔画,但能明显区分鹤与鹡鸰的区别,可谓是几个线条就表达出了两种生物的特点。
玉佩的抛光和打磨都做得很好,编织绳也很漂亮,显然用了很多心思。
宋寒承在抚摸玉佩的时候,摸到了少量粉末残留,可见这玉佩刚雕成不久。
玉佩应当有四串,从寓意图案就可知,应当是他们父子四人一人一串。
宋寒承由此推理出,方正忧心宋显闭门不出的三日,听见屋里传来的摔打声,叮叮咣咣声,可能都是宋显在忙着雕玉佩闹出的动静。
这样费功夫的活儿,很容易废寝忘食,忘记吃饭时间。
原来一切都是方正多思多虑了,阿爹的情绪似乎一直很稳定。他熬了三天,再现身时神采依旧,应当是在疲乏时不忘补充虫粉来充沛精力。
宋济民摸着玉佩感觉玉料很熟悉,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宋显居住的寝房旁有一间耳房,他曾将一箱玉蛋和陈昌贵改良后的陀机放在了那里。
市面上用于雕玉的陀机,至少要两个人配合才能使用。陈昌贵改良后,一人坐在陀机旁,便可以通过脚踩带动水凳,单人操作陀机雕玉。
这机器刚研究好,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最大的一处缺点就是在使用陀机的时候,会发出刺耳的异响,听起来叮叮咣咣,像在摔打东西。
宋寒承举起玉佩串,“阿爹为何突然做这种玉佩串送给我们?”
看得出来,宋显为了做它很赶工。
宋显直率坦白:“我琢磨了很久,为何老大当初要找王媒婆骗我?为何你们仨兄弟不向我直接坦白真相,你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目的?我想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了。”
宋寒承和宋济民都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严肃地看向宋显。
他们兄弟俩也很想知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在宋显心里,到底是怎么看待他们兄弟撒谎骗他这件事。
“你们缺爱。”
宋寒承:“……”
宋济民:“……”
宋显迫不及待说出他的推测:“当时我重伤需要照顾,你们刚失去母亲需要亲人陪伴。
我那会儿记忆混乱,以为你们是我的儿子。你们太需要一个爹了,我的出现刚好弥补了你们心中的空缺。
你们干脆就顺应我的想法,把我认成了爹,安排王媒婆来配合佐证我冲喜夫郎的身份。”
宋寒承:“……”
宋济民:“……”
阿爹真的是太瞧得起他们了,他可不会因为心中空缺,就随便认爹。可是他这样以为也挺好,省得他们做多余解释了。自此之后,生活依旧会是从前平静的样子。
宋显摸着自己身上的龙袍,“你们是不是早就知道我公子煜的身份?这袍子若不是错拿,真是专门为我订做。莫非是那位御史大夫想借我名声稳定朝局,才拥立我为新君?”
“阿爹推测的大差不差了,但有些地方有出入,儿子要跟您讲清楚。
其实我们三兄弟是鹤壁子的徒弟。阿爹按师门辈分来说,您是我们的二师叔。
因为我们师父年纪大,很早就离开了师门,我们三兄弟不曾与您见过面,倒是常有书信往来。
第一次见面,便是在长水县三户村的古树林。阿爹为救孪生兄弟坠下山崖,失去记忆。
我们赶来时,阿爹躺在山崖下血泊中,受伤严重。当时您不仅失去了大部分忆,还有部分记忆还被三弟编的话本子影响了。我们怕刺激到您,就顺势配合了您的想法。”
“……没想到你就是名震七国的季四郎,这太让人震惊了,容我缓缓。”
“阿爹,反正都要缓缓,我和二哥的真正身份也一并告诉您吧,免得阿爹下次还要再惊讶一回。”
宋济民随即就跟宋显简单介绍了他和宋陆远的身份。
宋显沉默了许久,来消化这些消息。
宋寒承和宋济民闻着食物的香味儿,有些忍不住了。宋济民的肚子率先咕咕叫起来。
宋显忙让俩孩子在石桌旁坐下,用陶盆装上炭火,上面放着铁板。宋显让俩孩子不必等,趁着他需要思考的时候,先吃煎牛小肠和猪大肠。
宋寒承和宋济民忙活了三天三夜,这期间他们没有吃上一口喷香热乎的饭菜,饿了就是吃口点心垫肚子。一口煎牛小肠下肚,他们死了三天的胃仿佛才活过来。
“唔,要加蒜片、蘸料,裹上紫苏叶才更好吃。对了,我这还有甜咸味儿的小肉肠和墨鱼肠,可以一起煎着吃。”
宋显沉思之际,不忘把孩子们的吃饭问题照顾到。
“对了,那你们可知道我孪生弟弟的下落?”
宋济民忙着吃,根本顾不上回答。
宋寒承擦了下嘴,问宋显:“如果知道他人已经死了,阿爹会不会很伤心?”
宋显摇了摇头,“一点记忆都没有了,听你讲,就像是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宋寒承这才细细阐述:“当时我们赶到的时候,他人已经死了,也在崖下。他嘴唇发紫,后腰处有致命伤,应当是先受伤中毒后才坠了崖。
阿爹的手臂上有抓伤,当时您应该是想要救他吧,没救成,结果自己也跌落山崖了。
我们兄弟就地把他葬了,因为阿爹的摔伤不宜挪动到太远的地方,就将您安排在附近破草房里养伤。
其实,一开始是有误会的。阿爹醒来后把自己当成宋显,我们便以为我们认错人了,也以为您是宋显。
后来见识到你识得古树林里的东西,一点点熟悉下来,才确定您就是与我们神交已久的二师叔公子煜。”
宋显点了点头,“原来这样曲折。”
“阿爹修按在可觉得胸闷头疼很难受?”宋济民鼓着腮帮子问。
宋济民和宋寒承互看了一眼后,同时去观察宋显的状态。
情绪看似稳定,双眼充满好奇地看着他们,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孩子。
方正说宋显近几日情绪很不稳定,总是把自己关在房中摔打东西,今日才有所好转。
所以,阿爹现在这情况是真好转了,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宋济民率先跟宋显道歉:“抱歉阿爹,我们并非有意瞒着你,当时——”
,“听方正说,闻测曾对你强行施针,试图逼迫你恢复记忆?”宋寒承突然插话,截断了宋济民的阐。
宋显点头。
宋寒承解释道:“闻测师承无曦道人,确实会一些医术。他施针手法非常霸道,常用烈火烹油的手段,不顾病人死活,往人致命穴位上扎。阿爹当时情况如何?晕了没?事后可会头疼?”
宋显托着下巴认真回忆:“我当时本来要晕,是他强行给我施针,狠掐我虎口,我才没晕过去。当时扎针的时候有点疼,事后还好,没什么不适。”
宋济民急忙追问:“那阿爹还是过去的事儿一点都想不起来吗?”
“当然能想起来。”
宋济民和宋寒承闻言,立刻紧盯着宋显看。
宋显哈哈笑:“从前跟你们兄弟一起过日子的点点滴滴,我都能想起来。”
明白了,记忆还是没找回。
宋济民暗暗松了口气。
宋寒承笑了笑,目光温柔依旧。
宋显盯着俩兄弟看:“你们兄弟怎么突然在意我能不能想起过去的事儿?”
宋济民打着哈哈道:“随便问问,主要是好奇闻测那手法是否真管用。罢了,过去的事反正都过去了,不管是记着或忘了都没什么区别。咱们一家子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对吧,爹?”
宋显点点头,这话也有道理,他赞同。
宋济民松了口气,对宋寒承悄悄使眼色,故意问:“大哥觉得呢?”
宋寒承:“我们现在这样,确实挺好。”
俩兄弟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语,明显是有秘密瞒着没说清楚。
宋显欲言又止地看着兄弟二人。
兄弟俩一直在观察宋显,自然马上就察觉到了宋显的情绪异样。
宋济民犹豫再三才开口,声音细若蚊蝇:“阿爹,我们——”
“稍等一下。”
宋显兴冲冲地跑回房间,拿出两串玉佩来,给宋寒承和宋济民一人一串。
人家送玉佩都是一块,宋显这玉佩是一串四个,由上到下按大小形状编在一起。
莹润翠绿的玉佩串上,先是鹤,然后三只个头从大到更大到小的鹡鸰。鹤象征着父子情深,鹡鸰则代表着兄弟情义,源自于从《诗经》中“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玉佩采用象形雕工,鹤雕在长方形玉牌上,三只大小不一鹡鸰雕在圆形玉牌上。有点类似简笔画,但能明显区分鹤与鹡鸰的区别,可谓是几个线条就表达出了两种生物的特点。
玉佩的抛光和打磨都做得很好,编织绳也很漂亮,显然用了很多心思。
宋寒承在抚摸玉佩的时候,摸到了少量粉末残留,可见这玉佩刚雕成不久。
玉佩应当有四串,从寓意图案就可知,应当是他们父子四人一人一串。
宋寒承由此推理出,方正忧心宋显闭门不出的三日,听见屋里传来的摔打声,叮叮咣咣声,可能都是宋显在忙着雕玉佩闹出的动静。
这样费功夫的活儿,很容易废寝忘食,忘记吃饭时间。
原来一切都是方正多思多虑了,阿爹的情绪似乎一直很稳定。他熬了三天,再现身时神采依旧,应当是在疲乏时不忘补充虫粉来充沛精力。
宋济民摸着玉佩感觉玉料很熟悉,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宋显居住的寝房旁有一间耳房,他曾将一箱玉蛋和陈昌贵改良后的陀机放在了那里。
市面上用于雕玉的陀机,至少要两个人配合才能使用。陈昌贵改良后,一人坐在陀机旁,便可以通过脚踩带动水凳,单人操作陀机雕玉。
这机器刚研究好,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最大的一处缺点就是在使用陀机的时候,会发出刺耳的异响,听起来叮叮咣咣,像在摔打东西。
宋寒承举起玉佩串,“阿爹为何突然做这种玉佩串送给我们?”
看得出来,宋显为了做它很赶工。
宋显直率坦白:“我琢磨了很久,为何老大当初要找王媒婆骗我?为何你们仨兄弟不向我直接坦白真相,你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目的?我想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了。”
宋寒承和宋济民都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严肃地看向宋显。
他们兄弟俩也很想知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在宋显心里,到底是怎么看待他们兄弟撒谎骗他这件事。
“你们缺爱。”
宋寒承:“……”
宋济民:“……”
宋显迫不及待说出他的推测:“当时我重伤需要照顾,你们刚失去母亲需要亲人陪伴。
我那会儿记忆混乱,以为你们是我的儿子。你们太需要一个爹了,我的出现刚好弥补了你们心中的空缺。
你们干脆就顺应我的想法,把我认成了爹,安排王媒婆来配合佐证我冲喜夫郎的身份。”
宋寒承:“……”
宋济民:“……”
阿爹真的是太瞧得起他们了,他可不会因为心中空缺,就随便认爹。可是他这样以为也挺好,省得他们做多余解释了。自此之后,生活依旧会是从前平静的样子。
宋显摸着自己身上的龙袍,“你们是不是早就知道我公子煜的身份?这袍子若不是错拿,真是专门为我订做。莫非是那位御史大夫想借我名声稳定朝局,才拥立我为新君?”
“阿爹推测的大差不差了,但有些地方有出入,儿子要跟您讲清楚。
其实我们三兄弟是鹤壁子的徒弟。阿爹按师门辈分来说,您是我们的二师叔。
因为我们师父年纪大,很早就离开了师门,我们三兄弟不曾与您见过面,倒是常有书信往来。
第一次见面,便是在长水县三户村的古树林。阿爹为救孪生兄弟坠下山崖,失去记忆。
我们赶来时,阿爹躺在山崖下血泊中,受伤严重。当时您不仅失去了大部分忆,还有部分记忆还被三弟编的话本子影响了。我们怕刺激到您,就顺势配合了您的想法。”
“……没想到你就是名震七国的季四郎,这太让人震惊了,容我缓缓。”
“阿爹,反正都要缓缓,我和二哥的真正身份也一并告诉您吧,免得阿爹下次还要再惊讶一回。”
宋济民随即就跟宋显简单介绍了他和宋陆远的身份。
宋显沉默了许久,来消化这些消息。
宋寒承和宋济民闻着食物的香味儿,有些忍不住了。宋济民的肚子率先咕咕叫起来。
宋显忙让俩孩子在石桌旁坐下,用陶盆装上炭火,上面放着铁板。宋显让俩孩子不必等,趁着他需要思考的时候,先吃煎牛小肠和猪大肠。
宋寒承和宋济民忙活了三天三夜,这期间他们没有吃上一口喷香热乎的饭菜,饿了就是吃口点心垫肚子。一口煎牛小肠下肚,他们死了三天的胃仿佛才活过来。
“唔,要加蒜片、蘸料,裹上紫苏叶才更好吃。对了,我这还有甜咸味儿的小肉肠和墨鱼肠,可以一起煎着吃。”
宋显沉思之际,不忘把孩子们的吃饭问题照顾到。
“对了,那你们可知道我孪生弟弟的下落?”
宋济民忙着吃,根本顾不上回答。
宋寒承擦了下嘴,问宋显:“如果知道他人已经死了,阿爹会不会很伤心?”
宋显摇了摇头,“一点记忆都没有了,听你讲,就像是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宋寒承这才细细阐述:“当时我们赶到的时候,他人已经死了,也在崖下。他嘴唇发紫,后腰处有致命伤,应当是先受伤中毒后才坠了崖。
阿爹的手臂上有抓伤,当时您应该是想要救他吧,没救成,结果自己也跌落山崖了。
我们兄弟就地把他葬了,因为阿爹的摔伤不宜挪动到太远的地方,就将您安排在附近破草房里养伤。
其实,一开始是有误会的。阿爹醒来后把自己当成宋显,我们便以为我们认错人了,也以为您是宋显。
后来见识到你识得古树林里的东西,一点点熟悉下来,才确定您就是与我们神交已久的二师叔公子煜。”
宋显点了点头,“原来这样曲折。”
“阿爹修按在可觉得胸闷头疼很难受?”宋济民鼓着腮帮子问。